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不忍,則亂大謀」,學會忍耐,人生將會進入另一個境界

2020-12-23 治世國學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句話在古裝電視劇中經常出現。「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句話出自《論語·衛靈公》,它的意思是在小事上不忍耐的話就會壞了要做的大事,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學會忍耐,不要因為自己在某件小事上缺少耐心而耽誤了自己想要做成的大事。

歷史上遇事能忍耐,最後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有很多,例如,越王勾踐就是很好的例子,春秋時期,越過和吳國常有戰爭,在一次戰爭中越國失敗,為了保全自己的力量,越王勾踐不惜損傷自己尊嚴,來到吳國給吳王夫差當馬夫,做餵馬的奴僕。在這種備受屈辱的條件下,他沒有意氣用事,為了能夠實現自己復興越國的志向,他忍受著屈辱堅持下來了,之後越國逐漸恢復兵力,他帶領越國擊敗了吳國,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越王勾踐堂堂一個諸侯國的君主竟能忍受自己給別人餵馬當馬夫,這是多麼強大的內心才能忍下這樣的屈辱,從這裡我們能發現,越王之所以忍耐,是因為自己有要完成的大事,而且他當下幾乎沒有什麼實力能與吳王抗衡,能為自己保留一條命才是最重要的,他明白在自己的世界裡保留生命、實現復國是重要的,而當下所受的屈辱、失去的尊嚴不是那麼的重要,所以他才能忍耐了那麼久。

同樣的,還有漢朝的開朝功臣韓信,他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因為實在是太窮了,經常接受一個老婦人的施捨,因此周遭的人們都看不起他。

有一天,一群人看他一個人勢單力薄就當眾羞辱他,其中有個屠夫,憑著自己這邊人多勢眾,故意激他,說韓信雖然人高馬大,常常拿著一把劍,其實是膽小懦弱之人。那屠夫問韓信「用你的配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韓信知道對方人多勢眾,絕對拼不過。於是,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這就是歷史上的「胯下之辱」。

韓信也是因為了解自己當下的情況,無法和那些惡少硬拼,所以才選擇忍受屈辱的,他相信自己有一天一定會有一番作為,所以不能衝動。

當然了,歷史上也有沒有隱忍痛苦,結束了自己生命的人,那就是楚霸王項羽,他在吳江決戰之後,因為敗局已定,他覺得自己無顏再見江東父老,所以選擇了自殺。如果當初他沒有選擇放棄自己,而是能夠忍耐,接受自己的失敗,也許事情會有新的轉機。

我們現在的生活也需要忍耐,比如在人際交往中,有時候會有摩擦,發生口角,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人能夠忍耐,「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忍耐,有時能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也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精神境界。

除此之外,每一個成功人士也都有忍耐的時期,在自己實力還不夠強大,還需要提高自己能力之前或是時機尚未成熟之前,他們都在蟄伏,待到時機成熟,他們也就迎風而上了。

所以說「小不忍,則亂大謀」,我們每個人在遇到事情時都應該充分地考慮,自己現在的實力可以才承受「不忍」的後果嗎?想一想自己還未實現的目標,再看看那些懂得隱忍而最後成功的人,這樣自己就能忍耐下去了,因為我們知道自己的忍耐是有原因,而且是必要的。成功的人都是懂得忍耐的人,讓我們學會忍耐,從而幫助我們進入一個新的人生高度吧!

相關焦點

  • 《錦衣之下》:小不忍則亂大謀,職場成長中「忍」與「謀」的博弈
    01小不忍則亂大謀有時不想受氣,有時不願意聽從他人的安排,有時接納不了他人對自己的意見。於是,我們總覺得自己是在忍受著什麼,實則只是一時衝動,或心不夠寬罷了。冷靜下來後發現,那些事也沒什麼大不了。俗話說得好:忍得一時之氣,免卻百日之憂。
  • 無憂角指南5|小不忍則亂大謀
    此後——黑最好還是再忍耐一下,一般還是不動聲色的接住,如此大致相當。如果黑棋依然不忍耐呢?黑1、3打後貼是最強的抵抗。對此白4可以打完再接住,此時當初白A肩衝一子熠熠生輝。因此,無憂角被肩衝,如果選擇爬,被對手碰後還是忍耐為宜,小不忍則亂大謀。延伸——關於無憂角的肩衝,還有一些有趣的下法:比如——來自今年年初的晚報杯中,兩位全國業餘冠軍的對局,馬天放執黑對周振宇。
  • 「忍」有三種含義 「小不忍則亂大謀」只提到了一點
    其實都是在提倡遇事忍耐的思想。古人更是總結出了「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句經典的處世哲學,意思是告訴世人,遇事不能忍耐,就會破壞總體的計劃,通俗的說就是在小事上不忍,就會壞大事,得不償失。實際上,這句話中的「忍」的含義就是指暫時的擱置以求獲得更大的利益,這種「忍」就是一種智慧,謀略。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忍還有兩種含義,卻被很多人忽視了。
  • 為什麼又說小不忍則亂大謀?
    善良有一個度,沒有尺度不懂變通的善良並非真善,而是用另一種方式去主張惡的囂張。善良有尺,忍讓有度!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把握一個度。我們擁有好心腸,寬容別人,本來也是一種美德。但如果付出太多,愛得太滿,過於善良,終有一天會適得其反,傷害到自己。
  • 不圖小利,終有大謀,生活本來就是這樣的過程
    小的時候長輩總是給我們說那句:不要佔便宜,想要什麼家人可以給你們買。後來的後來,我們都發現,原來長輩們說的都很對,人要是不佔小便宜,以後的以後上天肯定會把你吃虧的東西全部都還給你,終會是一份大禮。像我們這些混跡在社會的底層的人,每天都在經歷著各種各樣的誘惑,甚至一不小心就會掉進萬丈深淵,所以,我們的理念總是不圖小利,做我們應該做的事,別人再擁有也是和我們無關的,所以,慢慢的我們都學會了忍耐。生活本來就是一場忍耐的過程,就像大家一直說的那句:小不忍則亂大謀,人要是不學會忍耐,早晚會吃虧。
  • 張榮發小忍成大謀
    儘管環境不遇,他卻不灰心,他決心奮鬥、忍耐,相信只要功夫到,時機會酬勤的。他讀書雖不算多,但他對孔子所說的:「小不忍則亂大謀」很有體會。他認為,忍是中國人活著的一個重要心理素質。正如俗語所說的,「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如果一個人事理通達,心平氣和,在人生不利的時候能忍受、等待,不急不躁,是追求事業成功的意志力的表現。
  • 佛說:有容德乃大,有忍事乃濟
    忍耐,一直以來都是佛門修行必須經歷的過程。一個想修佛的人當然需要學會忍,且時時記住要忍。忍耐是磨礪生命的第一要務。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也曾經解釋過「忍」:這個忍在佛法修持裡是一個大境界。大乘的佛法,則必須「得成於忍」。
  • 奉告職場新人:要學會忍耐這3件事,不然沒好前途!
    俗話說得好,小不忍則亂大謀,如果一個人不會忍耐的話,那麼他肯定成不了大事。在職場中我們需要忍耐的事情也很多,如果這些事情你做不到的話,你將會失去很多機會。機會這種東西,可遇而不可求,一旦失去了,就可能需要再等很長的時間,甚至再也不會來。
  • 《天道》讀後感之終結篇:人生的三個境界,謀生、謀智、謀道
    此文為總結以上十一篇文章的終結篇,經過前面對於《天道》這部劇的討論,非常感謝朋友們的閱讀積極參與,在小編的淺薄認知層面上,理解的深度不同,還望廣大讀者朋友,切切體諒。當時這部著作面世的時候就有人評價慨嘆:天道讀80遍以上,也很難理解其中一些話深刻的含義。
  • 論一個「忍者」的自我修養——小不忍則亂大謀
    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其實大家看三國會發現,在前期幾乎看不到司馬懿的身影,基本是主公及其他大將、謀士的戲份,而這並不意味著他終日庸庸碌碌,相反他在韜光養晦,正如文章標題所說,他身處亂世,洞若觀火,雖然野心很大但很清楚地認識曹氏家族的強大,所以寧願做一個「忍者」身份,從這點看,司馬懿無疑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
  • 艾解讀:公牛與野山羊——苦而不言,喜而不語,人生至高境界
    寓言故事有頭公牛被獅子追趕,逃進了一個山洞,洞裡住著一群野山羊。儘管野山羊朝他又踢又頂,公牛還是忍著痛對他們說:「我在這裡忍辱負重,並不是害怕你們,而是害怕那站在洞口的獅子。」故事寓意這故事說的是,為了逃避大災難,必須忍受小痛苦。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艾解讀獅子追殺公牛,公牛逃進野山羊的山洞。百科一下,野山羊生活在海拔500-6000米的山上。
  • 未必,孤注一擲也許是最好的人生態度
    什麼「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忍耐是人生大智慧」,「忍耐是成就一項事業的必需」、「忍字頭上一把刀」「小不忍則亂大謀」,總之吧,各種名人警句輪番登場,各種學者也是大講特講,佛家的、儒家的,道家,修身養性的,出書立說的,應有盡有。筆者不認為「忍耐」說法不正確。
  • 心理學:忍耐是一種智慧,越是能忍耐的人,生活越幸福
    「忍」字心頭一把刀,忍耐本是一件極其反人性的事情,強忍著自己內心的憤怒、悲傷或者是不適,卻硬要裝出一副內心沒有受到波動的樣子,十分的「傷」我們的「心臟」。然而,忍耐二字卻是老祖宗總結出來的處世箴言,藏著中華幾千年來的修身養性的秘密,如果能做到凡事忍耐,那人生真的是沒有太多痛苦了。
  • 學會這3招,出糗的是他
    學會這3招,出糗的是他 人生在世,難免需要應酬,不管是生活中,還是職場上,飯局酒局牌局各種各樣。雖然有的時候並不想摻和,但卻迫於無奈,不得不去。畢竟,人際關係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筆財富,甚至能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為了給自己的將來鋪路,應酬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