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改變命運,感恩使人善良。
感恩,是中華傳統美德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貫穿於中華歷史上的氏族宗法封建社會,並且一直延續至今。
從小到大,大多數人也經常受到烏鴉反哺這則故事的教育,我們崇尚感恩,學會感恩能夠更好的消除隔閡構建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給人帶來更為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然而,隨著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新生的一代對於很多事物的來之不易無法做出深刻的理解,出現了許多不知感恩的現象,讓很多人不禁發出感嘆:「現在的孩子到底怎麼了?」反思回去,感恩心態的缺失,究其根本原因還是教育上的不到位,栽花也要育花,德行教育的落實有助於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他們錢多了也沒用啊,是真的應該給我花花」。
這句話出自一位被資助多年的大學生向海清之口。多年以前演員孫儷得知他的出身經歷,出於好心在經濟上和心理上都對其進行了資助,但最終卻沒能喚出一顆赤子之心,反而換來了他的狼子野心。這種事情並非個例,總有一些接受幫助的人將他人的善意當作理所當然,奉行著我窮我有理,你富你活該的行事準則,這一方面展示了素質教育的缺失,更深層次的是凸顯出德行缺失而產生的現實問題。一朵花想要展示最美好的狀態,不只是要顯眼的外表,還有他沁人心脾的芳香,也是對自然培育的反饋,花朵的芳香就是人的德行。
在現如今的教育基礎上,更加注重德行教育的延伸就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要讓孩子真正意識到感恩的重要性,也就是意義所在。感恩家人,給予依靠和安全感,感恩老師,傳遞知識教授技能,感恩的內核是對自我的肯定。我們人生的豐富,價值的提高,都要源源不斷地從外界汲取養分,學會感恩,也能夠更好的進取,培養獨立健康的人格。
另外,要把感恩教育日常化。感恩它不只是一種簡單的美德,感恩更是一種處世方式,在給孩子傳遞感恩的意義時,更多地寓於日常生活中,而不只是寫在書本上的美德故事,亦或是高屋建瓴的普世篇章。感恩應該存在於每一件日常的小事當中,這樣更有助於感恩心態的養成。
同時,感恩教育要與其他思想教育相互依託。感恩教育說到底還是對內心世界的積極塑造,能夠更好地去接納世界,了解世界。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但同時又依託於社會中生存,在紛雜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當中,只通過感恩來教化思想並不完善,同時要進行愛心教育與責任教育。如果說感恩教育是甘霖,那麼愛心教育就是陽光,責任教育就是土壤。對孩子愛心的培養,能夠幫助他們熱愛生活中的美好,也就更容易看到前進的光亮,更加開朗地去接納未來,養成責任意識,則為堅韌的品格打下牢固的基礎,勇於承擔責任,更加紮實地面對挫折失敗,這樣才是德行教育的全面發展。
「化民成俗,其必由學」,教育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說。
學識改變命運的例子也已經屢見不鮮,人們都相信知識能帶來巨大的轉變,尤其是物質上的轉變極為顯著,但在精神層面卻尤為匱乏。「腹有詩書氣自華」,好的學識更能提升人的內心品質。古人以禮立人,培養德行,成為達者,而在教育方式不斷變革,教育內容也應該緊隨時代的變化,著重於德行教育方面,培養新時代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