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句話在古裝電視劇中經常出現。「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句話出自《論語·衛靈公》,它的意思是在小事上不忍耐的話就會壞了要做的大事,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學會忍耐,不要因為自己在某件小事上缺少耐心而耽誤了自己想要做成的大事。
歷史上遇事能忍耐,最後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有很多,例如,越王勾踐就是很好的例子,春秋時期,越過和吳國常有戰爭,在一次戰爭中越國失敗,為了保全自己的力量,越王勾踐不惜損傷自己尊嚴,來到吳國給吳王夫差當馬夫,做餵馬的奴僕。在這種備受屈辱的條件下,他沒有意氣用事,為了能夠實現自己復興越國的志向,他忍受著屈辱堅持下來了,之後越國逐漸恢復兵力,他帶領越國擊敗了吳國,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越王勾踐堂堂一個諸侯國的君主竟能忍受自己給別人餵馬當馬夫,這是多麼強大的內心才能忍下這樣的屈辱,從這裡我們能發現,越王之所以忍耐,是因為自己有要完成的大事,而且他當下幾乎沒有什麼實力能與吳王抗衡,能為自己保留一條命才是最重要的,他明白在自己的世界裡保留生命、實現復國是重要的,而當下所受的屈辱、失去的尊嚴不是那麼的重要,所以他才能忍耐了那麼久。
同樣的,還有漢朝的開朝功臣韓信,他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因為實在是太窮了,經常接受一個老婦人的施捨,因此周遭的人們都看不起他。
有一天,一群人看他一個人勢單力薄就當眾羞辱他,其中有個屠夫,憑著自己這邊人多勢眾,故意激他,說韓信雖然人高馬大,常常拿著一把劍,其實是膽小懦弱之人。那屠夫問韓信「用你的配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韓信知道對方人多勢眾,絕對拼不過。於是,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這就是歷史上的「胯下之辱」。
韓信也是因為了解自己當下的情況,無法和那些惡少硬拼,所以才選擇忍受屈辱的,他相信自己有一天一定會有一番作為,所以不能衝動。
當然了,歷史上也有沒有隱忍痛苦,結束了自己生命的人,那就是楚霸王項羽,他在吳江決戰之後,因為敗局已定,他覺得自己無顏再見江東父老,所以選擇了自殺。如果當初他沒有選擇放棄自己,而是能夠忍耐,接受自己的失敗,也許事情會有新的轉機。
我們現在的生活也需要忍耐,比如在人際交往中,有時候會有摩擦,發生口角,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人能夠忍耐,「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忍耐,有時能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也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精神境界。
除此之外,每一個成功人士也都有忍耐的時期,在自己實力還不夠強大,還需要提高自己能力之前或是時機尚未成熟之前,他們都在蟄伏,待到時機成熟,他們也就迎風而上了。
所以說「小不忍,則亂大謀」,我們每個人在遇到事情時都應該充分地考慮,自己現在的實力可以才承受「不忍」的後果嗎?想一想自己還未實現的目標,再看看那些懂得隱忍而最後成功的人,這樣自己就能忍耐下去了,因為我們知道自己的忍耐是有原因,而且是必要的。成功的人都是懂得忍耐的人,讓我們學會忍耐,從而幫助我們進入一個新的人生高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