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體型龐大的犀牛會在中國滅絕?

2020-12-09 科學獵奇

就目前來看,犀牛僅分布於非洲、印度、越南、印尼等地,而且有一些犀牛還是某一地區獨有的物種。其實,早在20世紀以前,我國就分布著三種犀牛的亞種,而且數量還不少。那麼,為什麼這些犀牛會在中國滅絕了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現存犀牛的種類以及分布

犀牛是一種大型的哺乳動物,在陸地上,它是體型第二大的哺乳動物,僅次於大象,但是由於大象是哺乳綱長鼻目動物,所以,犀牛是現存體型最大的奇蹄目動物。

犀牛屬於哺乳綱奇蹄目犀科動物,在犀科下又分為4屬5個種,它們分別是:白犀屬下白犀、黑犀屬下的黑犀、獨角犀屬下的印度犀和爪哇犀以及雙角犀屬下的蘇門答臘犀。

其中白犀是現存野生狀態下數量最多的犀牛,數量約有2萬頭左右。它僅分布於非洲,但是它們在非洲的分布較廣,在非洲的中、南、東部都有分布。

黑犀牛是現存野生狀態下數量第二多的犀牛,它也是僅分布於非洲,與白犀一樣,黑犀在非洲的分布也很廣,也是在非洲的中、南、東部都有分布,但是由於黑犀在非洲南部數量較少,所以它的數量不如白犀多。

印度犀是一種瀕危的犀牛,現存野生數量不足2500頭,它們主要分布於印度東北部以及尼泊爾。

蘇門答臘犀是現存體型最小的犀牛,它僅分布於印尼的蘇門答臘島上,野生種群數量不足300頭

爪哇犀是現存犀牛中數量最少,保護級別最高的一種,現存野生數量已經不足60頭,它們全部在印尼爪哇島上的國家公園和越南的國家公園中,其中越南國家公園中的爪哇犀數量不足10頭,剩下的全部在爪哇島上。

從上面5種犀牛的分布和數量看,犀牛的現狀不容樂觀,尤其是蘇門答臘犀和爪哇犀,野生數量已經達到了極危(CR)的保護級別,如果再沒有有效地保護,它們極有可能成為滅絕動物。

曾在中國生活的犀牛們

人們習慣將曾經生活在中國的犀牛稱為「中國犀牛」,這讓許多人誤以為這是犀牛的另一個不同的種,其實,中國犀牛是曾經生活在我國境內的蘇門答臘犀、爪哇犀以及印度犀這三種犀牛的總稱。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能夠看出,這三種曾經生活在我國境內的犀牛,在其他的地方依然有存在,這些犀牛的種並沒有滅絕,只是在我國境內滅絕了。因此,我們稱這種滅絕為:區域性滅絕。

從這三種犀牛的現存分布看,它們依然在我國的東南(印度)以及南(印尼)還有存活,由此我們可以推斷,這三種犀牛應該是曾經分布於我國的南方地區。從三種犀牛的歷史分布上看,也確實如此。根據史料記載,在春秋時期中國犀牛曾廣泛分布在大半個中國。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這三種犀牛在我國的滅絕時間

從1916年開始,在我國的野外就再也沒有人見到過蘇門答臘犀,經過數十年的尋找無果後,終於在1970年,蘇門答臘犀被認定為滅絕。

爪哇犀早在20世紀以前有兩個亞種,分別是印度亞種和印支亞種,其中印支亞種早在1885年就已經從中國消失了,而印度亞種則是在1922年在我國滅絕的。

印度犀則是在1920年從我國滅絕的。

犀牛為什麼會在中國滅絕?

從以上三種犀牛在我國的滅絕時間看,大都集中在20世紀20年代前後,那麼是什麼導致了它們滅絕呢?它們滅絕如此相近的時間是巧合嗎?

許多資料顯示,中國犀牛的滅絕與氣候變冷有關。但是我不太認同這個觀點,因為,這些犀牛都是在20世紀初滅絕的,而且它們主要分布於我國的南方地區,而我國的南方地區向來就是以溫暖適宜的環境著稱,不像北方有著極其寒冷的冬季。因此,中國犀牛滅絕的原因與氣候關係不大。那麼,與什麼關係最大呢?

種種的跡象都將矛頭指向了人類。

首先就是人口增加,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我們通過簡單的一組數據來看一下,在1866年的中國,當時人口總數約為2.56億,到了1911年,我國人口總數約為3.68億,也就是說在55年間,我國的人口增加了1.12億。這還不算,到了10年後,也就是1921年,我國的人口數就變為4.43億。

也就是說在19世紀,人口增加1.12億用了55年時間,而在20世紀初,增加0.75億人口僅用了10年時間。

人口的增加無疑就需要更大的棲息地和活動範圍,而增加了人類的棲息地,無疑就等於縮小了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這是中國犀牛滅絕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人類的獵殺。翻閱史冊,早在宋朝,我國就有用犀牛角入藥的記載,也就是說至少從宋代開始,人類就開始了獵殺犀牛。到了清朝,清政府開始了「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政策,也就是說只允許官家獵殺犀牛。儘管如此,也難以避免民間的偷獵行為。

之後再到了近代,捕殺犀牛的行為依然存在,最後導致了犀牛的滅絕。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利益。

總結

中國犀牛的滅絕主要有兩方面原因-棲息地減少和為了利益獵殺,而這兩個原因的「罪魁禍首」都是人類本身。其實,不止是中國犀牛,原本遍布我國境內的華南虎作為一種大型的食肉動物都在瘋狂的「打虎熱」下野外滅絕了。

因此,如果再濫殺野生動物,我們的後代了解動物可能就只能通過書本了。

相關焦點

  • 《體型龐大的犀牛》及時雨-協助拍攝
    體型龐大的犀牛【第1幅圖】此作品由西安攝影愛好者岑先生在著名的寧波地區拍攝體型龐大的犀牛【第2幅圖】此作品由陝西攝影愛好者賁先生在著名的秦皇島地區拍攝體型龐大的犀牛【第3幅圖】此作品由廈門攝影愛好者熊先生在著名的德州地區拍攝
  • 讓犀牛變寵物,300斤奧尼爾變嬌小,姚明體型有多麼龐大?
    在NBA聯盟裡,有很多合影殺手,因為他們通常身高比常人高,體型也要比普通人強壯的多,一起合影的話,就會掩蓋住對方的光芒。但是在NBA聯盟裡,最無懼合影的球星應該就是姚明了,當奧尼爾在合影中大獲全勝的時候,只要站在了姚明的旁邊,就會瞬間失去霸氣。
  • 犀牛的滅絕竟然是近親繁殖的原因!
    犀牛是瞎子嗎?研究表明,犀牛的視力大約是貓的一半,普通人的十分之一。眾所周知,即使犀牛在100英尺外的開闊平原上,它們也不會注意到其他體型較大的動物,比如人類。如果你是那頭犀牛沒有注意到的,你可能會覺得它很甜蜜,很滑稽,但不會有人建議你笑。
  • NBA巨人身材有多龐大?奧尼爾比泰森體型大,姚明比犀牛看著高大
    因為在賽場上參賽選手體型都是比較魁梧的,所以大家應該是沒有特別大的感觸,在NBA裡的球員有著許多普通人所沒有的天賦,他們的身材不僅身形龐大,就連手腳也比普通人要長一些,那麼這些NBA巨人身材有多龐大,奧尼爾比泰森體型大,姚明比犀牛看著高大。
  • 部分遠古已滅絕的犀牛,生活在中國的還不少
    2.和圖1那個體型差不多,肩高2.5-3米,我們印象中典型的板齒犀(大多真正的板齒犀可以歸入西伯利亞板齒犀和高加索板齒犀)3.身形較小,類似於白犀4.肩高2米,體重3噸,年代比板齒犀屬要早5.體重5噸,肩高1.8- 2.2米 屬於亞洲象級別
  • 中國野生犀牛消亡史:唐宋以後的人們為何見不到犀牛了?
    但理論上來說,這一物種的滅絕已經進入倒計時。目前全世界僅存5種犀牛:黑犀牛、白犀牛(分為南方亞種和北方亞種)、印度犀牛、蘇門答臘犀牛、爪哇犀牛,除南方白犀牛亞種外,其他犀牛種類都處在瀕臨滅絕的邊緣,尤以爪哇犀牛數量最少(50多頭)。
  • 為什麼體型越大的生物越容易滅絕?有什麼科學依據?
    在生物進化史上,出現過多次生物體型龐大的時期,比如石炭紀的「巨蟲時代」,在這一時期昆蟲是整個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還有恐龍時代,這個時期的動物平均體型也是生命史上最大的。即使到了早期人類出現的年代,也有體型龐大的猛獁象、劍齒虎、大地懶等大型的動物。但是,這些動物清一色的都已經滅絕。因此,有人說:體型越大的動物越容易滅絕。
  • 力挽狂瀾:人們有望將北部白犀牛從滅絕的邊緣拉回來
    白犀牛,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只是一個存在於圖片文章視頻中的物種,就連去動物園都不一定能見到。而我們對白犀牛的了解又有多少呢?除了頭上的犀牛角,我們可能都想不出來白犀牛的具體模樣。犀牛現存五種,分別是白犀牛、黑犀牛、蘇門答臘犀牛、爪哇犀牛、印度犀牛,所有犀牛都是瀕危物種。
  • 天災還是人禍 中國犀牛滅絕記
    每個國家都有國寶,中國是大熊貓,俄羅斯是北極熊、美國是禿鷹、英國是知更鳥,澳大利亞是考拉和袋鼠。一些動物是只此一家別無分店,比如非洲的犀牛。如果我說中國以前犀牛泛濫,你信嗎?黑犀牛,生活在非洲大陸的最南端。其實在古代,中國犀牛也很多。
  • 一起走近你不知道的滅絕生物3——中國犀牛
    從古至今人類對犀牛的捕殺就從未停止,很多地區的犀牛也因此滅絕,只能留下一隻犀牛角在這個世界上以證明他們存在過。就在這場追逐珍奇犀牛角的屠殺中,中國犀牛就是受害者之一,中國犀牛在1922年徹底滅絕。中國犀牛是生長在中國的三種犀牛(印度犀、蘇門犀、爪哇犀)的種群統稱,中國犀牛皮膚有又硬又黑呈深灰帶紫色,上面附有鉚釘狀的小結節;在肩胛、頸下及四肢關節處有寬大的褶縫,使身體看起來就像穿了一件盔甲。雄性鼻子前端的角又粗又短,而且十分堅硬,所以人們又稱之為「大獨角犀牛」。
  • 「世界犀牛日」:野生犀牛為何從中國消失
    腳下的徒弟曾經是曾經犀牛的王國。如今,野生犀牛在中國早已蹤跡難尋。但古籍中卻有不少關於它們的描述,化石挖掘更顯示,這些身披「鎧甲」的巨獸曾遍布中國。9月22日是「世界犀牛日」,讓我們探尋野生犀牛從中國消失的原因。
  • 犀牛——從北到南,我也曾生活在中國
    Hollweg和白犀:白犀牛——體型更大,嘴寬更方便吃草 IFAW為什麼白犀不太白,黑犀也不太黑?→犀牛醫生有話說——犀牛為什麼讓我如此著迷?蘇門答臘犀牛稍微好一些,據估計野外也不過200多隻。說回這隻銅犀牛,不同於獨角的印度犀、爪哇犀(雌犀牛沒有角),它有兩支角。這透露了它的出身——是一頭蘇門答臘犀。蘇門答臘犀牛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有毛犀牛,一身棕色長毛,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它們是已經滅絕的披毛犀後代。
  • 野生犀牛在中國已經絕跡,這件文物卻記載了它的最後身影
    犀牛體型碩大,昂首佇立,氣勢非凡。它的四肢短小肥大,足以支撐龐大的身軀,肌肉發達,顯示出粗獷之美。古代工匠用心良苦,甚至將犀牛角的鋒利都製作得惟妙惟肖,多皺的厚皮也刻畫得生動形象。雙目圓睜,仿佛穿越時空,看待這個不一樣的世界。
  • 中國近代曾今存在過的生物,現已滅絕
    1.中國犀牛分布範圍中國犀牛曾廣泛分布在中國南方各省,主要棲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緣山地地區。唐朝時,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甚至青海,都有分布,明朝時,只分布於貴州、雲南。外形特徵中國犀牛一般體長在2.1-2.8米,高1.1-1.5米,重1噸。它有許多獨特的外貌特徵,異常粗笨的軀體,短柱般的四肢,龐大的頭部,全身披以鎧甲似的厚皮,吻部上面長有單角或雙角,還有生於頭兩側的一對小眼睛。它們雖是身體龐大,相貌醜陋,卻是膽小不傷人的動物。
  • 中國犀牛的悲情消亡史,1922年就已不見蹤跡
    犀牛是一種大型的哺乳動物,在陸地上,它是體型第二大的哺乳動物,僅次於大象,但是因其身上長有一個不同於其他動物的東西而從古至今就不停地遭受人類的殺戮,這就是犀牛角。也是因為這樣,犀牛的數量越來越少,最新的數據統計顯示全球只剩下17000多隻了。
  • 神似犀牛的史前巨獸
    (圖文/垚哥說動物)犀牛是現存世界上第二大的陸地動物,它們身體肥碩,四肢粗短,頭上長著巨大的角,身披鎧甲一般的厚實皮膚,是威力巨大的生物。犀牛種類有很多,體型大的有大獨角犀、白犀、黑犀,體型較小的有蘇門答臘犀、爪哇犀。
  • 僅存一頭雄性白犀牛,告訴我們什麼是瀕臨滅絕!
    上圖是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叫做「蘇丹」,旁邊這些持槍的人不是捕獵者,而是它的24小時守衛。如果「蘇丹」最後無法繁衍子嗣,白犀牛這一物種,也許很快會從我們的世界中消失。白犀牛目前,世界上生存的犀牛有5種:白犀(分為南方白犀和北方白犀)、黑犀、印度犀、爪哇犀和蘇門犀。犀牛中要算白犀的體型最大,建高可達1.8—20米,身長達4.1—4.4米,體重2—3噸之間。這種犀牛雖名為白犀,但它的體色是灰色。白犀僅分布在非洲東部和南部的局部地區,在亞洲的傳統醫學裡,犀牛角可用作藥物,犀牛角在亞洲市場十分受歡迎,最高可賣到1磅3萬美元。
  • 體型最大的犀牛,因人類大肆捕殺,白犀已處於滅絕的境地
    犀牛中要數白犀的體形最大,其肩高可達1.8-2.0米,身長達4.1-4.4米,體重在2-3噸之間。它的前角特別長而向後稍彎,最長紀錄為158釐米,一般為60-100釐米,后角較短,一般在50釐米以下,雌白犀的角通常比雄的長。白犀的體色不是白色,是灰色。它與黑犀的主要區別在於唇部,白犀的上唇並不尖長,整個吻部又大又方,故面又名方吻犀。
  • 姚明體型有多龐大?對比後很顯然,奧尼爾秒變「嬌小」
    提起CBA中的身高之最,一定非姚明莫屬了,根據資料來看,姚明的淨身高已經達到了2.26米,對於普通人來講,姚明就像是一個巨人一般,體型十分巨大,那麼問題來了,和其他籃球界的球星相比較,姚明的體型還會看上去十分龐大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 被人類滅絕的動物們:它們原本也是地球的一份子,看了令人心痛
    事實上在模里西斯島上曾經生活著很多鳥類,只不過大多遭到了滅絕,而渡渡鳥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種。歐洲殖民者的到來,大量的肉味細嫩鮮美渡渡鳥被捕殺,最終在僅僅70年的時間內徹底滅絕。 高加索野牛和歐洲野牛一樣,體型都非常大,是海虎、亞洲獅及其他如狼及熊等掠食者的獵物,它們十分擅長攀登陡峭的山崖,長著美麗的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