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初到今年8月底,諾德周期策略(570008)復權收益達到501.33%,成為同期僅有的14只收益500%+的基金之一。
坦白的講,很吃驚:相對低調的諾德基金,為何能夠出現在長跑優勝者的名單中?深一步研究發現,其一,諾德周期策略如今的掌舵者羅世鋒,在諾德基金安心工作了十二年,沒有金融機構跳槽經歷;其二,諾德基金旗下的權益產品,累計淨值都在面值以上。
「我們的重心一直在做好投資上,雖然短期業績不是最突出的,但中長期的主動權益管理能力一直不錯。」諾德基金一位人士解釋說。
諾德現任研究總監、諾德周期策略混合和諾德價值優勢混合的基金經理羅世鋒或是一個很好的樣本。2000年,羅世鋒從浙大畢業後進入國企從事IT行業相關的工作,一直到2006年進入清華大學讀MBA,2008年畢業後即進入諾德基金工作至今。
「對待投資不同的態度,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在投資這條路上能走多遠。可以把投資僅僅當做炒股,也可以把投資作為一生的事業。」羅世鋒說,和大多基金經理不同的是,他的投資框架是從優秀企業學習借鑑而來的,「卓越的企業都有非常優秀的價值觀、發展戰略和執行管理能力,對於投資而言,這些同樣非常重要,而且也很有效。」
由此,擁有6年實業工作經驗、對實體企業運行機制有切身感受的羅世鋒,成為了諾德基金裡調研最勤快的基金經理之一。
「有點像下圍棋一樣,投資要想到很多年以後的情況」,羅世鋒說,雖然誰也無法完全預知未來,不過通過對產業鏈持續緊密深入的跟蹤研究,可以對這個產業或公司未來的發展趨勢有較好的理解和判斷。對投資而言,最終是認知差帶來收益。
這幾年,羅世鋒投資並重倉了一批醫療服務、餐飲產業鏈和光伏等行業的公司,並且帶來了數倍的投資收益。在今年消費品的行情下,諾德周期策略今年以來大漲83.76%,諾德價值優勢則漲了85.83%(截至9月4日)。
據了解,目前羅世鋒持有7成左右的消費公司,3成左右的科技及先進位造公司。「我是基於長期的思路研究和投資,比如消費型公司,我都是基於10年以上維度思考,然後布局。技術類的公司,特別是變化很快的TMT領域,不要說10年,3年都不一定看得清楚,實際上很大部分都不太符合長期投資的思路。」
以下,為訪談原文。
1
投資框架借鑑的是優秀企業或者企業家的思維
維基財富:請介紹一下你的工作經歷。
羅世鋒:我是2000年從浙大畢業,之後在國企廈門建發集團待了接近6年,主要做網絡信息技術相關產品的技術支持工作,2006年讀了清華的MBA,畢業之後2008年就到就來到諾德基金,從研究員到投資就一步一步走過來,慢慢的積累了一些投資上的感悟。
維基財富:在這個過程中,你形成了怎樣的投資框架和風格?
羅世鋒:不一樣的人對投資的看法也不一樣,然後對待的態度也不一樣:你可以把它當做炒股票,也可以說是經濟結構中一個非常關鍵的角色---把相對重要的資源配置到好資產上,在優化產業或經濟配置上,可以起到很大作用。對待投資不同的態度,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在投資這條路上能走多遠。
我跟實業交流比較多,學到了很多優秀的管理和戰略思維,我們發現優秀的企業家或者企業,通常有幾個思考維度,借鑑在投資上我們總結了一套方法。
首先,最優秀企業有非常好的價值觀,不是基於短期利益和個人成就,而是致力於社會長期的福祉,用良好的願景將團隊、企業和產業鏈凝聚聯結在一起,因而創造出卓越的成就,比如蘋果、特斯拉等這樣的優秀企業。對投資而言,我們也必須立足於長遠的價值,立足於對優質資產、先進生產力的資源配置,立足於持有人的長期收益最大化,這樣我們在投資之路上才能走得更好、更遠。
第二個維度在戰略層面,怎麼去落實價值觀。一是第一性原則,這個原則來自於物理學,不過在企業管理和投資領域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應用,因為企業經營、戰略等方面都可追溯至其本質,從此本質出發亦能制定出有效的經營管理戰略;二是立足於未來。這兩個方面對投資而言也很重要,既要適應這個行業的本質,又要立足於現在著眼未來,看到行業未來的發展。
第三個層次,執行層面就是如何把戰略落地。比如成本領先戰略,技術領先戰略,可能就會採用在工藝上、研發上持續投入的措施。對投資來說,主要就是如何通過價值分析的方法找到長期優質的賽道,如何通過各種定性定量的方法來動態評估企業的護城河,如何構建組合以達到長期收益和風險波動的最優解。
這些是我在整個投資方法和框架上的思考,細節層面包括選股、構建組合等等,是整個投資框架的落地。
2
用價值的分析方法尋找成長性公司
維基財富:基金報告裡,你反覆提到成長價值策略。
羅世鋒:我不擅長宏觀,也沒有能力判斷市場波動做倉位的擇時,從這個層面看,我是偏自下而上的投資思路。
關於價值和成長,確實最近有一些討論,說你的配置比較追求成長,因為低估值的價值股配的少。
其實我說的價值是指價值分析方法,不等於估值低的價值股。我的目標是通過基礎的價值分析,找到具有良好成長性的公司,我對成長本身很看重。或者說,用價值分析的各種方法論,驗證成長的可靠性,最終讓我不用過於在意短期估值的高低。
維基財富:講到估值,你持有的很多公司都屬於比較新的行業,參照物比較少,怎麼處理估值高低?
羅世鋒:用a公司的估值判斷b公司是否合理,是歸納的方法。剛才講第一性原則,是演繹性的方法,股價上漲最終是價值創造推動的,那價值本身是什麼?
對投資者來說,衡量價值的基礎指導思想就是貼現現金流,不過這個方法實際使用起來並不是很方便,一是現金流估不準,二是貼現率不好算,所以只是一個思考方法:未來能夠持續創造的價值,跟他創造價值以及成長的確定性相關。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就不考慮行業差別,直接總結為:能夠持續創造的價值,以及創造價值的概率和確定性多大,從這個角度去理解他的估值,然後外在體現的方式,可能是ps、可能是PE、可能是PEG......所以估值有更多的藝術成分。
3
「像下圍棋一樣,要看到很多年以後的情況」
維基財富:現在很多人說消費很貴,沒法理解。
羅世鋒:40倍還是80倍貴?還是像我剛才講的,基於對行業未來競爭格局態勢、增長速度、龍頭企業壁壘評估的判斷。
我之前投了調味品、眼科等公司,現在這個位置可能很多人難以去理解,大家都覺得有點偏貴了,但這個偏貴,你一定要看到行業、增速、競爭格局、企業增速和確定性怎樣,然後再看當前的宏觀環境和流動性情況,這個市場未來3-5年還能有20-30%的複合增長而且確定性強的公司,能有多少?
所以有點像下圍棋一樣,你要想到很多年以後的情況是怎樣。雖然誰也無法完全預知未來,不過通過對產業鏈持續緊密深入的跟蹤研究,可以對這個產業或公司未來的發展趨勢有較好的理解和判斷。對投資而言,最終是認知差帶來收益。
4
預期的落地,需要接地氣的調研
維基財富:市場上長時間實業工作經歷的基金經理很少,這些實業經歷對你的投資有哪些幫助?
羅世鋒:兩個層面,其一,在認識所從事的行業上有幫助,比如我以前做it,技術變化很快,但對技術前進的脈絡、行業的風險上會有方向;其二,對企業運作的機制、組織形態、和上下遊的關係,有更切身的理解。
舉個例子,有家港股餐飲公司,旗下有個網紅店品牌,翻臺率和銷售都不錯,也有錢,大家預期開店會快速增長,但至少半年過去,沒有體現出來,原因和背後的企業成長經歷和管理體系等相關。我們只有通過產業鏈、供應商、行業裡的人去調研和跟蹤,了解企業真實情況,才能對公司的成長有更準確的預期和把握。
前面說的價值觀、戰略層面實際都沒問題,到第三步實施的時候,把企業預期情況落地,一定是通過頻繁接地氣的調研。
維基財富:你之前從事it工作,為什麼科技股這塊相對較少?
羅世鋒:確實不多。兩個方面看待,一方面,美國最近十年,成長最快的全是科技。另一方面,科技變化非常快,我們國家這些以製造為主的產業,每一次都把握技術趨勢難度很大。
我是基於長期的思路研究和投資,對消費型公司,我都是基於10年以上維度思考,然後布局。技術類的公司,特別是變化很快的TMT領域,不要說10年,3年都不一定看得清楚,實際上很大部分都不太符合長期投資的思路。。
當然,我們也投一些長期持續能力很強、確定性高的科技公司,把跟先進位造放一起,整個在組合佔比三成左右,比如光伏行業,光伏也是我之前做研究員時覆蓋且沒有放棄的行業。
5
如何看待調味品公司
維基財富:你今年做的特別好。
羅世鋒:剛才介紹工作經歷時,沒講那麼細,08年到14年做行業研究時,大部分看消費行業,現在我的資產組合裡可能有7成消費,今年消費漲的好因此受益。
消費是我的能力圈,有足夠大的空間,消費裡面我比較看好餐飲這個巨大的市場,在裡面調研,找一些比較優秀的公司。
維基財富:請分享一下你對調味品的理解。
羅世鋒:調味品可能有幾千億容量,眼下這些參與的企業收入規模都不大,最大的也就200億左右。
這個行業好在哪裡?調味品對人的體驗非常重要,刺激人的器官感覺,有非常強的粘性,只要喜歡上就不太換,而且它對一道菜來說,成本佔比很低,稍微提點價,成本高一點就轉嫁出去了。
巴菲特投資喜詩糖果,也是這個道理。
第三,市場份額提升,今年疫情就是典型例子,很多地方性中小企業沒辦法經營下去,自然淘汰出局了。還有就是新品的升級。
維基財富:分享一個符合你特色的成功投資案例。
羅世鋒:飼料算是一個很傳統的農業領域,也往往會被人忽視,但這個屬於第一產業行業,裡面可能有非常優秀的公司,某飼料公司不管是發展戰略還是整體執行,都非常優秀。
我們16年開始投,不斷跟蹤驗證,從老闆的格局到行業集中度的提升,然後是產業之間的相互結合、賦能,最終我是把這家公司當做餐飲產業鏈去投的。
它受益於中餐連鎖化率的提升,隨著中央廚房、冷鏈物流的快速發展,必然對上遊食材的供應和品質有更穩定的要求。
在這個過程中,有兩點讓我對這家公司好感度大大提升。
一是包括競爭對手在內的同行聊到這家公司,大部分人非常尊重它,認為不但管理優秀老闆有格局,而且競爭上採取的策略,有利於整個行業的發展。二是生產經營過程採取的自動化和科技程度,出乎我意料,我是在很多先進位造業裡,都沒看到這麼先進的管理方式,它的壁壘和競爭優勢非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