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寺位於崇信縣城以北一公裡處,原名殿子坡,亦名芮谷,因其山形如鳳翥故曰鳳山,地處汭河北岸,據初步考察,元朝此山就有寺廟,鳳翥山上有泉,泉在磬石古柏之下,柏形如龍,文人雅士稱「古柏龍蟠」,因龍伏於泉故稱龍泉寺。這裡水流淙淙,樹木蔥鬱,鳥鳴婉轉,曲徑通幽,儼然一個人間仙境,世外桃源。
龍泉寺以山聞名,以泉著稱。一年四季水長流不涸,即使大旱年間,泉水亦然懸出盈池,漫流河谷。泉水中偏矽酸、鉀、鈉、鎂、鍶、鋰、碘、錳、鋅諸礦物質含量極豐,已測定者多達40餘種,為礦泉水中上品,洗則潤膚明目,飲則提神爽氣,人謂此水為健身強心,延年益壽之「聖水」、「仙露」。
縣誌載,芮谷山環水抱,怪石嶙峋,蒼松挺秀,古柏參天,為名勝地矣。明嘉靖32年,邑令柳仲庭七絕《龍泉寺》中寫道:「龍泉山半古佛堂,流水潺潺繞後廊,人道蓬萊無處覓,誰知仙境在斯方。」
知縣武全文以八景括之:
蓮臺曉日臺在寺東1裡處,層巒疊翠,望之如蓮行,登臺觀曉日之出,霞光輝映,氣象萬千。聖母靈湫在此。原有三臺,今存其一。
高塬秋風寺東、西各一原,勢如左右掌,登臨鳥瞰汭川,一覽無遺。崇山紅葉,汭川白蘆盡收眼底。西有縱遊原、觀汭峰,東有望遠陵、登高坪,俱為遠眺之基。
芮谷煙霞寺東建有公劉廟,西為芮谷莊,石崖刻有「芮谷深處」四字,字大如鬥,筆勢遒勁。夏季之晨,常有薄霧從芮谷漫出,流煙飛霞,氣象壯觀。
雙橋步月橋長約9米、寬約4米,橫掛於山腰,南接靈官樓,北通三清洞,原名遇仙橋,後更名雙橋,取慈航普渡之意。
古柏龍蟠在「芮谷深處」懸崖石壁上有一古柏,勢如飛龍騰空,樹冠倒懸撲地,形似渴蛟飲澗,瞰視著「貫珠泉」垂涎,凌空流煙飛雨,猶如遊龍吐水。枝幹遒曲盤旋,恰如虯龍蜿蜒於峭壁,鱗甲森然。
瀑珠聽雨西崖高百尺,勢如倒懸,下有深泉,水極清冽。崖上水注如瀉,落入泉中,上下相激,潑銀濺玉,聲如貫珠,似山雨急來,讓人如聽仙樂。
秋池霖雨池在坡下,面積不廣,池水空明如鏡,終年不凍,滿而不溢。據傳,鄉人祈雨輒應。知縣武全文感其恩澤,題曰「靈應湫」。《芮谷志》中《芮谷諸勝》一文記載:「渡溪而北山麓,靈湫湧出,深闊各數尺許,祈雨輒應,土人立碑祀之」。
靈沼魚化 池深五尺許,水從石縫出,積而成泉。泉水清冽,藻荇搖曳,蓄養五色魚於其中,欣遊淺底,穿行其中,怡然自樂,活潑可愛,堪稱一景。
龍泉寺經歷代前人修建,除八景之外,尚有曠觀臺、觀汭峰、古槐峰、縱壑林、迷溪林、密林渡、橫蹊渡、柳蓋亭、幕石洞、石穴藏書、更上坂、摩雲頂、碣石峽、盤石蹟、振衣崗、石柱峰大小几十個風景點。聽雨崖前建有晴雨樓一座,取唐詩「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意,供騷客遊人品茗休息,是品茶聽雨的最好去處,這座隴上名勝,正以她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來源:龍泉寺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