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日本來自各縣的優秀高中棒球隊伍將會在甲子園進行全國大賽,甲子園也被稱為是「高中體育最高榮譽的角鬥場」,而今年的甲子園,剛好是第一百屆,也就是在這第一百屆,甲子園上演了一場堪稱熱血漫畫真人版的青春故事。
決賽對戰的兩隻隊伍就非常戲劇化,一邊是來自日本秋田鄉下的「雜草軍團」金足農,隊員平時不僅要訓練,還要務農,連去東京的路費都是村民籌集的,而另一邊則是曾七次奪冠的「王者之師」大阪桐萌。
金足農的王牌投手吉田輝星就是這部熱血漫的男主角,他憑著超強的個人能力,一路帶領隊伍進入決賽,每場均投140多球,咬緊牙關拼到了最後一刻。
雖然最後雜草沒有戰勝魔王隊,但結束的那一刻,甲子園和秋田的上空居然同時出現了一道彩虹,映襯著少年們青春時代最後的拼搏和努力,這樣極致浪漫的情節,居然不是在漫畫裡。
看完真的好羨慕那些少年啊,對他們來說,體育賽場就是個意義非凡的青春舞臺,可以讓他們在高中最後的時刻裡,和夥伴、隊友一起,背負著至高的榮耀去跑去拼去實現夢想。這樣燃爆的、無悔的勝負之夏,讓每個參賽的少年都成為了勝者。
|| 少女們的勝負之夏
與此同時,日本最近新推出的一部由素人女高中生出演的青春戀愛綜藝——《勝負之夏》,讓人忍不住反思起少年與少女之間青春主題的巨大差異。
《勝負之夏》又叫做《老師!學習和戀愛都請教給我吧!》,節目選出了五位成績較差的女學生,由四位二十歲左右,帥氣的名校男大學生來幫忙補課,女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老師↓↓↓
但老師只有四位,所以會有一名老師同時帶兩名學生的情況,如果想要獲得老師的關注,就要努力學習,提高成績,爭取在這個夏天之後,把偏差值提高到可以進入理想大學的程度。
節目組的思路是:「年輕女性遇到學習困難是很常見的問題,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創造戀愛的感覺,給她一個帥氣的老師,讓她愛上學習!」
乍一看這所謂的「勝負之夏」似乎也充滿了拼搏的青春意味,最開始,我是抱著看真人版《龍櫻》、《墊底辣妹》的心情開始追,但節目組這個思路總讓我覺得怪怪的,把和老師談戀愛作為學習的動力,這樣真的靠譜嗎?
目前B站的中文字幕出到第二集,從前兩集來看,學習只是個幌子,這根本就是相親戀愛節目嘛!!!真的不靠譜啊!
節目裡共有五位風格不同的女高三生,有講話大方的辣妹、溫溫柔柔的軟妹、伶俐的模範生等等……女孩子們都很可愛,但一聚在一起聊的都是喜歡什麼樣的男孩子,希望老師是S風格的還是溫柔一些的↓↓↓
在私底下的採訪片段,她們也會透露出比起學習,其實自己更想和心儀的老師談戀愛的意思,但男大學生們在私下採訪裡談的都是哪個女學生看起來會比較好教導,成績比較容易提高,看起來像是要正經輔導的樣子。
比如說第一位老師進教室做完自我介紹,非常認真地講了自己如何幫助他人提高成績的經驗,但是讓學生們提問的時候,女孩子們問的卻是:「有沒有女朋友?交往過多少人?」之類的問題↓↓↓
在選老師前節目安排了每個老師的試講課,除了一個認真用道具和糖果吸引大家注意力,努力讓課堂氣氛活躍又兼顧知識講授的「生田鬥真」老師之外,其他人的講課水平真的是靠身材和顏值在撐了……
英語課就教「我喜歡你」的多種說法或者翻譯流行歌詞,古文課就擇出了一些與戀愛有關的和歌(一種日本的詩歌)……
而這些方法也未免太俗套了,課堂氛圍或許會充滿粉紅泡泡,但對於急需提高偏差值的女學生們來說,未必有多大用處。
後來選老師環節也就像牽手環節一般↓↓↓
摸頭殺、互取暱稱,商量以後要在哪裡見面、上課,怎麼聯繫會比較方便什麼的,是的,並不是在教室裡上課,而是一對一像約會一樣地出去輔導……
師生相認不僅變成了大型發糖現場,還搞了二女選一男的修羅場出來,兩個女孩子同時選了一個男老師,男老師坐在中間一會跟這個說說話,一會背過去跟另一個了解情況,被背對著的女孩子就一臉不開心↓↓↓
這是在學習還是爭風吃醋了啦?節目組製造這種競爭的局面,女生的心思只會更加不在學習上吧?
有些人會覺得這個節目很甜,就跟我們平時看的少女漫畫沒什麼區別,畢竟這個節目本質上也就是個寫好了劇本的戀愛節目罷了,當偶像劇來看也沒關係,不必認真。
可如果是劇本,那就更有問題了呀,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節目裡充滿了對女學生的偏見和刻板印象,女學生基本上全都是戀愛腦,展現出來的也是典型的被打壓自信的日本女性形象。
比如上歷史試講課的時候老師講了一個關於織田信長的小知識,學生們都感到很新鮮,反應也很熱烈,但私下採訪時一個妹子偷偷說:「其實這個我是知道的,因為我看過《信長的主廚》呀。」
導演問,那你還做出驚訝的反應?
女生回答:我反應大一些,老師才好繼續嘛,雖然我是知道的。
|| 戀愛輔導,飲鴆止渴
節目取名「勝負之夏」,寓意可能是在這個期間能夠學習與戀愛雙豐收的人就是贏家,先不討論這種輔導形式是否真的能讓女學生提高成績,為什么女性的價值總是和「愛情」綁在一起?
學習又不是什麼男女搭配幹活不累的事情,只要學習能提高,像《龍櫻》和《墊底辣妹》那樣,辛苦特訓之後考上了大學,那就已經足夠燃足夠熱血,已經是勝者了呀。
為什麼少女們的青春浪漫不能和甲子園少年們一樣,去跑去跳去拼一個未來,收穫兄弟情和至高的榮耀,而總是暗戀、表白、遞情書,甚至是內部競爭互相嫉妒呢?
回到節目組的初衷來看,他們是希望讓戀愛成為女生們的動力,提高成績,但仔細思考,女生成績普遍不好的原因是因為她們動力不足嗎?
在日本,職業女性的比例很少,路也很難走,大多數女孩子都逃不掉成為家庭婦女的宿命,如果讀書不能讓自己成為想成為的人,如果人生早就被社會規定好了,那哪個人還願意去費勁讀書呢?
前段時間日本東京醫科大學剛曝出醜聞,為了抑制女生的錄取率,該大學將所有女生的入學成績都用乘以0.8或0.9的方式減分,還解釋說這是一種社會的「必要惡」,因為女生就算當上了醫生,也會由於結婚生子等原因辭職,提高男醫生比例可以更好地維持醫院運轉。
東京醫科大學校方為篡改女生分數一舉道歉
大學潛規則是如此,社會傳統也是如此,這樣的結構和社會,從來都不會鼓勵女性去擁有自己的事業,這才是導致女學生們學習動力不足的真正原因吧。
所以,對於那些女學生來說,戀愛輔導的模式無異於飲鴆止渴,那些包裝著彩色糖衣的甜,都可能成為女生自我發現的道路上的陷阱,再怎麼拼搏、努力,最終人生還是免不了被別人主導。
如果鼓勵女性學習,並不是為了鼓勵她們未來有更多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只是為了鼓勵她們如何找到戀愛結婚的對象,又怎麼真正轉化為內在動力,讓她們真正燃起學習的欲望?
對我來說,我更期待的劇本應該是:
這些女學生們在學習和成績一點點提高的過程中發現了學習的樂趣,也看到了人生的希望,所以對學習越來越感興趣,甚至私底下約出來一起學習,成立學習小組,分享自己從老師那學到的知識和技巧,最後架空老師,戀愛劇本徹底失效,結局是姐妹們手牽手一起考進了大學。
比起所謂的戀愛和學習雙豐收,這樣團結友愛的勝利才更符合熱血青春的勝負之夏啊!
||性別不應該是青春的限制條件
當然啦,我並不是在說「戀愛「不夠青春,不夠美好。相反,情竇初開,怦然心動,和熱血拼搏,揮灑汗水一樣,都是青春裡獨特的存在。美好的青春從來不是千篇一律的,性別不應該成為青春的限制條件。
但要說到「勝負之夏」,戀愛真的那麼重要嗎?我們從不為男孩的勝負之夏加入愛情這個評分項,又何必非要女孩學習戀愛兩不誤呢?鼓勵女孩成為自己,找到自己學習的真正目標,把未來掌握在自己手裡,而不是為了博得異性關注而學習,才是我眼裡的「勝」。
選擇性地展現符合性別刻板印象的畫面,只會讓原本活力十足的青春變得奄奄一息,讓人忍不住哀嘆,比起那些可以放肆享受體育、可以擁有理想和抱負的少年們來說,少女們可以擁有的夢實在是太少了。
所以,我更希望這些女孩子可以擁有一個「龍櫻」式的夏天,而不僅僅是少女漫畫般的戀愛體驗,我甚至希望所有的女孩子都能明白,我們的青春,也是可以像甲子園少年那樣,去追尋更大的意義,結識更多的同伴,擁有更多的可能的。
戳原文閱讀,讀《滴滴司機聊天截圖曝光,男人都是潛在強姦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