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不忍則亂大謀
有時不想受氣,有時不願意聽從他人的安排,有時接納不了他人對自己的意見。於是,我們總覺得自己是在忍受著什麼,實則只是一時衝動,或心不夠寬罷了。冷靜下來後發現,那些事也沒什麼大不了。
俗話說得好:忍得一時之氣,免卻百日之憂。凡事要學會忍耐,只有學會忍耐,才能成就大事。小的事情不能忍耐,就會破壞大的計謀。
對於有遠見卓識的人來說,「忍」字當頭,至關重要。他們認為,不必斤斤計較個人得失,更無需糾纏在小事上消耗時間和力量,應有開闊的胸襟和遠大的理想。
勾踐忍了會稽之恥,便有了「三千越甲可吞吳」的歷史。韓信忍了年少時的胯下之辱,終功成名就,成了淮陰侯。職場上,小不忍則亂大謀。大多數能在一家公司裡幹上十年的人,都深刻理解這一智慧。
02
《錦衣之下》:「忍」與「謀」的博弈
追完熱播劇《錦衣之下》,讓我印象極為深刻的,是「小不忍則亂大謀」的智慧。指揮使陸廷雖曾間接導致前首輔夏然被滅門,後有心替夏家申冤昭雪。
無奈當朝皇帝太過自負,不可能承認自己有錯,陸廷只好隱忍十餘年,等新帝上位再尋機會。可惜等不到那一天,陸廷離世之前,提醒袁今夏不宜衝動,莫要做無用功,還把自己的性命(價值)搭進去了。
翟蘭葉知道嚴世蕃辜負了她,但哭鬧無用,也不是他的對手。她唯有鬧一出失蹤,忍到時機成熟,借錦衣衛與六扇門的力量,讓嚴世蕃付出代價。
陸廷之子陸繹隱忍十餘年,甘於向嚴家示弱,表面上與嚴世蕃交好,實則暗自搜集證據,為有朝一日能扳倒嚴家。
愛吃雞又求財的藍青玄,喜歡逍遙、與世隔絕的生活。為替丹青閣正名,更為助力陸廷扳倒嚴家,他忍辱負重,成為皇帝能姑且信任的人。
相比於陸廷、翟蘭葉、陸繹和藍青玄,袁今夏的「忍」與「謀」非常接地氣。出於一份孝心,知道養母賣豆腐掙錢不易,想著多賺點銀子,讓養母能過得好一些。
袁今夏為能多賺點銀子,雖是女兒身,卻也練就追蹤術、驗屍等查案必備技能,還有觀察力、同理心和邏輯推理等可遷移能力。她的工作十分賣力,還時刻不忘要求漲俸祿。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這些「忍」與「謀」的博弈背後,正是一個人的大局意識與全局觀念。
03
大局意識與全局觀念
職場上,忍不了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同事之間的排擠,領導的慣性甩鍋,莫名其妙的任務,突如其來的加班要求等等,我們總有某個時刻想離職。
隨著工作年齡的增長,閱歷的不斷豐富,我們要遇到的挫折越來越多。尤其是深刻理解中年危機與性別歧視之後,晃過神來才發現,一手好牌打爛了。
我們經常接觸到「戰略規劃」的問題,一些我們認為很虛的東西,實則為「謀」。無「謀」者何以談「忍」?沒有「謀」的人,通常只著眼於當下,時不時有「老子就是不幹了」的想法,且在某一刻將此想法「快速落地」。
人性的弱點是總要到失去了才會想到珍惜,而且要到「痛」了的時刻,才能有所感悟。簡單來說,大多數人的智慧是「痛」出來的。樹立大局意識與全局觀念,能讓職場人多一點智慧,少一點「痛」的教訓。
1、大局意識
大局意識,即是指整體觀。我們是否具有戰略眼光,能否把握好大局方向,對我們想要抵達的遠方,影響至深。有大局意識的人,眼光長遠,不會計較眼前得失,從而獲得更大的收益。
2、全局觀念
全局觀念,是指從整體、系統出發的一切思想和行為準則,且在此基礎上所進行的部門與個人,多組織之間和整體與局部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有全局觀念的人,善於從整體和長期的角度,思考並決策。
04
職場上如何樹立大局意識與全局觀念
在《錦衣之下》大結局裡,嚴世蕃被斬,袁今夏他們不禁感慨,「終於可以好好過日子」。對於他們來說,因為嚴世蕃的無惡不作,始終過著被陰霾籠罩的日子。
職場上,我們對「好好過日子」的理解不同,或許都有一顆「袁今夏」的心。就想多賺點錢過日子,過更好的生活。我們努力工作,時刻想著升職、加薪,也有各自想抵達的遠方。
1、戰略布局
企業在做一盤生意之前,會有自己的謀略。只靠拍腦袋就跑的企業,需靠運氣,亦需承擔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未知」風險。做好戰略布局再跑的企業,心中有「謀」,能進能退,相對較穩。個人如是。
戰略布局的虛,猶如我們的影子。但它的遠大,總會在我們撐不住、忍不了的時候給予提醒,相比於戰略布局,此刻遭遇的是多小的事情。
個人的戰略布局,正如你的人生畫像這般,有明確的領域圈地,想得到的事物,想造就的自己。成為這樣的自己非一日之功,明確我們需要修煉多少可遷移技能,需要走多遠的路。
2、探尋規則
普天之下,哪裡都有自己的規則。無論在哪裡工作,既來之,則安之。適應新的環境,應先熟悉身邊的人與事,從他們身上去探尋企業做事的規則,且遵守不同環境中存在的規則。
詔獄中有錦衣衛的做事規則,一旦被抓緊去了,準沒好果子吃,選擇坦白或許還能有一線生機。規則的存在,是告訴我們「何事可為或不可為」。
3、團結協作
劇中,陸廷知道,光靠他一人之力,根本無法扳倒嚴家,嚴嵩在朝中的勢力不容小覷。翟蘭葉亦知她根本不是嚴世蕃的對手,倒不如借力而為。
我們在職場上免不了會遇到一些難題,團結協作才是辦法。除了修煉基本功,更需與同事友好相處,互幫互助。倘若只想著自己的利益,行為上亦不會多為他人考慮,日久便會露出本性。
當對方感受到殺傷力或利益遭到威脅,自然會保護自己,做出疏遠或排擠的行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願意付出
藍青玄遭受嚴世蕃的迫害,未免陸繹陷入嚴世蕃的陰謀,更為保全陸繹,以抗衡嚴家,最終選擇犧牲小我,顧全大局。這一種精神放到職場中,多數體現在企業利益與個人利益的矛盾關係上。
去年,有太多初創型企業「卡帶」,如臨大敵,在「播放」和「停止」之間難以選擇。要麼裁員,減輕企業成本壓力,要麼賭一場,或許能求得新訂單。可現實問題是,工資快發不出來了。
有很多員工選擇裸辭,也有不少員工選擇降薪,和企業一起度過難關。即便最後還是撐不過去,倒也覺得報了知遇之恩。
樹立大局意識與全局觀念,需有自己的戰略布局,明確自己想要的未來。探尋規則,知可為與不可為,且不去破壞規則背後的平衡。擅於借力,與團隊協作,著眼於大局,不為小事而斤斤計較。更重要的,是我們願意為大局而付出。
05
總結:做出明智的選擇
很多讀者反饋,《錦衣之下》這部劇55集都不夠看,我也深有同感。它看似一部古裝懸疑劇,甜到讓人牙疼(又恨得牙痒痒),實則暗藏職場「忍」與「謀」的博弈與智慧。
若嚴世蕃不是個惡人,倒也不失為謀才。一邊親近皇帝,獲取信任,在朝中培養自己的勢力。一邊化身司馬長安,通倭寇,聚財,儲備外部資源。另一邊又尋找風水寶地,蓋起足以與皇宮相媲美的高樓。
可惜善惡終有報,嚴世蕃已擁有半邊天,不是皇帝,卻勝過坐擁天下的高處不勝寒。有遠見卓識的人,懂得深謀遠慮。此「謀」是為將來的自己,但不應為己而傷害他人的利益。「謀」,是為使我們做出明智的選擇。
「忍不了,裸辭了,可現在有點後悔,還能回去嗎?在什麼情況下,你會忍不住想辭職?面對公司同事的排擠,我還要不要繼續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