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發宏觀:財政數據有「收入約束支出」特徵 6月收入端有邊際企穩跡象

2021-01-10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來源:郭磊宏觀茶座

報告摘要

第一,2019年上半年財政總的四大特點是支出節奏積極、交運支出領跑、收入約束空間、存量資金盤活。

第二,6月單月財政數據邊際變化有幾個特徵:

1)支出增速已不復年初高位,但好於5月。

2)地方財政支出有所好轉。

3)政府性基金支出強於季節性。

4)稅收依舊負增但幅度沒有擴大;政府基金性收入企穩。

5)非稅收入錄得歷史較高位。

第三,當前財政數據是經濟放緩、支出節奏、減稅效應、土地市場四因素的綜合結果,整體有「收入約束支出」的特徵;6月收入端似有邊際企穩跡象,一是隨經濟反彈部分稅種增速好轉;二是非稅收入繼續高增長;三是拿地降幅收窄致政府性基金收入企穩。

第四,不過即使考慮收入端暫時企穩,名義GDP觸底前空間總歸不大;地產融資收緊又可能帶來土地市場一些不確定性。下半年財政想像空間一是前期政策落地(專項債新政)後續影響,二是繼續適度打開廣義財政;三是集中於一些特定支出領域比如舊改等。

正文

上半年財政總的四大特點是支出節奏積極、交運支出領跑、收入約束空間、存量資金盤活。1)上半年財政支出節奏前移特徵明顯,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9個百分點,1-5月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進度為近年來最高,而地方債新增限額提前下發,拉動政府性基金支出保持較快增長(32.1%);2)交通運輸支出增速(22.3%)領跑各支出分項,基建類增速受此影響保持較高位(15.2%),基建三項合計拉高財政支出增速3.6個百分點;3)收入端受經濟增長放緩與減稅政策雙重壓力,對支出端進一步加碼的空間構成一定約束;4)各級財政已嘗試多渠道緩解減收壓力:盤活存量國有資金、統籌國有資產收入、加大穩定調節基金調入力度、提高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比例、加大央企國企利潤上繳等。

6月財政數據邊際變化之一:支出增速已不復年初高位,但好於5月。6月財政支出同比增長5.6%,略低於歷史同期,已不復一季度15%的較高增速水平,但較5月低位(2.1%)有回升。從支出結構來看,6月基建類支出增速(1.8%)回落,主要下拉項為前期大幅增長的交通運輸(-16.4%),城鄉社區(2.9%)亦小幅放緩,而農林水(9.6%)於低位略有回升。

6月財政數據邊際變化之二:地方財政支出有所好轉。6月地方財政支出增長6.3%,較前期低位有所回升,帶動全國財政支出增長5.6%。與之對應的,更具地方性的農林水支出於低位回升,道路運輸投資亦有所回升。

6月財政數據邊際變化之三:政府性基金支出強於季節性。6月政府性基金支出約9300億元,在高基數背景下同比增長30%,強於歷史同期水平,主要貢獻應來自於6月專項債的密集發行[1]。

6月財政數據邊際變化之四:稅收依舊負增,但幅度沒有擴大;政府基金性收入企穩。6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1.4%,較5月低位略有回升;但稅收收入依然處於負增區間,錄得-6%,降幅較前期-7%僅略有收窄。從收入節奏來看,6月收入進度與歷史同期基本持平。分結構來看,受減稅影響的稅種中,6月國內增值稅增速(0.8%)較前期低位有所回升,或與6月工業數據反彈有關;企業所得稅增速(-10.2%)由正轉負,除政策原因外也有一定基數影響;個人所得稅(-30%)依然處於負增區間,降幅較一季度略有縮窄。而消費稅增速(25.3%)依然保持高位運行,同期社零增速亦顯著反彈,相關的汽車購置稅同比錄得32.9%,或與汽車零售周期逆轉帶動消費有關。6月,政府性基金收入約7000億元,同比增長錄得年內高位27.6%,或與6月拿地降幅收窄有關。

6月財政數據邊際變化之五:非稅收入錄得歷史較高位。6月非稅收入同比39.6%,僅次於上月的43.5%,為近年來較高水平。具體來看,1-6月,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增長3.4倍,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增長18.3%,兩項增收共佔非稅收入增收額的88%;中央增加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佔全國非稅收入增收額的62%,拉高全國非稅收入增幅13.3個百分點;而非稅收入中涉及降費部分的收入增速持續下降。

當前財政數據是經濟放緩、支出節奏、減稅效應、土地市場四因素的綜合結果,整體有收入約束支出的特徵,但6月收入端似有邊際企穩跡象。經濟放緩壓力之下政策積極對衝,財政節奏靠前,財政支出和政府基金性支出明顯偏積極;這一投放節奏支撐經濟(建築產業鏈偏繁榮);但亦導致後續財政空間變小;土地市場、減稅、稅收收入增速隨經濟放緩周期性下降又進一步強化收支矛盾──整個上半年財政形勢可大致這麼概括。6月收入端似有邊際企穩跡象,一是隨經濟反彈,部分稅種增速好轉;二是非稅收入繼續高增長;三是拿地降幅收窄致政府性基金收入企穩。

如何理解下半年財政的空間?不過即使考慮到6月財政收入和基金性收入暫時企穩,名義GDP觸底前,這塊想像空間總歸不大。地產融資收緊又可能會帶來土地市場一些不確定性,收入端約束大邏輯上仍制約狹義財政擴張。下半年財政想像空間一是前期政策落地(專項債新政)的後續影響,二是繼續適度打開廣義財政的空間;三是集中於一些特定支出領域比如舊改等。我們在中期報告《穿過風雨》《砥礪前行》中對此有詳細闡述。

風險提示:

財政政策超預期;經濟下行超預期。

[1] 財政部月度公布的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中,收入端不包含專項債收入,支出端包含專項債對應安排的支出。

相關焦點

  • 廣發宏觀:財政收入繼續回升 收支矛盾邊際減弱
    單月基建類支出亦表現偏弱,我們理解一則和同期債務付息支出增幅較大有關;二則與4月支出超季節性強勁後的節奏有關;三則可能和兩會處於5月下旬有一定關係。當月地方支出謹慎,以等待兩會財政空間落地,以及財政政策方向的進一步明確。第四,土地出讓金收入5月增速達20%以上,累計增速回升為正;但政府基金性支出亦單月謹慎,這一特徵可能和當月財政支出的邏輯類似。
  • 【廣發宏觀吳棋瀅】回歸再均衡——2021年財政政策展望
    就趨勢而言,公共財政收入增速自二季度以來基本呈現逐月加速修復的態勢,反映了同期經濟修復進程超預期。   特徵四:公共財政支出進度低於預算數,預計全年將以「超收歉支」收官。與收入端形成鮮明對比,截至11月財政支出增速仍低於兩會預算數3.1個百分點,進度也較去年同期放慢約4個百分點。
  • 6月財政收入增速負轉正 2萬億專項債落地穩投資
    6月財政收入首次轉正今年上半年財政收入下降10.8%,稅收收入下降11.3%。上半年累計財政收入出現負增長,這是1990年可查閱到月度數據以來的第二次。第一次是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機衝擊,但當時降幅只有2.4%。
  • 花長春:中等收入階層邊際消費傾向呈現「M」型,因何「塌陷」?
    我們一般理解國內大循環其實是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短期的,我們幾個金融科技領域的老師都講到了短期的調研數據顯示收入分配在惡化,尤其是中低收入這個層面的。今年居民消費和可支配收入現在降到了65以下,比正常情況低了8個點。一方面央行還是放了一點水,另一方面,大家消費是比較謹慎的,所以我們看到儲蓄存款上半年上了8.33萬億,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萬億,對消費打擊比較大的還是低收入人群。
  • 東方金誠王青點評4月財政數據:宏觀政策實施力度正在加大
    支出方面,4月積極財政明顯發力,財政支出增速轉正,這顯示當前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的實施力度正在加大。當前財政支出的重點指向加大力度保障就業、民生等「六保」領域,對基建投資的支持能力有限,4月基建類支出增速明顯低於財政支出總體水平。而因財政收支增速的剪刀差擴大,今年以來財政赤字明顯擴張。
  • 張瑜:廣義財政支出向上但不「瘋狂」——8月財政數據點評
    經濟步入正軌後,地方壓降涉企收費力度較上半年減弱,非稅收入增速年內仍有進一步上行的彈性空間,可支持財政收入完成預算目標。分中央和地方看,地方財政收入增速高於中央。1-8月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10.1%,8月同比3.5%,較7月下降1.1個百分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1-8月同比下降5.1%,8月同比6.9%,較7月增長2.8個百分點。
  • 經濟回暖帶動稅收持續高增長,年底財政支出仍有發力空間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東方金誠 王青11月15日,財政部公布數據顯示:1-11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為-5.3%,前值-5.5%,上年同期值3.8%;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為0.7%,前值-0.6%,上年同期值7.7%。
  • 常州財政收入連續5個月保持增長
    記者從12月2日召開的2020年常州財政運行及預算執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1-10月,全市累計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23.7億元,同比增收26.62億元,增長5.35%。常州市財政收入持續回暖,已連續5個月保持正增長。
  • 財信研究評1-11月宏觀數據:經濟恢復由政策驅動向內生動能轉換
    根據統計局數據,三季度當季,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分別拉動GDP增長1.7、2.6和0.6個百分點,分別較二季度提高4個百分點、 降低2.4個百分點和提高0.1個百分點(見圖8),消費支出的貢獻明顯提升。
  • 前11月財政支出規模超過去年同期
    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1-11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7846億元,同比增長0.7%,較前10個月回升1.3個百分點,財政支出累計同比增速年內首次實現轉正。  從支出科目上看,同前期一樣,與「六穩」「六保」相關的社會保障,就業、衛生健康,農林水利(包括扶貧)的支出力度繼續加大,1-11月同比分別增長9.8%、9.4%和7.7%。
  • 魏易|校內還是校外:中國基礎教育階段家庭教育支出現狀研究
    *來源: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ECNU_xbjk),作者:魏易本文基於2017中國教育財政家庭調查數據,對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家庭子女教育支出水平和結構進行刻畫,並聚焦於家庭的收入水平和家庭子女教育支出的關係,分析不同社會經濟背景、子女結構和戶籍的家庭對子女校內和校外各類教育活動的邊際消費傾向。
  •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足額完成全年預算難度較大
    經濟數據表現來看,稅收收入增速與當前經濟強度基本相符。公共財政支出:整體進度不足,足額完成全年支出預算難度較大,財政付息全年預計將達到1萬億元。1-11月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0.7%,今年以來首次轉正;完成預算進度83.9%。
  • 2018年上半年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數據丨各省差距巨大
    今天要補的,是關於2018年上半年各省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情況。因為談到了可支配收入,所以順帶著也會講到上半年的一些消費情況,不過會較為宏觀一些。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於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即居民可用於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現金收入,也包括實物收入。按照收入的來源,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資性收入、經營淨收入、財產淨收入和轉移淨收入。
  • NBER論文:收入、消費和流動性:美國疫情補貼刺激消費效果評估
    這些支付的有效性取決於家庭在這些刺激支出中消費的邊際傾向,或MPC。在本文中,我們評價了家庭的消費的邊際傾向對於CAREs法案刺激支付的響應。我們還研究了這些消費的邊際傾向如何隨家庭特徵而變化,例如收入水平、收入下降和手頭的現金等。最後,我們描述了家庭消費的邊際傾向在消費類別上的變化,以及這些分類反應與先前衰退中的不同。
  • 經濟周期視角下的中國財政支出乘數研究
    具體來說,在給定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形下,較小的政府財政支出乘數所反映的是,政府財政支出的增加對私人部門具有較大的擠出效應,該情形下,為更好擬合現實核心宏觀經濟數據,構建相關經濟理論模型時則需要重點刻畫擠出效應,反之則相反。其次,現有宏觀經濟理論較為一致的觀點是,政府財政支出效果呈現逆周期變化態勢。
  • 廣發雙擎升級混合A基金最新淨值跌幅達1.69%
    來源:金融界基金作者:機器君金融界基金11月18日訊 廣發雙擎升級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簡稱:廣發雙擎升級混合A,代碼005911)11月17日淨值下跌1.69%,引起投資者關注。廣發雙擎升級混合A基金成立以來收益227.83%,今年以來收益50.45%,近一月收益-1.15%,近一年收益66.36%,近三年收益。廣發雙擎升級混合A基金成立以來分紅1次,累計分紅金額4.19億元。目前該基金開放申購。
  • 前11個月財政收支情況持續向好 重點領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12月15日,財政部公布1—11月財政收支情況。1—11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9489億元,同比下降5.3%,與預算增幅持平,降幅比1—10月收窄0.2個百分點;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7846億元,同比增長0.7%,累計增幅實現轉正。
  • 財政部:不存在維穩預算 6244億是公共安全支出
    我國宏觀稅負水平並不高宏觀稅負是指政府收入佔GDP的比重,是衡量政府收入規模的重要指標,反映了一個國家政府參與國民收入分配的程度。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從與國際比較來看,我國目前的宏觀稅負水平並不高。他分析指出,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每年3月全國人大批准中央財政預算之前,項目支出中一般只有延續性項目按一定的比例預撥部分資金,新增項目大都是在預算批覆下達後才開始支出,這樣就使一些資金延後支出。此外,由於項目單位從啟動規劃設計、可行性研究、招投標等管理程序到具體實施有一個過程,前期準備階段資金需求量小,實施階段資金需求則明顯增大,相應的資金支付也是前少後多。
  • 李超:經濟逐步回歸常態 財政騰挪政策空間
    我們在此前《關注Q4財政集中花錢特徵》報告中提出今年Q4財政將顯示出顯著的財政年末集中花錢特徵,10月財政支出環比回升20個百分點已有體現,但仍有部分領域支出進度較慢,根據預算安排,教育、科技、文體傳媒、環保、城鄉社區和農林水未來兩個月仍需落實預算資金安排的24.86%、37.07%、31.59%、43.21%、40.29%和25.19%。
  • 海通證券:為什麼經濟L型企穩,哪些改革值得期待?
    站在當前時點上,市場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2020年經濟能否企穩? 一、加槓桿一波三折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理解當前經濟面臨的約束與潛力。 在我們看來,最大的約束來自於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