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別塔的油畫為何是鎮館之寶,它代表著三種「罪」,還有借鑑意義

2020-12-17 歷史店

在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中,曾珍藏著一幅世界名畫,它就是《巴別塔》。作為該博物館內的鎮館之寶,《巴別塔》不僅藝術氣息十分濃厚,而且還存在著三種寓意。至於這些寓意究竟是什麼?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坐落於維也納環城大道中心路段的瑪利亞·特雷西亞廣場,著名的霍夫堡皇宮與其相對,構成了一處別具特色的景致。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是全世界第四大藝術博物館之一,它的內部珍藏著無數人類歷史中的瑰寶,濃縮了歐洲藝術史的精華。

該博物館共有五大部分組成,埃及和東方,古典藝術,繪畫,雕塑以及裝飾藝術,魯本斯、倫勃朗、丟勒、拉斐爾、提香等著名畫家的作品,也都被珍藏在這座藝術博物館之內。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座偉大的藝術史博物館中,有一幅畫作十分出名,它便是《巴別塔》。巴別塔又名巴比倫塔,是傳說中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主持修建的一座高塔,在希伯來語言中,「巴別」意味著「變亂」,而巴別塔也是人類欲望膨脹至極限的代指。《巴別塔》油畫的作者,是著名的畫家勃魯蓋爾,他於38歲時創作了這一幅油畫,映射現實世界與理想世界之間的紛爭。

《巴別塔》的內容究竟是什麼?這還要從歐洲神話故事說起。在《創世紀》一章中,曾描述過一場可怕的洪水,這場洪水過後,人們從劫後餘生的驚恐中擺脫出來,但是卻仍對上天心存畏懼。為了能夠徹底消滅人類對於洪水的恐懼,新任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決定,為子民建造一座通天高塔,將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不再受到洪水之災。

以上就是人類建造巴別塔的背景,而正是這一有趣的故事,被博魯蓋爾描繪的淋漓盡致。在《巴別塔》中,一座巨大的蛋糕形高塔十分顯眼,在其頂部上方,居然出現了飄散的雲朵,凸顯了巴別塔的高大與雄偉,甚至呈現出突破天際的既視感。巴別塔的塔身部分,正好坐落於大海邊,在右角臨海灘處,同時還停靠有很多船隻,而遠處是密集的房屋及草原,也暗示了此地為人類聚居區。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塔身正面的上方,明顯出現了一處塌方,而畫面左下角的一群人,應該就是建塔總監與工程負責人進行對話,但是很明顯,從他們的表情來看,雙方似乎完全不能交流,應該是語言不通所導致。

《巴別塔》是一幅巨大而又紛繁的藝術作品,但是從本質上來看,它更是一幅妙手偶得的佳作。在這幅著名畫作中,勃魯蓋爾不僅為我們帶來了視覺上的衝擊,而且還在其中詮釋了三項「原罪」。

原罪一、崇拜偶像之罪。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建築學是一門科學技藝,當建築學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人們便會對其頂禮膜拜、瘋狂依戀,而這恰恰是一種原罪。人類社會的進步依靠科學技術,在崇拜科學技術的同時,人類也隨之走向繁榮。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如果對一件事崇拜迷戀到無可救藥的地步,同樣也會出現災難性的後果。例如,秦國統一六國之後,秦始皇瘋狂迷戀武力,並派遣數萬名勞工修建阿房宮,最後只能落得一個「楚人一炬,可憐焦土」的下場。

原罪二、驕傲之罪。

人類與其他生物一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我們卻站在了食物鏈的最頂端,成為了真正的主宰者。正是因為地位的迅速崛起,人類也開始逐漸驕傲起來,而往往驕傲便是失敗的前奏,令人無法察覺。國王建造通天巴別塔,無疑是一種對上天挑戰的行為,這種做法逾越了神與人之間的紅線,越軌逾矩是神無法容忍的挑戰行為,由此人類也受到了被改變語言的懲罰。

原罪三、僭越之罪。

在古代階級社會中,人需要被分為三六九等,而神更是凌駕於人類頭上,具有不可動搖的統治地位。巴別塔的修建,無異於是對神明權威的一種挑戰,而這種挑戰卻是愚蠢的。本該生活在土地上的人類,總是夢想著生活在天上,這種想法既脫離了問題的本質,又破壞了固有的規則,僭越之罪可能是三項原罪中最可怕的一項罪名了。

談到這裡,我們還要補充一點,其實關於巴別塔,還有一個傳說要補充完整。《巴別塔》內的的大面積坍塌,其實只是工程修建的漏洞,而非上天的懲罰,上天只是巧妙的降下詛咒,令原本使用一種語言的人們出現語言障礙,分化出各個語種,繼而令其不能完全溝通,阻止巴別塔的繼續修建。

總之無論如何如何,《巴別塔》都是一幅充滿寓意的畫作,它為後人留下了前人的智慧與人生感悟,同時也為後世提供了警示與規勸。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相關焦點

  •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蔣勳先生在《美的沉思》中說:這些瑩潤斑駁的玉石,這些滿是鏽綠的青銅器,這些夭矯蜿蜒的書法,這些縹緲空靈的山水畫,卻逐漸使我開始思考起它們形式的意義。也許還有第四、第五……第N個要去博物館的理由。  博物館是文化遺產的保存、延續和交流的地方,具體文化多樣性、公益性和非正式教育性,能引領社會大眾,促進社會變化發展。法國思想家託克維爾曾說:當過去不再照亮未來,人心將在黑暗中徘徊。
  • 大足石刻的鎮館之寶 為何面帶淡淡的哀傷?
    南宋時期的釋迦牟尼佛像,是大足石刻的鎮館之寶之一。  特展上,有一件南宋時期的釋迦牟尼佛像,是大足石刻的鎮館之寶,也是國家一級文物。造像重達720公斤,衣袂翩翩,與普通中國人的形態面相已然相差無幾,只不過帶著淡淡的哀傷。金沙講解員陰維佳說,這是因為南宋末年,外敵入侵,工匠希望佛像庇佑自己,在雕刻的時候就為佛像帶上了表情。
  • 鎮館之寶來啦!莫奈、高更油畫組團亮相成博
    自9月29日起,成都博物館一層特展廳將有60幅世界頂級藝術典藏作品在「光影浮空:歐洲繪畫五百年」的展覽上爭輝以其非凡的繪畫技藝和重要的藝術價值再奏形與色的交響、重現光與影的詩章知名藝術博物館鎮館之寶首次來華
  • 湖北省博物館發布十大「鎮館之寶」 記者對話專家解讀背後的故事
    原來四大鎮館之寶,它以4個文物為代言,進一步地宣傳我們湖北省博物館的文化。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起到了一個展覽導覽的作用。那麼在新館開放以後,隨著面積的擴大,文物的增多,光4件文物不足以代表目前的形象。所以我們想到擴容,借十大鎮館之寶的推出,更好的宣傳我們湖北省博物館,特別是即將新對外開放的展覽,發揮它的作用。記者:湖北省博物館現藏有多少文物?最後為什麼挑選出了20件文物出來評選?
  • 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走進高校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錢紅、溫靜)11月26日,湖北省博物館聯合湖北日報開展的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進校園,首站走進中南民族大學,從博物館殿堂走向課堂的文物珍寶,受到準文博人及其他專業學子的熱捧。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中新網武漢12月13日電 (梁婷 孫夏)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13日正式揭曉,除現有的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為「鎮館之寶」。
  • 羅浮宮博物館,3件鎮館之寶是啥?
    在羅浮宮博物館內有三件鎮館之寶,你知道是什麼嗎?它們就是《維納斯》雕像、《蒙娜麗莎》油畫和《勝利女神》石雕。雕像《維納斯》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愛和美的女神。公元前4世紀,希臘雕刻家阿海山納的大理石作品。自從被發現之始,就被世人成為希臘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雕像。
  • 專家熱議十大「鎮館之寶」評選—— 一次有儀式感的集體銘記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錢紅、黃敏)湖北省博物館聯合湖北日報舉辦的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吸引廣大網友投票,也受到學界廣泛關注。專家們認為,博物館與媒體聯合發動公眾進行投票、評選,是對「鎮館之寶」一次有儀式感的集體銘記,非常有意義。
  • 《朝花夕拾》聽見博物館:黑龍江省博物館和它的「鎮館之寶」
    當前這具猛獁象化石正在黑龍江省博物館展出,它的發現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並一度在國內外成為了明星展品,在日本、加拿大等國家巡迴展出。請出今晚節目的探寶人總臺央廣記者馮志遠,我們要走進黑龍江省博物館,要探訪的鎮館之寶是——松花江猛獁象化石骨架。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
    為更好地發揮文物瑰寶代言荊楚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作用,湖北省博物館聯合湖北日報開展了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對原有四大「鎮館之寶」進行擴容。本次評選活動,自11月11日啟動,線上線下反響強烈,公眾通過博物館網站、微信,湖北日報微信為心儀的「鎮館之寶」投票。活動還走進中南民族大學、湖北美術學院等多所高校,廣大學子踴躍投票。
  • 古陶博物館的金烏瓦當,為何是鎮館之寶,只因三個「難得」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該博物館有一件特別的瓦當,被譽為「鎮館之寶」,究竟它有什麼奧秘呢?如果您也想知道答案,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在揭秘之前,小編先給您說說古陶文明博物館,因為它絕對讓您大開眼界。
  •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到底是哪幾件?
    而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官方網站中,並沒有列出「鎮館之寶」的名目。國家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以及北京故宮博物院,這些收藏大戶的「主事」館(院)長,曾在不同場合上說過,他們那裡沒有所謂的「鎮館之寶」,因為精品太多,難以抉擇。陝西歷史博物館,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 大英博物館中,曾有一塊「鬍鬚」石,為何被稱為是鎮館之寶
    不過在大英博物館中,卻有一塊奇形怪狀的石頭,竟然也與神秘的埃及獅身人面像有關,甚至被稱為是埃及館的鎮館之寶。您可知道這是為什麼?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在大英博物館的埃及館中,曾經有一塊形狀非常奇怪的石頭。
  • 268萬餘票選出「文明之光」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湖北日報訊(記者海冰、通訊員黃敏、溫靜、孫夏)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新當選十大「鎮館之寶」為: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
  • 國家寶藏:12個國內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提前看看12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過過癮01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陶鷹鼎「 6000年前的猛禽容器卻萌化了無數現代人的心 」在國家博物館中「背手而立」的它,被網友戲稱為「出門遛彎的老大爺」。但陶鷹鼎的來頭可大了,它是六千年前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出土文物。在1993年還曾被來華的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親自挑選出來,代表中國出境參加申奧國家文化展。這件文物實在是太珍貴了,2002年它就位列中國第一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行列。
  • 「鄖縣人」頭骨化石入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記者 冰客本報訊記者昨日獲悉,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其中「鄖縣人」頭骨化石入選。 據悉,此次當選為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的是: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
  • 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是什麼?郭熙《早春圖》為何是鎮館之寶?
    為何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被譽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三寶」,那麼,郭熙的《早春圖》有何魅力?又有著怎麼樣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郭熙的《早春圖》。
  • 如數家珍,西安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娓娓道來
    《國家寶藏》節目截圖除了上面這三件國寶,陝歷博還有一些重量級的鎮館之寶鑲金獸首瑪瑙杯1970年窖藏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高6.5 釐米,長15.6釐米,口徑5.6釐米,屬唐代文物。圖片來源:陝西歷史博物館官網因它的發現地點在漢高祖和皇后呂雉合葬墓東千餘米,推測它很可能是呂后生前所用的印章。「皇后之璽」是迄今為止,唯一發現的漢代皇后玉璽,對研究秦漢帝後璽印製度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 省博十大「鎮館之寶」揭曉!其中一個寶貝來自十堰
    鄖縣人頭骨化石入選十大「鎮館之寶」! 新當選十大「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
  • 中國30 個知名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漲知識!
    本文來源於 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視頻來源:央視《鎮館之寶這種感覺在看完紀錄片《鎮館之寶》後,感受更加清晰。 《鎮館之寶》是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國寶檔案》欄目製作的10集大型系列紀錄片,該紀錄片在全國範圍內精選十座最具有影響力的博物館,並從中選取十件代表不同器物類別、不同朝代的鎮館之寶作為展示對象。用現代人的視角去感受鎮館之寶的歷史傳承。讓觀眾通過文物完成一次歷史與現代的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