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寫寫迷彩的,但是太複雜了!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迷彩還不一樣,種類繁多,甚至到了難以區分的程度。各個國家還參考來參考去地抄襲……
但有句話說得好,迷彩就是男人的豹紋。雖然起源於軍用,卻在時尚史上卻佔據著重要一席之地,拿迷彩做文章的設計師不在少數。話說我之前還想過寫豹紋呢,大家想看嘛?想看的話來一期。廢話不多說,我們今天就來近距離了解這件男人深處的靈魂戰衣。
迷彩一詞最早起源於法語「Camoufleur」,原意是「欺騙」。後來演變成一種常見的偽裝手段,主要用於軍事和狩獵,利用人造的保護色和圖案打破穿著者輪廓,使偽裝對象融入到周圍環境中,降低自身可見性,防止被敵人或獵物發現。而在英語中用單詞Camouflage表示,意為迷彩、偽裝。Camo Pattern則專指迷彩。
對於復古愛好者來說,研究軍事迷彩是除了滿足美觀性之外,又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它連結著各國特色、歷史事件等。因為迷彩的圖案猶如一座圖書館,隱秘記載著各國軍用演變。為了達到更好的偽裝目的,隨著自然環境的不同和科技的進步,每個國家因應地形,擁有各式迷彩軍服。例如隱蔽在叢林間的話會用綠色調,沙漠裡會用卡其色,海洋則用藍白相間的樣式。款式圖案更是層出不窮。
迷彩,主要由兩種要素構成:配色、圖案。所有迷彩都是在這兩者的組合基礎上無限變換得來的。
首先是配色。迷彩採用的顏色有很多,一般兩三種,多則達五六種。其中,一種為底色,即染地,其餘為印花色。常見的底色通常為軍綠、灰、棕色系,而印花色則豐富得多,只要這個世界上存在的顏色,都有可能。
其次是圖案。這就多了去了。但大致可以歸為以下幾類:斑點類,各種類型的點或近似點狀圖案;筆刷類,如同油漆刷刷出來一樣而得名;抽象類,如後現代抽象藝術畫一樣的線條,以圓弧線條和銳角色塊為主;仿生類,大致分為樹木、草叢、動物紋羽等擬真圖案;數碼類,即基本圖像構成要素之小色塊……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配色的話,打開計算機PS軟體的CMYK菜單,隨便點,能出來的顏色超乎想像,更別提幾個顏色還能排列組合了。至於圖案,也能通過計算機算法將像素形狀進行億萬種組合。
而我們今天要介紹是來自美軍的獵鴨迷彩,屬於仿生類。
說到美軍迷彩,那可真是群魔亂舞,橘黃藍綠……顏色多樣,種類複雜。關於美軍的迷彩,海軍陸戰隊和陸軍還有段特別幼稚的迷彩之爭。簡單說就是海軍陸戰隊先研發了一種迷彩MCCUU,為了防止被其他軍種抄襲還印上了極小的USMC圖章。看海軍陸戰隊不順眼的陸軍立馬也投置了巨額研發費,設計自己的專屬迷彩作戰服,結果不實用,坑越添越大……總而言之,就是美國各軍種為換裝新型迷彩服爭相攀比。這裡就不細講了,以後再具體聊。不過從這件事就能看出來,士兵的迷彩服有多重要。
但是,什麼蜥蜴迷彩、虎紋迷彩、變形蟲迷彩、雨滴迷彩、沼澤迷彩……那麼多類型,為什麼要單獨介紹獵鴨迷彩?因為獵鴨迷彩是歷史上比較有名的迷彩品類。
獵鴨迷彩,Duck Hunter camouflage,來自USMC美國海軍陸戰隊,也是美國陸軍的第一款迷彩圖案,標準名稱叫做M1942式斑點迷彩,出產於戰事頻繁的上世紀40年代。以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太平洋戰區的經歷而廣為所知,影響深遠,是迷彩服歷史上最為經典的一款。
獵鴨迷彩最開始是由加利福尼亞的園藝家兼藝術家Norvell Gillespie所設計,初衷是為了方便他在狩獵野鴨時更隱蔽地接近目標,於是利用它們的形態創作了圖樣。後來,圖樣被民間獵人大量生產,最終獲得了美軍的青睞。為了應付太平洋戰事,美國軍方對圖案加以改良,於1942年推出綠色斑點迷彩(M1942 Spot Pattern Camouflage)綽號「蛙皮」,後來又幾經改版定名獵鴨迷彩。
美軍的獵鴨迷彩服是雙面穿的,一面色彩偏綠,適用於春夏季;一面色彩偏黃,適用於秋冬季。
而且獵鴨迷彩和太平洋島礁上的地表顏色較為相符,在當時的軍事作戰中取得了較好成績。在60至90年代,很多國家都以獵鴨迷彩為基調,複製或衍生出了不同面貌的獵鴨迷彩。時至今日,在俄國和澳洲陸軍、美國海軍陸戰隊身上仍能找到其蹤影。在二戰影視作品中也經常出現,比如電影《風語者》。
不過現在,獵鴨迷彩最為人知的原因是,很多潮牌都十分偏愛它,是最具有潮流屬性的一款迷彩。不僅是因為在軍用歷史上的經典地位,而且因為獵鴨圖案真的很好看啊!非常有辨識度,形狀和豹紋有異曲同工之妙。
比如日本知名潮牌A Bathing Ape,以及正宗美式工裝風格代名詞、美國工裝一哥品牌Carhartt。
尤其是A Bathing Ape,幾乎變成了品牌象徵性的迷彩圖樣。不信,你們品品這瘋狂痴迷的樣子。
獵鴨迷彩在工裝品牌裡的利用度就更不用說了。本來工裝和軍服差不多是一家嘛,要麼軍服參考工裝,要麼工裝參考軍服。在工裝品牌裡,迷彩圖案通常配合HBT出現。
HBT,Herringbone Twill人字斜紋面料,之前我們在《復古迷最愛的軍用面料Herringbone Twill》裡介紹過。最早用於古羅馬地磚的鋪陳、古埃及珠寶設計,彼此鎖住的排列方式,具有很強的承壓能力,後多用於男士粗花呢服裝面料的紡織,主要用來製作西裝。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USMC熱烈貫徹奉行「實用至上」主義,發現HBT面料不易褪色、不易縮水、不易變形,質地比較薄,但具有經久耐磨的特性,很適合在炎熱環境下穿著,於是將其運用於軍事作戰服,開發了很多功能性單品。而且自從美軍在1941年將HBT投入到軍裝設計後,HBT在各個國家的Vintage軍裝文化中佔據著非常龐大的體系。
因為HBT織造、印刷工藝複雜,面料製作成本較高,通常將其運用於服飾設計,比如知名復古品牌RRL,也出過獵鴨迷彩HBT單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