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8月7日電 記者手記:空場賽,尷尬了老記!
新華社記者嶽冉冉 劉昕宇
有人說,空場比賽,舒服了記者。老記們可以幻想自己置身在一個「私人訂製」的現場,獨享比賽。乍一聽,似乎可以這樣自我麻痺,但誰知道,沒有了觀眾,最尷尬的就是記者。
2020年中國網球巡迴賽(下稱「中巡賽」)安寧站就是這樣的「空場賽」。每天8個場地同時開打,空蕩蕩的球場,沒有觀眾,無人喝彩。哪怕比賽再精彩,哪怕球員再有戲,少了掌聲與笑聲,總覺得缺點什麼。
中巡賽男單第三輪,頭號種子張之臻與李健輝之戰,成為本次賽事經典。
決勝盤「搶十」,兩名球員開始上演挽救賽點的好戲。安靜的兩人忽然開始聲嘶力竭大叫,自我加油。17:16,李健輝拿到賽點。此時,他大喊一聲:「拿下,別給他!」這句話仿佛刺激了張之臻,他以一記網前高壓扳平比分,回敬了一句:「拿不下!」最終,這場「搶十」大戰在雙方語言上的「拋梗」和「接梗」中結束,比分定格在20:18,「一哥」勝。
現場遠比記者的文字描述精彩,但可惜的是,沒有觀眾,沒有共情。
戰勝過小威、受過澳網滿堂彩的「一姐」王薔也坦言,空場賽怪怪的,但特殊情勢下,有比賽總好過沒比賽。主裁瞿喆也承認,對於依賴觀眾反應的比賽型選手,少了現場觀眾,球員狀態是會受到一定影響。
職業球員倚賴觀眾,記者何嘗不是。
每場焦點戰,除了球員外,現場觀眾也是老記們的「座上賓」。他們對勝負或「喜」或「悲」,對球員或「粉」或「黑」,對裁判或「贊」或「噓」,都進入了記者筆下或鏡頭中。
如果說觀眾的歡笑、淚水是比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麼,他們的一舉一動甚至能影響比賽進程。
1999年法網女單決賽,辛吉斯因不滿主裁判罰,做出了出格舉動,遭到了全場觀眾噓聲,瑞士公主很快心理崩潰,失誤增多,最終淚灑羅蘭·加洛斯。
1996年溫網半決賽,格拉夫被看臺觀眾「求婚」成為記者報導的經典一幕。「格拉夫,你願意嫁給我嗎?」一位觀眾大聲發問。正準備發球的格拉夫停了下來,整理了下球衣,害羞地笑了,思索片刻,她說:「你有多少錢?」全場大笑。
當球場剩下的只有球員、工作人員和記者,當球場聲音中少了喝彩、歡笑與掌聲,相信每個人心裡想念的,都是空座上本該承載的那名觀眾。
疫情尚未遠去,體育艱難轉身,至少,它已經前行。觀眾的回歸,還會遠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