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龍門客棧》
類型:動作、武俠
導演:胡金銓
主演:上官靈鳳,石雋,白鷹
上映時間:1967年10月21日(臺灣)
獎項:第6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優等劇情片獎;中國電影百年——最佳華語片100部第七名;「影史百大華語電影」第九名
胡金銓的電影《龍門客棧》於1967年上映,故事講述了明朝中期東廠太監首領曹少欽構陷兵部尚書于謙,致使於家家破人亡。曹少欽擔心於家後人報復,派殺手在龍門客棧截殺被流放的於家子女。路過客棧的武林俠士為救助忠良之後,在龍門客棧展開了激烈拼殺的故事。
胡金銓的電影《龍門客棧》於1967年上映,影片的製作、劇情沒法和今天相比了,也沒法用當年的心態去理解。這部電影的武打動作脫胎於戲曲中的武戲,背景音樂多是戲曲鼓點,不過打鬥場面沒有行雲流水的招式花樣,演員身形笨重,不善武事,表演痕跡過重,有些剪輯顯得突兀,不過有些樸拙趣味。
電影前半部分發生在龍門客棧,主要是室內戲。東廠率人鳩佔鵲巢,各路人馬匯集於此,輪番登場,內部衝突不斷,東廠特務心狠手辣,俠士蕭少鎡俠義心腸,客棧老闆吳寧也是于謙舊部忠誠敦厚,朱氏兄妹一個莽撞,一個聰慧……各色人物性格交代得很清楚。在後半段,俠士蕭少鎡、于謙舊部吳寧還有朱氏兄妹聯合起來與東廠曹少欽等人會戰,地點選在了山間雲海之中,場景構圖比例非常協調,近景遠景切換流暢。
雖然劇情不能勾起觀影時強烈的好奇心和緊張感,但是《龍門客棧》的「場面調度」很精彩。著名法國電影評論家和電影理論家安德烈·巴贊,將這種布景美學描述為不通過剪輯的場景中的精心編排。
「場面調度:指相機及其布置前的一切事物——構圖、場景、道具、演員、服裝和照明。它們隨著電影的攝影和剪輯,影響了電影在其觀眾的眼中的逼真度或可信度。」
《龍門客棧》的室內戲和室外戲的場景構圖都非常協調,很考究,整部電影的畫面非常舒服,尤其是龍門客棧取景地非常漂亮,遠處是山川,四周是碎石灘,龍門客棧就在其中,視野極其開闊,集合了多種自然地貌的景致,可以重點欣賞一下。
回歸到《龍門客棧》故事本身。江湖是一個相對於廟堂的自由所在,這裡寄託了許多人的出世理想。江湖與廟堂,一個出世,一個入世,似乎並不衝突。但是當社會秩序崩壞的時候,有識有志之士開始用自己的方式實施自己的主張,所以,江湖俠士積極營救忠良之後,反抗朝廷惡勢力的壓迫,不惜犧牲自己維護正義。
江湖兒女既可以按照心中的道義完成自己的使命,也可以在完成使命之後退隱江湖,江湖的包容度極高,它可以讓很多人在這裡實現自己的理想。但是,每個江湖中人必須遵守這裡的規則,它遠離朝堂,也無限接近於朝堂,江湖中人一旦進入江湖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為自己選擇一個結局。
總的來說,《龍門客棧》很好看,但是沒那麼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