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的本質,其實就是創造新經驗,用新經驗代替舊經驗。創造新經驗需要通過新的行為,獲得新的反饋、新的強化,並切身體驗到它。切身體驗的經驗,信息濃度是非常高的,這跟聽來、看來的道理很不一樣。如果只有想像中的期待,而沒有新行為帶來的新經驗,改變就很難發生。
驗證在自己身上,便是戒菸和堅持運動。
我是從大二開始,在室友的「薰陶」下,學會抽菸,到2019年7月份,煙齡16年,每天抽20-30支,可以說菸癮比較大了。在2017年戒過一次煙,戒了5個月後復吸。去年7月份二次戒菸,現在已戒掉9個月。
都說戒菸難,自己戒菸的經驗:戒菸難,其實也不難。其區別就是看內心真正的意願和需求,戒、還是不戒,全是認知說了算。當階段性戒菸成功後,身體機能的修復產生了正向反饋,從而強化了我堅持戒菸到底的信念。
運動也是一樣,自己的認知告訴我,體重超標嚴重,真的到了該減肥的時候了,於是就開始行動。然後就是身體正向的反饋,然後又強化了堅持下去的信念……
行動!行動!行動!一定要行動起來,打破我們的舊的經驗,讓新行為創造新的經驗。
僅僅靠道聽途說,從未經歷過,是完全體會不到的。
改變既需要勇氣,也需要自省。
人患不知其過,既知之而不能改,是無勇也。——韓愈
人最大的敵人其實是自己,改選擇改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其實很難,要面對很多的焦慮,也需要勇氣。
可是,沒有什麼能夠比走一條很難的路更能促進人的自我發展了。
清代晚期的曾國藩擅長自省。
在每天的日記中,他都要將自己一天的言行進行一番徹徹底底的反思、清掃。
曾國藩的一生,就是自省的一生,最終,他的人生修養和事業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成為一代中興名臣。
孔子說: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反省自己,不苛責他人,是修養自己的法門,也是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 懂得自省的人,待人寬厚,善待他人。 不推諉責任,時刻反省自己,是一個人不可多得的教養。
真正的心理舒適區不是我們熟悉的環境,而是我們熟悉應對環境的固有方式。
10年前,朋友從工作多年的私企辭職,跳槽到一家知名國企,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領導的認可,收入是原單位的兩倍。
然而在這之前,他對原有的工作,雖然並不喜歡,但勞累了一天後,除了回家抱怨幾句,未曾做出任何改變。這次,他毅然決然的跟公司提出辭職,去追求更好的人生目標,只是因為他改變了熟悉的應對環境的固有方式。
明明生活已經有了改變,我們卻堅持它還是原來那樣,由於我們熟悉原來的應對方式,就牢牢地抓著它不放。慢慢的,我們害怕的事情,就真的發生了。
人,該如何過這一輩子?
不應聽信命運的擺布,終其一生。
應該拿出改變的勇氣,邁出改變的第一步,在行進中時刻檢驗是否偏離了航向,如若偏離,及時糾正和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