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K值評估新冠「超級傳播」更靠譜:小於1,意味著呈簇狀傳播

2020-12-22 前瞻網

研究稱K值評估新冠「超級傳播」更靠譜:小於1,意味著呈簇狀傳播

 Evelyn Zhang • 2020-10-15 14:36:38 來源:前瞻網 E1811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新冠大流行以來,R值已用作衡量新冠病毒是否受到控制的一大關鍵指標。這個數值是一種病原體的基本繁殖數量,或者是易感人群在接觸到該疾病患者後預期會被感染的平均人數。如果一個病人感染了另外三個人,平均R0就是3。在個別國家,目前不少官員們還在為了將這一數字保持在某個水平下而苦苦掙扎。

但是研究人員最近聲稱,一種更有效的病毒管理工具是簡單地稱為「K」的措施——這揭示了病毒傳播方式的模式,它顯示的是離散度。

一個或多個K值表示疾病與流感一樣,在整個人群中呈平均分布(每個流感患者通常將其傳染給另一人)。但是,如果K值小於1,則意味著疾病呈簇狀傳播。

這很重要,因為它提供了有關如何控制病毒的關鍵信息。根據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的研究,新冠大流行的K值估計為0.1%至0.5%。這表明它散布在簇中。

全球範圍內的研究都發現了這種病毒的過度擴散和超級傳播。越來越多的研究估計,大多數感染者可能不會感染另一個人。科學家們甚至得出結論認為,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比如紐西蘭,有10%-20%的新冠感染者傳播形成了80%的感染(即所謂的超級傳播者),而大多數感染這種病毒的人不會將其傳播給任何人。

「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是一種高度分散的病原體,這意味著它傾向於成簇地傳播。」而與R值不同的地方就在於,當用K的方法估計病毒的傳播方式時,它不一定會隨時間變化。

研究負責人Muge Cevik博士最近與人合著了一篇關於新冠傳播條件的綜述,該觀點上個月發表在《臨床感染疾病》雜誌(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上。他說,但是,使用K而不是R來加強我們對傳染性疾病病毒的反應將是更好的應對方法。

「目前,我們的政策是試圖預防每一種感染,但這不僅是不可能的,而且沒有必要,因為大多數感染新冠的人不會將其傳染給其他人。」

這並不是要確定超級傳播者,因為那是不可行的。她說,相反——這是針對那些容易集群擴散的環境。

「我們應該集中聚焦那些超級傳播環境(室內,通風不良的環境以及與大多數感染相關的聚會,例如婚禮、擁擠的餐廳和公共汽車),並開放更安全的環境——例如通風良好的室內或室外、會議空間。「K值幫助我們提出了一種更加細緻和針對性強的方法。」

她補充說,要使一個大型集群發生,就需要幾件事:一個高傳染性的人,一個擁擠的室內事件以及與他人的長時間接觸。

但是,新冠大流行的問題在於人們可能具有很高的傳染性,但根本沒有症狀,或者只有輕度的症狀,因此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感染他人。一個人在症狀出現前兩天左右,然後在5天後可能才具有高度傳染性。Muge Cevik博士說:「這就是為什麼感到不適時自我隔離對防止繼續傳播至關重要的原因。」

我們不需要知道發生超級傳播事件的所有充分因素,因此避免在大多數情況下發生感染是重要的。她補充說,避免擁擠,通風不良的室內環境非常重要,因為即使您相距兩米多,也可能會發生傳播。那是因為由於通風不良,呼吸道釋放的液滴噴霧可能會停留更長的時間。「如果您無法避免這些環境,戴口罩會有所幫助。」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https://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8832741/Forget-R-rate-Covid-19-clusters-need-stop.html

https://www.theatlantic.com/health/archive/2020/09/k-overlooked-variable-driving-pandemic/616548/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更明確的證據出現!新冠病毒去年夏天或已在義大利傳播
    【更明確的證據出現!新冠病毒去年夏天或已在義大利傳播】據義大利《晚郵報》昨天報導,米蘭國家腫瘤研究所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該國2019年9月採集的居民血液樣本中已測出新冠病毒抗體,這意味著新冠病毒在義大利的傳播時間遠早於今年2月,可能要追溯至2019年夏天。
  • 不同種變異新冠病毒在多國傳播 我國正開展傳播風險等研究
    變異的病毒已經傳播到英國之外。12月20日,義大利媒體報導稱,與該國高等衛生研究院合作的切利奧軍事醫學院從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樣本中提取出了近日英國發現的新冠病毒新變種的基因。而早在12月初,荷蘭已經在境內發現一例病人感染了和英國所述變異病毒相同的病毒。荷蘭衛生部門稱,專家們正調查感染是如何發生的,以及是否有相關病例。
  • 研究稱新冠病毒去年夏天或已在意傳播 外交部回應
    來源:環球網研究稱新冠病毒去年夏天或已在意傳播,趙立堅:再次印證病毒溯源是複雜科學問題。據義大利《晚郵報》15日報導,米蘭國家腫瘤研究所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該國2019年9月採集的居民血液樣本中已測出新冠病毒抗體,這意味著新冠病毒在義大利的傳播時間遠早於今年2月,可能要追溯至2019年夏天。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7日表示,這一消息再次印證,病毒溯源是一個複雜的科學問題,應該由科學家在全球範圍開展國際科學研究合作。
  • 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或在高溫高溼度條件下傳播
    雖然樣本量小,但這項新研究發現,在溫暖潮溼的遊泳池和桑拿房裡,冠狀病毒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來自中國南京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說,有8例COVID-19病例是由一個「超級傳播者」在洗浴池裡傳播的。  這與之前的報告截然相反,此前認為這種病毒在炎熱潮溼的環境下表現不佳,但新研究的出現表明這可能是錯誤的。
  • 又是氣溶膠傳播!研究揭秘:阿根廷暴發安第斯病毒「超級傳播」事件
    在新冠病毒傳播讓人驚心的當下,不少「超級傳播」事件也引發了人們的關注。今天(12月4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的一項研究,就描述了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間,阿根廷一個小村莊暴發的漢坦病毒肺症候群(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超級傳播」事件。
  • 美國「超級碗」或引發新冠病毒超級傳播
    ,賽後大量球迷歡慶勝利,卻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各項措施拋在腦後,引發了不小爭議。「超級碗」當晚球迷的表現,也讓坦帕灣當地相關政府部門感到失望。坦帕灣市警察局在一份聲明中說,坦帕灣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來普及各種防疫措施,希望當地居民能始終如一遵守各種規定,為控制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然而「超級碗」比賽後球迷的慶祝活動卻令人感到失望。美國廣播公司自由撰稿人布朗斯坦也坦言,新冠疫情絕對喜歡「超級碗」這樣的大型賽事。
  • 研究發現牛津疫苗預防新冠傳播效果有限
    參考消息網12月10日報導美媒稱,英國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製藥公司共同研製的疫苗,在阻斷新冠病毒傳播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對已感染病毒的大多數人來說可預防新冠肺炎發病。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周刊8日發表經過同行評審的研究結果,結果顯示在一項大型研究中,牛津-阿斯利康疫苗使新冠病毒的傳播大致減少27%。報導稱,這遠低於該疫苗在預防有症狀的新冠肺炎病例方面70%的有效率,而即使是這些結果,也因其對老年接種者的效果而受到質疑。
  • 239名專家呼籲重視氣溶膠傳播問題,世衛:將重新評估
    近日,來自32個國家的239名科學家,聯名呼籲世界衛生組織重新審議新冠病毒防護指南,重視新冠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性。世衛組織在4月17日更新的有關新冠病毒問答中明確表示,呼吸道飛沫是病毒傳播的首要途徑,且因為飛沫重量相對較大,會快速下沉至地面,移動距離不會太遠。因此人與人之間保持至少1米安全距離至關重要。
  • COVID-19 階段性傳播能力評估模型 | Infectious Diseases of...
    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聯合北京建築大學理學院和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構建了多種群、多途徑的COVID-19傳播動力學模型,近期發表在開放獲取期刊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 上。該
  • 黎女士的老東家在美引發「超級傳播」
    美國流行病學家稱,一小群人聚集在一起,最後導致大量的感染,Biogen的會議是美國最早的新冠病毒「超級傳播」案例之一。↑Biogen公司 圖據《紐約時報》確診員工將病毒帶回中國接下來的幾周裡,一個接一個的Biogen員工被確診。
  • 美媒: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去年已在歐美傳播
    美媒報導稱,自世界衛生組織宣布首批新冠病毒確診病例以來,該病毒的起源和全球傳播的真實時間表仍然是一個謎。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全球首例病例之前,該病毒已在歐美地區傳播數月有餘。 據《商業內幕》22日消息,義大利於2020年2月21日在倫巴第記錄了第一例官方新冠病例。
  • 研究:輕聲歌唱和講話能降低新冠病毒傳播風險
    英國的新研究發現,在控制新冠病毒傳播這件事上,音量很關鍵。相比大喊大叫和高聲唱歌,輕聲講話和唱歌產生的氣溶膠總量要低得多,從而能降低新冠病毒傳播風險。新研究指出,輕聲歌唱、不喊叫可以降低新冠病毒傳播風險,這給那些被限制在公共場合表演的音樂家帶來了一絲希望。
  • 不容忽視氣溶膠傳播!239名科學家致信世衛呼籲修改新冠預防建議
    新冠病毒是否會飄蕩在空氣中進行傳播,成為一眾科學家與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期的辯論焦點。7 月 5 日,據《紐約時報》報導,來自 32 個國家的 239 名科學家概述了空氣傳播的可能性,表明病毒可以通過更小的顆粒物感染人類,並呼籲 WHO 儘快修改其對外的建議方針,研究人員計劃近期通過一些科學期刊雜誌發表他們的公開信。
  • 新冠病毒2019年底已在洛杉磯傳播?印度疫情形勢嚴峻
    中新網9月15日電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實時數據,截至北京時間15日9時23分,全球新冠確診病例已超2917萬例,累計死亡超92萬例。全球一周內新增180萬確診病例;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能在2019年12月已在洛杉磯傳播;印度疫情嚴峻,9月以來已有超1.5萬人死亡。
  • 英國新冠病毒傳播R值小幅下降至最高1.2
    當地時間11月13日,英國緊急情況科學諮詢小組發布最新數據,英國的新冠病毒傳播R值已小幅下降至最高1.2。 根據數據,目前英國全國範圍內的R值位於1.0到1.2之間,低於上周的1.1到1.3之間。英格蘭地區西北部R值最低,為0.9至1.1,其次是東北部和倫敦,均與全國範圍內的R值(1.0至1.2之間)相同。英格蘭西南、東南和東部的R值最高,最高達1.4。 不過,緊急情況科學諮詢小組補充說,儘管R值在某些地區有所下降,但新冠肺炎病例數仍然「很高」,每日新增病例數以1%至3%的速度在增加。
  • ...位於英國倫敦的希靈頓醫院暴發新冠肺炎「超級傳播」事件。一...
    【英國一醫院出現超級傳播事件:護士不戴口罩感染16名同事】據《每日郵報》7月16日報導,位於英國倫敦的希靈頓醫院暴發新冠肺炎「超級傳播」事件。一確診感染的護士在培訓活動中未戴口罩,傳染了至少16人,另有至少70人被隔離。報導稱,其中不少人的新冠檢測結果陸續呈陽性。
  • 傳染性增加四到七成,更易人傳人!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國傳播
    根據世衛組織最新實時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22日23時13分,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76250431例,累計死亡病例1699230例。22日全球新增確診病例524065例。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稱該種變異病毒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 【研究首次證實 蚊子不能傳播新冠病毒】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一項...
    【研究首次證實 蚊子不能傳播新冠病毒】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一項研究證實,新冠病毒不能通過蚊子傳播給人類。 關於新冠病毒是否能通過蚊子進行傳播的問題,世衛組織(WHO)明確表示不能,稱「沒有信息或證據表明新型冠狀病毒可通過蚊子傳播」。該論斷是基於其他冠狀病毒研究的各種觀察結果所做出的推論,並沒有確鑿的實驗數據支持。
  • 1傳102!超級傳播背後,是否存在超級漏洞?
    其實,超級傳播者只是一個描述性的詞彙,本身並不具有褒貶色彩,更無關道德判斷。也就是說,超級傳播者並非因為他自身有什麼特殊能力,其攜帶的病毒有異乎普通新冠病毒的超級傳播特性。之所以稱其為超級傳播者,僅僅是因為他傳染的人的數量多。真正值得反思的是,1人是如何傳染102人的。看似無意間成為一名超級傳播者的背後,是不是存在一個超級漏洞?
  • 英媒:變異新冠病毒傳染性更強 在各年齡段中都能快速傳播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當地時間1月1日,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稱,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發布的報告顯示,變異新冠病毒的傳染性更強,可以將R值,也就是病毒基本傳染率提高0.4~0.7左右。 研究發現,該病毒在各個年齡段中都能快速傳播,而不是之前認為更容易在年輕人中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