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我們所謂的健康飲食也許一點也不健康
澳大利亞導演達蒙(Damongameau)做了一個真人實驗
為了弄清楚糖對身體的影響,達蒙把自己當成了小白鼠,在醫生、營養師和血液專家的監督下
每天攝入40茶勺糖(約160克),持續60天,我們來看看身體會有什麼變化
40茶勺糖聽起來很多,其實相當於澳大利亞人每天糖攝入量的平均水平
而且醫生規定這些糖的來源不能是高糖垃圾食品
比如,冰淇淋汽水等,必須選擇公認為健康的食品和飲料
實驗開始了
早餐達蒙選擇了穀物、低脂酸奶和蘋果汁
看起來非常健康的早餐搭配已經含有20.5茶勺的糖,佔了當天攝入量的一半
60天實驗結束後,達蒙有了大肚腩,臉上長了不少粉刺,情緒也變得易怒
而他的甘油三酯水平,從健康的0.08漲到了危險值1.5
經過兩個月的」健康飲食「醫生判定,實驗前身體狀況良好的達蒙,現在已經屬於高危人群
整個實驗的過程被達蒙拍成了一部記錄片《一部關於糖的電影》
電影中可以看到,在實驗期間,達蒙一塊巧克力都沒吃,一口汽水都沒喝
事實上,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奶茶汽水巧克力這些眾所周知的高糖食品
還有很多隱形的糖和油脂,他們披著健康食品的外衣,不知不覺就吃進了我們的肚子裡
乳酸菌飲料
前端時間自己所長的媽媽使用酸奶機製作酸奶
加了一些糖但是還是酸的不能下咽
正是因為酸奶裡含有大量的乳酸菌味道才會格外酸爽
可是,明明我們國內的酸奶和乳酸菌飲料都是酸中帶甜,很容易入口啊
後來才知道,商家為了口感好加入了很多糖中和掉酸味,酸甜可口人們才願意買單
那麼,重點來了,一瓶乳酸菌飲料裡究竟含有多少糖呢?
今年6月,深圳消委會展開了含乳飲料的比較試驗
所涉及的20款飲料中「香港益力多活性乳酸菌」的蔗糖含量頗高,為13.8g/100ml
即便是低糖型益力多,碳水化合物含量也有14.1g/100ml(此數據來源:中國消費網)
而一瓶普通可樂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是10.6g/100ml
也就是說:同樣是100毫升,益力多的糖分含量比可樂還高1.33倍
飯後來一瓶乳酸菌促進消化???這不是等於又吃了一碗米飯嗎?
建議:對於清體力活動的成年女性一天糖攝入量應該限定在45克以下,最好是在22.5克以下
任何飲料建議限量飲用,每天最好不超過200ml
在選購時,注意看碳水化合物含量一項,最好選擇低糖產品
果蔬汁
這兩天,所長有個朋友被某個果蔬汁減肥廣告打動了
廣告裡說,一天4瓶果蔬汁代餐,高纖維低熱量,簡單實現斷食清體
還打出了營養成分表,上面顯示
一款鳳梨加蘋果汁,每100ml能量是214千焦,碳水化合物是12.3克,看上去似乎不多
但她不知道的是,同樣100ml,可樂的能力是180千焦,碳水化合物是10.6克
也就是說,這樣的果蔬汁,熱量和糖分都比可樂要高
單想靠光喝果汁來減肥,可能越喝越胖
事實上所有的果汁其實並不如我們想的健康,即使是自己榨的也如此
果蔬汁三大不健康的地方
(1)糖分高,果蔬榨汁後,糖分更容易吸收
(2)容易多喝,果蔬汁比水果蔬菜更容易下咽,喝了不覺得撐消化還快
(3)營養損失大,榨汁時,果蔬會接觸到氧氣,維生素會被氧氣破壞,去掉的果渣浪費了大量的膳食
纖維和礦物質
喝果蔬汁聽著很健康,實際上只不過讓水果裡的催肥糖分更方便的喝下去罷了
所以不管是市售果汁還是自榨果汁,都不如直接吃新鮮水果
無糖食品
有一種糖分更隱秘的食品,叫無糖食品,比如:無糖餅乾、無糖點心、飲料等
然而他們所謂的「無糖」和我們所理解的「無糖」有很大出入
這裡的無糖,僅僅是無「蔗糖」,並不表示沒有其他糖
商家可能會加入單糖、雙糖、甜味劑、油脂、澱粉、糊精來保證口感
拿無糖餅乾為例,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的陸瑤
對103種餅乾做了測試,結果令人大跌眼鏡
取平均值後發現「無糖曲奇」雖然蔗糖為0,但脂肪含量高於普通曲奇
「無糖酥性餅乾」蔗糖含量為0,但是碳水化合物高於普通酥性餅乾
研究人員還發現,每100克的無糖餅乾,能量是2000千焦
而每100毫升可樂,能量是180千焦
也就是說無糖餅乾能量是可樂的3倍多
全麥麵包
在我們看來全麥麵包搭配牛奶既有營養熱量也低,簡直一舉多得
不過我們買到的麵包真的是全麥麵包嗎?
市面上真正有做到100%的全麥麵包可以說是非常少
而且可能你不喜歡那個口感
健身品牌Keep曾對13款全麥麵包做了一次路人盲測
一款只有全麥、水,鹽和酵母的真全麥麵包
好幾個路人對它的評價是:
「第一口就很難下咽」
「太幹了,剌嗓子」
「我做錯什麼了,給我吃這個」
而盲測另一款全麥麵包時
他們則說「甜甜的」
「口感很好」
「前面的太難吃了,顯得這個太好吃了」
不過這款大家都說好吃的全麥麵包
全麥粉添加量只有9%,是典型的偽全麥麵包
那我們怎麼區分全麥麵包的真偽吶?
建議:先看包裝上的配料表
排在第一位的如果是小麥粉而不是全麥粉
那就說明它是偽全麥麵包
而在口感上
真全麥麵包味道會有點酸
質地比較硬
而添加了糖和油脂的偽全麥則是甜味和麥香味
口感也會更鬆軟
不過說真的,即便你分辨出真全麥麵包也不一定會買
因為測評結束後,本來打算送給測評人員每人一袋真全麥麵包,然而他們全都搖搖頭
果蔬脆片
最近朋友說他們辦公室流行起吃果蔬脆片
像草莓脆、蘋果脆、香菇幹、秋葵乾等
香香脆脆比薯片健康,一天自己就能吃完一整包
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大多數果蔬脆片並不健康
因為它們都是油炸的,油脂含量很高
即便不是油炸的果乾,營養也早已流失
也含有許多添加劑,但脂肪含量相對較少
實在喜歡吃可以選擇非油炸或者凍乾果蔬片
但凍幹水果的糖分得到富集使得熱量增加了好幾倍
而且,果蔬幹由於失去了水分,飽腹感較低
很容易吃過量,所以凍幹水果不能替代新鮮水果
不如新鮮水果健康
食淡方知味
我們常常沒有意識到的一件事是,最美味誘人的食品
往往符合一個公式——糖+油+香脆綿軟=美食
三者的組合,任何人的舌尖都難以抵達誘惑
人們在吃高熱量食物的時候,會產生一種愉悅感
這是因為人們以前食不果腹
所以吃到高油高糖高鹽的食物會感覺安全、開心
而現在的我們對油鹽糖攝入過多
被各種超濃的調味料和增味劑過渡刺激
以至於味覺的敏感度越來越低
感知閾值越來越高
味蕾越開心身體越不健康
但沒有一樣欲望是不需要付出代價的
包括口感欲望
健康的東西其實並不是不好吃,而是比較清淡
我們被刺激過度的味覺已經麻木了
所以才失去了對天然本味的感受能力
對於口欲和健康
不僅是選擇什麼食品的問題
而是我們有很多觀念需要慢慢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