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秦始皇一統天下,其氣勢可謂之兇猛。
"秦主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而在我們現在看來,他的偉業也是一種"英雄造時事"的結果,重新將分裂的中國統合為一個整體,進而創立了郡縣制,成為中國集權制度的開始。當然,這也引出一個觀點,就是秦國所信奉的法家思想取得勝利。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簡單。我們知道,在春秋戰國時期,天下四分五裂,邦國林立,諸邦國之間因為各種利益等原因,相互的戰爭和摩擦不斷。
持續數百年的動蕩局面,讓眾多的有識之士得以登上歷史的舞臺,少數仁人志士也開始思考如何能夠化幹戈為玉帛,減少"不義的戰爭"給人民和社會造成的損失,從而努力恢復和諧有序的社會狀況。
面對戰爭頻仍的局面,諸子百家從思想理論層面,都給出了自己的理論應對方案以及社會改革構想。其中尤其是儒家孔子思想最為出名。據《論語·季氏篇》"天下有道,則禮樂徵伐自天子出"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仍然是希望一統。
兵家的經典《孫子兵法·計篇》得"道者,令民與上同意",意思也是主張將人民的思想統一於君主意識之中;法家的韓非子更是明確強調要加強中央集權。
從上面可以看出,儘管先秦時代諸子各派的具體學說主張存在著或大或小的差異,但是在政治思想上,基本都是贊同建立起大一統的政治秩序,改變普遍分裂的政治局面和社會狀況。
從根本上說,這是因為諸子百家都共享著中華文化最核心的"天下觀"和"天道觀"。天下是大而無外的,在完整的天下體系下,應該建立起普遍的天下秩序,而不能任由相互廝殺導致的"安全困境",而國家統一則是符合"天道"的,只有統一之後,才能真正興法治和德治,才能在一系列具體的事務上進行改革完善。
應該說,諸子百家的思想都並不矛盾,只是側重的角度不同,具體的適用範圍和使用環境不同罷了,並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諸子百家,實為一家,都是中華文化體系散開的片片火花。
而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顯然不光是法家給呼喚出來的,而是先秦諸子百家所共同呼喚出來的一個政治人物,這應該稱之為"時勢造英雄"吧。
想看的朋友,點擊下圖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