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都出現過哪些「十三太保」?他們是何方神聖?

2020-12-12 覃仕勇講史

「十三太保」之說,始於託名「羅貫中編輯」的《殘唐五代史演義》。

《殘唐五代史演義》為《隋唐志傳》續書,又名《五代殘唐》,為明代後期無名氏作品,曾為《水滸傳》批點的明人李卓吾亦曾為該書批點。

署名為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水滸傳》(註:明代有流傳的一百十五回版《水滸傳》署「東原羅貫中編輯」)在市場上大賣,故著《殘唐五代史演義》的無名人氏便題以「羅貫中編輯」五字,以在市場上逐利。然《三國演義》與《殘唐五代史演義》相較,「二書深淺工拙,如天壤之懸,詎有出一手之理?」

《殘唐五代史演義》處處仿效《三國演義》,全書雖然劣拙不堪,但個別章節卻寫得異常出彩,其中李存孝和鐵槍王彥章的故事,就虎虎有生氣。

按照書中所寫,唐末梟雄李克用收養有十三個養子,全部封以「太保」之銜,其中的打虎英雄安敬思,人稱牧羊子,改名李存孝,排在第十三位,稱十三太保。

太保,是古代官職之一,與太師、太傅同為三公。春秋後期一度廢棄,漢代復置,位次太傅。其後歷代沿置,只是一種虛銜,並無實職。

查《新五代史. 義兒傳》,李克用確有收養子多名,但有名字載於史冊者只得其九,而且並沒有加封「太保」的記載,即「十三太保」之稱,僅為小說家言,史無其事。

相關焦點

  • 【女科薈】 「十三太保丸」是何方神聖?用於安胎還是助產?
    「十三太保丸」是何方神聖?光是這藥名就透著神秘呢!此方出自《傅青主女科》,又名「保產無憂散」。方藥組成是:當歸(錢半,酒洗)、炒黑芥穗(八分)、川芎(錢半)、艾葉(七分,炒)、麵炒枳殼(六分)、炙黃芪(八分)、莬絲子(一錢四分,酒炒)、厚樸(七分,姜炒)、羌活(五分)、川貝母(一錢,去心)、白芍(一錢二分,酒炒)、甘草(五分)、姜三片,溫服。
  • 「十三太保」的說法出現在什麼時候
    歷史上最早的「十三太保」出現在五代十國時期。 中國歷史辭典中關於十三太保的辭條解釋為:後唐太祖李克用有十三個義子,稱為十三太保。 李克用有十三義子,皆獲太保銜(太保是官名但無實職):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進、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李存審、十太保李存賢、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 其中十三太保李存孝最厲害,百戰百勝。當時流行一句話說:王不過霸王,武不過存孝。
  • 十三太保有哪些人?十三太保名字叫什麼?十三太保的結局怎樣?
    唐僖宗退避西祁州,升殿大哭社稷危在旦夕,無顏面在地下見高祖,田令孜說這是天運循環使之然也,又提到西祁州街市中流傳的童謠,在童謠中第一次出現碧眼鶘,碧眼鶘也就是李克用;而十三太保就是李克用的義子。當時,第十三太保尚未歸順,只有十二太保,但仍然戰功卓著,武藝非凡。
  • 十三太保、蓋世太保、太子太保……這些「太保」到底什麼意思?
    ——《尚書》周官十三太保、蓋世太保、太子太保……在諸多文學、影視作品中,太保這一始置於西周的「三公」之一、聽起來頗有格調的稱呼,成為本領高強者或是位高權重者的代稱,那麼在歷史上,「太保」因何而被小說、評書作家所追捧?「太保」又代表了什麼?
  • 「倒戈將軍」馮玉祥的十三太保都是誰?他們最終結局如何?
    圖:馮玉祥要說馮玉祥的西北軍,那就是他手下的「十三太保」,這13個人是馮玉祥最信任的人,他們跟隨馮玉祥徵戰多年,那麼「倒戈將軍」馮玉祥的十三太保都是誰?他們最終結局如何?左二:宋哲元這13個人又細分了一下,有「老五虎將」和「新五虎將」,「老五虎將」主要有宋哲元、鹿鍾麟、李鳴鐘、張之江、劉鬱芬;這個五人在北伐的時候非常出名,北伐的時候他們都在要職
  • 李克用麾下九太保:小說中被李存孝欣賞,歷史重要性遠超十三太保
    因為他們在書中,似乎不是什麼重要角色,但是,卻可以跟三天三夜沒休息的李存孝大戰兩回合不敗,兵器也沒脫手,這就是一個難得的成績了,畢竟李存孝的勇武在書中是頂級的戰神,在此戰之前,還沒有人能在李存孝面前走過兩回合以上,這使得李存孝也非常欣賞他們,並且與之結拜,招為手下副將。他們在小說中,名叫李罕芝和傅存審,但在真正的歷史上,他們二人也是有原型的,分別叫李罕之和符存審,而且他們要比小說的地位更高。
  • 還記得劉德華演的上海灘十三太保麼?其實改編於真實的歷史事件
    十三太保,一夫當道!教頭快刀、浪子富翁、學生少爺、熊虎鷹豹、眼鏡菸嘴、長槍難逃!」記得這是小學時候在VCD上看的碟片,那張老爸在街上買的盜版碟片被我們幾個小夥伴傳閱好久。當時並不認識裡面的這些明星,就是單單覺得這些角色都很帥!而且這部電影裡的俠義精神讓小屁孩兒的我們知道俠並不單單只是鋤強扶弱,甚至為了民族大義可以捨生取義!
  • 《鬼吹燈》中,觀山太保到底是何方神聖,為何是四大門派的剋星?
    但同時也會迷惑:這三人為何都是半路出家,幹起了摸金校尉這行當?這就需要從《龍嶺迷窟》中出現的兩位人物:陳瞎子和孫教授說起了。其中尤其是孫教授,這位不起眼的小人物,卻是一大門派的嫡系傳人,且此門派,還堪稱是四大門派,尤其是摸金校尉的剋星!
  • 十三太保——飛入歷史深處的鷹
    █ 香港電影《十三太保》海報,1970年出品,張澈導演按史料記載,李存孝為「代州飛狐人」。歷史上稱飛狐的地方是現在的河北省淶源縣,以飛狐關而成險要,縣以關名,但當地史料中卻很少有關於李存孝的記載。歷史上靈丘境內曾經修過一條從大同直達河北的官道,靈丘這一段就被稱作飛狐道,只是不知道此「飛狐」是不是就是彼「飛狐」?更重要的是歷史上的靈丘曾多次作為代州的轄地而存在,著名的雁門關十八隘防線上就有靈丘的平型隘口,即現在的平型關。因此從代州的管轄範圍來講,靈丘更有可能是「代州飛狐人」的飛狐。當然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歷史上的淶源曾與靈丘合併過。
  • 《上海灘十三太保》:一個高先生引發的血案
    2009年底,陳可辛聯合導演陳德森推出了一部歷史動作電影《十月圍城》,在內地獲得2.9億票房,次年更在金像獎上斬獲無數。 早在1970年,張徹就曾執導過一部《十三太保》,這是一部古裝片。
  • 淺談經典電影《上海灘十三太保》
    長槍難逃,十三太保之一。首發出場,李修賢當時年輕的一塌糊塗,時尚中透著一種反叛的味道。菸嘴,十三太保之一。被魏嘯天所殺,死亡時,沒想到菸嘴中還有暗器眼鏡,十三太保之一。演「眼鏡」的人是王鍾,當年和狄龍、姜大衛、陳觀泰並稱為「四騎士」。
  • 廣澤尊王十三太保由來
    保安廣澤尊王與妙應仙妃的十三個兒子,或尊王的部將,在大陸的說法則是保安廣澤尊王分靈,如第一個分靈出去,稱大太保,以此類推至十三保。      十三太保分別各守一宮,皆離祖廟詩山鳳山寺不遠,而且各宮皆在離詩山不遠之十三個村落中,每一村落一宮,以鳳山寺為中心,形成一個信仰圈。
  • 晉王李克用廣收義子,但沒有十三太保,李存孝只在義子中排名第二
    所以那時候結義的規模都很有限,一次結義兩三個人是比較普遍的,基本上不會有十三太保這種大規模的結義出現。可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在某些局部領域中卻有了大規模結義的需求。比如在張道陵的「五鬥米道」內部,就要求參加的同道結義成兄弟姐妹。在東漢末年的宦官專政中,毫無血緣關係的宦官們也結義成為集團,《三國演義》中的十常侍就是典型例子。
  • 唐朝末年十三太保,比肩項羽,被評為歷史第一名將,死後奉為山神
    自夏商以來,中華歷史長河源遠流長了四千年。其間朝代更迭,湧現出了無數作戰勇猛的將才。比如戰國白起,西楚霸王項羽,漢將衛青、霍去病,三國呂布、「武聖」關羽,唐朝薛仁貴、郭李二將,北宋楊家將,南宋嶽飛、韓世忠,明朝戚繼光、袁崇煥等等,無一不是驍勇善戰的大將。
  • 上海灘十三太保之教頭沈達
    二十世紀20年代的中國,正處於北洋政府統治時期,雖然辛亥革命以後,二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被推翻,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傳播了民主共和觀念,但中國政治實際上仍處於一種混亂的無序狀態,北洋首腦袁世凱在試圖復闢帝制失敗後,北洋政府頓時分崩離析,中國各地陷入地方軍閥割據時代,而列強依仗國勢,在中國土地上橫行無忌
  • 《遠大前程》:上海灘十三太保等高手即將悉數登場
    最近熱播的《遠大前程》,再一次將上海灘的幫派風雲人物故事搬上屏幕。洪三元、一爺等及三大亨間的恩怨情仇,以及十三太保等(南小杜北老九,十三太保無敵手;乞丐教頭納三少,車夫師爺小阿俏,瞎子酒鬼黑白無常龍虎豹)的傳奇故事。上海灘雖大,但佔得一席之地並非易事,要麼有真本事,要麼有勢力。
  • 震撼武林的少林洪門十三太保內硬氣功
    的歷史淵源:少林十三太保功相傳起於隋末唐初,唐高祖李淵御封李元霸等十三名大將為朝廷「十三太保」,後來,少林十三武僧勇救唐王,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後御封少林寺十三武僧為「少林十三太保」,少林武僧根據兩代十三太保的武功特色而不斷揣摩,獨創而成的一種武功功法——少林十三太保功。
  • 不斷被提起的雅利安人,到底何方神聖,他們來自哪個國家
    那麼雅利安人又是何方神聖呢?一、歷史的窠臼,神聖的祖先。說到雅利安人,我們不得不先提一下有關雅利安的意思。正如伊朗國土之前屬于波斯國一樣,雅利安一詞其實是現在伊朗的波斯文。它的含義是「有信仰的人」的意思,在梵文中也有「高尚」的意思。
  • 李克用手下十三太保,李存孝天下無敵
    李克用手下十三太保:大太保:李嗣源 武器~方天畫戟 坐騎~青腚追風馬二太保:李嗣昭 武器~三股託天叉 坐騎~抱月烏龍駒>三太保:李存勖 武器~一對十三節竹節鋼鞭 坐騎金眼亂花虯四太保:李存直 武器~鳳嘴梨花槍 坐騎~五花追風馬五太保:李存江 武器~八卦子午鴛鴦鉞 坐騎~豹花馬六太保:李存海 武器
  • 朋友們可知道咱靈丘的十三太保?
    縣衙後院建有存孝府,明代靈丘城鄉紳刻立「沁州王護國勇南公太保大將軍李存孝故裡」 碑一通,立於魁見村西街。李存孝是靈丘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至今仍流傳著許多李存孝的傳說故事。李存孝其人: 李存孝(約867年—894年)原名安景思,蔚洲靈丘人,唐末著名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