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抗戰:苦鬥雄關——山海關之戰

2020-12-27 騰訊網

今天,到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旅遊,已經很難感到戰火的痕跡,但1933年元旦剛過,中日兩軍就在這裡展開了一場大戰。保留在日本軍人相冊中炮毀的山海關城樓照片,顯示著戰鬥的激烈。山海關之戰,是東北軍面對面和日軍打的第一場硬仗。

「九一八」沒有抵抗,錦州打了個虎頭蛇尾,國民政府提出的方略是靜待國聯解決問題,東北軍的大部隊進了關。但是,這樣屈辱的後退,並沒有換來和平。1933年1月2日,日軍進攻山海關,東北軍守軍何柱國部六二六團奮起抵抗,因日軍蓄謀已久,東北軍主力亦沒有出動支援,經過一天戰鬥,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落入日軍之手。但這次戰鬥中,東北軍參戰部隊打得英勇頑強,在全國輿論的一片罵聲中,終於為自己贏得了同情的聲音。

根據記載,1月1日夜21時20分左右,日軍山海關憲兵派遣分隊營房和山海關火車站派出所相繼傳來爆炸聲和槍響。同時有人向榆關南門外的中國軍隊哨位放槍,哨兵為避免衝突,退入門內並緊閉城門。隨後,日軍營房內傳出整隊集合的聲響。

駐守在榆關城內的中國軍隊為東北軍系統的獨立步兵第九旅旅部和第六二六團。獨九旅旅長兼臨永警備司令是何柱國。

事發當時,何柱國正在北平向頂頭上司、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代理委員長張學良(委員長由蔣介石自兼)匯報近期來日軍不斷挑釁的情況,部隊由參謀長喻建章(號仲書,1896年生,湖北黃陂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步兵科畢業)、參謀處長何鏡華(1908年生,遼寧法庫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華學生隊第二十期步兵科畢業)負責。在槍聲響起之後,駐軍派出外事科主任秘書陳瑞明前往日方交涉,帶回的消息是日軍憲兵隊長稱系中國士兵向日軍開槍,並望城內居民避難,限五十分鐘內給予答覆。喻建章等人明白日軍是在蓄意挑釁,用電話通知各部並布防保證榆關城的對外交通聯繫。

日軍留下的老照片,重現了山海關之戰的情景

1月2日凌晨1時,日軍山海關守備隊76人全副武裝蜂擁至榆關城南門,在望洋樓(榆關城南門樓)前列隊。帶隊的軍官聲稱遭到了抗日義勇軍襲擊,懷疑襲擊者已經進入榆關城,要求依照辛丑條約規定之治安權進關搜查,並向中國守軍提出南關歸日軍警戒等四點要求:

1月2日上午10時50分(一說9時),日軍中尉兒玉利雄見談判仍無結果,急不可耐,指揮部下架起長梯強行登城。城上的中國士兵奉有不得先開火的命令,只好用石頭向下砸,這時有日軍士兵向城上投擲手榴彈,守軍將手榴彈擲回,一下將兒玉中尉炸死,並炸傷士兵兩人。日軍架設在民房之上的機槍、迫擊炮當即開火,城上守軍也放槍還擊,雙方爆發武力衝突,後世將由此而開始的事件稱為「榆關事變」或「山海關事變」。

事變發生當天,日本駐北平公使館向張學良遞交通牒,要求駐山海關的中國軍隊撤退。張學良回復稱中國方面「絕無擴大事態之意圖」,但拒絕將軍隊撤走。中方當即回復日本方面決定停止談判。何柱國在北平接到開火消息後,派秘書陳宏一趕往天津日本中國駐屯軍司令部質問,得到的答案是「不詳知」,隨後便登上一輛臨時調撥的火車返回防地。途中,何柱國向第六二六團發出抵抗的命令,並向全軍發布《告士兵書》:

願與我忠勇將士,共灑最後一滴血於渤海灣頭,長城窟裡,為人類張正義、為民族爭生存,為國家雪奇恥,為軍人樹人格,上以慰我炎黃祖宗在天之靈,下以救我東北民眾淪亡之慘。

3日晨10時,鈴木美通以第五聯隊擔任正面、山海關守備隊為左翼、第十七聯隊為右翼、偽滿國境警備隊擔任預備隊,在鐵甲列車和火炮支援下,向山海關南門到六角堂一線發起總攻。

中國守軍主力為第六二六團,共有官兵2257人,機槍12挺、平射炮4門、迫擊炮6門。受辛丑條約限制,山海關沒有修建永久工事,只能依靠13尺高的城牆進行防禦。

1月3日午前10時,日軍飛機、戰艦、火炮同時開火轟擊榆關南面城牆,引發大火。日軍步兵隨之向南門附近和東南城角被轟塌的城牆缺口發起衝鋒,守軍沉著應戰,以手榴彈與日軍近戰,將其擊退。正午時分,日軍進行炮火準備後再度衝鋒,守軍第二連自連長劉虞宸以下大半陣亡,日軍五十餘人沿廢墟斜坡攀援而上,佔領制高點魁星樓。午後1時團附孫良玉指揮第一營一連自西門反攻南門、第三營十連自東門反攻東南城角,將南門和魁星樓克復。與此同時,南門被燒夷彈破壞,守備此處的第三連連長關景泉中炮陣亡。

午後2時,日軍增加兵力,在戰車掩護下突擊南門。第四連連長王宏元戰死於南關,陣地被日軍佔領。

面對衝入的日軍,一營營長安德馨高呼「我安某一日在山海關,日人一日決不能過去,日本人要過去,只能在我們的屍首上過去」,率身邊僅有的兩個班預備隊反擊。激戰中,安德馨營長頭部腹部兩處中彈,當場陣亡。安德馨是回民,附近清真寺中的回民念及情誼,冒險將他的忠骸收殮,戰後護送出城交給獨九旅,在北平公祭後運回原籍河北清苑安葬。

日方戰史記載了山海關守軍的頑強抵抗,甚至記錄在安營長發動的最後反擊中日軍陣亡了一名中隊長,這名中隊長和挑釁中被擊斃的落合甚九郎大尉是日軍在山海關之戰中陣亡的級別最高的軍官。

石世安團長見陣地全線動搖,通訊線路遭轟炸全告中斷,士兵傷亡慘重,無法再戰,於是下令全團由西水門撤退。日軍自南面追來,掩護撤退的第5連連長謝鎮藩戰死在西門南面陣地上。1933年1月3日下午3時15分,天下第一關落入日本人之手。

山海關之戰,讓東北軍上下徹底明白,不抵抗是沒有出路的。即便是退入關內,仍難免遭到敵軍的追殺。敵軍貪得無厭,為免亡國,只有抵抗一條路好走。

相關焦點

  •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
    在中國,唯一一個以山、海、關合併命名的地方就是山海關。 五千年前,中國的先祖在這裡繁衍生息;兩千年前,秦始皇第四次東巡,在這裡設下國門;六百多年前,一代名將徐達在這裡築長城、建關隘,山海關從此名揚天下。山的險峻、海的寬廣和關的雄偉,在這裡渾然一體,形成了自然風景與人文歷史合而為一的壯麗景觀。
  • 東北抗日遊擊隊出擊 《抗戰》智鬥摩天嶺鬼子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東北三省迅速淪陷。為了保家衛國,東北人民自發組建抗日遊擊隊,與日本鬼子展開長達14年的遊擊戰爭。《抗戰》英雄智勇雙全,在摩天嶺與鬼子戰鬥,殲敵無數!
  • 編導手記|山海關人的家與國——李娜
    —— 李娜」山海關人的家與國第一次拿到山海關古城這個選題的時候,我的內心是帶著幾分激動的,因為對於電視人來說,山海關無疑是一處絕佳的拍攝地,在這裡不但有山海間獨特的自然風情,「天下第一關」雄關險隘的軍事元素,還有萬裡長城東部海上起點——老龍頭入海石城這樣的奇觀。
  • 親日東北人如何抗戰
    但在九一八事變之後,卻反轉成侵略者角色。當年與齊世英一起接受日本蔭庇的殷汝耕,最終淪為漢奸,出任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主席;而齊世英則始終與國民政府相一致。在整個抗日期間,齊世英興教育、辦雜誌,救濟東北難民與學生並扶持義勇軍,其工作重心始終與東北相聯結。 我們通常說八年抗戰。但齊世英的抗戰卻持續了十四年。
  • 山海關外,到底發生了什麼?
    山海關是明長城的東端起點,號稱「京師屏障,遼左咽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裡長城第一關」。在古代中原人的心目中,山海關以內文明昌盛的中原,而一旦踏出山海關,人們即將面對的則是無限蒼茫的曠野。然而這一切都屬於非常遙遠的歷史,當代人對山海關的記憶通常只有簡短的一句話:「投資不過山海關」。
  • 山海關和嘉峪關到底誰是「天下第一關」?各有說法,一定要了解!
    我們都知道山海關和嘉峪關這兩個地方,兩地相隔萬裡之遙,一東一西遙相呼應,聞名天下。也都知道「天下第一關」這個別稱,但是兩個到底誰是天下第一關呢?相信即使去過兩地旅遊的人,若沒有聽導遊仔細講解,也不一定能弄清楚,因為兩地都很有名,地理位置也都很重用,當地又都有類似的牌匾,實在有點混亂。下面就為大家解析一下這兩座長城上的關隘,3分鐘分清誰是誰。
  • 胡黃不過山海關什麼意思?為什麼說胡黃不能過山海關?
    經常看小說的人一定對這句話不陌生「南方佛、北方仙,胡黃不過山海關」,但是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說胡黃不能過山海關?南方人更多的信佛教,北方人普遍信仙家,而在東北又出現一類仙—保家仙。相傳這句話是出自乾隆時期,大家都知道動物要想修煉成精必須採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而成仙之後便便會保一方安寧。有一次保家仙們懇求乾隆御筆欽點自己成仙,乾隆也答應了,但是開出了一個條件,就是保家仙不能過山海關。山海關是中原大地和東北的分界線,清朝時期滿人入關便是越過了山海關直達關內。
  • 1933年長城抗戰真相:蔣介石指揮,中央軍西北軍主力
    東北軍血戰山海關1.日本進攻山海關,熱河危急!   日本攻佔整個東北後,迅速將侵略魔爪伸向毗鄰的熱河及長城要塞。東北軍抗日英雄-何柱國    守衛山海關的東北軍何柱國部英勇反擊,戰至3日上午,日軍再次增兵,日本海軍艦船也加入戰鬥。
  • 勝利迴響 熱河失陷和長城抗戰
    1933年初,關東軍鎮壓了東北義勇軍的反抗後,向熱河省和冀東進攻。同年1月3日,進犯山海關的日軍擊潰東北軍守備部隊,將「旭日軍旗」即中國人看之刺目的膏藥旗插上了「天下第一關」的城樓,一時全國震動。南京政府看到日本的吞併野心已不限東三省,不能再不抵抗,便將東北軍、西北軍、華北雜牌各系和少數中央軍共30萬人調赴前線,稱為「長城抗戰」的一場局部戰爭就此展開。
  •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憑什麼成為古今兵家必爭之地?
    山海關,隸屬於河北省秦皇島市,古稱「臨榆」或「榆關」,但是在這裡並不是單指山海關,而是指整個秦皇島地區。有人說山海關是萬裡長城的起點,因為它有老龍頭,起點在海上;也有人考證,萬裡長城的起點應該是遼寧省丹東市的虎山長城,這個不是今天要討論的問題,我想說的是,山海關一個彈丸之地,為何成為古今兵家必爭之地呢?
  • 東北抗戰是黨中流砥柱作用的發端
    東北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也是中國共產黨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的發端。在東北抗戰中,中國共產黨始終站在鬥爭的第一線,成為中國人民奮起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最早宣傳者、動員者和最堅決的抗擊者。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吹響了抗戰的第一聲號角。
  •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
    山海關,又稱榆關、渝關、臨閭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千米處,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認為是明長城東端起點,
  • 涓涓雋語七律.山海關詠嘆:一曲漁歌忘世事,三聲詠嘆醉塵寰
    七律.山海關詠嘆古薊東端第一關,襟連渤海枕燕山。七律.山海關詠嘆是仄起首句入韻式,用韻平水韻上平十五刪,黑體字是韻腳。註解首聯「古薊東端第一關,襟連渤海枕燕山。」是從前人的《山海關》詩中化用過來的。原句「幽薊東來第一關,襟連滄海枕青山。」作者我不太好說,百度上有說是閔的,有說是朱元璋。我在山海關看到了這首詩,上面標明的也是明太祖朱元璋。個人從尾聯詩意來理解,認為作者應為上面提到的順天巡府閔的所作。涓涓化用此詩句旨在表明山海關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地位。
  • 河西走廊,天下第一雄關聯繫
    [友軍]在河西走廊的深處於茫茫戈壁中屹立著號稱「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千米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有連陲鎖鑰之稱。
  • 山海關一中傑出人物傳略
    山海關一中傑出人物傳略1、田中玉(1869—1935),字蘊山,漢族,直隸臨榆縣(今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城西高建莊人。稍長曾與人合夥,在山海關南海開小鋪,賣燒餅、油條。1884年,山海關北洋武備學堂招考學生,田中玉應試成功,入炮科就讀。畢業後,任北洋軍第一鎮炮隊第一標統帶,兗州鎮總長。1907年,隨徐世昌去東北,任東三省督練公所總參議。民國成立,代理山東民政長。從1913年起,歷任曹州鎮總兵、兗州鎮守使,陸軍第五師師長等職。1915年,任陸軍部次長,支持袁世凱復闢。1916年,任察哈爾督統。
  • 校園歷史(一)田中玉與山海關一中
    「田氏姑婦節孝祠」落成之日,山海關父老雲集,觀者如堵,盛況空前,在古城引起巨大轟動。田氏節孝祠坐北面南,呈矩形,建築的最前端為山門,後為享堂,左右耳房,最北為正房。7歲時,田中玉入山海關高建莊私塾讀書,九歲時(1878年)因其父病故,被迫中斷學習。年紀稍長,他曾與人合夥,在山海關開一小店鋪,賣燒餅、油條等,有時也走街串巷叫賣。後北洋直隸武備學堂(位於天津)在山海關招考學生,田中玉前去應試合格,遂進入該校炮科就讀。畢業後,任北洋軍第一鎮炮隊第一標統帶,山東兗州鎮總長。1907年他隨徐世昌去東北,任東三省督練公所總參議。中華民國成立後,代理山東民政長。
  • 圖遊 | 雄關腳下,戈壁明珠
    但這座城池又很新,幾十年前才從碩石荒灘中再次興起,為這千年荒漠之地澆灌出現代的花蕊。它就是,閃耀在古代戰場的戈壁明珠——嘉峪關。今天的圖遊,一起來看嘉峪關市。「嚴關百尺界天西,萬裡徵人駐馬蹄」。03 天下第一雄關清同治末年,左宗棠駐節肅州之時,曾修整關牆和關樓,親筆題下「天下第一雄關」匾額。04 天下雄關碑嘉慶時期,肅州總兵李廷臣寫下的"天下雄關"四字"鐫刻成碑,置於嘉峪關城樓西面。
  • 【文化百科】中國古代著名戰役明金寧遠之戰
    後金傑出領袖努爾哈赤(即清太祖)對明朝進行過多次戰爭,每次都獲得了勝利,可是寧遠之戰卻以慘敗告終。這是什麼原因呢?孫承宗出鎮山海關在薩爾滸之戰後,後金軍於公元1621年三月,又先後攻下瀋陽、遼陽,佔領遼河以東大小70多個城堡。努爾哈赤把都城遷到遼陽,並且繼續大敗明軍,佔領了廣寧,形成對山海關以內地區的威脅。
  • 長城的起點竟然不是山海關?
    《明史·兵志》中記載:「終明之世,邊防慎重,東起鴨綠,西至嘉峪」,這段記載表明,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 一、明長城最東端——虎山長城
  • 它是東北的西大門,山海關外第一市!一桌燒烤才60元太值了!
    我的東北之旅,其實也始於對美食的追逐。眾所周知,地廣,是東北一大特點,所以要想一條直線連上所有城市是不可能的,但我還是做到了打卡大部分城市,這動力就是——東北燒烤!東北有句俗語「大金鍊子小手錶,一天三頓小燒烤」,所以為了吃到傳說中最好吃的燒烤——錦州燒烤,我在離開河北秦皇島後一路向錦州,出了山海關後,經過關外第一市葫蘆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