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秦檜這個人也許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抗金名將嶽飛的劊子手,也是南宋高宗時期有名的大奸臣,在嶽王廟前長跪數百年由古至今!
可是,他難道真的是大奸臣,是民族的罪人嗎?
首先,我們來看看秦檜的生平!
秦檜(1090-1155年),字會之,生於黃州,籍貫江寧(今江蘇南京)。
政和五年(1115年),秦檜進士及第,中詞學兼茂科,任太學學正。
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秦檜這個人是非常有學識的一個人。在我國古代科舉中,分為童生、秀才、舉人、進士等品階,從童生到進士層層選拔下來可謂是千軍過獨木橋不可謂不簡單。
要知道殿試成績是分為三榜的,分別為一甲、二甲和三甲!
一甲3人,即狀元、榜眼和探花。
二甲取士約183人,為進士出身。
而三甲取士則為174人,賜同進士出身,這個意思就是相當於進士出身,但是呢....不是正宗!
而秦淮作為進士出身,那麼他至少也是二甲起步,因此可以看出他不禁是一個學霸,並且腦子也相當活泛!
宋欽宗時,歷任左司諫、御史中丞。靖康二年(1127年),因上書金帥反對立張邦昌,隨徽、欽二帝被俘至金,為撻懶信用。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秦檜逃回臨安,力主宋金議和。紹興元年(1131年),擢參知政事,隨後拜相,次年被劾落職,紹興八年(1138年)再相,前後執政十九年,歷封秦、魏二國公,深得高宗寵信。
這一段經歷說白了就是秦淮的一段成長史,也是他遺臭萬年的黑歷史。
欽宗時無論是左司諫、御史中丞官都不大,但是很有發言權。特別是做御史就相當於咱們今天的紀檢委,更是清貴無比,其職責最重要的實為兩項:一是彈劾百官。御史可以據風聞彈事,彈劾不必先稟告長官,也可彈劾臺內長官和同僚。二是推鞫刑獄。
這樣的官員有一個特點,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喜歡給人找麻煩,如此一來得罪的人自然不少。可是知道了高宗的時候為何卻能被高宗信奈,甚至不惜殺掉當時的抗金名將嶽飛呢?
而這裡就出現了轉折點!那就是他主和!
站在民族大義的面前,抗金收復失地,迎回二宗,絕對是大英雄、大豪傑所為!可是,各位讀者想過一個問題沒有,如果迎回了二帝,那麼繼位的高宗如何自處?
畢竟我國古代講究的是尊卑有長,長幼有序,可以說如果迎回了二宗那麼面對高宗絕對是一件麻煩事,甚至威脅到了他的帝位!
如此一來,站在高宗的角度大家想一想,高宗從心理上來說是主站還是主和?
主戰,無疑就加大了迎回二宗的機率,主和他就可以心安理得的當皇帝,而秦淮作為主和的代表性人物受到他的信奈就理所當然了。
而受到了高宗信奈和重用的秦淮,自然需要投桃報李,更何況當時人們的思想中天地君親師,君字還排在親字前面,所以他選擇了忠君,而不是股權民族大義!
因此就發生了十二道金牌斬嶽飛的悲劇!
直到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秦檜病逝,時年66歲,追贈申王,諡忠獻。可以說忠獻二字的諡號就是高宗對秦檜的認可和嘉獎。
而到了開禧二年(1206年),宋寧宗追奪其王爵,改諡謬醜。無疑又是另一番帝王之術的運用,當時秦檜已經成了人人過街喊打的老鼠,在翻舊帳,這麼做其目的便是為了穩定朝野和民心。
但是到了嘉定元年(1208年),史彌遠執政後又恢復其王爵和諡號,這說明什麼?說明了帝王最希望看的首先還是忠君,而後才是民族大義,恢復其王爵和諡號無疑是在向所有人表達一個信號。
忠君才是正途,朕是不會忘了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