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天下,不僅只是個人的努力,還有諸子百家的共同的努力

2020-12-26 吳阿靜1

歷史上秦始皇一統天下,其氣勢可謂之兇猛

"秦主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而在我們現在看來,他的偉業也是一種"英雄造時事"的結果,重新將分裂的中國統合為一個整體,進而創立了郡縣制,成為中國集權制度的開始。當然,這也引出一個觀點,就是秦國所信奉的法家思想取得勝利。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簡單。我們知道,在春秋戰國時期,天下四分五裂,邦國林立,諸邦國之間因為各種利益等原因,相互的戰爭和摩擦不斷。

持續數百年的動蕩局面,讓眾多的有識之士得以登上歷史的舞臺,少數仁人志士也開始思考如何能夠化幹戈為玉帛,減少"不義的戰爭"給人民和社會造成的損失,從而努力恢復和諧有序的社會狀況。

面對戰爭頻仍的局面,諸子百家從思想理論層面,都給出了自己的理論應對方案以及社會改革構想。其中尤其是儒家孔子思想最為出名。據《論語·季氏篇》"天下有道,則禮樂徵伐自天子出"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仍然是希望一統。

兵家的經典《孫子兵法·計篇》得"道者,令民與上同意",意思也是主張將人民的思想統一於君主意識之中;法家的韓非子更是明確強調要加強中央集權。

從上面可以看出,儘管先秦時代諸子各派的具體學說主張存在著或大或小的差異,但是在政治思想上,基本都是贊同建立起大一統的政治秩序,改變普遍分裂的政治局面和社會狀況。

從根本上說,這是因為諸子百家都共享著中華文化最核心的"天下觀"和"天道觀"。天下是大而無外的,在完整的天下體系下,應該建立起普遍的天下秩序,而不能任由相互廝殺導致的"安全困境",而國家統一則是符合"天道"的,只有統一之後,才能真正興法治和德治,才能在一系列具體的事務上進行改革完善。

應該說,諸子百家的思想都並不矛盾,只是側重的角度不同,具體的適用範圍和使用環境不同罷了,並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諸子百家,實為一家,都是中華文化體系散開的片片火花。

而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顯然不光是法家給呼喚出來的,而是先秦諸子百家所共同呼喚出來的一個政治人物,這應該稱之為"時勢造英雄"吧。

想看的朋友,點擊下圖購買:

相關焦點

  • 秦始皇統一天下,不僅僅只是個人努力,而是諸子百家的共同需要
    歷史上秦始皇一統天下,其氣勢之兇猛由《秦王掃六合》:「秦主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可看出。我們知道,在春秋戰國時期,天下四分五裂,邦國林立,諸邦國之間因為各種利益等原因,相互的戰爭和摩擦不斷。持續數百年的動蕩局面,讓眾多的有識之士得以登上歷史的舞臺,少數仁人志士也開始思考如何能夠化幹戈為玉帛,減少「不義的戰爭」給人民和社會造成的損失,從而努力恢復和諧有序的社會狀況。
  • 37代秦國君王的努力,換來了15年的大一統,秦始皇對得起先祖嗎?
    秦始皇是秦國王室裡的第37代傳人,在他這裡秦國歷經600多年的時間,實現了統一天下的夢想。正是因為如此,秦始皇才把自己稱之為千古一帝的。他覺得他的功績,歷史上的任何人都比不了。所以,他才應該叫皇帝。但是,秦始皇嬴政能夠統一天下,絕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是這37代秦國國君共同努力的結果,尤其值得表揚的是秦國最有作為的這三位君王。秦襄公、秦穆公和秦孝公!為何是他們呢?
  • 李斯:輔佐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名相,為何會被小小的宦官趙高害死
    李斯是輔佐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得力助手,也是秦朝最著名的宰相,但最後卻被小小的宦官趙高害死,那麼名相李斯是如何幫助秦朝完成統一的,又為何鬥不過宦官趙高,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西行入秦李斯的建議使秦國得以繼續吸納六國人才,加速了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的進程。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秦始皇在李斯的輔佐下,消滅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三,大秦名相
  • 秦朝統一天下、功在千秋,為何會背上「天下苦秦久矣」的罵名
    正是由於《秦律》在秦國的成功,導致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將其迅速向全國推廣。秦國百姓能夠接受的秦法,卻並不代表六國百姓就能接受,對於秦國百姓習以為常的事情,到了六國百姓眼裡,就演變成了官府對自己的壓榨和折磨。
  • 秦時明月:諸子百家各個高手神乎其技,嬴政靠什麼統一六國
    章邯也是個人才,從一出場我們就不斷的見識這位將軍的高超武藝,無論海月小築行刺憑一己之力挽救全局,還是帶領小隊以速度擒住盜聖盜蹠,或者設計想擒住縱橫雙劍,請曉夢大師出山等等,他做的每一件事無不讓人不得不嘆服他的能力之強,思辨之緊密,而且他還有一顆對嬴政一成不變的忠心,我想嬴政有章邯這樣的良臣伴隨左右恐怕做夢都得做夢呵呵一笑了了吧!
  • 秦始皇統一天下時,秦國那麼強大,為何短短十幾年便迅速滅亡了
    秦始皇曆時十餘年而滅六國,進而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初立的秦國可以說強盛無比,然而短短十餘年後,秦國卻又迅速滅亡,當真令人唏噓不已。那麼,秦朝滅亡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個人認為應該是由根本隱患、改革缺陷和秦二世的胡作非為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們分別來說。
  • 秦始皇統一天下真的全因為運氣好嗎?
    秦始皇統一六國只是摘桃子?那麼問題來了,為何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國君都沒能摘到桃子而只有秦始皇摘到了?秦滅六國用了十年時間,如果說滅掉一兩個國家都是僥倖的結果,那麼十年之間滅掉六大諸侯國,「僥倖」根本解釋不通。
  •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他是如何治理大秦帝國的?
    秦始皇霸氣橫掃六國,統一了天下,終止了那時群雄角逐,戰亂紛飛的亂世年代天下的統一,使得人民得以安生,可以說,秦始皇的雄才偉略確實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格局,他在歷史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 秦始皇統一天下,為何一生沒有冊立皇后,他究竟在等待誰?
    嬴政是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他擊敗六國統一天下,統一了文字和貨幣衡量的制度,因此無人能超越。同時秦始皇也上一個非常有爭議的人,特別是他的身世,到現在還是一個謎團,而秦始皇一生也沒有冊封皇后,這又是為什麼呢?
  • 千古一帝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真相
    利用思想、文化幹擾,欺詐、行騙、詆毀新政、幹擾正道,以至復闢,則是秦始皇面臨之嚴峻考驗。保護正統文化、統一原六國民眾文化規範勢在必行。秦始皇從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立統一政權開始,到實施所謂焚書之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的八年間,從六國宮廷和民間搜集了大量古典文獻。同時徵聘七十多位學者,授以博士之官。召集兩千餘學生於博士官之下,命為諸生。
  • 秦始皇雄才偉略統一六國,為何在他死後天下大亂?
    秦始皇縱橫捭闔,統一六國,這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高度,雖然秦國是累積了六世的資源,但是還是需要一個有魄力之人去整合這些資源。秦始皇在世之時,手上頗多良將,蒙恬、趙佗等人皆能徵慣戰,李斯、姚賈等個個能言善辯,再加上秦始皇自己的威勢與才幹,他在世之時,沒有一個人敢挑戰他的底線。
  • 秦朝統一,秦始皇做出7項加強統治的決定,除修築長城外還有哪些
    並且依靠這種特色,為秦國統一天下打下了基礎。秦始皇無疑就是法家思想的受益者,而且在統一六國中,法家代表人物李斯也起到很大作用,因此秦朝統一後也堅持以重法治天下。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重刑罰的確鞏固了秦始皇的統治,剛統一六國正是人心不穩之時,正是這種決定讓很多人不敢反抗。但是後遺症也很大,秦始皇去世後,秦二世變本加厲的重用刑罰,最終導致大澤鄉起義。
  •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的時候,世界上的其它地區正在發生什麼?
    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時代,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巨人時代」。各地都湧現出世界史上數一數二的傑出人物,他們用自己的方式,雄心勃勃地打造著自己的帝國。印度:阿育王與鼎盛的孔雀王朝公元前232年,趙李牧在番吾大敗秦軍。同一年,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阿育王去世。阿育王時代,孔雀王朝達到巔峰。
  • 秦始皇「焚書坑儒」是真的嗎?他為什麼這麼做呢?
    現在天下已定,法令統一,老百姓在家努力務農做工就可以了,士人們應該學好法律禁令,可是總有一些書呆子好古非今,誹謗現實,蠱惑百姓。四是:「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並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古代之所以天下大亂,不能統一,就是因為有許多諸侯並立。而許多書生則是專門頌揚古代,詆毀現實,他們講空話假話以混淆視聽。
  • 拿破崙和希特勒統一歐洲失敗,而秦始皇統一中國成功
    1.秦始皇當初統一六國有著遠見卓識,符合民意,權集制統一,將諸候的亂世紛爭統一起來,好治理秦始皇的天下。①秦始皇集團公司的功勞就是統一天下,讓各諸候國的豪門都爭天下,戰亂紛飛的亂世一去不復返,贏得了民心,治理了國家的亂象,軍隊、貨幣、度量、交通、語言、文字法律法規等,形成了統一,讓秦國的發展逐步狀大,秦始皇一統天下,盡收眼底,秦國的發展有共目賭。
  • 帝國龍脈:秦始皇統一天下風水解密
    從堪輿家的角度來看,秦始皇能成大業
  • 【趣讀歷史】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下令修長城,僅是為預防外敵那麼簡單?
    秦王嬴政前後花費了10年時間一統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統一度量衡,遣天下富豪於鹹陽十二萬戶,南取百越之地,廢先生之道,焚百家之言,收天下兵聚集鹹陽。祭拜山川天地,封禪上泰山。為避風雨休於樹下,此樹被封五大夫。
  • 秦始皇統一天下時,六國國君的結局如何?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最終剪滅秦楚燕魏趙韓六國,建立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那麼,在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六國國君的結局各是什麼呢?一首先,在東方六國中,韓國不僅靠近秦國,而是實力最為弱小。公元前239年,韓王韓安即位,韓王安即位時,韓國形勢危如累卵,處於滅亡邊緣。
  • 千古一帝秦始皇與至聖先師孔子,二者誰的影響深遠?
    說起秦始皇我們不禁想起萬裡長城,想起統一天下,想起統一文字以及度量衡這些重大的策略,腦海中浮現千古一帝這四個大字;而說起孔子,個個都能想起春秋思想家,文學家,對後世影響深遠。不過說起他們兩個人,究竟誰對後來的影響深遠?
  •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始皇帝秦始皇,他是如何平定天下統一六國的?
    作為一名被後人尊稱為「千古第一帝」的秦始皇,他的經歷無疑是成功的,小編在讀書的時候看歷史書說秦始皇他是暴君,濫殺無辜,昏君什麼的,但是當時小編倒是就覺得他還是挺厲害的,統一了天下,被稱為「千古一帝」,統一中國把分封制改為郡縣制,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其制度模式沿用兩千多年,像這樣的功績在歷史上並不多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