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開年我都都會給自己許下願望利用下班時間要看書一百本丶學會一門語言,但是下班回家總是控制不住拿起刷抖音丶追劇丶刷微博丶打遊戲……怎麼舒適怎麼來,這麼多年許下來的目標一次沒有完成,我最近看了發展心理學才明白原來我沒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心理舒適區並不是代表自己處在舒適的環境
心理舒適區並不是代表自己處在舒適的環境,舉個例子《肖申克的救贖》中的老布,他在肖生克的監獄生活50年,在監獄裡面沒有自由,環境也非常的糟糕,但是老布知道自己將要刑滿釋放時,不惜選擇殺人讓自己能繼續留在監獄,從老布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即使我們生活在非常痛苦丶絕望的環境中,也不願意去改變因為你熟悉他。
呆在心理舒適區就像溫水煮青蛙
正常情況下,呆在心理舒適區所帶來的不自在不會危及我們的生存舉例子:
我們工作中學習技能稍微努力下遇到點困難就放棄了
學習英語沒開始幾天看到沒有成效慢慢結束了
遇到心儀的男女朋友不敢上前去搭訕導致錯過一段緣分。
以上的情況不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但是總是會給我們帶來不適感,我們不會著急著去改變,總是得過且過。
心理舒適區就是逃避負面情緒
這種方式一開始就是用來對抗焦慮和恐懼,如果一個人小時候遭到別人的嘲笑和排斥,就會變得沉默寡言,對於他來說保持沉默寡言就是在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固定的習慣,儘管這些事情已經過去,他對這種應對方式甘之如飴。
其中讓他變成習慣的不是痛苦,是控制感和安全感。
但是這樣得來的安全感和控制感非常的脆弱像《肖生克的救贖》中老布出獄後無法走出心理的舒適區重構自己的生活,最後選擇自殺結束這一生
心理舒適區的誤解
想擁有輝煌的人生一定要不斷擴大自己的舒適區,但是步子也不能邁得太急
我有個朋友小張在一家跨國公司做8年的結構工程師,入職一年時小張非常的辛苦,每天工作都圍繞著注塑設備和畫圖軟體,但是後來做多了工作輕車熟路,他不覺的辛苦但是有點厭倦,更何況他的收入已經三年沒有增加過,他看了很多金融行業朋友都收入頗豐,小張很心動,後來在(跳出舒適區)的概念鼓動下,小張接受了一個朋友的邀請,從跨國公司辭職,進入一家公司做電話銷售,可誰知,這是噩夢的開始,小張入職兩個月就做了一單業務,大家都知道銷售工作都是底薪加提成,入職幾個月小張都只能拿到微薄的薪水,回想起做工程師的日子收入不高但是自己還能接受,原本想跳出舒適區做更好的自己,真的挑出來反而更加的難受
想要更好的生活要學會擴大心理舒適區,但是跳出心理舒適區不是不了解情況不計後果的投入到陌生的領域去,這樣誤解了道理往往會給自己帶來不可承受的痛苦。
我們常說「你誰行舟,不進則退」,我們也可以說「舒適區不去擴大就會縮小」老布因為不去擴大自己的舒適區面對新的環境適應不了選擇自殺,工作中沒有擴大學習技能的舒適區導致工作越來越不順利
正確的擴大心理舒適區的方法
一丶堅定信念: 要堅定地相信自己能做的更加的好
二丶了解自己: 反思自己現在的狀態自己的心理舒適區的範圍
三丶列出計劃:列計劃一點一點拓寬自己的舒適區。
喜歡大家點個關注,希望你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