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非裔男子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死一事在全美點燃怒火,引發多地示威抗議活動,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除了白人和少數族裔特別是黑人之間存在巨大不平等這些長期結構性因素之外,導致此次席捲全美抗議的直接原因還是弗洛伊德被警察暴力執法致死的全過程被拍下並傳到網上。現代科技和社交網絡讓給死者「潑髒水」的傳統「策略」無從發揮,凸顯了種族主義者的暴虐。美國執法機構中的種族歧視不僅體現於具體案件中,還體現在對民眾行使公民權利的態度上,只能有一部分人享有權利的現象正是美國人權中的最突出問題。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非裔美國人是受衝擊最大的群體之一。目前,美國民主共和兩黨都高度關注如何利用當前的抗議活動來打擊對手、為自己加分。就大選而言,兩黨都希望抗議活動能夠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對民主黨來說,持續抗議但是暴力程度降低最為有利;對共和黨來說,暴力行為的蔓延反而有助於選情,但是因為川普是現任總統,還不得不將其控制在一定範圍內。這兩個方向構成了圍繞這一抗爭的微妙博弈。
美國非裔男子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死一事在全美點燃怒火,引發多地示威抗議活動,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為何弗洛伊德之死會引發席捲全美的抗議?執法人員頻頻不當使用暴力,反映出美國人權領域的哪些問題?我們請專家為您詳細分析。
一、網絡視頻刺激美國民眾情感,美國執法機構一再濫用暴力
問:為何弗洛伊德之死會點燃席捲全美的抗議活動並引發暴力衝突?
答:明尼阿波利斯的黑人居民弗洛伊德的悲劇性死亡給本不平靜的美國意外地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從事件發生的5月25日起,抗議從明尼蘇達州迅速擴展到全美,幾乎所有大城市都被抗議行動席捲,並且出現了嚴重的暴力衝突。如今,美國已經陷入自1968年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遇刺引發「大暴動」以來最嚴重的全國性抗議。在個別地區,暴力衝突的烈度甚至超過了1968年。例如,紐約市實行了自1943年種族騷亂以來最嚴格的宵禁。
問:為什麼一介普通人的弗洛伊德在死亡後引發了如此軒然大波,幾乎點燃了整個美國呢?
答:除了白人和少數族裔特別是黑人之間存在巨大不平等這些長期結構性因素之外,直接原因還是弗洛伊德被警察暴力執法致死的全過程被拍下並傳到網上。現代科技和社交網絡讓給死者「潑髒水」的傳統「策略」無從發揮,凸顯了種族主義者的暴虐,據說就連川普看了相關視頻也感到毛骨悚然。
明尼阿波利斯警方一度試圖將弗洛伊德之死歸咎於心臟病和毒品,但是最新的獨立屍檢否定了警方說法,認定是機械性窒息死亡。從這一交鋒中也不難看出,如果沒有確鑿的視頻證據,弗洛伊德的死亡可能就會在複雜的司法程序和政治庇護中不了了之。
不過,僅此一點還不足以讓抗議遊行迅速暴力化。由於此次示威直指種族主義和警察暴行兩大目標,負責維持秩序的警察成為抗議的直接目標,這也導致後者普遍對遊行持敵視態度,從一開始就體系性地對抗議者和路人行使「軍事化」暴力,經常在沒有遭遇挑釁的情況下主動出手。
在抗議活動「震中」的明尼阿波利斯,當地警察甚至在行進過程中向道路兩側在自家門廊圍觀的居民發射霰彈。這一毫無理由的舉動也被拍攝下來發到網上,迫使當地市長和警察局長不得不道歉。
明尼阿波利斯市議會議員耶利米·埃裡森指出,當地警方首先挑起街頭暴力,向抗議隊伍投擲催淚瓦斯,「然後裝成被包圍的受害者,這百分之百會激發敵意」。美國執法機構濫用暴力的做法正是抗議活動升級的催化劑。
二、對待公民有雙重標準,美國人權難自圓其說
問:引發風波的導火索,正是美國社會中的傳統頑疾——種族歧視,反映出美國人權領域的哪些問題?
答:美國執法機構中的種族歧視不僅體現於具體案件中,還體現在對民眾行使公民權利的態度上。
在弗洛伊德引發的抗議風潮之前,5月份的美國實際上還發生了另一場在全國鋪開的示威,那就是川普大力鼓動和稱讚的 「佔領州府行動」,主旨是抗議各州各市在疫情期間頒布的管制措施,要求儘快重啟經濟。參與這一波遊行的幾乎全部是白人,他們在密西根等州強行「佔領」州議會大樓,迫使州議會停轉。然而儘管這些人直接衝擊了政府運轉,但是從來沒有警察跑出來維護「法律和秩序」,更不用說濫用警力了。
再向前追溯,在2017年維吉尼亞的夏洛特維爾,「白人至上」主義者引發了嚴重騷亂,一名激進分子駕車撞入反對他們的遊行隊伍,造成1人死亡20多人受傷,並導致街頭鬥毆。對此,當地警察保持著在抗議活動中罕見的「高度克制」。這種明顯的區別對待無疑激化了整個美國黑人群體的「受害者意識」。
美國自建國起就有綿延不絕的 「暴動文化」,從波士頓傾茶事件到大蕭條時期,康乃狄克和艾奧瓦州的奶農武裝起來,切斷公路、傾倒牛奶、包圍警局,這些事件最終都能與政府達成妥協。然而,一旦落到了黑人或者其他少數族裔頭上,抗爭權就仿佛不復存在。這種只能有一部分人享有權利的現象正是美國人權中的最突出問題,這種基於種族主義的雙重標準,甚至在其理念內都不能自圓其說。三、不同種族凸顯健康鴻溝,非裔受到疫情衝擊最大
問: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非裔美國人是受衝擊最大的群體之一。美國不同種族之間為何出現嚴重的健康鴻溝?
答:對於此次抗議風潮,不少人認為疫情中暴露出的種族不平等也是助推抗議蔓延的動力。根據紐約州5月初公布的數據,全州感染者中拉丁裔死亡率最高,為萬分之二點二,黑人為萬分之一點八,白人為萬分之一,亞裔為萬分之零點八。在人口構成上,拉丁裔人口比例為29%,死亡人數佔比則為34%;黑人人口比例為22%,死亡人數佔比28%。這些數據表明黑人和拉丁裔更容易感染病毒,獲得的醫療服務質量也明顯較差。
紐約州在疫情中的種族不平等還算是溫和的。在芝加哥,根據5月數據,黑人僅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但卻佔感染者的一半和死亡者中的72%。在伊利諾州,根據4月數據,黑人僅佔州總人口的15%,但卻佔感染者的28%和死亡者的43%。密西根州的數據和伊利諾州類似,黑人只佔總人口的14%,但在感染者和死亡者的比例上分別佔三分之一和40%。路易斯安納州的數據和芝加哥市差不多,黑人佔人口的三分之一,在死亡者中卻佔70%。從數據來看,非裔美國人確實是受疫情衝擊最大的群體。
對於這一種族「健康鴻溝」,紐約市長白思豪表示,一定要展開詳細調查,努力糾正這一不平等。不過美國社會對箇中原因心知肚明。首先,非裔美國人大部分是低收入群體和體力勞動者,例如在紐約,他們是零售店員、巴士地鐵司機、嬰幼兒護工的主力,沒有居家隔離的條件,必須在外拋頭露面,感染機率因此大增。其次,由於收入低,非洲裔美國人很多沒有購買保險,也沒有錢及時接受檢測和治療。
四、大選當前借勢打擊對手,兩黨展開微妙博弈
問:川普上任以來,「白人至上」思潮泛濫,美國社會愈發撕裂,種族矛盾日益激化,這一現象會對今年大選產生什麼影響?
答:距離大選只有5個月,民主黨候選人拜登不僅在所有全國性民調中都領先川普5%至10%,而且在密西根、俄亥俄、佛羅裡達等關鍵搖擺州也處於領跑地位。以密西根為例,川普能夠贏得2016年的大選,與密西根州藍領工人的「反水」大有關係。然而由於防疫不力對製造業的衝擊,川普自2月起開始在民調中落後拜登,並且落後的點數從2月的4%擴大到6月的8%。這也使得川普的競選壓力大增。目前,美國民主共和兩黨都高度關注如何利用當前的抗議活動來打擊對手、為自己加分。
川普一直和核心幕僚商討如何應對,包括要不要發表全國講話,在講話中走什麼路線。據說,川普的高級助手一致認為他在推特上的發言過於衝動,什麼「最兇狠的狗,最厲害的武器」之類都屬於過頭話,不利於吸引選民。從最終發表的講話來看,川普選擇強調「法律和秩序」,旨在吸引害怕財產受到損害的企業主。這也符合川普強調鞏固核心選民的一貫思路。此外,川普還不忘把暴亂蔓延的責任推到了民主黨州長、市長的應對無方上。在共和黨陣營看來,當前的抗議活動甚至還是一個好兆頭,在1968年的大抗議之後,尼克森正是以「法律和秩序」為口號贏得大選。
對於共和黨的套路,民主黨也是心知肚明,部分抗議者甚至也相互提醒,如果讓暴力抗爭繼續蔓延,等於投了川普一票。因此,民主黨人的立場是堅決支持和平示威,但是反對暴力,集中批評川普缺少領導力,不能團結美國。對於民主黨來說,此次示威可以看成是大選前的一次政治動員,希望能夠提高非洲裔美國人的大選投票率,起到發動核心支持者的效果。民主黨人期待拜登能夠像柯林頓在1992年洛杉磯暴動後那樣展開一次「關鍵旅行」,走訪包括明尼阿波利斯在內的「震中」地區,展示自己能夠團結美國社會的形象。總之,既要穩住非洲裔的基本盤,又不能疏遠搖擺不定的藍領階級。
就大選而言,兩黨都希望抗議活動能夠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對民主黨來說,持續抗議但是暴力程度降低最為有利;對共和黨來說,暴力行為的蔓延反而有助於選情,但是因為川普是現任總統,還不得不將其控制在一定範圍內。這兩個方向構成了圍繞這一抗爭的微妙博弈。
(本文發表於《新民晚報》2020年6月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