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總量連續13年居全市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88億元;絕大多數科技創新指標持續領跑全市,現有科技類企業超10萬家,高新技術企業3374家;在2020年中國城區高質量發展水平百強榜單中位列第二……這是天河,廣州這座城市最亮眼的名片。
「天河將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頭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務,與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一體學習領會、整體貫徹落實,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厚愛和殷切希望轉化為攻堅克難、拼搏奮進的不竭動力。」天河區委書記陳加猛在接受廣州日報專訪時表示,天河將全力做強城市更新、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雙引擎」,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展現天河擔當,在「一核一帶一區」建設中貢獻天河力量,在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中走在前列,奮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典範。
高質量發展上「再突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根本出路。對此,陳加猛表示,「十四五」時期,天河將進一步突出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作用,加快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以新作為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在建設科技創新強區方面,天河將高標準建設運營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行動、「獨角獸」創新企業培育計劃,引導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品牌化、專業化、國際化發展,推動天河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先導區年內投入使用,構建最優創新生態圈。
在構築現代服務業發展高地方面,天河即將出臺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產業政策,以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為主攻方向,提升金融、新一代信息技術、商務服務、現代商貿等優勢產業發展能級,培育壯大5G、人工智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競技等新興產業,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形成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同時,天河將強化重大平臺支撐,做優做強天河中央商務區核心引擎,全力打造「四個出新出彩」示範區;加快推動廣州國際金融城、天河高新區、沙河片區、天河路商圈協同發展、錯位發展、集聚發展,承載萬億級商圈、千億級產業集群、百億級企業、十億級稅收樓宇。
在打造城市更新樣板方面,天河將以城市更新賦能高質量發展,統籌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成片連片開展「三舊」改造,有序推進23個城中村改造,推動實現高水平產城融合、職住平衡。年內完成老舊小區微改造26個、整治提升村級工業園22公頃,完成18個專業批發市場轉型疏解。
在打造生態宜居家園方面,天河將打贏打好碧水攻堅戰,年內全面剿滅黑臭水體、建設碧道16.5公裡。
優化營商環境上「再攻堅」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營商環境的重要性,要求廣州在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方面出新出彩。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此,陳加猛表示,天河區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長期性、基礎性工作來抓,對標對表世界銀行和國家營商環境評價體系,推行政務服務提速等5大工程共109項具體措施,實現企業註冊登記「2小時辦結、立等可取」。全區註冊企業38.4萬家,佔全市1/4以上,今年1-10月新增8.8萬家,同比增長14%。接下來,天河區將圍繞打造全球企業投資首選地和最佳發展地的目標,認真落實市營商環境3.0改革要求,著力營造出新出彩的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在服務供給上,天河將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網通辦」服務平臺、「一件事」主題套餐服務、政策兌現「一門式」辦理等改革措施,實現「減流程、減材料、減時間、減成本」,打造高效便捷政務服務體系。在要素供給上,天河將探索建立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貿易自由化機制,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全面提升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服務質量,強化用地、金融、人才、政策等各方面資源要素供給,吸引全球資源要素集聚。
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再提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陳加猛介紹,近年來,天河區前瞻布局、科學謀劃了一批優質教育醫療項目,在全市率先實現區屬公辦示範性高中100%全覆蓋。接下來,天河區將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全力打造民生幸福標杆。
在民生項目建設上,天河將加快推進清華附中灣區學校、執信中學天河校區、天河外國語學校智慧城校區,腫瘤、口腔、骨科三所醫學科學中心(研究院)等民生項目建設,配齊配優教育、醫療、文化等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在服務保障上,天河將不斷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積極推進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長者飯堂、適老化改造等民生工程,大力推進智慧社區建設,多措並舉優化城中村治理模式。在安全穩定上,天河將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加快建設全覆蓋「令行禁止、有呼必應」區街綜合指揮調度平臺,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統籌:全媒體編輯中心 王晨陽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秦松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莫偉濃海報監製:湯新穎、徐錦昆文案:王晨陽設計:郭俊航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葉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