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春:銀行履行社會責任需要新商業模式

2021-01-20 華龍網

■記者 王舒雅

【農村金融時報】

近日,浙商銀行行長劉曉春對外表示,商業銀行履行社會責任的突破口,在於能否用新的發展思維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實現商業銀行與社會價值的共創、共享。只有明確自身的企業定位,將情懷、道義的理念轉換為行之有效的經營模式、發展模式,才是商業銀行可以真正走下去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這些年來,浙商銀行是如何在日常經營中履行社會責任的呢?

劉曉春提到,第一,要飲水思源,做有擔當的金融生力軍。面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如何為實體經濟健康發展提供更好的動能,如何為社會大眾提供更優質、更高效的產品和服務,都是商業銀行承擔責任的著力點和發力點。

因此,首先,商業銀行不僅要為實體經濟提供金融服務,更要根據新業態、新需求,通過金融創新去提升實體經濟自身的「金融能力」。提升「金融能力」並不意味著讓企業脫實向虛去做金融業務,而是讓企業獲得更好地管理資產負債表的能力和工具,提升資金的運用效率。

「比如,我們創新推出『湧金』系列池化融資產品,打造『流動性服務銀行』和『全價值服務銀行』,就為需要減輕債務的企業提供了一個好方法和好工具。」劉曉春說。

其次,浙商銀行作為國內最早設立小企業業務專營機構的商業銀行,要充分發揮自身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的特色和優勢,從關注民生、支持小微的角度出發開展工作。另外,還要主動下沉客戶定位和服務重心,支持普惠大眾的融資需求,力求在經營和普惠之間找到恰當的平衡點,走好「平衡木」。

「舉個例子,民營企業大家食品曾因擔保圈問題被多家銀行抽貸,資金鍊陷入困境。我們在得知情況後第一時間主動與大家食品聯繫,經過現場調研、綜合評估等工作,開通綠色審批通道,及時發放貸款,幫它渡過了難關。這種責任的擔當,我們是以嚴謹的風險把控、專業的產品和服務為基礎的,是可持續發展的,也是頗有成效的。」劉曉春說。

第二,要因勢而變,做有情懷的綠色同行人。綠色金融,在國家戰略層面,關注的是人類的未來以及目前經營方式的可持續性。從商業銀行的角度來看,綠色金融不能單純地談貸款、授信,要轉變理念,發揮「綠色助推器」和「綠色過濾器」的作用,優化資源配置,助力社會發展。

對此,劉曉春表示,首先,倡導綠色金融既要承擔社會責任,又不能破壞商業機制,重點服務符合綠色發展的細分市場領域。

「比如,可以設定一些『綠色』的門檻,制定綠色黑名單,來強化對綠色行業、綠色經營企業的支持。」劉曉春說。

其次,要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為客戶提供更多「綠色」選擇。

「以浙商銀行『至臻貸』為例,這一產品充分體現了貸款線上化的便利,通過網銀系統向客戶提供包括貸款分期提款、還款計劃變更、貸款靈活計息等多種業務辦理方式,無論對企業還是銀行來說都是綠色的,不僅減少了企業往來銀行的審批成本、碳排放和能耗,也相應減少了銀行大量審批工作的能耗。」劉曉春說。

再次,要將「綠色」這一概念深度融入企業運營的全流程,將產品服務、運營、管理等各個環節「綠色化」,降低銀行自身的運營和能耗成本。

第三,要不忘初心,做有溫度的時代創新者。綠色社會責任的實踐活動,不只是慈善、捐款,關注員工發展、普及金融知識、開展公益活動都是浙商銀行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劉曉春表示,首先要堅持「人本觀」的用人理念,除了多維度助力員工職業發展,還要開展各種類型的員工活動,來提升員工的幸福感和浙銀大家庭的歸屬感。

其次,浙商銀行在熱心公益慈善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求新求變」的創新者精神,不斷探索可持續發展的公益創新形式和長效機制。比如,在開展公益助學方面,浙商銀行不是簡單地捐款,而是注重如何解決貧困學子的實際困難,幫助孩子們實現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相關焦點

  • 新形勢下,企業家如何履行社會責任
    企業家的社會責任,這個誕生於20世紀20年代的理念,在今天又有了更多新內涵。    在7月21日召開的企業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企業家承擔社會責任提出殷切希望。他強調:「社會是企業家施展才華的舞臺。只有真誠回報社會、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家,才能真正得到社會認可,才是符合時代要求的企業家。」    在當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企業家應該如何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
  • 微眾銀行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開展扶貧新模式
    微眾銀行是國內首家民營銀行和網際網路銀行,自上線以來便採用全線上操作的運營模式,為用戶提供7*24小時服務。微眾銀行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為人們提供普惠金融服務。微眾銀行更是牢記「讓金融普惠大眾」的使命,讓更多的貧困地區的人口,也享受到同等的金融服務。微眾銀行便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開展精準扶貧新模式。微眾
  • 微眾銀行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弘揚志願者精神
    微眾銀行作為一家有能力、有擔當的企業,不僅自身業務能力強,在社會公益領域,也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微眾銀行弘揚有愛、互助、公平的志願精神,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開展各種公益活動,為共築美好社會添一分力。微眾銀行
  • 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廣發銀行展現國有控股銀行擔當
    廣發銀行作為央企中國人壽集團的成員單位,始終堅持「關注人的發展,實現和諧共贏」的社會責任理念,以「服務客戶、回報股東、成就員工、奉獻社會」為己任,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支持民營經濟,傾情回饋客戶,共享發展成果,為經濟、社會及環境可持續發展而不懈努力。近日,在發布的2019年年度報告顯示,廣發銀行在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中,充分展現了國有金融機構的責任擔當。
  • 完善數據管理寫入中央經濟工作會,劉曉春:建議完善數字平臺監管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曉春認為,在憧憬數字社會巨大的正面效用的同時,更需要充分認識和評估數據互聯互通可能帶來的風險和問題。一是破除信息孤島和數據安全的平衡問題。二是算法模型推動無意識羊群效應的風險。三是社會機構無序採集信息的風險。四是大型科技平臺企業贏者通吃的壟斷風險。對於數字社會的數據公共治理,劉曉春建議:第一,需要從立法層面解決數據的分類管理。
  • 美團遭集體抵制,如何定義新商業文明下的企業社會責任?
    社會化模式則是基於哈佛大學的梅奧提出的社會團體論。組織在從前是一個貶義詞,它代表了整齊劃一,代表了個性的消亡。但組織需要被重新想像,讓其成為滿足個人的社會化希望的團隊。比如社會學上的四種希望:希望安全,希望新經歷,希望呼應,希望認可。因此,企業就要承擔某些義務,而這些義務並不能完全在財務報表上體現出來,更可能會偏離股東利益託管的目標。
  • 曾儉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包括六方面內容
    以下是文字實錄:曾儉華:各位來賓,各位朋友,首先請讓我代表中國建設銀行感謝銀行家雜誌把最佳企業社會責任獎這個獎項頒給中國建設銀行,是對建行履行社會責任給予的認可,也是對我們的鼓勵和鞭策,我願意結合建行多年來的探索和實踐,就銀行業如何履行社會責任談幾點看法,與大家探討和交流。
  • 企業如何履行社會責任
    從責任議題上看,企業社會責任包括合法經營、提供優質產品服務、保護環境、關愛員工、安全生產等重要而基礎的責任。  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不僅關係到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也關係到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彭華崗說,加強企業社會責任工作,是順應劇烈變化的國際經濟形勢的迫切需要,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是中央企業做強做優、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世界一流企業的內在要求。
  •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曉春:監管不應該成為宏觀調控的手段
    主辦方供圖12月12日,2020三亞·財經國際論壇在海南三亞舉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副院長、浙商銀行原行長劉曉春在會議上出席會議並參與討論。劉曉春在會上提出,監管不應該成為宏觀調控的手段,宏觀調控的手段如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是隨著經濟的變化隨時進行變化的,但是監管主要是維護市場的穩定、公平、安全。「所以,雖然也要調整根據市場的變化要進行調整,但是監管的政策應該有一定的穩定性和預期性,」他說。
  • 完善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機制(新知新覺)
    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必須切實履行社會責任。近年來,我國國有企業積極主動履行社會責任,特別是面對急難險重任務衝鋒在前,樹立了良好形象。新形勢下,需要著眼於實現常態化、長效化,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機制。
  • 新冠病毒疫情中的企業如何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怎樣才能更好地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並避免因錯誤決策使企業陷入倫理道德危機之中?一、新冠病毒疫情中違背企業倫理不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錯誤行為在全國人民抗擊新冠病毒肺炎阻擊戰中,我們發現有一些企業「發疫情財」、蹭疫情熱點,做出了違背企業倫理、甚至違法的事情。筆者在此列舉一二,以為警示。
  • 劉曉春:數字貨幣技術和數字貨幣不應混為一談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副院長、上海金融數位化研究中心主任,浙商銀行原行長出席會議並發表關於「數字貨幣:從概念到現實「為主題的演講。劉曉春認為,要把數字貨幣技術和數字貨幣本身兩個東西分開,不要把技術就當做貨幣。數字貨幣技術,不僅僅用於數字貨幣,而應有更廣闊的應用範圍。
  • 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寧波銀行專注金融使命擔當社會責任
    來源:投資時報寧波銀行秉承「公平誠信、善待客戶、關心員工、熱心公益、致力環保、回報社會」的社會責任觀,將銀行經營管理與履行社會責任緊密結合,努力回饋社會2018年3月6日,「寧波市級金融消費教育基地」授牌儀式在寧波銀行總行一樓大廳舉行,標誌著寧波銀行成為寧波市首批市級金融教育基地《投資時報》記者 安喆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才能贏得尊重
  • 國貿控股:履行社會責任 反哺特區發展
    國貿控股是驕傲的,他們的發展印證了廈門特區建設的每一個腳步;國貿控股又是謙遜的,他們深知——一個國有企業的成功,是得到社會支持的結果。也因此,履行社會責任、反哺特區發展,浸入了國貿控股的發展血液當中。  回顧國貿控股履行社會責任的歷程,我們可以發現,這家國企抒寫了廈門多個「第一」和「之最」。六年,意味著成長,意味著變革。但一份國企反哺特區發展的承諾,卻從未改變。
  • 76家企業獲杭州市「戰疫情 促發展 穩就業」履行社會責任優秀企業
    近日,在杭州市「深化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推進勞動關係治理能力現代化」工作推進會上,浙江中浩應用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等 76 家企業被授予「戰疫情 促發展 穩就業」履行社會責任優秀企業。今年,市協調勞動關係三方發出《合力共克時艱 攜手共促和諧》倡議書發出後,全市廣大企業積極響應,湧現出了一批「戰疫情 促發展 穩就業」工作表現突出,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
  • 招商銀行:2019年度社會責任報告
    02董事長致辭招商銀行社會責任報告 董事長致辭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國內經濟社會建設也在長期向好的背景下,全面步入了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招商銀行圍繞「輕型銀行」「一體兩翼」的戰略方向和定位深化轉型,朝著「創新驅動、零售領先、特色鮮明的中國最佳商業銀行」的發展願景前行。同時,秉承「源於社會,回報社會」的社會責任理念,不斷深化社會責任實踐,努力實現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環境價值的和諧統一。科技引領,擁抱變化。新時代領先的銀行將是金融科技的引領者。
  • 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駿豐頻譜獲「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百強企業」殊榮
    此次論壇表彰了一批信譽良好和社會責任感強的個人和單位,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貴州茅臺酒廠(集團)習酒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科技大學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廣州市浪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獲選2020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年度致敬、慈善扶貧人物、抗疫先鋒等企業人物獎項。
  • 各具特色的企業社會責任實踐模式
    我國企業社會責任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較快。尤其是在國務院國資委的推動下,以中央企業為代表的國有企業在強化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方面與探索社會責任實踐模式層面都處於領先地位。  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追求經濟、社會和環境綜合價值最大化的意願與行為。
  • 社會責任與商業模式結合 天弘基金創造普惠生態支持教育民生丨社會...
    來源:投資時報經過十五年的探索與實踐,天弘基金堅信,只有內生於企業商業模式和企業價值觀的社會責任實踐,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投資時報》記者 王悅在奔流不息的黃河上遊,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過渡地帶,是回、漢、東鄉、保安、撒拉等31個民族的聚居區,也是國家「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之一—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所在地。
  • 四川搶抓「十四五」發展新機遇 金融機構履行社會責任新擔當
    2020年,金融行業主動踐行社會責任、發揮金融優勢,產業扶貧構建「輸血、造血」長效機制,在精準扶貧路上取得了諸多實績。但脫貧摘帽絕非終點,「十四五」規劃即將開啟,如今站在新的起點,面對新的使命與責任,如何實現扶貧產業的良性發展?如何繼續發揮金融優勢,助力脫貧攻堅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