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新冠大流行以來,R值已用作衡量新冠病毒是否受到控制的一大關鍵指標。這個數值是一種病原體的基本繁殖數量,或者是易感人群在接觸到該疾病患者後預期會被感染的平均人數。如果一個病人感染了另外三個人,平均R0就是3。在個別國家,目前不少官員們還在為了將這一數字保持在某個水平下而苦苦掙扎。
但是研究人員最近聲稱,一種更有效的病毒管理工具是簡單地稱為「K」的措施——這揭示了病毒傳播方式的模式,它顯示的是離散度。
一個或多個K值表示疾病與流感一樣,在整個人群中呈平均分布(每個流感患者通常將其傳染給另一人)。但是,如果K值小於1,則意味著疾病呈簇狀傳播。
這很重要,因為它提供了有關如何控制病毒的關鍵信息。根據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的研究,新冠大流行的K值估計為0.1%至0.5%。這表明它散布在簇中。
全球範圍內的研究都發現了這種病毒的過度擴散和超級傳播。越來越多的研究估計,大多數感染者可能不會感染另一個人。科學家們甚至得出結論認為,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比如紐西蘭,有10%-20%的新冠感染者傳播形成了80%的感染(即所謂的超級傳播者),而大多數感染這種病毒的人不會將其傳播給任何人。
「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是一種高度分散的病原體,這意味著它傾向於成簇地傳播。」而與R值不同的地方就在於,當用K的方法估計病毒的傳播方式時,它不一定會隨時間變化。
研究負責人Muge Cevik博士最近與人合著了一篇關於新冠傳播條件的綜述,該觀點上個月發表在《臨床感染疾病》雜誌(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上。他說,但是,使用K而不是R來加強我們對傳染性疾病病毒的反應將是更好的應對方法。
「目前,我們的政策是試圖預防每一種感染,但這不僅是不可能的,而且沒有必要,因為大多數感染新冠的人不會將其傳染給其他人。」
這並不是要確定超級傳播者,因為那是不可行的。她說,相反——這是針對那些容易集群擴散的環境。
「我們應該集中聚焦那些超級傳播環境(室內,通風不良的環境以及與大多數感染相關的聚會,例如婚禮、擁擠的餐廳和公共汽車),並開放更安全的環境——例如通風良好的室內或室外、會議空間。「K值幫助我們提出了一種更加細緻和針對性強的方法。」
她補充說,要使一個大型集群發生,就需要幾件事:一個高傳染性的人,一個擁擠的室內事件以及與他人的長時間接觸。
但是,新冠大流行的問題在於人們可能具有很高的傳染性,但根本沒有症狀,或者只有輕度的症狀,因此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感染他人。一個人在症狀出現前兩天左右,然後在5天後可能才具有高度傳染性。Muge Cevik博士說:「這就是為什麼感到不適時自我隔離對防止繼續傳播至關重要的原因。」
我們不需要知道發生超級傳播事件的所有充分因素,因此避免在大多數情況下發生感染是重要的。她補充說,避免擁擠,通風不良的室內環境非常重要,因為即使您相距兩米多,也可能會發生傳播。那是因為由於通風不良,呼吸道釋放的液滴噴霧可能會停留更長的時間。「如果您無法避免這些環境,戴口罩會有所幫助。」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https://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8832741/Forget-R-rate-Covid-19-clusters-need-stop.html
https://www.theatlantic.com/health/archive/2020/09/k-overlooked-variable-driving-pandemic/616548/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