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廣州出臺2020年一號文

2020-12-26 廣州日報

26日,廣州市政府發布《廣州市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若干規定(修訂)》。 該文件是廣州市政府2020年一號文。

穗府規〔2020〕1號

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廣州市加快

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若干規定(修訂)的通知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廣州市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若干規定(修訂)》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發展改革委反映。

廣州市人民政府

2020年2月22日

廣州市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若干規定(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廣州市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提升我市產業政策協同水平和綜合競爭力,集中資源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高端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打造全國新藥創新策源地、全球新藥臨床試驗集聚地、全球生物醫藥產業新高地,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在本市行政轄區內依法登記註冊,從事生物醫藥相關領域研發、生產、流通、服務等生產經營活動,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行業組織(或聯合體),以及市政府決定的其他支持對象。

第二章 提升創新研發能力

第三條 對自主研發及在本市轉化的生物製品、1-6類中藥、1-2類化學藥品(創新藥物的分類及界定規則,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藥品註冊分類標準適時調整)分階段給予資金扶持,支持臨床前研究階段的項目列入市科技計劃;新啟動臨床I、II、III期研究的新藥項目,經評審,按核定費用分別給予最高不超過300萬元、500萬元和1000萬元經費獎勵,委託廣州地區藥物/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機構開展臨床試驗的,獎勵額度再增加50%,最高不超過450萬元、750萬元和1500萬元(開展臨床II、III期,廣州地區臨床試驗機構需為組長單位)。對本市企業取得第二類、第三類醫療器械產品首次註冊證書的,每個產品首次註冊證書,經評審,按核定費用分別給予最高不超過300萬元、500萬元的獎勵。(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衛生健康委、財政局)

第四條 支持藥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機構(GLP)、藥物/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機構(GCP)、臨床試驗服務平臺、有特殊專業要求的臨床研究醫院、生物醫藥產業中試及生產平臺等重要公共服務平臺項目建設,補助額度不超過項目總投資的30%,單個項目不超過1000萬元。(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市科技局、市場監管局、衛生健康委、財政局)

第五條 對通過國家GLP認證的本市生物醫藥企業和機構給予一次性獎勵,首次獲得藥物GLP認證批件的認證項目達到3大項以上、6大項以上、9大項以上的,分別給予100萬元、200萬元、400萬元獎勵;對首次獲得國際實驗動物評估和認可委員會(AAALAC)認證的本市生物醫藥企業和機構給予一次性200萬元獎勵。(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衛生健康委、財政局)

第六條 對本地GLP、合同研究機構(CRO)、生物醫藥產業中試平臺等研發服務機構,為與本研發服務機構無投資關係的本市生物醫藥企業提供服務的,按年度合同金額及發票依據的5%給予獎勵,最高不超過3000萬元;引進與本研發服務機構無投資關係的市外生物醫藥企業落戶廣州,並為其提供服務的,按年度合同金額及發票依據的5%給予獎勵,最高不超過3000萬元。GCP機構每年完成的新藥臨床試驗項目達到10項以上、20項以上、30項以上的,分別予以100萬元、200萬元、300萬元獎勵。建成I期臨床研究病房並投入使用的,一次性給予200萬元獎勵。(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衛生健康委、財政局)

第三章 完善臨床研究服務體系

第七條 支持三級醫療機構設立研究型病房,臨床研究病房不納入醫療機構床位數管理,不納入病床效益、周轉率、使用率等考核,對臨床研究床位予以補貼。支持建設前期由政府牽頭,逐步過渡為獨立第三方機構運營的創新藥物臨床試驗服務中心。(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

第八條 將臨床研究專職架構、人員、工作業績,以及倫理委員會審查能力、效率等納入醫療機構等級評審及醫療機構績效考核範圍;對積極開展和承接臨床研究的醫護人員在崗位設置、職務晉升等方面給予一定傾斜;在公立醫院內部績效分配時加大向臨床研究一線工作人員傾斜;將臨床研究工作情況納入職稱評定工作業績評價的主要內容。(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第九條 將研究者發起的臨床試驗視為科研項目納入科研績效考評;承擔本市生物醫藥企業發起的臨床試驗(含創新藥物、第三類醫療器械)的主要研究者可推薦一名研究者,被推薦人可視同承擔1項市級科技項目,符合條件的臨床研究(含藥物、醫療器械、體外診斷試劑和研究者發起的臨床研究)可以進行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建立對臨床試驗機構及研究團隊的獎勵機制,科技成果轉化獎勵、臨床試驗項目中用於人員的經費等收入、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團隊等所需人員經費,不計入單位績效工資總量。(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第十條 醫療機構專職臨床研究人員經所在單位同意,可到企業和其他科研機構、高校、社會組織等兼職並取得合法報酬,可離崗從事臨床科技成果轉化等創新創業活動,兼職或離崗創業收入不受本單位績效工資總量限制。(牽頭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衛生健康委)

第四章 推進創新成果產業化

第十一條 支持企業開展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對本市按國家規定通過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基本藥物目錄內的口服固體製劑品種以及率先在全國前三名通過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的其他化學藥製劑品種,每品種給予200萬元的資金支持。(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場監管局、發展改革委)

第十二條 對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歐洲藥品管理局(EMEA)、世界衛生組織(WHO)等機構認證的技改項目,廣州市促進工業和信息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資金給予不超過項目投資額30%,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的資金支持。(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市場監管局、科技局、財政局)

第十三條 對獲得新藥證書或藥品註冊證書的新藥(含創新藥、改良藥、生物類似藥)以及獲得註冊或備案的中藥經典名方、中藥配方顆粒、創新醫療器械和優先審批醫療器械,在本市實現產業化的項目,按項目總投資的10%給予後補助支持,最高不超過5000萬元。(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市財政局、科技局、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局)

第十四條 生物醫藥領域的諾貝爾獎、拉斯克醫學獎獲得者、中國兩院院士等專家帶項目、技術和團隊來穗進行產業化的項目,按照項目總投資的10%給予支持,單個項目最高不超過1億元。(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市科技局、財政局)

第十五條 支持本市醫藥企業從境外引進先進技術到本市產業化或由本市企業主導產業化,給予技術交易金額的10%資助,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牽頭單位:市商務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廣州海關、黃埔海關)

第五章 強化產業支撐保障

第十六條 支持中藥飲片增補納入廣東省醫保藥品目錄,支持獨家中藥品種、民族藥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探索個人帳戶資金購買商業健康保險或利用個人帳戶資金建立地方特色健康保險,將部分醫保目錄範圍外的創新藥品納入保障範圍。新增醫療服務項目審核立項後由醫療機構自主制定試行價格,特需項目實行市場調節價。支持廣州市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轉歸納入廣東省基本醫療服務項目目錄。積極支持創新藥品通過廣州醫療機構藥品集團採購,服務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牽頭單位:市醫保局)

第十七條 鼓勵和支持生物醫藥企業在本市建設生產廠房和辦公用房,意向用地納入市、區年度土地利用計劃,強化用地用海用林保障,並加快完善周邊水、電、氣、路及環保、信息等配套基礎設施。對本市生物醫藥產業項目實行工業用地先租賃後出讓、彈性年期出讓制度。先租後讓的租賃權年限不超過10年,與後續出讓年期之和不超過50年,彈性年期出讓的出讓年限不超過20年。對特別重大項目,以市場評估地價為基礎,充分考慮項目特點綜合擬定出讓起始價格。(牽頭單位:各區政府,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第十八條 對於常年需要進行科研、臨床研究或生產用品(試劑、儀器設備、生物樣品、抗體原研對照藥等)進出口的生物醫藥相關單位,由市科技部門定期通報海關部門。海關部門積極支持企業開展信用培育工作,對成為海關認證企業的給予相應海關優惠便利。(牽頭單位:廣州海關、黃埔海關、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局)

第十九條 對於掌握「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並在我市建設的重大公共技術平臺、高端產業化項目,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大生物醫藥平臺、中心、實驗室及產業項目,以及國家級生物醫藥改革試點、基地、平臺項目,經市政府同意,按照「一事一議」原則給予特殊優惠扶持。

第二十條 鼓勵支持龍頭企業組建設立生物醫藥產業投資基金,引導其他社會資本扶持新藥、創新醫療器械項目及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建設,被投項目在審評審批、藥品監督管理等方面納入市、區有關部門綠色通道、優先辦理。(牽頭單位:市國資委、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地方金融監管局)

第二十一條 組建藥物臨床試驗區域倫理委員會,建立統一的倫理審查平臺,推進倫理審查互認,提高倫理審查效率。強化高校、科研院所、醫院和企業全產業鏈對接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每年分別安排不超過100萬元專項經費,支持藥物臨床試驗區域倫理委員會、廣州市生物醫藥產業聯盟,以及在穗的全國創新生物醫藥創業投資服務聯盟、廣東省藥學會藥物臨床試驗專委會、生物產業創新智庫等行業組織機構開展全產業鏈協作、培訓、交流、論壇、會展等活動。(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第二十二條 本規定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附件:廣州市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若干規定申報說明

【附件】

廣州市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若干規定

申報說明

根據《廣州市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若干規定(修訂)》(以下簡稱《若干規定》),為進一步規範管理,現說明如下:

一、《若干規定》和本指南所稱生物醫藥產業是指《廣州市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實施意見》中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高端健康服務等相關領域。

二、廣州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專項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發展改革委)在市政府領導下,統籌協調《若干規定》中規定的各類資金項目的組織安排工作。各業務主管部門按職責分工會同市財政局編制年度資金預算,分項組織項目申報、審核認定、管理監督。

三、申請《若干規定》支持的單位(以下簡稱承擔單位),應同時具備如下條件:在廣州市註冊經營並依法納稅,有實際經營場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和規範的財務核算制度,各項經營指標納入廣州市相關統計範圍。

四、《若干規定》提到的貨幣單位如未註明的均以人民幣計算,涉及「不超過」「以上」「最高」的數額均含本數。相關批件和證書等文件原則上以申報時間一年內獲批的為準,具體由各有關部門在發布申報指南時予以進一步明確。

五、各項規定政策由牽頭部門統一受理,涉及的各類獎勵、補助、補貼等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按照市有關規定執行。各部門原則上不再另行制定生物醫藥專項政策(現有政策除外)。同一項目、同一事項同時符合本規定多項政策或市其他扶持政策的,市財政扶持資金按照「就高不重複」原則處理;同時符合本市轄區其他扶持政策規定的,可申請同時享受市、區相關政策,另有規定的除外。

六、業務主管部門會同市財政部門對資金的使用情況開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處理。檢查中發現扶持項目由於主客觀原因確實無法使用資金的,應由承擔單位按原渠道退回資金。

七、業務主管部門應建立資金績效管理制度,按規定開展績效自評。財政部門應履行績效管理職責。績效評價結果應作為業務主管部門下一步安排資金的重要依據,並對績效評價發現的問題進行處理。

八、社會公眾和有關部門有權對財政資金使用的全過程進行監督,各業務主管部門和監察、財政、審計部門必須認真處理相關投訴。承擔單位應當接受財政、審計部門對財政資金使用、管理情況的績效評價、監督檢查。

九、承擔單位應根據各業務主管部門發布的申報指南要求提交材料,並承諾10年內註冊及辦公地址不遷離本市、不改變在本市的納稅義務、不減少註冊資本、不變更統計關係,經審核通過後獲得支持;同時應對提交所有材料的真實性作出書面承諾,在申報、實施項目過程中有弄虛作假、騙取財政資金造成損失的,或不按規定專款專用,發現有截留、挪用情況的,業務主管部門將取消或收回資金,並向廣州市相關部門通報情況。各業務主管部門應對申報材料進行盡責審核把關,將申報單位的上述失信行為信息同步推送至廣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納入企業信用檔案,加強企業信用管理。

十、對弄虛作假、截留、挪用等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或者有關財經紀律的行為,將按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國務院令〔2005〕第427號)進行處理,並按照規定退回已撥付的資金。行政事業單位、企業等人員涉嫌違法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秘書處 2020年2月24日印發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申卉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葉碧君

相關焦點

  • 廣州舉行生物醫藥對接會,院士、院長、董事長共論產業發展
    12月18日上午,第五屆廣州市生物醫藥研發機構+醫院+企業對接活動在廣州舉行。活動以「中醫藥創新與發展」為主題,旨在搭建中醫藥產業各要素交流合作溝通平臺,促進廣州中醫藥產業傳承創新發展,全力推動廣州生物醫藥全產業鏈產業發展。
  • 政策利好如「強心針」,廣州生物醫藥健康產業可期
    業內表示,政策是產業發展環境的軟實力、競爭力,也能夠為產業發展打一劑強心針,如今年廣州市出臺了2020年1號文件《關於廣州市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若干規定(修訂)》,這不僅為本土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提供了頂層設計和政策傾斜,同時扶持資金也創了新高。
  • 深圳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坪山何以為「核」?
    深圳新聞網坪山訊 近日,深圳市發布《深圳市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的指導意見》及《深圳市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實施方案(2020-2025年)》《深圳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5年)》《深圳市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的若干措施》三份配套文件(以下簡稱《「1+3」政策文件》)。
  • 大咖雲集廣州!共話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大勢
    日前,《廣州市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若干規定(修訂)》(以下簡稱《若干規定》)正式印發,旨在將廣州打造為全國新藥創新策源地、全球新藥臨床試驗集聚地、全球生物醫藥產業新高地。《若干規定》的落地實施,將全面提升廣州生物醫藥技術研發、臨床研究、轉化中試、生產製造、醫療物資全產業鏈水平。
  • 全力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地標 蘇州:「一號產業」點燃城市夢想
    「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地標,是事關城市未來發展、事關人民群眾福祉的一件大事,怎麼重視都不為過。」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說,「蘇州要在踏準全球科技進步和產業格局新浪潮中,加速推動形成『說到蘇州,就是生物醫藥;說到生物醫藥,中國就看蘇州』的發展共識。」  以「一號產業」造就產業新地標
  • 廣州搭建生物醫藥溝通平臺 專家學者把脈產業發展
    廣州搭建生物醫藥溝通平臺。陳驥旻 攝中新網廣州12月18日電 (蔡敏婕)生物醫藥產業是廣州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該市18日舉行生物醫藥研發機構+醫院+企業對接活動,搭建合作溝通平臺。據介紹,廣州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起步早,擁有廣東省內所有「雙一流」醫學高校,再生醫學與健康省實驗室,中科院廣州生物院、廣州呼研院等一大批創新平臺和新型研發機構,產業基礎好。經過多年發展,呈現出產業鏈條完整、市場主體集聚、發展後勁增強的態勢。
  • 蘇州工業園區:探路從「零」培育生物醫藥產業
    園區自身自然資源相對有限,為了不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掉隊」,園區加快跨區域、跨國別協同聯動,優化全鏈條創新生態,為企業高速發展裝上「助推器」。   近年,園區先後出臺《園區管委會關於蘇州工業園區進一步促進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園區關於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產業園區的科創扶持辦法》等;2019年,
  • 吳江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業厚積薄發
    生物醫藥產業成為當下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蘇州已將其作為「一號產業」布局未來十年發展,全力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地標。位於南蘇州的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聞風而動,積極布局,成色亮眼。——題記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江蘇微康生物計劃投資7億元的二期工程前期工作,開啟加速模式。
  • 專訪河南省發改委主任何雄: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加速發展
    河南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何雄近日,經省政府同意,河南省發展改革委印發了《2020年度河南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著力推動河南生物醫藥產業加速發展,培育新興產業,加快形成新動能。
  • 重慶國際生物城:書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巴南故事」
    重慶國際生物城一覽文/巴南融媒體中心記者  袁啟芳2019年,是巴南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捷報頻傳的一年。2017年,被市經信委授牌為「重慶生物醫藥產業園」。2018年,在唐良智市長的親自關心推動下,升級為「重慶國際生物城」,進一步夯實了在全市生物醫藥產業中的龍頭地位。政策疊加   產業保持30%以上增長眼下已是封凍的寒冬,重慶國際生物城卻依然一派生機。
  • 蘇州「一號產業」邁向價值鏈高端 到2030年產業規模破萬億元
    徐志強 攝十四年前,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開工建設,在蘇州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播下了生物醫藥的種子,當下,蘇州加快布局生物醫藥產業,在全國第一個提出對標「全球藥谷」美國波士頓,出臺《全力打造蘇州市生物醫藥及健康產業地標實施方案
  • 深圳已建成生物醫藥產業載體511家 前三季度生物醫藥產業增長達22.8%
    (健康時報記者荊雪濤)「 近年來,生物醫藥產業異軍突起,成為全球科技和產業競爭的熱點,尤其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形勢下,加快布局生物醫藥產業,搶佔生物醫藥創新高地已成為世界發達經濟體的共識。」11月18日,深圳市政府副市長艾學峰在2020深圳BT(生物技術)產業領袖峰會上說道。深圳市政府副市長艾學峰發言記者了解到,深圳高度重視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出臺實施了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在土地保障、人才培育、項目引進等方面配套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加快布局相關基礎研究和創新載體。
  • 黃埔生物醫藥創新微論壇重啟:新冠疫情激發生物醫藥創新
    來源:北國網2020年7月30日,在新冠疫情之後,第5期黃埔生物醫藥創新微論壇正式重啟。正如雷金源書記在微論壇中致辭所提到的,2019年廣東省發布的「一號文」《關於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措施》,而新的「一號文」也正在擬定當中,其目的也是意在不斷提升廣東省自主創新能力,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
  • 蘇州勇攀「一號產業」創新高峰 全力構建生物醫藥創新生態和產業生態
    這裡是生物醫藥產業競爭力位列全國第一的蘇州工業園區。——這組數字代表什麼?代表著過去十幾年來,蘇州工業園區加速匯聚全球創新資源、全力打造生物醫藥產業標杆的驕人成績。當前,蘇州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一號產業」,舉全市之力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地標。蘇州工業園區是蘇州轉型創新的主戰場,更是生物醫藥產業地標的核心區。
  • 新型生物醫藥前景廣闊 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成立新型生物醫藥產業分會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9月28日訊(記者 朱國旺)9月26日,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新型生物醫藥產業分會在京成立。北京康翎醫藥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嶽少恆當選為首屆會長。該分會將聚焦生物醫藥產業化發展,促進優質、新型生物醫藥產業鏈集群發展和項目落地,促進我國生物醫藥創新及產業升級發展。新型生物醫藥產業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制高點,是當前科技創新最為活躍,對我國乃至全世界都將產生深遠影響的新興產業。從世界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趨勢來看,目前正處於新型生物醫藥技術大規模產業化的開始階段,預計到2020年之後將進入快速發展期。
  • 2020海交會廣州生物醫藥創新研發論壇在廣州舉行
    2020海交會學術論壇,廣州生物醫藥創新研發論壇於12月19日在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醫藥企業家、創新科學家、投資人等200多人參加,就生物醫藥創新藥研發、臨床研究及生物治療等相關話題討論,交流前沿技術和實踐經驗,展示該領域前沿的發展動態,推動生物藥物的研發和產業化發展,探討生物醫藥產業產學研項目合作。
  • 2020年西安生物醫藥產業總產值將達到500億元
    【製藥網 市場分析】近年來,西安市生物醫藥產業呈現規模發展態勢,形成了以力邦製藥和萬隆製藥為代表的化學與製劑生產集群,以步長製藥和金花葯業為代表的中成藥生產集群,以皓天生物和嘉禾生物為代表的天然植物提取生產集群,以佰美基因為代表的基因檢測集群,以天隆科技和金磁納米為代表的醫療器械生產銷售集群。
  • 深圳發布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1+3」文件
    原標題:關鍵技術攻關最高可獲3億元資助   記者3月9日獲悉,深圳日前發布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1+3」重磅政策文件,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科研和產業化體系,力爭到2025年生物醫藥產業總產值達到2000億元。
  • 綿陽(鹽亭)生物醫藥產業功能區推介會在蓉舉行
    四川省政協副主席陳放致辭 攝影 楊明  陳放表示,生物醫藥產業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重點發展產業。促進醫藥企業創新,推動醫藥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既符合人民群眾期盼,也順應時代發展趨勢。陳放指出,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並將其列入全省「5+1」現代產業體系重點領域,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政策舉措,對支持醫藥健康產業聚集、推進產品研發創新、加強信息技術支撐應用、提升醫藥產業現代化水平、推進中醫藥全產業鏈發展、培育醫藥人才隊伍建設等,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 2020「淨月論壇」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發展論壇在長春舉行
    人民網長春1月3日電 (王海躍)3日下午,2020「淨月論壇」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發展專場論壇在長春淨月潭益田喜來登酒店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行業精英、專家學者匯聚一堂,洽談項目、共議發展、尋求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