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日周四晚間,國際連珠聯盟今年唯一保留的大型國際賽事——世界青少年杯(原世界青少年錦標賽)Renju(有禁組)結束三天共計9輪比賽,決出所有年齡組的名次,中國棋手們在報名參賽的五個組別中,全部包攬冠亞軍,共斬獲五金五銀,載譽而歸。賽前被分入G組(即女子2005-2008年出生組)的上海小姑娘朱佳頤以6勝3和的不敗戰績奪冠,不僅彌補了自己上屆賽事屈居亞軍的遺憾,也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上海青少年選手在五子棋項目上的領先優勢。同樣來自上海的張欣怡獲得銀牌。
本次比賽有來自包括愛沙尼亞、俄羅斯、希臘、中國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的230餘位選手參加,其中中國內地有33名選手參賽,都是各自年齡段極具競爭力的隊員。因為疫情的關係,本屆賽事採取線上形式,國際連珠聯盟使用統一的網絡,選手在家中,通過符合要求的硬體進行比賽,並全程有規範的監控。
按照賽程,Renju(有禁組)比賽從4日-6日進行,每天下午分時段進行三輪,共計9輪。6日下午,賽前奪冠呼聲很高的朱佳頤父親發來報喜簡訊:小朱6勝3和,不敗奪冠。一個小時後,記者和朱佳頤在電話中有了一次聊天式採訪。
記者原先還擔心一個13歲、初二的孩子會不善於表達,或者因為剛剛拿到一個份量很重的冠軍頭銜而顯得過於興奮,還特意腔調「這僅僅是聊天,別緊張」,但實際上,小朱展現出了一個下棋孩子特有的邏輯表達、縝密思維以及冷靜頭腦,記者提出的十幾個問題與她事前沒有任何溝通,但每個問題拋出後,她都能很流利地進行表述,語言敘述自然、真實,邏輯也很完整。仿佛,她過去的三天,僅僅是參加了一次「年級組統一測驗」。
【對話實錄】Q記者:小朱,首先祝賀你拿到這次世界青少年杯12-15歲年齡組女子冠軍,G組一共有多少個選手?A 朱佳頤:這次比賽是分了男子四個組,女子四個組,都是按照年齡分的,我所在的G組,也就是12-15歲年齡段,一共有13個選手,5個中國選手,8個國外選手。Q 記者:13個選手,但只打了9輪,說明不是每個選手你都遇到了,談談遇到的對手吧。A 朱佳頤:對,這個賽制就是一種積分編排賽制,就是你每輪贏之後,後面遇到的對手也都是前面贏別人的,會越來越強。我這次遇到的9個人,4個是我們中國選手,也就是我遇到了本組中所有中國選手,另外5個是外國選手。我們5個中國選手,彼此之間其實比較熟悉,張雲舒、王珂苗來自浙江,我和張欣怡、王星瑜都來自上海,我和王星瑜還是世界外國語中學的同學,也是一個教練帶的,所以確實比較熟悉。但對另外幾個外國選手,可以說完全不熟悉。Q記者:特別熟悉,到底是優勢還是劣勢?A 朱佳頤:這個真的難說,我第一天的第二輪比賽,就是和王星瑜下和了,雙方一直下到都把時間耗盡,真的是太激烈,彼此太熟悉了。和張欣怡、張雲舒的比賽我贏了。倒數第二輪和王珂苗的比賽也下和了。Q記者:你平時會有多少時間花在下棋、練棋上?A 朱佳頤:以前是每周五,周六,周日,每天3個小時,固定時間研究的,現在大概是每天晚上花一個小時研究棋譜,或者下幾盤訓練比賽。Q記者:比賽是在網上和電腦軟體下還是和真人下?A 朱佳頤:一般是通過網絡,找積分和水平接近的人下,電腦會自動進行組合搭配,我不認識、不知道網絡那端的人是誰,只知道那不是機器人。
Q記者:學校老師現在都知道你有這麼特長吧?他們有什麼說法?A 朱佳頤:老師都知道我們幾個下棋,也經常會比賽,他們不反對,都很支持,我們世外也有傳統,老師們就一個要求:時間自己安排,但作業要補齊。(記者註:徐匯區青少年五子棋水平不是一般的強,西南位育、世外、中國中學都是聲名在外的特色學校,本組3個上海女孩子,張欣怡來自西南位育,去年全國智運會,張欣怡是青少年混合團體冠軍成員。朱佳頤和王星瑜來自世外)
Q記者:你除了下棋這個愛好,還有其它喜歡的事情哇?你打遊戲哇?追星哇?A 朱佳頤:我以前還彈琴,現在沒時間了,遊戲不打的,更別提追星了,我空下來會看看書,科幻類的比較多。Q記者:你父親說,一開始教你下五子棋的是他,可很快他就教不了你了,你覺得父母對你的學棋生涯有什麼影響?A 朱佳頤:對,我下棋一開始就是我父親教的,他們對我很重要,現在會幫我做一點棋譜的收集、定式研究之類,也偶爾會陪我復盤、分析。Q記者:拿了這個冠軍,希望父母給一點什麼獎勵?A 朱佳頤:這個還沒想好,不過晚上已經帶我去吃了一頓牛排西餐,算「半個慶祝」。來源:周到
【來源:周到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