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何麗娜 通訊員 李清清
我們常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餘杭二院醫共體有這麼一家人,他們一家三口都是醫生,疫情當前,他們攜手逆行,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舍小家,為大家。
夜幕降臨,在餘杭區第二人民醫院上了一天班的楊明濤回到家中,28歲的青春臉龐略顯疲憊。而此刻,家裡冷冷清清,空無一人,因為他的父親楊智賢、母親巴曉紅都是奮鬥在抗疫一線的醫生。
「本來今年計劃一家團聚抽空走走親戚,結果從大年初一開始,我們一家三口就都奔醫院加班去了。」楊明濤說。
父親楊智賢是餘杭二院閒林分院(閒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醫師,母親巴曉紅是餘杭二院倉前分院(倉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師,而楊明濤自己也於2016年如願成了餘杭二院的一名急診科醫生。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楊家三口毅然決然地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醫院往往是抗擊疫情的第一道防線。作為基層醫生,從除夕夜開始,母親巴曉紅就在單位值守了。而父親楊智賢作為閒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原黨支部書記,原本已退居二線,面對疫情防控,這位有著近20年黨齡的老醫師再次站了出來,申請加入一線。連日來,楊智賢醫生與同事們放棄休息,每日對來自重點疫區返杭人員進行體溫檢測與醫學觀察。
他說,「我和我愛人都是黨員,這個時候一定要充分發揮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不光是我,我們整個衛生服務中心的醫務人員都是這樣,基本上沒有多少休息時間,但是我們都無怨無悔。」
母親巴曉紅,其實在2019年4月已到退休年齡,然而由於她精湛的中醫藥技術和當地老百姓對她的信任,被挽留繼續為百姓健康服務。自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以來,她堅持每天坐完門診後,參加居家隔離人員測溫工作,有時,甚至要跑到天黑。
就這樣,這個春節裡,父親在閒林街道、母親在倉前街道、兒子在餘杭街道,一家三口「各自為政」,彼此見不到卻又心有靈犀。「因為我們仨都是醫生,所以我們彼此都心照不宣,『做好防護』、『注意休息』這種別人家常掛在嘴上的話,我家往往一個眼神就懂了。」楊明濤說。
最近,楊明濤開始在發熱門診輪值,為了安全起見,他特意吃住在醫院附近,難得回家一趟。除夕那天的年夜飯也成了這一家三口半個月裡唯一的一次團聚。
「自從浙江啟動一級應急響應以後,我們一家人基本上沒同時一起吃過飯、見過面。但是只要能夠把疫情控制住,作為醫生,我們的工作就值得。」楊明濤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