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有容德乃大,有忍事乃濟

2020-12-16 歷史國學教堂

忍耐,一直以來都是佛門修行必須經歷的過程。一個想修佛的人當然需要學會忍,且時時記住要忍。忍耐是磨礪生命的第一要務。

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也曾經解釋過「忍」:這個忍在佛法修持裡是一個大境界。大乘的佛法,則必須「得成於忍」。得忍與得定不同,所以說菩薩要得無生法忍,才進入大乘的境界。

釋迦牟尼佛曾教給我們忍耐的三重境界:

第一,是對人為的加害要能夠忍受。忍人家對你的侮辱、對你的陷害。能忍,絕對有好處。原因何在?因為能忍,所以心地清淨,容易得定,修道容易成就,乃是最大的福報。

第二,是自然的變化。如冷熱、寒暑的變化,能夠忍;飢餓、乾渴要能忍;遇到天然的災害,也要能夠忍耐。

第三,是修行。佛法的修學也要忍耐。修行要有很大的耐心,沒有耐心不能成就。耐心是佛的一大特徵,不能忍耐就沒有更進一層的境界;耐心也是精進的預備功夫,有耐心才談得上精進。

佛祖給了忍的各種境界,這番教導實在感動人心。對於忍的各種境界,古代弘一法師有自己的看法,他曾借一首詩表達了自己對忍的看法,詩文如下:弘一法師曾寫過一段佛偈:

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玉潔冰清,襟抱如光風霽月,氣概如東嶽泰山。

弘一大師的」言下之意」,所說的正是以寬宏大量之忍就是忍別人所不能忍。那麼,究竟忍是如何的呢?中國人對於「忍」有特殊的理解,通常認為「忍」就是「忍辱」。沒有忍辱,就不能負重,沒有忍耐,就什麼事情都不能成就。忍是一個人獲得成就不可迴避的過程!

其實,不光學佛需要行「忍」,一切成就也都來源於「忍」。小不忍則亂大謀。孔子的克己復禮是忍耐,他的思想至今在人間散發著理性的光芒,成為眾人奉行之本。

忍不是懦弱無能,忍是不屑墮入無間地獄的誘惑。忍是以退為進,忍耐是上善,老子曰,上善若水,水是最溫柔的,水卻又是最強大的。忍就是相信時光的力量,不是依靠自己,而是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公道。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

能屈能伸,大丈夫之道也。忍得一時方能成就偉業,相反,不能忍耐、毛毛躁躁,最終只能錯失良機、遺恨千古。莫大的禍患,都來源於不能忍耐一時。

劉邦在取得基本勝利後按兵不動、將功勞經常贈與項羽是忍耐,終厚積薄發成漢高祖一代帝業;項羽急不可待,最終卻是霸王別姬、飲恨烏江。

韓信甘願受胯下之辱是忍耐;司馬遷受到宮刑忍耐而出《史記》;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是忍耐,曹操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之後劉備巧借聞雷來掩飾,韜光養晦,日後才有與曹操、孫權三足鼎立之局面。

事業失敗需要忍耐,感情受挫需要忍耐,人生磨難需要忍耐,經濟合作需要忍耐,人際關係需要忍耐,家庭生活需要忍耐。

所以,明代禪宗憨山大師就講:「荊棘叢中下腳易,月明廉下轉身難。」一個人學佛處處都是障礙,等於滿地荊棘,都是刺人的。

普通人的看法,荊棘叢中下腳非常困難,但是一個決心修道的人,並不覺得太困難,充其量滿身被刺破而已!最難的是什麼呢?月明廉下轉身難。要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進入這個苦海茫茫中來救世救人,那可是最難做到的。

在人生的歷程中,我們會遇到一些需要忍耐的事情,藉以歷練自己的心智。學會忍耐,在生命歷程中實踐忍耐,你就能夠在不久的將來成就你的人生。

相關焦點

  • 《道德經》:「有容」乃大!
    對於房子,大家最看重的就是房子的可用面積,因為這個指數才真正決定了房間的性價比,房產證寫的上面積再大,減掉公攤,真正的可用面積有多少,這才是最重要的!《道德經》告訴我們「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房子的牆壁是死的,房子的空間才是可以用來在裡面活動的,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可是《道德經》作為萬經之王,為什麼要告訴我們這麼普通的常識呢?
  • 人生大智慧――容人乃大
    那應該是古時候的事了,有一個人,在長沙嶽麓書院讀書的時候,屢遭同學欺負。當時,他的書桌,面窗而置,且緊挨著窗戶;而某同學的書桌,放在離窗戶稍遠的地方。於是,這個同學便不幹了,憤怒地對他說,我案頭的光,都是從這孔窗戶射進來,你擋在這裡,不就擋了我的光了嗎?
  • 淨界法師:成就大功德,這兩個字很關鍵
    人不難有志,難有忍。事不難有察,難有容。故曰:「有容德乃大,有忍乃有濟。」第二個、處事,「不難有察,難有容」,當然我們對事情應該有觀察力,知道這件事該這麼做、那件事該那麼做,但是往往在事情的操作過程,事與願違,很多事情跟我們理想的是有差別的,這個時候我們在觀察力之餘,要多一分包容的心,知道很多的因緣是應該包容的。
  • 俗語:「有才無德是小人,有德無才是君子,德才兼備乃聖人也」
    中國有句古話叫「有才無德是小人,有德無才是君子,德才兼備乃聖人也」。有才無德是小人如果一個人,很有才華,但是沒有道德約束,很容易行小人之事。這樣的人越有才華,就對社會的危害越大。有德無才是君子就是說有德無才的人,他們雖然不是才華橫溢,但他們為人正直,可為謙謙君子,能促進社會道德風氣的提升。
  • 佛教:十大明王,乃十大諸佛菩薩化身,各有寓意,不妨一覽
    菩薩」意譯作:道眾生、覺有情、大覺有情、道心眾生,寓意大慈大悲。大威德明王是西方蓮花部的教令輪身,此忿怒身是降伏魔尊,蓮花部的辦事明王,以如意寶棒為其三昧耶形,如意寶棒謂棒之上端有如意寶,寶者理也,棒者降伏為體故智也,如意寶棒乃顯理智不二之意。大威德明王,譯作解眾生縛,即降閻魔尊之意。阿彌陀佛的變化身,亦有相傳為文殊菩薩之化身。
  • 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有容乃大!
    這批佛造像上大都有明確的紀年銘文,包含了豐富的歷史信息,成為中國古代小型金銅佛造像斷代的標尺。「相由心生」一詞出自《無常經》,佛曰:「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可見之物,實為非物,可感之事,實為非事....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有容乃大」。此處的「相」指的是物相,世間萬物的表現形式。相由心生就是說一個人看到的事物,或者對事物的理解、解釋、觀感,由他的內心決定。
  • 有容乃大,大即為「道」
    天下的溪水與河流能歸於大海,是因為大海身處低洼有"容"才成汪洋。瓶子是因為能裝下液體才成為容器,才被人們所喜愛。天地之所以有盎然生機,是因為包容了萬物。人類之所以成為萬物之靈長,是因為心胸能容天地,有容乃大。
  • 新時代的北鬥:中國智慧 有容乃大
    新時代的北鬥:中國智慧 有容乃大 2020-08-03 03:32:06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重要場合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等全球發展新理念。
  • 一定要有一個老實做功德的心,勤念無懈爾乃得
    勤念無懈爾乃得。』要「樂此三昧」,要樂,不要苦。要流連忘返,有癮,越踩越上癮,越念越上勁兒,永不退轉,樂此三昧。「勤念無懈爾乃得」,你必須勤念,還要無懈怠、無鬆懈。無鬆懈、無懈怠、無懶散,這個才能「爾乃得」,才能得到。一定要有個實踐的標準,「勤念無懈爾乃得」。
  • 容人乃大
    馬德有一個人,在長沙嶽麓書院讀書的時候,屢遭同學欺負。當時,他的書桌,面窗而置,且緊挨著窗戶;而同學的書桌,放在離窗戶稍遠的地方。於是,這個同學便不幹了,憤怒地對他說,我案頭的光,都是從這孔窗戶射進來,你擋在這裡,不就擋了我的光了嗎?可是,他卻不慍不怒,問,我的桌子該放哪裡?放在那邊去!同學一指床頭的位置。
  • 我的隸書新作有容無欲聯句(每日一品第834期)
    「有容德乃大,無欲心自安」是一副修養聯。上聯出自《尚書·君陳》:「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意思是說,有寬容的胸懷,德行才能廣大。寬容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它不僅包括理解和原諒,更顯示著氣度和胸襟、堅強和力量;下聯的意思是說人可以有崇高的理想,但不可有非分的欲望,如名、利、權、錢、色等方面的非分之想,更不可用非法手段去謀取。一旦沾染上某一方面或者「五毒俱全」,將惶惶不可終日。只有「無欲無求」,才會心自安寧。總之,這副對聯告訴我們,有寬容之心品德自然高尚,沒有什麼奢望心裡自然安然。
  • 微信頭像分享: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此聯為清末政治家林則徐任兩廣總督時在總督府衙題書的堂聯。海之所以浩瀚無邊,是因為它容納了大地上成百上千條河流的水源,它的胸懷不僅可以容納小小的塵埃沙粒,同時也可以裝下偉岸的高山。
  • 佛說:一切萬有的生命和事物乃因緣所生,什麼叫作因緣呢?
    當他大徹大悟之後,得到了答案,了解了宇宙、人生的道理,宇宙人生一切的事情乃無主宰,並不是閻王主宰了你的生命,也不是上帝主宰你的生命,但是也非自然,不是唯物所變化。一切萬有的生命和事物乃因緣所生。什麼叫作因緣呢?「因」是前面的一個動機;只要前面一動,連鎖的關係就來了,就是緣。
  •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國。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延伸閱讀】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一秒鐘》:須臾之間 有容乃大
    所以從表象上看,《一秒鐘》所演繹的是一個關於電影膠片的故事,但不論是張九聲,還是劉閨女,他們對電影本身都沒有多少喜愛,只是因為膠片帶給了他們各自不同的述求,才與電影發生了交集,而這部電影所講述的也並不單是電影從業者的情懷,《一秒鐘》的本質是張藝謀以電影膠片為切口,去折射在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下普通人的困境,去以一個普通人的視角,不帶批判立場的一窺特殊歷史時期的社會現狀
  • 人生似水,有容乃大
    但是人活一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不必太失落。活著,要學會隨緣隨心,就算未來的路依然荊棘密布,風沙飛揚,也別忘了笑看風雲。世態炎涼,坦然面對,也是種活法。活著,不必氣餒,激情成就夢想。有自信,凡事就有了好的開頭。不必炫耀,是金子總會發光,把眼前的分內事辦好即可。
  • 人有幾德
    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志兮。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段成式《酉陽雜俎》謂柿有七德:「一樹多壽,二葉多蔭,三無鳥巢,四少蟲蠹,五霜葉可玩,六嘉賓可餐,七落葉肥厚。」古人以為梅有四德:「初生為元,開花為亨,結子為利,成熟為貞。」
  • 《佛說大阿彌陀經》 國學進士龍舒王日休校輯
    持誦大阿彌陀經。及贊佛懺罪回向發願。願如此等眾生各各自誦經。贊佛懺罪回向發願。願盡拔濟生於極樂世界。乃念大慈菩薩。贊佛懺罪回向發願。偈雲。聞佛所說則大歡喜。佛乃選擇二千一百萬佛剎中。諸天人民之善惡國土之粗妙。隨其心願悉令顯現。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徹見。四十八願分第六佛言。爾時法藏比丘。乃往一靜處其心寂然。俱無所著默坐思惟。攝取彼佛剎清淨之行。如彼修持。復詣佛所而白佛言。世尊。我已攝取二千一百萬佛剎。所以莊嚴國土清淨之行。願有[敲-高+尃]陳惟佛聽察。彼佛告言。善哉汝可具說。諸菩薩眾聞汝志願因以警策。
  • 佛說佛地經【原文】一卷
    一切調順皆是佛子,心善解脫,慧善解脫,戒善清淨,趣求法樂,多聞聞持,其聞積集,善思所思,善說所說,善作所作,捷慧、速慧、利慧、出慧、勝決擇慧、大慧、廣慧及無等慧慧寶成就,具足三明,逮得第一現法樂,住大淨福田,威儀寂靜,大忍柔和成就無減,已善奉行如來聖教。  復有無量菩薩摩訶薩,從諸佛土俱來集會。
  • 佛說:人有貴氣的八個特徵,看看你有嗎?
    佛教裡常說這樣一句話: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一個人的心就是風水,心善者乃有福之人,所居之地縱使貧瘠,也是風水寶地。作惡之人,自損福報,住在再好的寶地,其風水也會因人而變。富貴從哪裡來?佛說:人是否有貴氣主要有以下八個特徵,看看有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