有時候吧,這謠言不知道從哪兒就冒出來了,傳的有鼻子有眼兒,比如「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華夏」。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而且不光捏造了這句話,還煞有介事弄了兩個出處。據我不怎麼靠譜的記憶力的不完全回憶,我至少在三個相當有影響力的大V那裡,看到他們義正言辭,氣憤填膺的批駁這是日本人編造的謠言,美化侵華的罪惡手段。
名為闢謠,可這也是不折不扣的謠言。據稱提出「崖山之後無中華」這個觀點的,是日本京都學派創始人,內藤湖南。
註:京都學派,以京都帝國大學人文研究所為中心的學派。這個學派在日本侵華期間,確實發表了不少為日本辯護的言論,比如吹捧大東亞共榮圈。
但這真跟內藤湖南沒啥關係,因為內藤主攻清史,確切點說是樸學。
註:樸學,清代文化學派,也叫考證學,強調無證不信,實事求是。
先不說內藤會不會跨界對宋史元史發表看法,你扒拉下他的著作,會得出一個很明顯的結論,不可能。內藤最著名的觀點就是,東亞文化即中華文化,東亞其它文化都是中華文明子文化,從文化來說,日本只能算中國一個省。
所以,你說內藤會說這樣的話嗎?他要這樣說,豈不是連自己的研究都否定了,也順道把日本文化也否了。中華文明自南宋後就沒了,還哪來的樸學,哪來的日本文化。
得虧內藤老先生死的早,要不非從棺材裡跳出來理論幾句。
因為這事影響鬧得太大,而且漏洞太明顯,所以有學者忍不住出面解釋了幾句,算是以正視聽。但沒過多久,又有人找到了新出處,這次倒黴蛋是明末清初文壇領袖,大文豪錢謙益。
錢謙益有一首詩,秋興之十三八首中的第二首。
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更無魚腹捐軀地,況有龍涎泛海槎?望斷關河非漢幟,吹殘日月是胡笳。嫦娥老大無歸處,獨倚銀輪哭桂花。
捏造謠言者把前兩句「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合併一起,說這就是崖山之後無中華的來處,順道搬出了一則水太涼爆梗,把錢謙益貶了個滿頭狗血。
錢謙益58歲時娶了一個側室,叫柳如是。柳如是可是大頭來頭,名氣甚至比錢謙益還大。她是明末著名歌妓,秦淮八豔之一,她以妙齡之身嫁給錢謙益這個老頭子,還甘居側室,這可是當年最轟動的新聞,是街頭巷尾,茶餘飯後最熱門的談資。
雖然說才子佳人是絕配,但老才子和小佳人看著就不讓人那麼舒服了。現代人還這樣呢,更別說那會是明朝,所以錢謙益的待遇可想而知,他和柳如是的八卦滿天飛。
若論吃瓜精神古人一點不逞多讓,其中有則故事說,清軍包圍南京時,錢謙益時任南明禮部尚書,在柳如是勸說下,錢聲稱要跳湖殉國,請來親朋好友做見證。結果錢謙益走到湖邊,伸手摸了一下,就大步而回,柳如是問他怎麼了,錢謙益回答:「水太涼。」
柳如是氣得七竅生煙,扭頭自己跳,被錢謙益攔住了,「水真的太涼,不能跳。」
這真是極盡嘲諷之能事,損得沒邊。故事確實挺好笑,但故事就是故事,編的,出自掃軌閒談,是本正兒八經的小說,根本沒什麼可信度。
掃軌閒談說錢謙益跳的是尚湖,又說錢謙益下水前曾凝視西山良久。尚湖和西山在哪?常熟,錢謙益住在南京,外有清兵圍城,他是怎麼跑到常熟跳湖呢?
其實大夥自己一想就明白,錢謙益沒瘋沒病,咋可能幹出這麼違背常理的事?錢謙益投降清朝後,確實對自己未能殉國表達了懊悔,但他並不是光懊悔,暗中還做了好多事。
比如他偷偷寫信,把收集到的清軍情報,以及能拉攏的清軍將領名單,冒著風險寄給了南明政府。再比如鄭成功謀劃北伐時,錢謙益曾傾囊資助,第一次失敗了,他不甘心,繼續暗中聯絡志士。順治十六年,鄭成功再度北伐,連克數鎮,錢謙益欣喜若狂,一口氣寫了好幾首詩和文章,最後都變成了他的罪狀,引得乾隆大怒,下旨查抄他所有著作。
註:錢謙益是鄭成功老師。
陳寅恪晚年著有一本柳如是傳,雖然託的是柳如是名,寫的卻全是錢謙益降清後故事,孰真孰假,一讀便知。
所以像錢謙益這種人,怎麼可能表達「崖山之後無中華」這樣的思想?南宋之後無中華,那他自己是誰?胡人嗎?
這首秋興是錢謙益聽到南宋朝廷覆滅,桂王被殺後寫的,表達的是憤怒和哀悼,憤大好河山盡歸胡虜,哀漢人無以可歸,所以詩的最後一句「獨倚銀輪哭桂花」,在借用桂花暗喻桂王。
字是這個字,意思可真不是那個意思。所以根本就沒人發表過「崖山之後無中華」這個觀點,所謂批判完全就是對著空氣打拳。
我們拐回正題,不管別人怎麼說,說了沒有,崖山之後無中華這句話對不對?肯定不對。
什麼叫文化?一般來說,文化是否為一脈,通常看兩點:
一,語言文字,文字都不屬一體,肯定不能說同一文化。
二,文化道統,你可以把它理解為是非觀,道德觀,世界觀等等。如果簡單點,那就是儒家精神。
那麼這兩樣改變了沒有?並沒有,我們今天仍然說著漢語,寫著漢字,仍然深受儒家傳統影響。
嚴復就曾說:「中國之所以成為今日現象者,為善為惡,姑不具論,而為宋人所造就,十八九可以斷言也。」
嚴復(1854-1921),近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局,新法家代表人物。連他都說,當代觀念,十之八九為宋代思想所遺,你說文化道統斷絕了嗎?不要說上古儒家文化,就連宋代理學,依然完整保留了下來。
或許我們可以舉個例子,來表明啥叫文明斷絕。
比如印度,為啥說古印度文明早就失傳了,因為現在印度語言和信仰,全部是舶來品。
印度語(又叫印地語)是雅利安語,雅利安人的語言。我們熟知的梵語,是印度語中最古老的一支,但它仍然是雅利安語,並非古印度語。
古印度語什麼樣?不知道,早沒了。
印度三大宗教,印度教、佛教、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不說了,誰都知道這肯定不是印度原產,但佛教印度教也不是,它們都由婆羅門教進化而來。
婆羅門,種姓制度代表,這是典型雅利安文化。
雅利安人,吠陀文化和種姓制度的創造者,最早居住於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後遷居于波斯和印度,被認為是南亞次大陸和伊朗民族的共同祖先。
所以現在的印度人並不是古印度血脈,他們是雅利安人和後來無數入侵印度的各族混血。
註:印度史基本上等同於被入侵史,從雅利安人開始,外族對印度大陸的侵略從來就沒停過,誰都能去晃一圈。
這才叫文明滅絕,從血脈到語言再到傳統,全沒了,一樣都找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