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西部地區, 是中亞與西亞的交融地帶,千年以前,這裡曾經古國林立,生機勃勃,加上獨特的自然環境,使得這裡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域,1982年5月,一堆考古人員來到了青海省都蘭縣察汗烏蘇鎮,他們的任務是調查這個地區的巖畫,第二天在當地藏民的引導下,他們來到了熱水鄉察汗烏蘇河的南岸,他們要找的巖畫就在這裡。
就在對巖畫做完記錄工作準備返程的時候,同來的藏民告訴考古人員,就在河的對面還分布著很多的古墓葬,這引起了考古隊極大的興趣,他們渡過河流來到對岸,首先呈現在眼前的是兩座山峰形成的一個巨大山口,
果然如藏民所說,山腳下分布著一座座大大小小圓形的墳堆,但是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山口正中的一座巨大古墓吸引了,他們前面的山名字叫血渭山,他們腳下的這片草原叫血渭草原,而他們眼前的這座大墓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被當地人成為九層妖塔的——血渭一號大墓。
傳說這裡就是當年格薩爾王封印群魔的九層妖塔,1982年5月這是考古隊第一次來到血渭一號大墓,和很多其他的古墓一樣,墓頂和墓東面的兩個巨大盜洞表明,盜墓賊已經先來一步
後來聽當地的藏民講,早在抗戰時期,青海軍閥馬步芳就曾帶部隊對此墓進行過盜掘,
並從中獲得了大量的寶藏,不知道是藏民說的還是網傳的,據說馬步芳還因為遇到靈異事件,只挖了兩層就沒挖了,說到這裡,不由得想到了孫殿英盜掘清東陵的事件
,東有孫殿英盜清東陵,西有馬步芳盜血渭大墓,戰亂時期還不知道有多少墓葬遭到了各方軍閥的盜掘,三國時期的曹操就號稱是盜墓的祖師爺。不止是血渭一號大墓,周圍的墓葬也有很多已經被盜墓賊挖開,大大小小的盜洞隨處可見,三個月之後考古隊正式開始對血渭一號大墓及其周圍的墓葬進行發掘,因為這裡地處熱水鄉,因此這裡墓葬被命名為熱水墓群,血渭一號大墓也被稱為熱水一號大墓,但是至今對於血渭一號大墓的考古,仍然沒有發布正式的考古報告,所以對這座大墓的猜測和傳說也是最多的。
大墓內部結構——
今天如果你親自去看這座大墓,從正面看,他的樣子是這樣的
整體上呈梯形,很多人看到後都覺得很奇怪,墓葬上那麼一點的土堆是什麼,實際上考古隊第一次見到它時,它的樣子是這樣的
這就很清楚了,之前上面是有封土的,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出,封土很明顯的分為了上下兩個部分,也就是說這個墓葬是有雙層封土的,兩層封土總高度為35米,整體看起來像一個「金」字,所以被稱為東方金字塔,
這個名字雖然聽起來很霸氣,但實際上東方金字塔並不只有這一座,擁有這個稱呼的墓葬還有寧夏銀川的西夏王陵,吉林吉安的將軍墳,安徽徐州的龜山漢墓,河南洛陽的邙山墓群,陝西興平的漢武帝茂陵,還有最厲害的秦始皇陵有時也會被稱為東方金字塔。回到九層妖塔
最上面的一點點其實就是第一層封土被清理後,留下的一小部分封土堆,從正上方看大墓也是呈梯形,下層封土東西向的兩個邊長分別為100米和155米,南北寬80米,上層封土的尺寸分別是55米,65米和58米,墓從尺寸上來看,血渭一號大墓是整個墓群乃至整個青海規格最高的墓葬,我們再看一下墓的側面
看起來好像怪怪的,墓北面的一個缺口顯得非常的不協調,實際上這是人工盜掘挖開的缺口,墓葬的背部最初是與天然山體相連的,所以古墓最初的樣子應該是這樣的
他坐北朝南,依山面水,背後兩座大山猶如兩條巨龍一般,與大墓構成的雙龍戲珠之勢
可以說風水是非常的好了,剛才我們已經說了,墓的上層封土已經被清理了,九層妖塔都已經被挖掉一半了,那這一部分結構到底應該是怎麼樣呢
,上層封土原來的高度一共有12米,根據曾主持此墓發掘的許新國先生的描述,在上層封土從上至下一共平鋪了七層柏木,有的朋友說不是九層妖塔嗎,對的,是七層,並不是網上流傳的九層,柏木環繞封土堆四周均是粗頭朝外,細頭朝內,越往下柏木越粗,請大家記住這七層柏木,後面我們還會繼續提到,在上層封土的最下面有三層石牆,每層石牆高一米
自下而上內收呈階梯狀,材料都是花崗巖礫石,石牆上面的封土為混築夯土,混築夯土是將土和礫石摻水攪拌,夯打而成,夯土層之間鋪了一層當地生長的沙柳枝條,這就使得夯土層非常的堅固,至於柏木為什麼只有七層而不是九層,這應該與當地的葬俗有關,除了河北面這片墓葬,考古人員在河的南面也發現了大片古墓,其中有四座規格較高的墓葬,已經被發掘了這四座墓葬分別被命名為都蘭吐蕃一號至四號墓葬
在清理三號墓的時候考古人員發現這座墓葬整體呈階梯狀的梯形,臺階整體有七層,由此看來血渭一號大墓的七層柏木和這裡的七層階梯肯定不只是巧合,有人解釋說這可能與吐蕃文化中的七重天的信仰有關,當封土清理至4.5米處時就有了第一處發現,這是一個長5.8米,寬4.8米深2.25米的墓室
四壁是用石塊堆砌而成,頂部覆蓋有13根柏木,在這個墓室內發現了大量牛馬羊鹿等動物的骨骼,這顯然是一個動物陪葬坑,繼續向下挖,挖到11.5米的時候,又有一個墓室呈現了出來,此處已經達到了上層封土底部石牆的位置,這個墓室整體呈十字形
,東西長21米,南北寬18.5米,一共有東西南中四個墓室另外還有墓道和一個迴廊
如果你現在去參觀,仍然可以看到這個墓室就裸露在外面墓室內面也是石塊堆砌而成,石塊之間還夾有柏木層,壁面堆砌的非常整齊,頂部覆蓋著61根巨型柏木
但是頂部封土已經被盜洞打破,室內的柏木也均被火燒成了碳狀,這很可能是當年馬步芳所為,可想而知金銀珠寶這些對盜墓者來說很值錢的東西,肯定是被洗劫一空了,所以在墓室內發現的金銀器很少,在東部墓室內發現了大量的牛馬羊骨骼和一些木質食具
可見這些牛馬羊很可能是作為食物殉葬的,在西側墓室內也發現了一些殘存的木質物件,木件內盛有大量的小麥粒,在南側墓室中則主要是一些木製物件的殘件,中部墓室內則發現了大量珍貴的絲織品殘片
這些絲織品中,有一部分是中原漢地製造,還有一部分是中亞和西亞製造,其中有一塊波斯的缽羅婆文字錦
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塊八世紀波斯文字錦,但是四個墓室中均沒有發現人骨,所以這個墓室應該也是一個陪葬墓室,真正的主墓室到現在還沒有現身,除此之外在大墓正南的平地上還有五條巨大的陪葬溝,陪葬溝有完整的殉馬87匹,從馬的形態可知,這87匹馬是被活祭的
陪葬溝的東面有14個圓形殉葬坑,西面有13個,27個殉葬坑中,有4座是空的,13座裡面有殉牛頭,牛蹄,8座裡面是殉狗,還有兩座是殉巨石在殉馬溝內出土了一個已經被砸碎的鍍金銀木質舍利容器,容器復原以後的樣子是這樣的表面有複雜精美的紋飾,頂部有六個立鳥
到現在大家可能還感受不到這座墓的規格到底有多高,最直接的我們通過幾個數字來感受一下,血渭一號大墓的佔地面積與松贊幹布墓葬相當,但是封土高度是其封土高度的兩倍,在秦漢時期中原有一種墓葬形式叫黃腸題湊,這是一種王陵級別的墓葬形式,其中黃腸指的就是黃心的柏木,題是指木材接近根部的一端,湊是指頭朝內,黃腸題湊就是將黃心的柏木在棺槨外頭朝內壘疊起來
因為柏木堅固耐用,耐腐蝕性強,可以歷經百年而不壞,而且還散發著幽香,又因為柏木生長的非常的緩慢,所以是一種十分珍貴的木材,一般只有皇陵才會使用。諸侯,大夫可以使用題湊,但一般不能用柏木,而是用松木或是其他的木材,除非是有皇帝的特批才可以
而血渭一號大墓在封土中足足用了七層的柏木,其中最粗的有一抱那麼粗。
血渭一號大墓前方的殉葬溝中,有完整的殉馬87匹,這還不算其他殉葬坑中的馬匹,這是什麼概念呢,在敦煌古藏文文書《吐蕃贊普傳記》中記載,松贊幹布與韋氏義策兄子七人盟誓時說道——義策忠貞不二,你死後,我為爾營葬,殺馬百匹以行糧
由此足以見得這87匹馬的規格之高。
根據現在的發掘情況來看,還沒有發掘的底部封土和封土之下應該還有更大的墓室,這些墓室是什麼樣子我們現在一概不知,但是在不遠處的一處大墓,卻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想像的空間。
2017年12月,西寧文物圈傳出消息,有一批剛剛出土的文物在尋找買家,據說這些文物是一批具有西域特色的珍寶,賣家最初要價1.8億,盜墓出手髒物要價1個多億,可見這絕不是一件普通的盜墓案,青海省公安廳得到消息後立即展開了調查。最終當警方破獲這起案件的時候,收繳的文物令人震驚,總計大小文物一共有646件,其中一級文物16件,二級文物77件
這就是著名的2018青海3.15盜墓案。經犯罪分子指認,被盜的墓葬就在血渭一號大墓東邊不遠處, 後來這裡被命名為2018血渭一號墓
墓葬被盜之後官方對這座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就在一個多月以前,國家文物局剛剛公布了發掘進展,墓葬由地上地下兩部分組成,地上為墓園建築
最外圍的是一道圍繞封土的營牆,封土與營牆之間有一個回形走廊,東北方有兩個石砌的祭祀建築,兩個石砌房屋以及營牆上各有一個開門,墓道入口在東側營牆外,墓道口就有一個殉馬坑,
從墓道進入,經過甬道就來到了墓內,主墓室在大墓的中間,長6.8米,寬4.25米,墓室牆壁上有壁畫,棺槨置於紅砂巖之上,棺木上有彩繪和貼金,墓室內出土了兩架人骨,但是對人骨的分析結果還沒有公布,除此之外主墓室兩側還各有兩個側室,墓內出土了精美的金銀器,銅器,玉石器,紡織品等各類文物1000餘件
這些文物中有很多的金銀器,而且有濃厚的西域特色,由這些文物我們可以想像在規格更高的血渭一號大墓中,當年馬步芳一定是得到了大量的寶物,而這些寶物現在絕大部分都已經下落不明
九層妖塔到底有幾層——
根據2018血渭一號墓的結構,我們可以猜測,更大的血渭一號墓封土下應該還埋藏著一個結構更複雜,面積更大的主墓室,我們剛才解析的上層封土總高有12米,其中有兩層墓室,剩下的下層封土高度大概有23米,按照這個比例,下層封土應該還有3-4層墓室
大墓之中所有的墓室加起來,很可能是6-7層,聯想一下剛才提到的七層臺階和七層柏木,七層的可能性應該大一些,所以九層妖塔很可能不是九層,而是七層, 另外還有一個觀點認為,大墓的下層封土是一個基於自然山體修建的平臺,上層封土即整個墓葬,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九層妖塔就不是九層,也不是七層,而是只有兩層。
墓主——
規格這麼高的墓,主人會是誰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搞清楚這座墓的建造年代和對應年代上這片土地的主人是誰。但是血渭一號大墓中,並沒有出土任何有明確紀年的物品,根據已公布的資料,也沒有相關的斷代研究結果
但是通過對周圍幾座墓葬樹木年輪的分析,可以推斷其年代跨度大致是7-8世紀,再根據墓中出土的器物形態,我們最終可以將大墓的年代鎖定在7世紀末到8世紀初
7世紀末中原地區正值大唐盛世,當時在都蘭這片土地上有一個國家叫吐谷(yu)渾,吐谷渾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一劍易折,十箭難斷」的故事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吧,這個典故說的就是吐谷渾國王阿豺臨死前訓誡兒子的故事
,由此也能感受到吐谷渾肯定也是一個不凡的民族,事實也的確如此,最早的吐谷渾人還要追述到遼東的鮮卑部落,公元三世紀末,鮮卑慕容部的統領叫慕容涉歸,他的兒子中年齡最大的叫慕容吐谷渾,雖然年齡最大,但是是庶長子,還有另外一個兒子叫慕容廆,雖然年齡很小,但是是嫡長子,因為慕容部的繼承制度受中原影響很大,所以後來繼承王位的是嫡長子慕容廆,公元283年由於兄弟兩人鬧矛盾,慕容吐谷渾一氣之下率所屬不下西遷而去,後來的歷史證明,他的這個決定是非常明智的,他們兄弟二人都非等閒之輩,分開之後各自打下了一片天地,慕容廆(wei)的兒子慕容皝(huang)於公元337年在今遼寧一帶建立了前燕政權
慕容吐谷渾則輾轉千裡來到了西北地區,依次徵服了現在的甘南,川西以及青海等地的部族
公元329年,他的孫子葉延在今青海一帶,以自己祖父的名字吐谷渾為國號建立的政權,回想一下倘若當初慕容吐谷渾沒有西遷,他們兄弟二人會不會鬧到互相殘殺的地步也是難說,由於吐谷渾國地處聯繫中原與西域的重要地帶
這裡曾一度成為絲綢之路南線重要通道,被後人稱為青海道,吐谷渾國憑藉良好的商業信譽,成就了本國發展的同時,也極大的促進了東西方的交流,為絲綢之路南線的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直到公元663年吐谷渾被吐蕃所滅
之後一部分吐谷渾人投奔了唐朝,一部分則留下來以吐蕃邦國的形式繼續存在了上百年,從時間上來看,血渭一號大幕很有可能就是吐谷渾邦國時期修的,至於墓主具體是哪位首領這就需要考古來進一步驗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