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海關通過搭建全國領先的「便捷通關立體監管系統」助力經貿往來

2020-12-23 廣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聰明」貨物才下輪船便上貨架

  萬噸巨輪踏浪而來,貨物川流不息。廣州南沙港每天有7300個進出口貨物貨櫃從貨輪上裝卸,忙而不亂:300多塊LED屏組成的智慧大屏在控制中心24小時不間斷地呈現65個監管現場的畫面;在5G查驗輔助機器人的幫助下,現場關員實現一天12小時查驗500個貨櫃的工作量;通過自動識別和採集貨櫃號信息,對碰貨物提前申報、查驗信息,無需查驗的貨物直接船邊分流送至銷售市場,實現「才下貨輪便上貨架」的「無縫銜接」……廣州海關通過搭建全國領先的「便捷通關立體監管系統」(簡稱「CAAS」),打造智慧海關,助力經貿往來。

  案例聚焦

  智!遠程「透視」貨物通關數據作業信息

  步入廣州海關CAAS運行控制中心,一面長約20米、寬近4米,由300多塊LED屏組成的CAAS智慧大屏24小時不間斷地滾動呈現關區65個監管現場視頻監控畫面,主要監管場所畫面還疊加著各種類型標籤數據。透過屏幕,廣州港南沙港區碼頭上正在裝卸貨物的國際航行船舶泊位電子標籤、船舶航行軌跡、靠泊時間、碼頭作業狀態一目了然……

  廣州海關綜合業務處副處長何敏慧介紹:「以往我們使用的視頻監控只是『視頻畫面』,實貨流與信息流相對分離,沒有辦法及時對碰,無法通過視頻監控全面掌握實貨的具體情況和通關狀態。」

  為攻克這個問題,廣州海關探索構建全方位立體智能感知體系,不僅可以通過實景監控畫面遠程「透視」貨物通關數據、作業信息,還可以動態追蹤監管場所內貨物、人員、運輸工具的情況,宛如身臨其境。在此基礎上,廣州海關部署動態預警功能,途經疫區預警、邊界圍網、機器人識別、人臉識別等智能分析,實時推送風險預警模型,輔助現場關員執法決策,邊界預警準確率、疫區預警有效處置率均達到了100%。

  關員與企業視頻連線 效率提升300%

  通過海關CAAS自動識別和採集貨櫃號信息,對碰貨物「提前申報」、查驗信息後,無需查驗的貨物直接「船邊分流」輸送至市場銷售,實現「才下貨輪便上貨架」的無縫銜接。

  據了解,自2019年12月,廣州海關在符合條件的出口申報前監管、進口目的地檢驗、企業日常監管等21類業務中推廣應用移動遠程監管,為疫情期間企業復工復產、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持。通過CAAS移動遠程監管,海關關員可與企業視頻連線,企業按指令進行錄像、拍照等操作,實現對監管作業過程、查驗關鍵環節的遠程檢查,在滿足海關監管作業要求的前提下,將貨物查驗時間由原來的平均4小時縮短至1小時左右,壓縮了企業等待查驗的時間和經營成本,助力貨物快速進入市場流通。目前累計為廣汽豐田、四洲食品等超過400家試點企業開展移動遠程監管業務700餘次,涉及進出口貨物200餘報關批次、貨值1.5億元人民幣,作業效率提升300%。

  5G查驗輔助機器人不懼高溫能檢有害氣體

  人工查驗是較為常見的海關對進出境貨物的監管方式。海關關區監管業務具有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監管貨物、運輸工具、郵遞物品包羅萬象,商品品類特徵、形態風險千差萬別。「以前關員得先到現場核對貨櫃號和封志號,待卸貨後再進行查驗,至少跑兩趟。」 南沙海關南沙港查驗科科長徐忠華說,以一天工作12小時計算,現場關員一天查驗貨櫃數量300個左右,即需要跑幾十上百趟。尤其是盛夏正午,碼頭地面溫度長時間超過50攝氏度,影響了關員的工作進展。

  「現在5G查驗輔助機器人代替人工完成查驗前的準備工作,關員到場後馬上查驗,為我們騰出了更多的時間和人手。而且機器人還搭載了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功能,靈敏度很高。」徐忠華告訴記者,不懼高溫的5G查驗輔助機器人在盛夏正午依然可以正常作業,通過自主走位,自動採集、比對貨櫃號和封志號,驗核無異常的即可通知碼頭工人開櫃卸貨,全程無需海關關員介入,也減少了疫情期間人員的聚集。同時,並聯的作業模式大幅提升了查驗現場的工作效率。據了解,仍以一天工作12小時計算,如今現場關員查驗貨櫃數量可達到500個,效率提升了60%以上。

海關關員操作5G查驗輔助機器人

  基層思考

  南沙海關南沙港查驗科科長 徐忠華

  AR、AI、5G賦能智慧通關

  目前,國家正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對海關的通關時效提出更高要求。南沙進出口貨運量年年增長,2020年1-10月進出口貨櫃突破213萬標箱,同比增長6.5%。而通關提速正是企業翹首以盼的。

  「便捷通關立體監管系統」是廣州海關在全國通關一體化和全面深化業務改革2020的框架下搭建的,聚焦實貨監管,探索應用「AR(增強現實)+AI(人工智慧)」、大數據、5G等前沿技術,通過打造全鏈條、全領域、全覆蓋的智能立體可視化系統,使國門安全防線更立體,監管效能最優化,通關效率超一流。

  比如,利用貨櫃識別、視頻追蹤、邊界預警等技術,連接海關監管與碼頭作業各環節,按風險類別分流貨物,低風險的自動驗放,實現24小時智能通關。在查驗環節,一方面,通過智能輔助機器人找鎖、拍照,提前完成貨櫃號、封志號核對;另外一方面,利用智能開櫃APP實現自動開櫃、關員派單「並聯」作業,數據採集、自動比對同步進行。

  專家聲音

  廣州海關總工程師 馮錦羨

  加強大數據現代化手段運用

  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中國海關信息化、科技化建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全面的跨越式發展,新技術應用始終貫穿於中國海關業務改革的發展歷程。特別是機構改革後,海關承擔的職責更多、範圍更廣、鏈條更長,新技術應用對推進海關現代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支撐作用將進一步凸顯,必須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槓桿加快智慧海關建設,強調要實現從發揮支撐保障作用到發揮支撐引領作用的根本性轉變。

  下一步,廣州海關將繼續深化CAAS改革應用,力爭覆蓋關區90%以上的監管場所和核心業務領域,與海關信息化系統資源互聯互通率超過80%,節省一線查驗人員40%以上,在不增加人力的前提下實現24小時常態化智能通關。

  未來,我們將持續建立移動和開放應用生態,深入創新海關業務「自助式」「移動式」「智能式」模式,加強大數據等現代化手段在海關治理中的運用,提升海關精準監管、智能監管、有效監管水平,實現「管得住、放得開、效率高、成本低」,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相關焦點

  • 廣州海關:非接觸式「雲查驗」模式推動進出境郵件快速通關
    廣州郵局海關是廣州海關轄下唯一承擔進出境郵件監管業務的現場,日均監管郵件約70萬件。3月3日晚23時,是廣州郵局海關轄下廣州航空郵件處理中心一天中最為繁忙的時候,1100餘件系統布控查驗進境郵件在一樓郵政生產車間內的CT機傳送帶上有序運轉。與此同時,現場關員在遠程查驗區內對這批郵件進行集中判圖、「線上」查驗。
  • 進口醫用物資快速通關!前11月廣州海關檢驗進口醫療器械27345萬美元
    廣州海關聚焦國內醫用物資需求,完善從醫療器械、特殊物品入境驗證、口岸查驗到目的地檢驗的閉環監管,打造移動遠程監管等新模式提高通關效率,在對進口醫用物資質量安全有效監管的基礎上實現快速、便捷通關。 線上查檢更便捷 12月10日,廣州市澳漪進出口有限公司向海關申報進口兩套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急需使用的彩色超聲診斷系統。
  • 南沙海關:打造海關監管制度創新「疊加包」
    在跨境電商產業快速發展和貨物快速通關的背後,是海關回應企業需求、推出一系列改革創新所取得的成效。為支持南沙跨境電商分撥中心的建設,南沙海關率先推動「自行運輸」模式實施,搭建了電商平臺在不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間貨物流轉的 「快車道」,支持電商企業建立輻射華南片區的分撥中心。
  • 海關「三智」為粵港澳大灣區寄遞物流發展注入新活力
    近兩年來,廣州海關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寄遞物流發展實際,拓展與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地區的進境郵件數據傳輸合作領域,推進郵件監管模式創新,大力推動港澳地區進境郵件實現「一點清關」。廣州海關所屬廣州郵局海關「一點清關」專崗使用信息化系統對港澳進境郵件進行監管。
  • 今年前11個月廣州海關「一點清關」港澳進境郵件同比增三成
    海關總署發布消息,今年前11個月廣州海關以「一點清關」模式快速通關的港澳進境郵件達494.82萬件,同比增長3成,佔廣州海關關區港澳進境郵件的93%。據悉,自中國海關在2019年首次提出「智慧海關、智能邊境、智享聯通」以來,這一倡議正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海關的關注和積極響應。
  • 汕頭海關助力廣澳港區構建聯通物流網絡
    「十三五」期間,汕頭海關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牽引作用,強化監管、優化服務,助力廣澳港區加快構建安全有效內外聯通物流網絡,篤力奮楫支持港區升級發展,為汕頭「藍色崛起」提供堅實支點和強勁動力。在汕頭海關的全力支持下,廣澳港區發展取得長足進步。
  • 夜讀海關|中國海關總署:預計中國繼續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
    去年,全國海關不斷提升監管稅收打私效能,新一代風險作業系統、查驗管理系統推廣應用,人工分析布控查獲率穩步提高。進出境郵遞物品監管改革穩步推進,旅檢「無感通關」模式推廣到21個航空口岸。智慧財產權海關保護成效明顯。優化加工貿易監管,完善信用管理體系,深化「多查合一」,稽查作業更加有效。
  • 5G眼鏡、手腕平板……廣州海關更新裝備,遇高風險旅客即發警報
    據廣州海關消息,近日該關在白雲國際機場空港口岸試點「智慧旅檢」監管改革,海關監管更為高效,守法旅客通關時間同比壓縮50%。 12月25日15時許,來自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地的近十個航班陸續抵達白雲國際機場T1航站樓,約1500名進境旅客通過旅檢通道快速通關。
  • 海關總署:B2B首日too busy (太忙)-雨果網
    「依據海關最新推出的跨境電商出口監管模式,企業可以通過『一次登記』、『一點對接』,享受海關『優先查驗』、『一體通關』、『自動比對』、『便利退貨』等優惠措施,實現全程通關無紙化,申報清單更加精簡便捷。」北京海關行郵處副處長楊燕冬介紹。
  • 海南對進口化妝品創新實施特定附條件放行海關監管新模式
    海南對進口化妝品創新實施特定附條件放行海關監管新模式通關放行 從7天到1小時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特約記者 張振豪 實習生 劉冰一12月11日,一批共2328件、貨值3萬餘美元的進口化妝品運抵中免集團三亞市內免稅店海關監管倉庫,海口海關實施特定附條件放行監管創新模式,用不到1小時便完成了對這批貨物的驗放。
  • 30小時調出4年出口數據,三水海關為重點外貿企業解難題
    近日,廣州海關所屬佛山海關駐三水辦事處(下稱「三水辦」)快速通關服務專線接到廣東澳美鋁業有限公司的請求,該公司需要儘快向歐盟委員會提供報關單號、目的國、成交方式等信息,三水辦30小時內幫該企業解決了上述難題。
  • 深圳三大綜合保稅區鼎立發展,深圳海關培育特殊監管區域成外貿新...
    深圳海關貫徹落實"六穩""六保"工作部署,創新監管模式,鼓勵企業用足用好政策紅利,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助力區內企業開拓市場,培育以綜合保稅區為代表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成為新的外貿增長點。同時,深圳海關創新應用"網際網路 + 監管",通過對接區內倉儲企業 WMS 系統,採取系統對接數據印證、視頻遠程面洽、網上看貨等方式,對企業申請的簡單加工、貨物延期、帳冊數據核實等業務開展網上監管,無需人工盤點貨物、核對單證數據等,作業時間平均縮短 80% 以上。
  • 成都海關進口24小時放行率位居全國海關第一
    中新網成都2月7日電 (張浪)記者7日從成都海關獲悉,在2012年全國海關的執法評估中,成都海關進口24小時放行率達99.57%,位居全國海關之首。出口24小時放行率達99.70%,達到海關總署滿分標準。
  • 戰略| 「封關運作」:海南自貿港海關監管的新使命與新探索
    「自由」即是放開一線,「經濟邊界」 得到最大程度的弱化,核心是稅收和通關的自由化,要求貨物從卸船到進港運輸或者轉運整個過程, 免於慣常的海關監管,更無關稅壁壘。「便捷」要求口岸報關手續簡化,以確保高效的通關效率。目前,國際自貿港中中國香港、新加坡、鹿特丹、杜拜都是比較典型的成功範例。從建設模式來看,各自貿港大同小異。但是從海關監管措施來看,各有精妙之處。
  • 中信銀行以綜合金融服務 助力中哈經貿往來
    商報訊(記者潘建萍通訊員王哲)中信銀行(601998,股吧)以綜合金融服務助力中哈經貿往來,與新發地農產品(000061,股吧)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推動哈薩克斯坦牛肉首次進入北京「菜籃子」。1月20日,「哈薩克斯坦牛肉首次進京儀式」在北京新發地國際農產品會展中心舉行。
  • 深信服發布「四維立體教育城域網解決方案」,助力搭建教育信息化...
    四維立體教育城域網解決方案以「兩橫兩縱」互相支撐為理念基礎,為教育城域網的構建,提供了高速、穩定的骨幹網絡和極致便捷的業務體驗,確保了教育城域網運營與建設的安全合規,助力用戶構建一體化的運維管理體系。:其一,通過無線網絡、有線網絡、物聯網三網合一進行構建方案,滿足中小學、教育局等多種類型終端的便捷接入、統一認證,在確保網絡穩定性的前提下,提升在線教學質量,優化在線教學體驗。
  • 甘苦與共,並肩作戰,同方威視緊密配合北京海關做好檢疫工作受表揚
    近日, 北京海關向同方威視發來感謝信,信中對同方威視助力北京海關研發「智慧旅檢集成化應用平臺——衛生檢疫模塊」,並協助北京海關完成保障中國駐休斯敦領事館歸國人員入境檢疫排查工作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