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脫貧攻堅的政策讓我們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我的父親向入戶走訪的扶貧幹部感嘆著。
我叫何騰春,是都勻市墨衝鎮拉海村慄木山組村民。一直以來,我們一家5口人靠種地和農閒時務工維持家裡的生活,家庭經濟收入較低,經常入不敷出。既要供兒子、女兒讀書,又要照顧年邁體弱的老父親,日子過得異常艱苦,我也想致富,只是苦於沒有門路。
2014年,我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我與妻子在政策的幫助下,生活就這樣越來越好了。2015年,村兩委為我家爭取了1.23萬元的一級危房改造資金,這個好消息,讓我們夫妻倆高興了幾天幾夜。我們夫妻倆說幹就幹,自己動手,加上省吃儉用存下來的一萬多積蓄,花了近一年的時間,100平米的新房終於建成了,雖然簡陋,但燃起了我們夫妻倆脫貧致富的信心。
2014年,村裡來了很多幫助群眾發展的幹部,到了2018年,村裡更是一下子來了十多個駐村幹部,他們天天在寨子裡轉,進村入戶了解群眾生產生活,幫助村民解決困難。幫扶責任人都勻市國稅局局長湯敬海也成了我家的常客,他來了我家幾次後,為我家制定了幫扶計劃,還動員我們夫妻倆向黨組織靠攏,鼓勵我們趁年輕外出打工賺錢。在湯敬海局長的指導下,2016年村幹部換屆選舉時,我老婆主動參與選舉,在村委會擔任村委員兼婦女主任。2017年,我積極爭取,到沙寨派出所擔任拉海村警助,同時,由村民選舉擔任慄木山組村民組長。在大家地關心和幫助下,我們一家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
2017年以來,村裡開始實施扶貧產業項目,我家先後參與了特惠貸、雜交母豬養殖、核桃種植、生豬養殖、辣椒種植、中華蜂養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入股分紅等扶貧項目,獲得收入上萬元。2017年、2018年,我們夫妻倆利用工作取得的收入加上扶貧產業帶來的收入,繼續擴建和裝修新房;2019年,我家擴大了種養殖規模;2020年,我們家購買了小汽車。
我家就這樣一步一步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我堅決「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2018年,我鄭重地向黨組織提交了入黨申請書,現在已經是一名將要轉正的預備黨員。2019年,我的妻子也向黨組織提交了入黨申請書,現在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
吃水不忘挖井人,吃飯不忘耕耘人。就像駐村工作隊長岑義斌所說的,「個人富不算富,要帶大家一起把產業做起來,長期有固定的收入,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今後我會更加努力,用實際行動回報黨和政府的幫助。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顧彥君 整理
編輯 胥芬芳
編審 田旻佳 韋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