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勸退篇
1、這幾天市場徹底火熱起來了,不少朋友開始諮詢有沒有什麼發財秘籍。我想說的是,在賺錢這塊,沒有任何一種技能是可以速成的,什麼《三天學會定投,十年財務自由》《一周速成核彈製造》都是糊弄你的。要麼你老老實實去買一些偏投顧的產品(繳納一定的投顧費用,當然也有一些大V組合不需要「中介費」),要麼你放棄擇時選擇最簡單的長期基金定投策略(定投也有門檻,不是無腦投),不然你只能冷靜下來去好好學習,從實戰中慢慢體會。
2、牛市已經來了,而且來得太快,如果你沒有在本輪牛市來之前做好投資理財的知識儲備,我個人建議你還是不要寄希望於掙塊錢,牛市最後接盤的大部分是新韭菜(老韭菜也有,比如我)。擺正自己的心態,充分利用本次牛市的學習機會,熟練自己的投資技能,在下一次牛市到來的時候才能不亂於心。投資理財的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我能做的只是稍微把你往門口帶一帶,進不進去看自己。
3、理解大家工作都比較忙,我的讀者年齡也普遍比較大,不想學習,最近很多朋友找到我,張口就問我買什麼,我推薦了幾個自己信任的產品後,還交待我「賣的時候說一聲」。這個顯然是不現實的,每個人買入賣出的理由都不一樣,用錢的節奏也不一樣,可能我哪天賣基金是因為要交房租,如果你跟著我一起減倉豈不是可能錯失了很多收益?真到了需要徹底離場的時候,我覺得不光是我,很多人都會提醒你的,但是你到底聽不聽就不好說。而且我肯定看不準,擇時是很困難的。15年那次經歷我仍然歷歷在目,5月28日我發文說自己滿倉一年全部清倉,但是後面幾天自己沒忍住還是進去了,當年的6月12日5178.19點是最高點,6月19日我再次徹底清倉,可是大盤那時候已經不到4500點了,還是沒有逃頂成功。5年過去了我還是從前那個韭菜,沒有一絲絲改變。
4、教別人投資理財有時候是一件非常噁心的事情,因為掙了錢也許別人連一杯一點點都不會請你喝,賠了錢還可能要怪你不給力,甚至可能對你口吐芬芳。上次寫了基礎文檔,只是簡單介紹了場內基金和場外基金的區別,後續很多人說對場內基金很感興趣,所以再寫一篇吧。
5、場內基金投資是非常刺激的,需要你有證券帳戶,裡面暗藏的一些大坑可能比股票還刺激,一定要做好虧錢的打算。如果你是股民的話,那麼非常適合學習一下。當然了,15年的時候我吃過連續7個跌停,帳戶幾乎灰飛煙滅。你做好交學費的打算了嗎?Let's Go!
大部分人都看不完上面5點,老規矩,如果你看完了上面這5點還是忍不住熱心勢必要投入新韭菜大軍,那就繼續往後看!
第二部分:原則篇
1、本文涉及的都是初級基礎知識,不會包含場內場外套利的相關教程,這種確定性太差、容易翻車且充滿信息不對稱的高級玩法,如果大家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在網上搜。那啥,我不是讓你們搜玩法,是讓你們搜套利翻車的案例,一季度原油基金就有不少翻車的。
2、本文也不會寫分級基金的相關內容,風險太高,開通門檻也不低,且年底就快要退出歷史舞臺,大家迴避即可。
3、之所以要寫這個是因為兩個原因,第一是牛市後半程板塊輪動太快,大家會陷入一個只掙指數不掙錢的怪圈,買指數基金可能會讓你拉平一些收益,只要股市還在漲,就能掙錢;第二是場外基金流動性太差,不太適合短期操作,這輪牛市上行的速度太快,我覺得跑的時候也要快。另外就是,場內基金的費率跟你證券帳戶交易股票的費率差不多(具體得問你的客戶經理),交易成本要比場外低太多,適合短線操作。
4、長期定投其實比較適合主動權益產品,個人不感冒ETF指數基金的定投,主要是大家都在忽悠你去做指數定投,但是沒人教你怎麼擇時怎麼止盈。很少有指數能一直創新高,但是有很多優秀的主動權益基金的淨值是不斷創新高,基金經理能擇時能選股,免去了很多麻煩,這也是為什麼主動權益基金管理費就是比指數高,費率低的東西,投資難度必然會大。
5、我之前說過,主動權益基金比指數基金好,但是不絕對。如果你善於使用指數基金在場內的玩法,也可以擁有精彩的投資體驗,要相信我們指數基金虧起錢來是不弱於個股的。比如我買過半導體50ETF,跌下去是很猛的,回撤40%不在話下,不過這個指數現在已經改名重新出發了,並且淨值創新高了。
6、對於大部分指數基金而言,規模、流動性是最重要的,成交量大的指數基金由於價格發現比較充分,基本上場內場外不會有太多溢價/折價,那些告訴你「我們規模只有2個億,打新的增強收益比較高」的基本上都是扯淡,流動性差的小規模指數基金可能適合長期拿,但是短線玩肯定是不考慮的。都考慮玩場內基金了就不要再談什麼價值投資了,我們都是為短線投機而來。
第三部分:分類篇
1、寬基指數
就是指成份股覆蓋面較廣,具有相當代表性的,同時包含行業的種類較多的指數基金。如果跟蹤的是非A股的指數,那基本上是都可以T+0的,也就是一個交易日內可以自由買賣,反覆交易。這樣產生的手續費比較多,更有利於虧錢。
比如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恒生指數、標準普爾500、納斯達克100、基本面50等,都屬於寬基指數。
說個題外話,ETF其實是很貴的,基金公司為了讓大家都買的起,所以做出了ETF聯接基金,就是再設立一個基金,用這個基金的大部分資產去投資ETF。聯接基金是在場外購買的,這裡不贅述了。
廢話不多說,上才藝!啊不對,上表格:
指數是專門的信息公司按照一定的規則編制的,落實到產品層次需要基金公司去發產品去跟蹤指數,指數基金經理的工作就是全力跟蹤指數,減小跟蹤誤差。這些工作並不需要你對公司基本面有多強的研究能力,也不需要你擇時,所以指數基金的基金經理工資普遍沒有主動權益基金經理的工資高,大家看明白了嗎?
2、行業指數
主要是追蹤各種細分子行業,比如你看好醫藥行業但是不知道怎麼選股,就可以直接買該行業的指數ETF。由於太多了,我只列出一些比較熱門的,更多的指數,大家可以自己找。這些指數同樣也是很多家公司在追蹤,所以我只列我自己關注的,不一定保證是規模最大、流動性最強的。但大體差不多,核查起來太麻煩了(寫這種文檔很麻煩的,又沒人給我錢)。
還有很多ETF,比如軍工ETF、銀行ETF、傳媒ETF、消費ETF等等,大家自己可以去找,注意要觀察兩個問題,第一是成交量大不大,如果太小,那流動性很差;第二是跟場外的淨值差異大不大,有沒有明顯溢價/折價,這個我們後面再聊。
3、LOF基金
上市型開放式基金髮行結束後,投資者既可以在指定網點申購與贖回基金份額,也可以在交易所買賣該基金。也就是說,這些基金你既可以在各種基金銷售平臺上買到,也可以通過證券帳戶買賣。這類基金數量也不少,主要是種類特別多,有增強指數基金、Smart Beta基金、債券基金、主動權益基金等等。當然並非所有的增強指數基金、Smart Beta基金都屬於這類,但我都放在一起列表吧。
不建議在場內購買債券LOF基金。具體品種,也是簡單舉例吧。
第四部分:實戰篇
1、場內基金就是在股票帳戶買的,跟買賣股票差不多,所以如果你連股票帳戶都沒有,就不用考慮這個了。此處應該有開戶廣告,但是我偏不,因為我之前吐槽過一些開戶引流的商業模式,為了提高閱讀體驗+避嫌就不加這些了。你要是個沒玩過股票的新手,玩場內基金還是有些難度。
2、對於非主流的場內基金,交易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看成交量大不大,以及跟場外基金淨值差別大不大。成交量多大叫大?一般我們認為每天的成交額在一千萬以上就算流動性不錯,像現在場內比較主流的滬深300ETF日成交量都有20多個億。那些成交量在幾萬幾十萬的迷你ETF,大家還是小心,以前還有一些天天拉漲停板、被高度控盤的ETF,這種也不要參與。
場外淨值怎麼看?你隨便去一個能買場外基金的軟體,去行情頁查看就行了。以證券ETF為例,場外基金頁面看是這樣的:
而場內基金的行情是有K線圖的:
大家可以看到,場內場外的淨值可能是不一樣,但是大體差不多,當場內淨值高於場外,這種情況叫溢價,如果溢價足夠大,是會引發套利資金從場外往場內套利的;反之叫折價。
在這種套利機制下,場外場內的價格基本上能打平,或者可以這麼理解:場外的基金淨值是實際ETF值多少錢,而場內的是對每一個份額實時叫價,場外是價值,場內是價格,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如果你的場內基金出現大幅度溢價,就應該小心了,比如前一段時間證券ETF收盤的時候就出現了3%左右的溢價,第二天就被迅速抹掉。
3、為什麼不讓新手參與套利,是因為套利的機會很少,還容易翻車(一般有套利機會都是股市大幅波動的時候),比如QDII基金場外有額度限制,而場外一旦無法申購,沒有流動性,場內價格就會混亂,因為你只能在場內以高得多的價格去購買場外買不到的份額。這種基金的價格雙軌制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場內基金容易出現溢價。有時候你想去套利,結果場外限制申購贖回,那就坑了,你不知道基金公司啥時候會突然發個公告限制你。
4、學金融的朋友會接觸到一個概念叫「封閉式基金的折價之謎」,就是說封閉式基金在場內交易的時候,大多數情況都會比場外便宜,其實這個很好解釋,因為場外沒有流動性,所以這個就是流動性折價。隨著封閉式基金打開的日子越來越靠近,這種折價會越來越小,充分顯示了市場對於流動性的定價能力。
5、大部分人還是老老實實買行業ETF,如果你短期看多中期看空,不妨試試場內基金,場外基金哪怕是C份額也需要鎖定一個月才沒有贖回的手續費,流動性太差了,萬一行情只有半個月怎麼辦?
6、再強調一次,牛市的後半程,板塊輪動的時候一般人是跟不上的,基金經理的能力圈尚且有限(我去過基金經理的辦公室實地看過,很多基金經理的股票池只有不到一百個股票,重點研究的行業不過三四個),何況是散戶?你有多大的把握能完全掌握板塊輪動?所以牛市往後走,建議買點場內基金,以寬基指數(滬深300)和熱門行業指數為主,拿到一個平均收益,不跑輸大盤就不錯。
第五部分:補充篇
1、那麼如果大家想學習指數基金,市面上有哪些書推薦的呢?
第一本是天弘基金的指數研究小組出品的《指數基金投資至簡》,天弘基金去年轉型要做國民ETF,一直在致力於推進指數基金的普及。這本書寫得比較泛,裡面有很多它們自己的大數據統計出來的用戶行為研究,適合新手閱讀,挺有意思的。大家不用買,某信讀書上就有免費的。
第二本是望京博格出品的《玩賺指數基金》,這本書比較高階一些,不推薦新手閱讀,裡面涉及到很多業績波動的研究,非常專業,當然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太過於學術了。也能免費看,但是這種複雜的研究適合紙質版,所以建議先看下免費的,確實有興趣再買實體書來仔細研讀。
第三本是老羅的《指數基金投資從入門到精通》,這本書非常全面,非常接地氣,但是裡面都是廣發的廣告,畢竟老羅是廣發基金指數投資部的負責人,一線的基金經理親自出來給大家科普,可以關注。也能免費看。
2、有哪些指數基金做得比較好的公募?
首先是易方達基金,業內有句話是,防火防盜防易方達,雖然易方達在指數方面的大力投入比較晚,但是費率基本上是全行業最低,大公司,就是這個任性。不過我們投資場內基金,短期投機,不需要太看費率這些。
其次是華夏基金,目前ETF管理規模最大的公司。這幾年華夏基金的主動權益越來越差,但指數基金越做越好,於是公司果斷轉型,迅速成為指數基金的扛把子,短期內無人能撼動其行業地位。
然後是華泰柏瑞,一家專注指數基金的公司,市場上最著名的寬基指數滬深300ETF裡面,就是它們家的規模最大。前面忘了說,同一個指數,可以有很多追蹤的產品,這些產品基本上大同小異,所以選擇的時候才要選規模大、流動性好的。
還有前面說的天弘基金,藉助網際網路渠道,不斷推動ETF的發展,對行業有很大貢獻。
除此之外還有國泰基金、華安基金、申萬菱信基金、景順長城基金等比較有特色的指數基金公司。
最後,由於個人能力限制,行業指數我就不做組合了,這玩意兒打理起來太複雜,我聽說有做專戶的投資經理專門做一種叫ETF-FOF的品種,就是用各種ETF做一個組合,不斷調整裡面ETF的種類,以期望用行業增強收益跑贏市場,目前還沒有公募產品。這玩意兒對擇時能力要求極高,如果能做得好,想必收益是很不錯的。
不足之處,歡迎指正。都看到這裡了,碼字不易,觀眾老爺們點讚收藏吧。
(風險提示:權益基金屬於高風險品種,投資需謹慎。本資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 本人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人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定投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並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投資者在投資基金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認識本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和產品特性,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或者服務情況、聽取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市場,根據自身的投資目標、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謹慎做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者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後,基金運營狀況、基金份額上市交易價格波動與基金淨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