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中的中國漢字

2021-03-02 高華中工作室

關於書法中的中國漢字

中國書法是以漢語、漢字為載體的書寫藝術,是由人心智、假漢語、漢字之意、之形折射自然之美的藝術。而結字亦須用功而以用筆為上。蓋結字因人而異,而用筆千古不易,因此,學書如筆法不精,結字不古,雖善尤惡。


文字是語言的產物,先有漢語後有漢字。人類出現大約四百萬年前,但大古之人有語言而無文字,言語雖足以通情達意,但不能行遠經久,隨著人智漸啟,庶務日繁,人之記憶力有限,不得不思補救之方,於是文字出焉。中國漢字是中華民族對現實世界的抽象概括,是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而形成。既能表音又能表意,更能表形之文字,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的自然法則,是全人類唯一從遠古文明一直延續至今的最博大的、最豐富的文字。中國文字從早期具有原始文字意識的八卦符號,結繩記事起,歷經新石器時代圖案、刻畫、夏商周時期的甲骨文、金文到秦統一六國文字而形成的小篆,表志漢字的功用已告健全。以後隨著社會的發展,漢字應用廣度、深度的增加,漢字字數也在不斷增加和豐富。


依據考古發現的典籍記載:距今六千年前西安半坡仰韶文化、山東大汶口文化具有漢字雛形的彩陶刻畫符號,有一百七十多個。距今三千四百年前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字已超過千數,西周春秋時期的大篆金文近於四千字,秦時期通行的小篆文字約三千三百字以上,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記錄小篆文字九千三百伍十三字,清代道光年間《康熙字典》收錄漢字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字,當代一九八五年定稿的《中國漢語大字典》簡編本收錄漢字單字約五萬六千字。漢字的書體始終是以實用為主線而不斷發展和演化的,從黃帝史官倉頡造甲骨文、周史官史籀作大篆、秦丞相李斯車府令趙高太史令胡毋教作小篆,凡經三變完成了文字成熟所具備的字義明確,字形規範的功能,但在應用上卻像繪畫描花一樣費力,所以御吏程邈將小篆體損圓為方,省轉為折,形成了隸書,自茲以降,漢元帝黃門令史遊解散隸體存字之梗概,赴速急就而成章草,後漢張芝基章草專精其巧形成今草,王次仲同時創楷法,後經三國、兩晉,南北朝至隨形成今楷,劉德昇變楷法而成行書。總之,漢字自倉頡造古文字以來至秦結三代之局而下開兩漢,三國結秦,漢之局下開六朝,隨結六朝之局而下開,唐宋遂至今日之體勢,這些書體形成除應用功能外,其本身就是藝術性創造,也是中國書法形成過程,因此,漢字的各種書體字形——書法上的結字與中國書法的關係是不言而喻的。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序中對「六書」作了具體界定和闡釋,即:

一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就是把實物的外形輪廓勾畫出來,文字像實物的形狀,以形表義,使人一看就知道它表示什麼。又如:牛、羊、龜等……


二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物有不可象,則就象形之文附加標識以表所示之意,又如「刃」、「本」、「末」等。


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凡形不可像,事不可指,則取一字喻形見義,一字諧其聲為名,兩字合為一字,是謂形聲,又如「柏」、「景」等。


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偽」、「武」、「信」是也,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合起來,從它們的聯繫和配合上表示一種新的意義,如止戈為武、人言為信,三人為眾,鳥口為鳴,雙木為林等。


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形和義相似之字,因聲音殊方,同事而言語不同,一語化為多語,故造型類、義同音近之字。如「考」、「老」同屬老部意義相同,讀音相近,所以考是老的轉注字,這類字為的是反映語言的變化或方言的不同。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宇宙有無窮之義,而不能有無窮之聲,有物窮之物,而不能有無窮之字。於是假借聲音相近之字命名新見、新生之物,而不另造新字,是曰「假借」。所以許慎概括為本無其字,以聲託事,如「令」是發號的意思,最初則是生命誕生的意思,「長」本意為老人長者,假借為久遠長久之意的「長」。如甲骨文「我」本是一種武器,假借為人稱代詞,「北」本為二人相背,假借為北方之北等。六書之中象形、指事、形聲、會意是漢字之主體,轉注、假借為字之應用延展,充分展現了漢字形成之邏輯性、抽象性和博大性以及它不可憾動的生命力之所在,所以從秦漢至今,漢字的豐富和延展都遵循了這一科學規律。


本文摘自《瞅石齋 讀經悟境筆記》


相關焦點

  • 漢字演變書法展定稿會:從書法的角度研究古文字
    隸變是俗體代替正體地位的結果;漢字的繁簡併行,通過刪繁就簡實行漢字簡化是一種趨勢;如何簡化,書展中將用書法的形式表達出「一符多用,化繁為簡、同音替代、由繁變簡;草書楷化、由繁轉簡的幾種途徑。又如,漢字演變由於各種情況的出現,致使漢字訛變、異化,從而使漢字原有結構中某些部件脫離了本義和本形。概括起來可以這麼說:省筆而訛、修飾而訛、形近而訛、錯解錯傳而訛。
  • 「書法」就是把漢字書寫好的方式方法
    #「書法」顧名思義就是把中國漢字書寫好的方式方法。再嚴肅的說:「書法就是用毛筆、硬筆或其他書寫工具將中國漢字展現出體態與視覺上的一種一門「美學的書寫結構藝術」。中國漢字是從「靜與動,象與形」的物圖展示而來,我們祖先古人具有很強的智慧思維和審美造形形意藝術,是人們對生話的美好表達和文化的嚮往記載。
  • 中國東邊有個鄰國,國民愛寫漢字書法
    2019年數據顯示赴韓中國遊客在440萬以上,去之前很多人都要問韓國旅遊,不會講韓語去方便嗎?答案是肯定方便,其實韓國很多地方是有中文標誌,而且部分韓國人會說漢語,這個國家的精英階層以能寫漢字書法為榮。其實,很多年前韓國一直都在使用著漢語和漢字,1945年8月15日朝鮮半島人民在成功擊敗日本帝國主義贏得光復後,為了去中國化和適應民族主義需求,建立政權後廢除漢字。
  • 除了漢字,其他文字有書法藝術嗎?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從甲骨文、金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作為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中國書法」一直散發著獨特的魅力。那麼,在其他非漢字語境下,有書法之說嗎?如果將書法定義為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除了漢字書法(包括日本和韓國的漢字書法),還有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書法和越南書法等。
  • 越南用了一千年漢字,精通書法的胡志明,為何執意要廢除漢字?
    胡志明的字寫得是否真有這麼牛,想必對書法真正有所認知的人都懶得爭辯,當然,如果把他的字放在越南的漢字大環境當中,說胡志明精通書法,倒也是事實,畢竟,自從胡志明執意廢除漢字之後,越南也就沒剩下幾個人會寫漢字,更別說書法了。
  • 書法丨原來小篆是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由國家規定的標準漢字形態!
    中國書法在古代已經是一門成熟的藝術,有豐富、完整、一脈相承的理論體系,很多理論著作是書法家藝術實踐的總結,極大地影響了後人的書法學習和創作。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而且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採。
  • 香港學者金耀基:漢字常存,中國獨特的書法就會常存
    我的漢字書寫可說是師法多家,而不知歸宗何家,誠如米芾所云:「不知以何為祖也」(《海嶽名言》)。其實,我的書法中有一款「形式」,實不關帖學,而是受到敦煌榆林窟「文殊變」與「普賢變」二圖的筆法啟示所得,圖中諸天菩薩,雲步相連,滿天飛動,盡顯出神入化的線描藝術之美。我這一款形式的書法,就是以「畫筆」默用圖中纖細的「鐵線描」和輾轉自如的「蘭葉描」來書寫的。書畫同源,信然。
  • 人體經絡與漢字書法—書法與修行的驚天秘密(一)
    或許是先民們在狩獵過程中身體受傷,或許是在勞動中無意碰傷了身體的某個部位,或許是在部落戰爭中犧牲或死亡,或許是在殺戮俘虜時偶然有所發現,總之,先民們在實踐中得知,穴位是人體經絡分布的複雜網帶上的特殊敏感部位。由人體穴位構成的「點」,無意中竟成了華夏先民發明漢字「點」畫的抽象依據。在此之前,陰陽八卦使先民們對橫畫和豎畫有了感性認識。由於點畫的加入,使漢字書法在橫畫和豎畫的基礎上變得豐富起來。
  • 校園書法 彰顯漢字之美
    既傳承中華文化又傳播漢字之美西安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李和生談到了本次活動的初衷:小學書法教育在美育方面也要增加大量的知識,尤其對漢字的教學應從小就讓孩子們有相應的美學概念,而書法教學又不僅僅是美育的體現,更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但目前專業的書法教學師資非常稀缺,這是整個社會都需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 表達民族美感的工具——中國建築中的書法藝術
    而它的成功源於從梅花枝頭獲得的靈感,人們將這種靈感變換到書法上的線條,之後又轉變到到建築上。中國的設計者在建築中運用變化莫測的書法線條在中國大地上創造出了各種各樣風格的建築作品。中國傳統建築,著眼於線的排列組合及流動。《詩經》中「如鳥斯革,如翠斯飛」的詩句,就是形容中國建築大屋頂飛簷、翹角的曲線動態美。
  • 這個擺攤的老頭是越南的漢字書法博士
    好奇的人們圍觀,一問方知這是漢喃博士宮克略,漢字書法四柱之一。  書法家宮克略在河內乃至整個越南書法界,無人不知「書法四柱」黎春和(歿於2007年),阮文柏、賴高元、宮克略。「老者」 給年輕朋友解釋聖賢字在今天的現代化生活裡,書法藝術已非盛年。賞玩漢字的人固然不多,像宮博士那樣精通漢字,寫得一手好字的人更是鳳毛麟角。
  • 黃惇:沒有中小學書法教育,就沒有中國書法的未來!
    這是中國人通過漢字書法藝術認識美的最基本、最普及的方式,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形成的優秀的文化傳統,在中國人認識母語、掌握母語的教育過程中,書寫和書法從來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今天談這樣一個話題,可能在近代以前的中國並不是問題,因為所有有文化的中國人都接受過不同程度的書法教育。
  • 第九屆全國少年兒童書法、硬筆書法大賽暨規範漢字書寫大賽展評展覽啟事
    第九屆全國少年兒童書法、硬筆書法大賽暨規範漢字書寫大賽初賽評審工作已於6月下旬如期完成。具體事項如下:主辦單位: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承辦單位: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少年兒童工作分會中硬國培(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全國硬筆書法教育考試網(廣州拼客動漫科技有限公司)支持單位:各省區硬筆書法協會(工作委員會)
  • 「東方杯」外國人漢字書法大賽獲獎作品出爐
    旨在開啟中外文化交流之旅,為外國友人提供一個互相學習、交流和展示漢字書法才藝的舞臺,讓更多外國人感受中國書法精髓,體驗中國國粹韻味,以 " 字 " 為媒,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各界嘉賓、外國友人、資訊媒體記者等近百人,共同見證了本屆「東方杯」外國人漢字書法大賽頒獎典禮圓滿舉行。
  • 長沙上演「千人書法」 不禁驚呼:漢字太美!
    孩子們表演節目《書法「詠」流傳》。孩子們的書法作品展現出漢字形體之美、韻味之美。紅網時刻長沙11月13日訊(記者 彭超 通訊員 王鄆瑞)嫋嫋溫氣、潤潤暖冬。11月12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墨韻頌文明·書寫新時代」東郡小學文明校園書法傳統文化展示活動暨「長房杯」芙蓉區書法教育聯盟主題研討活動舉行。芙蓉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梁汝蘭,長房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胡磊等領導出席活動。
  • 越南使用漢字長達兩千多年,至今有人以寫漢字書法為生,延續傳統
    漢字曾經是越南通用的文字,影響越南兩千年,直到近代法國人殖民下漢字才一步步失去官方地位。但是在今天漢字依然影響越南社會,在重大節日還是會寫漢字對聯和福字。而專門書寫漢字書法的人員,越南還是一種職業,被稱為叫做圖翁。
  • 新疆書法博士牛子老師,漢字寫出書法藝術美,單字放大筆法漂亮!
    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在我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在這幾千年的歷史中我國的漢字也被古代眾多書法家寫出了藝術美,要問大家最喜歡哪一位書法名家
  • 《漢字小學堂》:一本書中藏著漢字學習的三種方法
    書裡的漢字最好不要太難,如果有趣一些那就更好了。《漢字小學堂:話說地球與萬物的故事》這本書就符合了我的需求。《漢字小學堂:話說地球與萬物的故事》是一本相當特別的漢字讀本。在這本書中,一百個漢字變成了一百篇妙趣橫生的小故事,每則故事又搭配上一幅趣味十足的書法小品。
  • 涿鹿縣初級中學開展規範漢字書寫硬筆書法比賽
    本網訊(通訊員 趙曉華 張文娟)為加強和提高教師、學生規範漢字書寫能力,引導學生熱愛中華文字和書法藝術,11月16日,涿鹿縣初級中學隆重舉行了以「書寫經典、傳承文明」為主題的國學經典硬筆書法大賽,七、八年級共120名優秀選手參加了此次比賽。
  • 越南書法:不寫漢字寫拼音,形不美神不具,實在難以欣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記錄事件的符號。漢字最早是上古時期的老祖宗倉頡根據飛鳥走獸,日月山川所創造出來的。在五千年的歲月中,從抽象的甲骨文開始逐漸演變,歷經金文、小篆、隸書等等形態,經過一代代人不斷雕琢最終演變成如今的漢字。如今的文字構造精美,行美旨遠,是中華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國文化的文化積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