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最早洋行」 將變身開埠文化遺址公園

2020-12-16 人民網重慶視窗

文化遺址公園效果圖和立德樂洋行局部。

   立德樂洋行,南濱路上一棟塵封多年的知名歷史建築,在歷經120多年風雨之後,將和其他幾棟百年歷史建築一起,打造成為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結合歷史文化和現代時尚,帶領市民見證開埠時期的風雲變遷。

  昨日,記者從重慶市地產集團獲悉,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整體改造工程正式啟動,預計明年年底公開亮相。

  「重慶最早洋行」變身遺址公園

  一個多世紀前,川江輪船航線一開,外國商船接踵而至,洋行教堂林立,中西貿易往來密集,南濱路成為熱鬧繁華之地。1891年重慶正式開埠,留下了大量洋行、領館等老建築。位於南岸區龍門浩的立德樂洋行就是其中之一,也是當時的標誌性建築。如今,立德樂洋行已走過120多年風雨,被稱為「重慶最早洋行」。

  立德樂洋行的創辦者是英國商人、冒險家立德樂。這名當時的「風雲人物」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在南岸開辦工廠時期建了這一棟別墅,現屬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整棟建築將中西建築風格的元素有機融合,既有中國傳統建築小巧玲瓏的特性,又有略顯張揚的西方建築個性,反映了建築主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是外國的洋行中極具特色的歷史建築。

  據了解,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屬於我市2020年重大建設項目,佔地約4.47公頃,其中就有立德樂洋行等8處共17棟文物保護建築,散落在濱江、臨崖、山頂不同地帶,包括市級文物建築、優秀歷史建築、復建歷史建築。

  市民可參觀開埠時期珍貴文物

  據介紹,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包括博物館、公園、慢享街區三大版塊,將開埠歷史與現代時尚元素相結合。

  其中,重慶開埠歷史博物館將以重慶開埠歷史作為脈絡,描繪出一幅重慶開埠的歷史畫卷,向年輕一代傳遞城市歷史文化故事。博物館通過講述西方列強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進入到中國西南腹地的歷史,對重慶乃至內陸地區的影響,客觀上加速了重慶乃至長江上遊地區的近代化進程,從而起到愛國主義教育的作用。

  目前,項目方正在收集重慶開埠時期曾出現過的物品、手稿、畫冊等。如19世紀英法美日銅幣、清末重慶若瑟堂外國傳教士服裝、四川商會公報、楊滄白《天隱閣文抄》手稿、1907年《入蜀三峽》影集、辛亥革命蜀中同盟會會章等珍貴文物,未來都會在開埠博物館裡看到。同時還會推出開埠歷史的文創產品,讓歷史和時尚相結合,傳遞城市歷史故事和時代精神。

  除了開埠博物館,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還將打造具有國際視野和時尚審美的城市公園及慢享街區,有公園互動裝置、打卡造景、臨崖秀場、夜間體驗、跨國界料理、潮玩手作、LIVE HOUSE、藝術演繹、中西文化交流沙龍等。

  項目方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將遵循「山水人文的看臺、愛國教育的講臺、國際交流的舞臺、開放合作的平臺」主題,傳承百年開埠歷史底蘊,探索博物館、公園、慢享街區融合發展的新可能,豐富城市文化內涵,引領「新」、「慢」生活方式。

  南濱路一帶還有卜內門洋行、英國鹽務所、馬嘉禮別墅等歷史文化建築,預計未來也將以不同形態不同程度地進行保護性利用。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紀文伶)

(責編:陳易、張禕)

相關焦點

  • 想了解重慶開埠歷史文化嗎?未來可以去這裡逛一逛
    去年10月,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宣布正式開工。如今,公園建設又有了新進展。1月12日,記者從重慶市公共資源交易網獲悉,《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二期工程招標公告》發布,項目除了將新建公園公共設施外,還將對立德樂洋行等文物建築進行修復。
  • 重慶珍檔 | 重慶開埠文化的見證,南濱路英國卜內門洋行
    重慶開埠距今不過100餘年,在經歷了近代赤黨政權的毀滅性破壞後,留下了不多的還可以找到的一些珍貴歷史痕跡,尋找記錄這些倖存的歷史痕跡是生活中很有趣味的一件事兒。重慶南岸區南濱路是一個歷史文化資源相當厚重的地方,這裡不僅擁有古巴渝十二景中的四景:黃桷晚渡、龍門皓月、海棠煙雨、字水宵燈,還分布著許多開埠時期保留下來的建築遺存,比如早年外國人創辦的隆茂洋行、太古洋行、平和洋行、安達森洋行
  • 重慶珍檔 | 他是重慶開埠第一人,創立了重慶最早洋行。
    因為重慶正式開埠,坐擁水上交通之利和山川風物之美的龍門浩,幾乎在轉眼之間成了洋人扎堆之地,成為重慶最早的洋人商埠。一個多世紀以來,龍門浩的名字和重慶開埠的歷史,始終密不可分地存入重慶這座城市的集體記憶之中。
  • 百年老倉群,國寶藏身處|走進開埠文化遺址—安達森洋行
    重慶南岸,是一座人傑地靈、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三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選擇在此居住生活、繁衍生息,三千年南岸風雲激蕩,祖先在此為我們留下了豐富而燦爛的文化遺產。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開埠文化遺址——安達森洋行。
  • 建成122年後首次大修 重慶最早洋行將「重生」
    1891年重慶開埠,留下了大量洋行、領館等老建築。  位於南岸區龍門浩的立德樂洋行,就是其中之一。至今,立德樂洋行已走過120多年風雨,被稱為「重慶最早洋行」。重慶晨報記者昨日從市城鄉建委獲悉,立德樂洋行一號樓即將進行大修加固,目前,正在進行項目公開招投標,預計8月進場,年底修繕完成,讓老建築在南濱路「重生」。立德樂洋行修繕效果圖。
  • 安達森洋行舊址主體建築修繕工程通過驗收 將打造成故宮文物南遷...
    重慶日報全媒體消息,今天(7月21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南岸區文旅委獲悉,安達森洋行舊址主體建築修繕工程已通過驗收。不久後,這裡將打造成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讓故宮博物院與重慶再續文化姻緣。
  • 安達森洋行舊址主體建築修繕工程通過驗收
    7月21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南岸區文旅委獲悉,安達森洋行舊址主體建築修繕工程已通過驗收。不久後,這裡將打造成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讓故宮博物院與重慶再續文化姻緣。   依託南濱路安達森洋行舊址打造的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是2020年南岸區在兩江四岸核心區實施的重點項目之一。
  • 重慶一正在建設的公園,佔地4萬餘平方米,預計明年建成開放
    重慶所處的位置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很多城市公園的建設,重慶市的政府也是將目光投向了很多遺址之上。小編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這個公園在10月底的時候開工建設,總的佔地在4萬餘平方米,預計明年就可以建成開放,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在設計規劃上也是獨具特色,不僅融入了百年的開埠文化,還有著很多現代的元素,和很多的遺址公園比起來,這個公園會更加的現代化
  • 戰火硝煙裡國寶的避難所,安達森洋行書寫南濱路上的曠世傳奇
    安達森洋行位於重市南岸區海獅路2號,面朝長江,背靠獅子山。自1891年重慶開埠之後,許多外商就來到重慶建造洋行,沿江做買賣,這座安達森洋行就是建造於那個時期。洋行的主人原本是一位瑞典商人,主要經營中國的土特產進出口貿易。
  • 安達森洋行將建「故宮南遷博物館」 10月正式開放
    新華社重慶5月17日電(記者劉恩黎、周文衝)位於重慶市南岸區的安達森洋行,將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合作,建設成為「故宮南遷博物館」及「故宮研究院重慶分院」,並於今年10月完成修繕後正式對外開放。  安達森洋行由瑞典商人安達森在19世紀末重慶開埠初期時修建,地處長江岸邊,依山而建,由8棟建築組成。
  • 重慶5年完成考古項目391項 將建三峽考古遺址公園群
    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供圖中新網重慶12月11日電 (記者 鍾旖)記者11日從國家文物局組織的「文物保護看基層」(重慶)主題宣傳活動中獲悉,「十三五」期間,重慶考古工作進一步鞏固與強化了三峽後續考古、主動考古、基建考古「三箭齊發」的總體態勢。該市未來將抓好考古大遺址保護與活化,其中包括加快三峽考古遺址公園群建設,預計「十四五」期間將基本完工。
  • 南岸立德樂洋行亮相央視
    立德樂洋行緊挨著龍門浩老街,從老街望去,一艘輪船正行駛在江面上。100多年前,這就是一條繁忙的航道。  本報訊 (記者 李詩韻)展現開埠以來重慶城巨大變化的紀錄片《城門幾丈高》於9月2日晚在央視紀錄頻道播放後,引發了觀影熱潮,觀眾們也在網上給予這部紀錄片高度評價。而紀錄片中立德樂洋行的出現,也令南岸觀眾非常驚喜。  《城門幾丈高》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和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臺)等聯合出品,重慶廣電紀實傳媒有限責任公司、重慶紀錄片產業基地承制。
  • 卜內門洋行:見證中國百年「洋皂」發展
    兩江國際影視城卜內門洋行。 本報記者 楊新宇 攝 還記得老人們口中,人們常用的肥皂、鹼、火柴、釘子等,在解放前是怎麼稱呼的嗎?它的名字叫卜內門洋行,它就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國洋鹼公司,見證了中國百年「洋皂」發展歷史。英國洋鹼公司,見證重慶開埠歷史1873年,英國人卜內與門氏合作,創建卜內門洋行,由經營洋鹼起家,總部在倫敦,主要經營純鹼、化肥。近代的卜內門有限公司集團是世界五大公司之一、英國當時的四大公司之一,在英國有工廠300多家。
  • 重慶5年完成考古項目391項 將建三峽考古遺址公園群_新聞中心_中國網
    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供圖中新網重慶12月11日電 (記者 鍾旖)記者11日從國家文物局組織的「文物保護看基層」(重慶)主題宣傳活動中獲悉,「十三五」期間,重慶考古工作進一步鞏固與強化了三峽後續考古、主動考古、基建考古「三箭齊發」的總體態勢。該市未來將抓好考古大遺址保護與活化,其中包括加快三峽考古遺址公園群建設,預計「十四五」期間將基本完工。
  • 鮮美煙臺·古城印記丨建築(十三)外國洋行在煙臺,記錄開埠那些事兒
    上世紀30年代的煙臺朝陽街,每日下午四時左右,總能看到身著燕尾服、手拿文明棍的商人紳士們,這些彬彬有禮的外國人,恰好反映了煙臺開埠前本土商業蓬勃發展的盛況
  • 我區安達森洋行舊址 入選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記者 饒金蘭)日前,市政府公布了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103處文物保護單位入選,涉及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古窟寺以及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等6個類別,位於我區的安達森洋行舊址入選。  據悉,安達森洋行位於南濱路慈雲寺旁,1891年由瑞典人安達森建立。
  • 汕頭開埠160年 以僑為橋連接世界
    自開埠以來,這座向海而生、因港而立的城市,由鴉片戰爭後的被動開放,到新中國成立走上自主之路、建立經濟特區迎來主動開放,再到新時代的全面開放,其發展命脈始終與國家、民族命運相連。  近日,一場由汕頭市政協文化和文史資料委員會、汕頭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汕頭開埠與城市發展」研討會在汕頭舉行,將回顧與梳理汕頭開埠與城市發展的歷史。
  • 鄭州將打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營造大河村遺址歷史景觀氛圍
    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是鄭州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建設黃河文化主地標城市的重點項目,本次景觀工程是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的有機組成部分,後續還將建設遺址博物館和保護展示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