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黃金投資是不現實的,不過假設一下還是可以的。
1980年擁有10000萬元人民幣,那可是貨真價實的「萬元戶」,那一年全國的萬元戶也就幾個家庭,少的掰著指頭都能數過來。
有專家研究過,當時的10000元相當於現在的255萬元。
如果當時用1萬元投資黃金會如何?
當年國內的黃金市場還未放開,我們就以國際金價為標準來分析一下。
1980年,國際金價的浮動非常大,最低價是481美元,最高價是850美元,全年黃金的平均價格約為665美元。
上述價格均是每盎司的價格,1盎司黃金等於31.103481克。
若按最高價購買,則1克黃金價格為27.3美元。若按最低價購買,則1克黃金價格為15.5美元。若是按平均價,則為21.4美元。
再看當時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當時的匯率是1美元兌換1.49元人民幣。那麼1萬元人民幣就相當於6711美元。
假若我們以當年黃金價格的平均值來算,則1萬人民幣(折合6711美元)可購買313.6克黃金。40年後這些黃金又價值幾何呢?
目前國際金價在1760美元每盎司左右,若將上述黃金賣出,則可獲得17745美元。按照最新匯率,則相當於12.5萬元人民幣。
單從數字來看,1980年購買的黃金在40年後增值了10倍以上。
那麼,購買黃金是否比其它投資理財要好?
當年還沒有投資理財的概念,很多人將錢存在銀行,像投資房產或其它的都沒有,80年代末北京才出現投資商品房的現象。
有專家計算過,1980年的1萬元存到銀行,通常情況下可取6萬多元。
若是按五年定期儲蓄不斷滾動定存,再加上保值貼補,則最多不超過10萬元。
從收益情況來看,購買黃金的收益要好於存款,二者的收益差距不大。
若是購買房產會怎樣,儘管當年還沒有商品房概念,但像四合院還是有買賣的。大概普通價格是50萬,有人急賣也有20萬的。
用中間值35萬計算,1萬元也只能買四合院的三十五分之一。再看看如今的房價,現在的四合院價格都過千萬,有的已上億。
若按5000萬每套來算,那三十五分之一的價格就是143萬元。
如果當時投資了四合院,那麼1萬元在40年後會增值140多倍,要遠遠好於投資黃金和銀行存款。
但實際上1萬元很難投資四合院,不過可以與他人一起來購買,放到現在也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其實這些都反映不了當時1萬元的價值,1980年的月均工資是63元,普通人的月工資也就三四十元,攢夠1萬元需要30年左右的收入。
按照去年的平均工資,30年的總收入至少超過250萬元。
再對比一下購買力,1980年的糧價是每斤0.14元,豬肉每斤0.75元,雞蛋每個0.05元。1萬元可購買71400斤糧食或13300斤豬肉。
若按大米每斤2.5元算,71400斤大米價值17.85萬元。若按豬肉每斤29元算,13300斤豬肉價值為38.57萬元。
通過這些比對可看出,購買黃金並非是當時最理想的投資。而從實際情況來看,當時投資黃金是沒有操作性,投資房產也不現實。
1980年的萬元戶非常少,萬元戶的概念就是79年和80年才產生的,所以投資理財在當時不太現實,頂多也是存到銀行拿利息。
就算是能投資黃金,也未必比其它的投資理財能強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