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3月5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方元 胡曉東)據廣州海關消息,近日該關在進出境郵遞物品監管領域啟用非接觸式遠程在線查驗的「雲查驗」模式,進出境郵件通關進一步提速。
廣州郵局海關是廣州海關轄下唯一承擔進出境郵件監管業務的現場,日均監管郵件約70萬件。3月3日晚23時,是廣州郵局海關轄下廣州航空郵件處理中心一天中最為繁忙的時候,1100餘件系統布控查驗進境郵件在一樓郵政生產車間內的CT機傳送帶上有序運轉。與此同時,現場關員在遠程查驗區內對這批郵件進行集中判圖、「線上」查驗。這時,一個郵件過機圖像出現不規則陰影,可能存在夾藏風險,關員立即下達「開拆查驗」指令。在高清攝像頭的監控下,郵政人員現場對包裹進行開拆,關員通過「可視化對講執法儀平臺」全程在線監督開拆全過程,並實時記錄、錄入查驗結果。
據了解,廣州郵局海關聚焦疫情防控需求和進出境郵件通關要求,綜合運用視頻監控、信息比對等手段,集中攻關推動郵遞物品「集中判圖+遠程查驗」模式迅速落地。
「非接觸遠程查驗」模式將海關查驗環節「嵌入」郵政作業流程,利用視頻監控系統、CT機傳輸帶「智能審圖」技術,改變了以往海關、郵政企業必須「面對面」查驗的做法,打破監管「時空」藩籬,郵政企業不需要對海關查驗件「二次搬動」到海關監管區,海關監管「觸手」延伸至郵政作業流水線,關員通過遠近變焦攝像頭全程監督開拆情況、通過「可視化平臺」細化查驗指令。
「以前進出境包裹線上分揀後,根據海關布控指令,我們要將抽中查驗的包裹運往海關查驗區,海關查驗完再運回郵政作業區。新的模式下,不需『郵政—海關—郵政』往返,全部工作在郵政作業區完成,我們不再需要多次分揀、二次搬運,減少了場內的運輸時間,不僅提高了作業效率,郵包通的更快了。同時也減少了工作人員的流動,企業人力成本節省1/3,極大緩解了防疫期間企業人力不足的問題。」廣州航空郵件處理中心國際進口作業組副經理羅偉權說。
據悉,「非接觸式遠程查驗的模式,綜合運用智能審圖技術和海關CAAS 便捷通關立體監管系統改革成果,依託『AI+AR』智能化監管手段,減少郵政企業的管理環節、空間流轉、人工成本,提高通關作業效率,郵件查驗效率提高了20%。目前,該項改革也在廣州郵局海關的快件監管現場落地實施。」廣州郵局海關郵遞物品監管科科長楊燕表示。
據了解,為確保防疫期間進出境郵件的高效監管、助力企業復產復工,廣州郵局海關還聯合郵政企業共同建立海關抗「疫」服務專窗、郵政服務專崗、物流服務專線的「三專」綠色通道,依託穗港穗澳郵件「一點清關」優勢助力「航空+陸運」中轉新郵路,郵件轉關監管全面實現「無紙化」,進一步提升防疫物資通關效能。截至目前,廣州郵局海關快速驗放通關防疫物資31.6萬批次,涉及相關物品4145.9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