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珍檔 | 重慶開埠文化的見證,南濱路英國卜內門洋行

2021-01-19 上遊新聞

重慶開埠距今不過100餘年,在經歷了近代赤黨政權的毀滅性破壞後,留下了不多的還可以找到的一些珍貴歷史痕跡,尋找記錄這些倖存的歷史痕跡是生活中很有趣味的一件事兒。

重慶南岸區南濱路是一個歷史文化資源相當厚重的地方,這裡不僅擁有古巴渝十二景中的四景:黃桷晚渡、龍門皓月、海棠煙雨、字水宵燈,還分布著許多開埠時期保留下來的建築遺存,比如早年外國人創辦的隆茂洋行、太古洋行、平和洋行、安達森洋行、立德樂洋行、卜內門洋行、法國水兵營、美國使館酒吧等歷史遺址。

在南岸濱江矗立了一個世紀之久的英國卜內門洋行就是一個重慶開埠文化的見證。1891年重慶開埠後,英國卜內門公司於1903年在重慶開設機構,由英國商人卜內與門氏兩人合夥投資,生產經營純鹼、肥料、農藥等化工產品。1915年,他們在濱江路五船路口(現在的周家灣63號)修建了兩幢別墅建築和倉庫作為辦公機構。

這座位於南岸南濱路野貓溪上遊的是英商卜內門洋鹼公司(即卜內門洋行),與慈雲寺毗鄰。目前處於閒置狀態,而且建築損毀嚴重,由於年久失修,洋行內部的木質地板、樓體、門窗、壁爐等都已朽爛或殘損。但可喜的是它的主體建築和倉庫還算保存較完整。 

卜內門洋行依山勢而建,所以它的底部較高,樓高三層,從底部到第一層,第一層到第二層石梯、第一層外牆、內部的石板地、壁爐等都是很堅實的老石頭砌成,二樓和三樓使用的是很有民國建築風格的青磚。

據悉這些遺址將有望建造成為開埠文化的陳列館,向市民免費展示重慶開埠時期的文化。

原標題:重慶開埠文化的見證,南濱路英國卜內門洋行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重慶最早洋行」 將變身開埠文化遺址公園
    立德樂洋行,南濱路上一棟塵封多年的知名歷史建築,在歷經120多年風雨之後,將和其他幾棟百年歷史建築一起,打造成為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結合歷史文化和現代時尚,帶領市民見證開埠時期的風雲變遷。   昨日,記者從重慶市地產集團獲悉,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整體改造工程正式啟動,預計明年年底公開亮相。
  • 卜內門洋行:見證中國百年「洋皂」發展
    它的名字叫卜內門洋行,它就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國洋鹼公司,見證了中國百年「洋皂」發展歷史。英國洋鹼公司,見證重慶開埠歷史1873年,英國人卜內與門氏合作,創建卜內門洋行,由經營洋鹼起家,總部在倫敦,主要經營純鹼、化肥。近代的卜內門有限公司集團是世界五大公司之一、英國當時的四大公司之一,在英國有工廠300多家。
  • 重慶珍檔 | 他是重慶開埠第一人,創立了重慶最早洋行。
    1891年重慶開埠,留下了大量洋行、領館等老建築。位於南岸區龍門浩的立德樂洋行,就是其中之一。至今,立德樂洋行已走過120多年風雨,被稱為「重慶最早洋行」。上世紀90年代的立德樂洋行英國商人立德樂,在重慶開埠史上是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
  • 想了解重慶開埠歷史文化嗎?未來可以去這裡逛一逛
    去年10月,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宣布正式開工。如今,公園建設又有了新進展。1月12日,記者從重慶市公共資源交易網獲悉,《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二期工程招標公告》發布,項目除了將新建公園公共設施外,還將對立德樂洋行等文物建築進行修復。
  • 百年老倉群,國寶藏身處|走進開埠文化遺址—安達森洋行
    重慶南岸,是一座人傑地靈、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三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選擇在此居住生活、繁衍生息,三千年南岸風雲激蕩,祖先在此為我們留下了豐富而燦爛的文化遺產。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開埠文化遺址——安達森洋行。
  • 故宮文物南遷 快去這兒揭秘|紀念館|南濱路|安達森洋行|重慶
    南濱路上又增一個打卡地!近日,位於南濱路的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開放,消息傳出後,吸引了不少人前去打卡。你想揭開當年故宮文物南遷之秘嗎?這兒又有哪些亮點,該怎麼玩呢?記者前去進行了一番打探。建築有靈記住歷史梁思成先生曾說:「建築是民族文化的結晶,是凝動的音樂,是永恆的藝術。」
  • 誰說重慶南岸區停滯不前?蓬勃發展的南濱路,已經達到國家級水平
    巍峨挺拔的南山,眾多的開埠歷史遺蹟,還是未來將建成的重慶東站?代表也許有很多,但是其中有一個,重慶遊品認為不得不提,那便是南濱路。或許很多朋友並不知道,南濱路也是A級景區中的一員,它早在2011年就被評定為國家3A級景區。
  • 戰火硝煙裡國寶的避難所,安達森洋行書寫南濱路上的曠世傳奇
    在重慶南岸區慈雲老街的歷史建築群當中,有一個地方曾經被喻為是南濱路上的「故宮」。值得注意的是,這裡可是真正存放過故宮內的文物,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裡,它成功保護了流落的故宮文物,成為了一處臨時避難所。這個地方就是安達森洋行,說到安達森洋行,其實很多南岸本地居民都對它不了解。
  • 研學小記丨在南濱路,尋著歷史的足跡,與傳統文化撞個滿懷
    1月10日,20名南坪中學學子和超級「後援團」冒著綿綿冬雨,在領隊老師的帶領下,開啟了為期半天的南濱路地理歷史文化考察研學活動。這次活動由鶴鳴千裡地理社和《五色地理》《南岸地名歷史文化探究》《古詩文裡的重慶》市級精品選修課程組聯合舉辦,旨在帶領同學們沿著濱江路的「老地名」,用地理、歷史、詩意的眼光去尋找這十裡洋場的前世今生,尋著歷史的腳印,找到自己心魂的方向。
  • 建成122年後首次大修 重慶最早洋行將「重生」
    1891年重慶開埠,留下了大量洋行、領館等老建築。  位於南岸區龍門浩的立德樂洋行,就是其中之一。至今,立德樂洋行已走過120多年風雨,被稱為「重慶最早洋行」。重慶晨報記者昨日從市城鄉建委獲悉,立德樂洋行一號樓即將進行大修加固,目前,正在進行項目公開招投標,預計8月進場,年底修繕完成,讓老建築在南濱路「重生」。立德樂洋行修繕效果圖。
  • 在南濱路喝一杯「故宮角樓咖啡」,感受不一樣的「京味兒」!
    在南濱路喝一杯「故宮角樓咖啡」,感受不一樣的「京味兒」!2月5日晚,北平全城戒嚴,南遷文物從神武門廣場出發,軍隊全程護送,沿途軍警林立,人類歷史上一次最大規模的文物大遷徙正式拉開序幕。 幾經輾轉,1938年5月,故宮9000箱文物由漢口秘密進入重慶,分三處保藏。其中一處,便是位於南濱路慈雲寺旁的安達森洋行。
  • 重慶南濱路 | 一串絢爛的「珍珠項鍊」
    如今,外地遊客到重慶旅遊不再只選擇解放碑、磁器口等傳統景點南濱路已成為他們必打卡的景點之一如果將每一個文旅載體視為一顆遺珠那麼南濱路就是一串絢爛的珍珠項鍊近年來南濱路管委會大力發展文化和旅遊產業將星羅棋布的景點串珠成鏈
  • 展望「新南濱」 文化高地建設或將確立「重慶時間」
    長江另一頭的重慶,誰能承擔確定文化藝術產業「重慶時間」的重任?南濱路,是合適的選擇之一。南濱路以豐富的歷史人文底蘊和蓬勃發展的文化產業後勁,正致力於打造重慶的文化藝術產業高地。  時間:2020年 文化藝術高地蓄勢待發  在打造文化區的道路上,上海西岸文化走廊成熟的文化區打造經驗,可以給到重慶一定的借鑑。
  • 安達森洋行將建「故宮南遷博物館」 10月正式開放
    新華社重慶5月17日電(記者劉恩黎、周文衝)位於重慶市南岸區的安達森洋行,將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合作,建設成為「故宮南遷博物館」及「故宮研究院重慶分院」,並於今年10月完成修繕後正式對外開放。  安達森洋行由瑞典商人安達森在19世紀末重慶開埠初期時修建,地處長江岸邊,依山而建,由8棟建築組成。
  • 今年南濱路文化產業園有哪些驚喜?
    2020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發展數字創意文化產業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當前南濱路文化產業園正在積極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今天,小文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南濱路文化產業園的未來規劃回望去年南濱路文化產業園的發展多場活動相繼展開多個電影攝製組在園區取景拍攝
  • 多舉措助力重慶市南濱路文化產業園創建成功
    南濱路開埠文化遺址公園藝術牆。記者 郭旭 攝2020重慶國際馬拉松在南濱路開跑。 記者 崔景印 攝記者 郭旭 攝  面朝長江、背倚南山,地處重慶「兩江四岸」核心區的重慶市南濱路文化產業園(以下簡稱:文化產業園),區位優勢明顯、生態稟賦獨特、歷史人文厚重、創新要素富集,是重慶「山水之城、美麗之地」最精華的縮影。
  • 這些老建築鮮為人知,卻代表重慶的歷史
    1941年著名實業家沈士麟在此創辦私立大道中學,是重慶清代寺廟建築的典型代表。開埠建市風貌建築開埠建市形成於重慶開埠至建市時期、以海關洋行,兵營教堂為載體,西方建築風格與重慶獨特山地環境、建築文化相融合,形成中西合璧的近現代折衷主義建築風格。米市街合記堆店
  • 故宮學院重慶安達森洋行
  • 我區安達森洋行舊址 入選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記者 饒金蘭)日前,市政府公布了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103處文物保護單位入選,涉及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古窟寺以及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等6個類別,位於我區的安達森洋行舊址入選。  據悉,安達森洋行位於南濱路慈雲寺旁,1891年由瑞典人安達森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