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個主題其實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句總這些年的職業生涯,每次的變化都是從舒適區離開,然後慢慢的形成新的舒適區的故事。這是個能力從裡到外不停的擴散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挑戰自我的過程,非常不容易,但都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
隨著年齡的增長,舒適區機會越來越舒服,人也難以突破自己,慢慢的就油膩中年了,就給自己找很多理由了,比如這輩子也就這樣了,認命了,我感覺突破不了了等等,自己就陷入溫柔圈不出來了,這樣的觀念一旦形成,這輩子真的也就這樣了,這其實也沒什麼不好,但但凡還覺得自己能折騰一下的,就得從舒適區出來,重新買入痛苦、學習、成長的過程。
每個人的舒適區不一樣。有些人是自己宅在家裡,不願意接觸人;有些人是喜歡做自己的事情,不願意被打擾;有些醉心於自己的專業,不願意學新的東西。每個人都不同,都需要面對不同的舒適區。
人一旦從舒適區出來,人就會感到恐懼,會覺得沒有安全感,也會覺得沒有自信,好像自己啥也不懂,到處謹小慎微的,這個時候人是進入了「恐懼區」,很害怕,而且不知道該怎麼辦,會人云亦云,會不知所措。但這種時間段往往不長的,有些人適應不了,就縮回去了,有些人突破自己的恐懼區之後,就進入學習區了。
進入學習區,人的狀態就完全不一樣了,你會非常興奮的發現新的事物,新的需要突破的地方,你不再害怕,而是很願意去學習新東西,甚至以獲得新知識而高興自豪,你逐步的拓展跟適應了自己的新的領地,很快把能力周圍夯實基礎,期待著新的能力方向,然後就進入成長區了。
成長區就像新開拓的領域,你基本上學會了新的技能或者擴展新的能力點,這個時候就可以用新技能來操作了,你設定新的目標,並有條不紊的執行計劃,這個時候,慢慢的新的挑戰區就變成了你的舒適區了。
新的成長區,變成了舒適區,然後你又得上路折騰新的地方了。這就是不斷折騰,不斷成長的過程。
我們來看看,到底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01
生命不息,折騰不止
每個人的進步,都是從不斷折騰開始的。
句總認識一個很好的朋友,70後,人都40多了,妥妥的進入中年,事業有成,而且兒女雙全。看起來就是人生贏家,但他就是我欣賞的那種不停折騰型的,40多開始新的業務,不到2年的時候,又做到了一個新的臺階。這不是最重要的,你看他的朋友圈,永遠都是新鮮玩意,一會又去釣魚了,一會又去航海了,一會又去深山老林徒步了,我真是很羨慕他。他總是在探索未知的領域,也總是尋找新的興奮點。
保持年輕,保持熱淚盈眶,保持對新鮮事物的感知能力。
02
當你覺得難的時候,就是進步的時候
人都有惰性的,而且年紀越大惰性越強,舒適區就越難突破。很多人其實在自己 舒適區怡然自得,雖然沒什麼不好,但風險一旦來臨的時候,容易手足無措。最好的辦法就是居安思危,任何時候,都要嘗試一些新的東西,雖然不一定有什麼大成就,哪怕是發展一項新的興趣愛好也好,就是讓自己保持興奮。
人一旦進入「恐懼區」,會非常不適應,比如新的工作領域,新的學習空間,總會覺得力不從心,或者覺得還是呆在原來的領域舒服,這個就是進步的時候了,所以別擔心,當你覺得難的時候,正是應該堅持的時候。有時候挺一挺就進入了新的能力圈。
句總的領域就是這麼一步步的拓展出來的,最開始做遊戲,做了好多年,應該是非常非常熟悉了,然後重新開始做B2B,做廣告,折騰了很多東西,有時候會覺得幹嘛不在一個領域一直沉澱呢?其實沒錯,每個領域都應該有沉澱,不能淺嘗輒止,但我也興奮於學到新的東西,拓展了自己的視野。當然,隨著領域不同,你所需要的能力項是不同的,你會害怕能不能做好,但過了「恐懼區」,一旦進入學習區,你的害怕就變成了興奮。
所以請抗住,請硬抗。風雨過後就是彩虹。
03
保持開闊的視野
活到老就要學到老。要不停的到新的領域去。
能力項很多都是可以遷移的,當你進入新的領域的時候,之前的很多能力與資源還是可以繼續使用,你要做的就是要把之前能力轉變成處理新領域的知識。
句總雖然能力一般,但接觸新領域的能力還可以,接受資訊的能力比較快,也願意嘗試新的東西。寫公眾號這件事就是想把我學到的東西跟大家分享,這是完全全新的領域,之前沒接觸過,這不以開始就慢慢的熟悉起來了,現在日更了差不多2個月,很累的,但很開心。句總還在寫一本小說,也是完全全新的嘗試,這些嘗試,讓我進入不同的領域,也逐步摸到了門路。
每個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同,但一定要保持視野開闊,這樣更容易發現新的機會。
04
不貪多,慢慢來
人生很長,何必匆忙。
很多年輕人確實視野很開闊,也願意嘗試新的事物,但總是貪多,這個也想做,那個也想玩,最終往往都是貪多嚼不爛。新的領域始終存在,窮其一生也不會學完,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領域,也要放慢心態,每個領域都要認真的去嘗試,隨著深入你會發現很多你之前不知道的細節,會逐步夯實自己的新能力圈。
認同請點擊右下角「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