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76%,領跑全省!廣州136個項目獲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

2020-12-26 大洋網

大洋網訊 3月25日,全省科技創新大會頒布2019年省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廣州獲獎136項,佔總獎項數179項的76%,獲獎數量高居廣東第一,並包攬了2名突出貢獻獎和4項科技合作獎。

成色十足,廣州科技創新成果豐碩

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廣州包攬2名突出貢獻獎和4名科技合作獎,共獲得一等獎43項(佔比86%),共獲得自然科學獎20項(佔比83.3%)、技術發明獎10項(佔比71.4%)和科技進步獎100項(佔比74.1%),共有116項成果由廣州市企事業單位牽頭完成。2名突出貢獻獎獲得者全部來自廣州,分別是華南理工大學王迎軍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長張偲院士。

4名科技合作獎獲得者同樣全部來自廣州的合作項目,分別是與廣東工業大學合作的法國科學院配位化學研究所伯納德·莫涅、與暨南大學合作的印度國家半乾旱熱帶作物研究所拉吉夫·庫馬爾·瓦西裡、與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合作的斯裡蘭卡盧胡納大學迪拉克·普利亞達莎納·多瓦姆佩·加馬格、與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合作的德國巴西聖卡洛斯聯邦大學馬提亞斯·杜雷爾。

兼容並包,協同創新成效突出

在廣州獲得的130項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中,有103項以合作方式完成,佔總獲獎數的近八成。其中,46.6%的成果是聯合省外單位合作完成,48.6%的成果是本地或珠三角地區單位聯合完成,另有4.8%的成果與香港高校共同完成。這充分說明了,廣州科研單位正在不斷加大技術攻關和成果開發的開放度,技術輻射帶動作用在不斷提高。

務求實效,與重點發展產業關聯度高

在廣州獲得的獎項中,有100項與廣州重點發展產業高度關聯,佔比76.9%,生物醫藥、海洋、先進位造領域獲獎成果亮點紛呈。

生物醫藥領域共33項獲獎,實現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全覆蓋,首次有企業(廣州科萊瑞迪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牽頭獲得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海洋領域獲得突出貢獻獎、科技合作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科技進步一等獎各1項,獲獎含金量較高。

先進位造領域獲得1項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6項科技進步獎,其中11項由企業牽頭。

近年,廣州圍繞產業鏈進行科技創新資源布局取得了不俗的成效,帶動了相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廣汽純電專屬平臺GEP

比如,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由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牽頭完成的「A級純電動乘用車關鍵技術自主研發與產業化」項目,通過開發全新一代純電專屬平臺GEP,項目在三電技術上實現全面突破,並攻克了動力電池智能溫控、純電動車全面安全、純電動車節能降耗、純電動車輕量化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已申請專利144件,軟體著作權2件,發表論文12篇。

又如,同樣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由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領銜,中山大學孫逸仙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共同參與的「罕見病實驗診斷關鍵技術創新與規模應用」。

當前,罕見病的防治痛點是診斷難,原因包括:病因複雜、單一技術平臺無法確診,缺乏可參考的中國人群標準資料庫,臨床醫生的認知度有限。金域領銜的這一研究,通過技術創新和多組學技術整合,解決了罕見病實驗診斷關鍵技術標準化、規模化應用的問題,並建立中國人群的樣本庫和資料庫,系統性地提高罕見病的診斷水平,提升了診斷效率。

數讀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的「廣州貢獻」 

兩名突出貢獻獎獲獎者均從廣州走出

▼▼▼

王迎軍:納米仿生生物材料專家,本土成長起來的院士

研究方向:生物醫學材料、高性能陶瓷及其複合材料

科研成就:王迎軍教授多年從事生物醫學材料的教學與科學研究工作,系統研究了天然骨組織中鈣磷礦物在生物大分子基質調控下的有序組裝機理,提出骨組織修復生物應答新理念,為第三代可控介導細胞功能的生物應答型類骨材料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攻克了生物活性類骨材料的受限反映空間模板仿生關鍵技術,實現了該類材料晶型及納米尺度分布的精確控制。在此基礎上,系統研究了生物活性植入材料的類骨多級結構仿生構建技術,解決了不同級孔空間分布控制和一體化製備的技術難題,成果鑑定該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相關研究工作先後在Biomaterials, Tissue Engineering, Journal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等生物材料領域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受到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王迎軍教授近先後主持國家「973」重大基礎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十一五」重點支撐項目等,發表科研論文310餘篇(其中三大索引收錄190餘篇),授權和受理國家發明專利44項。獲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及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銀獎等10餘項獎勵。撰寫專著《生物醫用陶瓷材料》入選2011年新聞出版總署第三屆「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科學技術類獎。目前的研究領域:生物活性硬組織修復材料的組成、結構設計及製備;納米生物材料的仿生合成及性能表徵;生物活性梯度塗層的設計、加工及結構研究;生物醫學材料的表面生物功能化研究;組織再生修復材料仿生製備。

張偲:院士,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長

研究方向:海洋生物、海洋藥物、海洋生物化學生態學

科研成就:主要從事南海生物活性萜類和生物鹼及其作用機制、海南島紅樹植物的活性化合物及其化學生態學的研究,在海洋藥物科學研究領域取得了突出成果。創建了廣東省海洋藥物重點實驗室,分離鑑定了1000多個海洋生物化合物,發現了100多個新化合物,篩選出了70多個具有抗老年痴呆症、抗腫瘤、抗動脈粥樣硬化、抗菌或抗附著等生物活性化合物。主持承擔國家973、國家創新基金、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項目等29項。發表核心刊物論文170篇,其中SCI收錄139篇。獲發明專利授權39件。出版專著2種。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8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海南省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

海洋省實驗室簡介

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立足灣區、深耕南海、跨越深藍」為使命定位,聚焦「南海邊緣海形成演化及其資源環境效應」核心科學問題,著力解決大灣區島嶼和島礁可持續開發、資源可持續利用、生態可持續發展等關鍵核心科技難題,按照「8765」的格局布局,專注8大海洋科學前沿基礎研究方向,發展7大海洋高新技術研發方向,建設6大創新支撐平臺,打造5個產業孵化中心。

目前,實驗室建設進展順利。一是加強頂層管理,構建了由中國科學院、廣州市政府領導及頂尖科學家組成的頂層架構,張偲院士擔任實驗室主任;二是創新體制機制,在經費管理、人力資源、績效考核等方面開放創新;三是吸引高端人才團隊,已匯聚包括16個院士團隊的47個海洋領域高層次科研隊伍,獲批省級科技項目4項,總經費超過7000萬元;四是謀劃國家大科學裝置群建設,積極推動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實驗6」號)、天然氣水合物鑽採船(大洋鑽探船)、冷泉生態系統大科學裝置建設,策劃未來大科學裝置集聚;五是推進大灣區科技實質性合作,已啟動建設香港、深圳2個高水平實驗室分部,2019年8月率先實現香港分部的科研經費3800萬元跨境支付,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市級財政科研資金跨境自由流通。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方晴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方晴 莊小龍 高鶴濤

相關焦點

  • 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出爐!獲獎項目有何特點?
    3月25日,全省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頒發了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其中突出貢獻獎2人、自然科學獎24項、技術發明獎14項、科技進步獎135項、科技合作獎4人,合計179項(人)。
  • 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出爐!獲獎項目(人)有何特點?
    3月25日,全省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頒發了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其中突出貢獻獎2人、自然科學獎24項、技術發明獎14項、科技進步獎135項、科技合作獎4人,合計179項(人)。獲獎項目(人)特點2019年度省科學技術獎的總體獲獎率為28.1%,與2018年度相比,獲獎項目數量增加3項(人)。更多的優秀成果湧現,充分展示了我省大力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科技創新強省取得的突出成效。
  • 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出爐!唯一特等獎來自深圳(附完整獲獎名單)
    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出爐!在新基建的背景之下,來自科學技術領域的突破與成就更加引人注目。昨日,廣東省科技創新大會正式召開,大會頒發了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包括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2項,二等獎12項;技術發明獎一等獎9項,二等獎5項;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29項,二等獎105項。在科技進步獎類目中,來自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的團隊憑藉「三維環境智能感知系統研發及應用」項目,摘得了特等獎。這也是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唯一的特等獎。
  • 佛山12個項目獲省科學技術獎,鼓舞創新士氣
    廣東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攻克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關鍵領域的核心技術難題,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美的系」企業主導的3個項目獲獎,引領行業發展方向……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近日揭曉,佛山12個項目獲省科學技術獎,包括1項一等獎和11項二等獎,數量位居全省第三。另有5家佛山企事業單位作為合作單位獲獎。
  • 201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揭曉
    原標題:201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揭曉本報長沙訊 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布《關於201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201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授予「聲學超材料結構的彈性波調控機理與低頻聲振控制」等7個項目湖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石墨烯的摻雜理論與組裝方法」等31個項目湖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非經典HLA基因的免疫遺傳學研究」等36個項目湖南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 我省25個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由我省主持和參與完成的項目有25個,其中1個特等獎、2個一等獎,涵蓋軌道交通、災害預警等多個重點產業領域今年我省再次在國家自然科學獎上有所斬獲1月10日,在北京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公布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名單,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獲獎,其中由我省主持和參與完成的項目有25個,涵蓋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先進材料、能源化工、現代農業、軌道交通、災害預警等重點產業領域。
  • 福州大學2019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獎獲獎取得歷史性突破
    近日,2019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獎名單正式公布,福州大學獲2019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獎29項,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省科學技術獎15項,其中一等獎7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作為合作單位獲省科學技術獎14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6項。
  •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出爐 多家企業上榜
    張迪 攝3月25日,全省科技創新大會頒布了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彰顯廣東經濟發展的科創力量。值得關注的是,在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等獎項中,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獲獎項目頗為亮眼。數據顯示,在今年的榜單中,由企業牽頭或參與的項目總數達到123個,佔獲獎項目總數的68.7%。
  • 成都20個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原標題:成都20個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1月10日,在北京召開的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公布了中國科技界頂級獎項——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名單。記者從市科技局獲悉,成都斬獲頗豐。在蓉20個項目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佔四川省獲獎總數的80%,獲獎數量繼續保持全國前列。
  •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提名的3個項目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2020年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習近平、李克強、王滬寧、韓正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並為獲獎代表頒獎。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
  • 201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287項,長沙獲205項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6月10日訊(全媒體記者 徐運源 通訊員 任彬彬 文衛華)今日,湖南省科技創新獎勵大會在長沙召開,大會公布和表彰了201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201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獲獎項目287項,其中長沙獲得各類獎項205項,穩坐「頭把交椅」。
  • 我國輕工領域多個項目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2020年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習近平、李克強、王滬寧、韓正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並為獲獎代表頒獎。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
  • 優秀:湖南大學6項成果獲201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20年6月10日上午,湖南省科技創新獎勵大會在長沙召開,對201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進行表彰,我校6項成果獲201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我校共22項成果獲獎,其中,我校教授以第一完成人獲科學技術一等獎6項(其中自然科學獎1項、技術發明獎2項、科技進步獎3項)、二等獎4項(自然科學獎4項)、湖南省國際合作獎1項;我校作為參與單位獲湖南省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7項。
  • 我市11個項目榮獲2019年度省科學技術獎
    6月10日,湖南省科技創新獎勵大會在長沙召開,大會公布和表彰了201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我市養殖廢棄物資源化高效利用關鍵技術及應用等11個項目獲獎,其中獲省科學技術進步獎項9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6個),省自然科學獎項2個(三等獎2個)。
  • 廣州華立學院申報的2019年度廣東省高校重點科研項目全部立項
    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申報的2019年度廣東省高校重點科研項目全部立項,排名第一和第二日前,從廣東省教育廳獲悉,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申報的3個2019年度廣東省高校科研項目,不僅全部獲批立項,而且在同類民辦高校的同類項目評選中獲得2個排名第一,
  • 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公布,東南大學獲獎35項,拿下全省第一!
    6月10日,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寧召開,會上公布了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評獎結果。東南大學共獲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35項:一等獎6項(牽頭5項),二等獎12項(牽頭6項),三等獎17項(牽頭4項)。
  • 2019年度廣東省高校重點科研平臺和項目立項公示
    信息時報訊(記者 孫小鵬 通訊員 王豔君)日前,廣東省教育廳公示了2019年度廣東省高校重點科研平臺和項目擬立項名單。全省重點平臺、創新團隊項目、重點領域專項和重點研究項目共擬立項323項,其中人文社科類98項、自然科學類225項。
  • 南理工四項科技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您的位置:龍虎網 &gt新聞中心 > 南京新聞 > 南理工四項科技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 上饒市三企業在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表彰
    9 月 2 日,江西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為 2019 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獎獲獎單位和個人頒獎。上饒市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江西一元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江西省漢氏貴金屬有限公司3家企業在大會上獲表彰。
  • 南開大學19項成果獲2019年度天津市科學技術獎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瑋光 記者 吳軍輝)4月23日,2019年度天津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暨2020年科技工作會議在天津禮堂召開。大會對2019年度天津市科學技術獎獲獎者進行表彰。南開大學2019年度共有19項科研成果獲獎,其中以第一完成單位獲獎8項,包括自然科學一等獎3項,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自然科學二等獎、三等獎和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