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識】史上最全面的巖茶分類 值得收藏!

2021-02-22 國為

武夷十大名樅(原產武夷山)

大紅袍 鐵羅漢 白雞冠

水金龜 半天妖 白牡丹 

白瑞香 金鑰匙 北鬥

金桂

地方級品種

矮腳烏龍 武夷菜茶

福建省級品種

肉桂  佛手  黃奇

悅茗香 金觀音 丹桂

黃觀音 九龍袍 春蘭

白芽若蘭

國家級品種:

武夷水仙 黃旦 毛蟹

大葉烏龍 梅佔 本山

鐵觀音

現代的武夷巖茶都以茶樹品種命名,名種名茶相得益彰,因此,茶名繁雜最為突出。為便於應用,除了極品巖茶外,其他都歸為特殊茶名,使人顧名思義地識別之。

  目前的武夷巖茶,已經有了國家標準(GB18745-2002)。按照這個標準,武夷巖茶產品分為五個品種系列:大紅袍、肉桂、水仙、名樅和奇種。

具體的巖茶品種如下:

水葫蘆 夜來香 金獅子 紅月桂 瓜子紅

鐵羅漢 素心蘭 醉西施 白月桂 正太侖

醉貴妃 賽文旦 正雪梨 巡山猴 綠蒂梅

正碧梅 過山龍 醉海棠 醉毛猴 金丁香

仙人掌 桃紅梅 正碧桃 瓜子金 呂洞賓

白雪梨 並蒂蘭 正芍藥 正瑞香 綠芙蓉

白杜鵑 付獨佔 碧桃仁 正玉蘭 白射香

白吊蘭 綠鶯歌 金觀音 正薔薇 月月桂

紅孩兒 白奇蘭 粉紅梅 金柳條 綠牡丹

正黃龍 綠獨佔 羅漢松 白瑞香 正肉桂

石乳香 正毛猴 正珊瑚 水金錢 蓮子心

苦 瓜 石中玉 不知春 萬年紅 正木瓜

萬年青 石觀音 水金龜 正梅佔 四方竹

滿樹香 奇蘭香 虎耳草 一枝香 龍鬚草

金錢草 觀音竹 月上香 八步香 四季香

英雄草 千裡香 滿山香 靈芝草 葉下紅

滿地紅 滿紅紅 太陽菊 淵明菊 精神草

日日紅 半畔藥 老來紅 狀元紅 沉香草

東璃菊 鳳尾草 蟹爪菊 水沙蓮 午時蓮

佛手蓮 千層蓮 八角蓮 瓶中梅 嶺上梅

出牆梅 慶陽蘭 鶯爪蘭 石吊蘭 四季蘭

金蝴蝶 金玉蟾 金石斛 金英子 金不換

玉獅子 麒 麟 玉蓮環 紅梅裳 紅雞冠

紅繡球 雞爪黃 玉孩兒 綠芙蓉 大桂林

水中蒲 綠菖莆 水中仙 老君眉 老來嬌

老翁須 點點金 向日葵 剪春羅 剪秋羅

國公鞭 蟾宮桂 孔雀尾 萬年松 關公眉

馬尾素 七寶塔 珍珠球 葉下青 人參果

石蓮子 吊金龜 雙鳳冠 威靈仙 過江龍

佛手柑 雙如意 提金釵 小玉桂 一枝香

一葉金 翠花嬌 藍田玉 洛陽錦 節節青

王母桃 花藻石 紫金冠 石鐘乳 隱士筆

同心結 竹葉青 洞賓劍 天明冬 不老丹

馬蹄金 五經魁 芭蕉綠 西園柳 虞美人

夾竹桃 香茗澀 天南星 小桃仁 雲南碧

絮柳條 梧桐子 宋玉樹 步步嬌 笑牡丹

蓮花箋 夜明珠 繡花針 觀音掌 紫金綻

名橄欖 紫木筆 迎春柳 野薔薇 山上臻

醉和合 還魂草 胭脂米 醉小仙 白蒼蘭

白豆蔻 十八草 墨斗筆 白杜鵑 白玉梅

金紫燕 賽花齒 賽羚羊 賽珠琪 賽玉枕

賽絡陽 出林素 玉如意 玉美人 正水枝

正玉盞 正斑竹 正瑪瑙 正參須 正荔枝

正松羅 正白毫 正紫錦 正長春 正束香

正琉璃 墜柳條 正浮萍 正銀光 正唐樹

正荊棘 正羅衣 正棋楠 紅豆蔻 玉兔耳

巖中蘭 七寶丹 五彩冠 白玉霜 向東葵

海龍角 倒葉柳 蕃芙蓉 初伏蘭 向天梅

玉堂春 虎爪紅 月月紅 正青苔 正白果

正鳳尾 正萱草 正桑草 正竹蘭 正玉菊

大夫板 萬年木 君子竹 紫荊樹 千年矮

九品蓮 金鎖匙 水楊梅 水底月 月中仙

四季竹 忘憂草 正唐梅 玉女掌 

武夷巖茶隨歷代的茶類發展,茶名更換頻繁。因此巖茶分類仁者見仁,智者風智,尚無確切定論。

  武夷茶名隨時代推移,從唐代之研膏、蠟面;宋代之龍鳳團;元代之石乳、京鋌;明代之紫筍及靈芽、仙萼之類。此皆系第歷代武夷名茶或貢品,大都屬於蒸青綠茶,是發展武夷巖茶的基礎。自明朝從安徽傳入松蘿茶製法,就與全國其它茶區相同,從蒸青綠茶改制炒青綠茶。清周亮工在《閩小記》云:"崇安招黃山僧,以松蘿法制建成茶,時有武夷松羅之目。"

  清初武夷山民經過長時間的探索研製出半發酵烏龍茶,使巖茶的品質得到很大提高,至於烏龍茶和紅茶誰先有之,尚屬茶界有爭論的問題。茶葉專用設備家程啟坤、陳彬藩分別在《中國茶經》和《茶經新篇》上撰文,認定烏龍茶的製做源於武夷山。這是武夷山對茶葉發展的一大貢獻。

清代武夷巖茶分類、分檔,幾經變易。清雍正末年崇安縣令陸廷燦在《續茶經》寫到:武夷茶在山上者為巖茶,水邊者為洲茶,巖茶為上,洲茶次之。巖茶最佳者,名曰功夫茶,功夫之上又有小種,則以茶樹名為名,每株不過數兩。洲茶(乃溪邊之茶),名稱有龍鬚、鳳尾、紫毫、蘭香、清香等。公元1753年,劉靖在《片刻餘聞集》提到:巖茶中最高者曰老樹小種,次則小種、次則小種功夫、次則功夫、次則功夫花香。公元1886年,郭柏蒼在《閩產錄異》中的排列為奇種、名種、小種、次香、花香、種焙、揉焙、巖片。此外,梁章鉅在《歸田鎖記》、施鴻保在《閩雜記》中都對武夷巖茶分類、名稱作了記載。

新中國成立前,武夷巖茶分類也較繁雜。公元1921年,蔣叔南在《蔣叔南遊記中》,將巖茶分為上奇種、奇種、茗種、小種四等。廖存仁分武夷巖茶為:提叢、單叢、奇種、名種、焙茶。林馥泉則比較詳細,歸類為名叢奇種、單叢奇種、頂上奇種、奇種、名種、焙茶等。依茶樹分類為:菜茶、水仙、烏龍、奇蘭、桃仁、鐵觀音、梅佔、雪梨、黃龍、肉桂等。依地域分為大巖茶、中巖茶、半巖茶、洲茶。依制茶時間季節分有:首春茶、先春茶、二春茶。依茶品種又可分別製成:菜茶可製成大紅袍、白雞冠、鐵羅漢、半天腰、水金龜等;用水仙製成者有水仙、水仙米、奇種、名種;用烏龍製成者有烏龍、鐵觀音、奇蘭等。花名有素心蘭、正太陽、正太陰、不見天、水紅梅等到八百多個。

新中國成立後,初制、精製分開加工。在五、六十年代,則分為名叢、提叢、單叢、品種、巖水仙(包括水仙米)、洲水仙、外山水仙、巖奇種(包括種米)、洲奇種、外山青茶、焙茶、茶頭。作為商品茶則除名叢、品種單獨加工成堆外,水仙、奇種均分特級到四級,另加武夷粗茶、細茶、茶梗三嘜。七十年代後樣價改革,則分名巖名叢、普通名叢、品種、水仙、奇種五大類型。前三個類分上中下三等,水仙、奇種則分為十一等級。此外,巖茶還按季節分為春茶、夏茶、秋茶。春茶最佳,秋茶次之,夏茶因天氣炎熱,內質較差。

 

「國為」微信公益平臺提供的是專業的武夷巖茶文化,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文字講述武夷巖茶的種植、加工、產地、品種、品鑑、茶道等專業文化知識。關注文化、生活與情感。最終要達到和世界分享最美好的生活方式和探尋人類最高層次精神享受的目標。感謝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武夷巖茶入門知識:巖茶三十問,全面詳解,讓你徹底了解!
    大紅袍屬武夷巖茶最具代表的產品,同時由於大紅袍知名度高,往往很多人將武夷巖茶統稱為大紅袍,正如鐵觀音一樣,其實武夷巖茶中有三百多個品種,分為無性系灌木如肉桂,無性系小喬木如水仙,及名叢、優良名叢。 另外我們說的武夷巖茶多指武夷山產的烏龍茶。
  • 你知道武夷巖茶有幾種分類嗎?
    武夷巖茶是具有巖韻(巖骨花香)品質特徵的烏龍茶。產於福建閩北「秀甲東南」的武夷山一帶,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此外,武夷山巖茶還具有不同的品種之分,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武夷山巖茶的分類。
  • 小品種、品種茶、名叢、奇種,這些巖茶的分類,看完可別再臉盲了
    不過,喝巖茶確實是件費工夫的事。好不容易將水仙肉桂喝個半懂,將兩款茶分清認清,不成問題。現在又來涉獵到其它巖茶品種時,為了喝個明明白白,每回都跟猜謎似的。總想讓人弄清,杯子裡讓人回味無窮的,究竟是一泡什麼茶。
  • 口糧茶怎麼選?懂得這三個技巧,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隨意選!
    買茶這件事,要分用途。唉,買個茶,怎麼有用途的說法?當然有啊。比如,這個買了,是你自己喝?是送人?是每天都喝,還是偶爾喝,又或者是收藏起來,以後再喝?這樣看來,買茶是分用途的吧。要是自己不喜歡,再便宜的茶,也都是浪費。而自己喜歡的茶,價格稍微高一些,也無妨。眾口難調,張三認為好的口糧茶,未必適合李四。每個人的喝茶喜好,不能強加。比如,說白茶的口糧茶的選擇。白茶,它的分類,並不複雜。單說品種,它就有三類。
  • 想喝對巖茶,特別是水仙、肉桂,請遠離這兩種火功不正常的茶!
    給這種原料有缺陷的巖茶,加一道「遮醜術」。 最常見的是,用高火功去焙茶。 用濃重的焙火氣息,掩蓋巖茶的做青缺陷。 那如果是這樣,該如何分辨?
  • 作為普通茶客,想喝懂武夷巖茶,鬥茶賽的熱鬧值得參加嗎?
    到底這麼嘈雜的鬥茶賽現場,能不能喝準一杯好茶?作為普通茶客,參加鬥茶賽有什麼意義?熱鬧得賽過年的鬥茶賽,到底值不值得去?這一切,還待慢慢說來。這個過程,對從未參與過巖茶審評的茶友而言,是個全新體驗。要想體驗一回巖茶的標準審評方法,大眾可參與的鬥茶賽,不容錯過。《4》參加鬥茶賽的好處三,增長喝巖茶知識。
  • 沒喝過巖茶?你熟知的這3種茶其實都是巖茶
    巖茶,因「巖巖有茶,非巖不茶」而得名。屬於青茶(烏龍茶),以「巖骨花香」的獨特巖韻著稱。主產區為福建武夷山茶區。 巖茶花色品種眾多,其中我們熟知的大紅袍、肉桂、水仙就都屬於巖茶之列。 01. 大紅袍 巖茶可細分為「奇種」、「單叢」和「名叢」,其中「名叢」被譽為「巖茶之王」,而武夷名叢中數大紅袍享有最高的聲譽。
  • 最全中國茶基礎知識,學茶必備建議收藏,一篇文章帶你了解茶葉
    一篇最全的,茶葉基礎知識帶你走入茶世界的大門。茶葉基礎知識茶樹的分類按樹形分:灌木型,小喬木型,喬木型。按葉型分:特大葉種,大葉種,中葉種,小葉種。茶葉的分類:基本茶類、加工茶類。基本茶類:綠茶綠茶特點:綠葉清湯,鮮嫩度好,湯色明亮,芽峰顯露。
  • 三分鐘了解武夷巖茶
    蜜蘭香單樅/匠魂網巖茶作為「石頭裡蹦出來的茶」是武夷山特產,因「巖巖有茶,非巖不茶」而得名,以「巖骨花香」的獨特巖韻著稱,喝茶和不喝茶的都知道它,那什麼是巖茶呢?巖茶的發酵程度較一般青茶要重,比如鐵觀音的發酵程度為20%左右,而巖茶則要發酵到40%左右。巖茶相對其他茶焙火重,其味以「活、甘、清、香」論,香而不清為凡品,既清且香為中品,清香而甘為上品,只有活、甘、清香佔全的方為極品。
  • 風靡中國的武夷巖茶,到底哪裡吸引人?從《茶經》看武夷巖茶
    最全面介紹茶的一部專著。被譽為茶的百科全書。而其中的「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更是給出了極為重要的論斷。便是,在巖石縫中生長的茶葉,能夠製成品質更高的成品茶。這就是武夷巖茶。 《茶經》中認為,茶葉凡三歲可採,野者上,園者次;筍者上,芽者次。
  • 評茶篇———武夷巖茶 之老樅水仙
    春華秋實,2019已匆匆走過,2020的腳步緊隨其後,2020年茶人陳馨將一如既往的給大家分享更多的茶葉知識。感謝你們上一年的支持和鼓勵,2020 我們一起努力。老樅是茶人陳馨最愛的茶沒有之一。為什麼如此鍾愛他現在就讓茶人陳馨帶著大家慢慢去探索一番。
  • 綠茶、白茶、巖茶、紅茶、普洱,為什麼有的茶几千元,有的幾十元
    通常,採的越嫩的茶,它的價格會相對高一些。(排除產區、工藝等影響)《3》在綠茶圈子裡,最耳熟能詳的,是說明前茶,貴如金。清明節前溫度不高,茶樹生長速度並不快,芽葉鮮嫩,營養價值高。這類明前茶,價格不低。這才有了大家口耳相傳的「明前茶,貴如金」的說法。
  • 普洱茶、綠茶、白茶、紅茶、黃茶、巖茶,哪些茶發酸是正常的?
    這背後,最主要的是一個原因——存壞受潮。存放茶葉的過程,沒有嚴格密封就直接將綠茶放進冰箱內,或者已經拆封后的茶葉,三五不時的從冰箱裡取出來喝。一來二去,原本幹茶聞起來帶有清香的綠茶,氣味變悶了,甚者串出了一股冰箱雜味。同時,幹茶還吸收了不少的水汽,受了潮。
  • 巖茶濃如中藥,白茶淡如開水,紅茶又香又甜膩?這是碰上劣質茶了
    以至於,難以客觀、公正的評判一款茶的真正風味。比如,向一位新人提問,「你認為白茶好喝嗎?」最常見的回答是,「太淡了,沒茶味。」再比如,一位喝茶10年的老茶客如是回答:「我更喜歡喝巖茶,味道濃,紅茶也不錯,很甜。」仿佛,已經將這三類茶的特點定了性。巖茶,對應的是濃烈,濃鬱。
  • 為什麼不推薦茶友買武夷巖茶的陳茶?背後藏著四個貓膩,別不在意
    從試茶喝茶的經驗看,我們不提倡喝巖茶的陳茶。一來巖茶放了很多年後火氣全退光了,湯水入口帶有普洱味。巖茶炭焙出來的獨特靈魂風味,老茶客口中提到的「火香」,消失得無影無蹤。二來是個很現實的問題,陳茶的返青問題是圈內的老大難。買茶時稍不留神,就會踩到這類坑。
  • 什麼是武夷巖茶的「透」
    一、是在初制過程中的"透就像小周這樣制茶的,也經常講,做茶要做得"透"茶葉做得透是品質好得一種表現。那初制過程中的"透"是指什麼呢?在初制階段中的做青過程,茶葉的走水程度,即葉片內含水率的多少。走水的程度,直接影響巖茶的整體品質,包括茶湯苦澀感、豐富度,香氣類型、耐泡度等等。在整個製作過程中,走水一直在進行。走水即指茶葉梗中的水分(內含物)向葉片輸送的過程。往往在初制加工的過程中,經常會用這茶做得"透"來體現這茶的品質尚好。武夷巖茶做得"透",在滋味上的體現是入口"乾淨、清楚、順滑"。
  • 愛茶人必看的10部茶紀錄片,絕對值得收藏!
    現在越來越多茶友喜歡喝茶,但對於茶知識,有時候容易局限在自己所理解的某一方面中,知之甚少,作為茶行業從業者,多方位了解茶知識、茶文化是很有必要的。今天給大家分享10部關於茶知識的紀錄片,從生產製作,到出口銷售都有記述,大家利用宅家的時間,學習更多茶知識,儲精蓄銳,更好地出發。
  • 好茶會友!武夷水仙巖茶開湯,女性茶友的心頭好
    最近偶從友人那得來一款好茶,雖不是普洱,但還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它便是眾多茶人心目中的大哥大——海堤90年武夷水仙巖茶,目前很難在市場上買到了。諺語云:」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武夷水仙屬於晚生種,在樹上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物質,茶葉品質自然高,接下來我們開湯來看看這款茶究竟有多醇?海堤武夷水仙巖茶採用的是60g的鐵聽包裝,共計12包,每包5g,這次我們共泡兩包,即10g的茶葉。
  • 大師巖茶:種草OR拔草
    四天裡以身試茶,品鑑了近五十款各種類型巖茶,深入與武夷山的制茶名家、老茶人探討巖茶的現狀與發展方向,獲益良多。在武夷山走訪期間,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對於目前的「大師巖茶」不同人有著不同的見解。本期說茶欄目,老楊就和各位茶友討論一下這個火熱的話題。
  • 頂級武夷巖茶 價目表你喝的已經不是茶了
    武夷山的巖茶,風頭很足,簡單的一盒茶葉,動輒就是所謂大師手工製作,著名坑口的原料,每斤上萬元、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很多消費者都在發出疑問?一杯茶,清濁香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泡永樂天閣:王威王 2790 一泡巖霸:坑爹 2300 一泡葉福新:金磚 2000 一泡巖上:空谷幽蘭 2000 一泡林家茶邸:1988 1988一泡孝文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