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利好!國常會點名,大力發展健康保險、老年醫療險和養老險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慧保天下

12月9日,國常會又一次提到了人身保險,這一次的關鍵詞之一是「擴面提質」。

中國保險市場的政策導向作用一向明顯,國常會的此次定調,又意味著人身險業怎樣的未來?

重點提及商業健康保險、養老保險,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

銀保監會官微發布的信息顯示,12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促進人身保險擴面提質穩健發展的措施:

會議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推進完善金融服務,促進人身保險發展,有利於更好服務民生保障和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我國人身保險平穩較快發展,目前商業人身保險已在全國達到一定覆蓋面,但也存在保險產品供給不足、保障水平不高等問題。要適應群眾對健康、養老、安全保障等需求,推動保險業深化改革開放、突出重點優化供給,提供豐富優質的人身保險產品。

一是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支持開發更多針對大病的保險產品,做好與基本醫保等的銜接補充,提高城鄉居民大病保險保障能力。促進開發適應廣大老齡群體需要和支付能力的商業醫療保險產品。鼓勵保險公司將醫保目錄外的合理醫療費用納入保障範圍。通過有序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國際合作,促進提升健康保險發展和服務水平。

二是按照統一規範要求,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設。強化商業養老保險保障功能,支持開發投保簡便、交費靈活、收益穩健的養老保險,積極發展年金化領取的保險產品。針對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和各種靈活就業人員需要,開發合適的補充養老保險產品。鼓勵保險公司提供老齡照護、養老社區等服務。鼓勵保險業參與長期護理保險試點。

三是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防止保險資金運用投機化,強化資產負債管理,加強風險防控。對保險資金投資權益類資產設置差異化監管比例,最高可至公司總資產的45%,鼓勵保險資金參與基礎設施和新型城鎮化等重大工程建設,更好發揮支持實體經濟作用。深入開展關聯交易專項整治,堅決打擊挪用、套取、侵佔保險公司資金的違法違規行為。

關於商業健康險,重點提及大病、老齡群體、醫保目錄外醫療費用

在國常會有關商業健康險的表述中,重點提及三個關鍵詞:「針對大病的保險」、「適應廣大老齡群體需要和支付能力的商業醫療保險」以及「將醫保目錄外的合理醫療費用納入保障範圍」。

從這些關鍵詞就可以看到政策制定者對於商業健康保險所寄予的希望,是與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等形成合力,解決目前醫療保障制度體系下最大的痛點。

一是「大病」問題,2020年是中國扶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但對於剛剛脫離貧困,或者大多數不富裕的人群來說,如何防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仍是一項重要課題。因為一直以來,罹患重大疾病都是導致貧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2年建立的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在基本醫保基礎上,又針對大額醫療費用支出加蓋一層保障,並由商業保險公司運營,但整體來看,目前「基本醫保+大病保險」依然無法滿足很多人的實際醫療需求,在罹患大病後,人們的自付比例依然較高。

二是針對老齡群體的商業醫療保險。老齡群體一向是消耗醫療費用的主要群體,有統計顯示17%的老年人消耗了將近70%的醫療費用。如果商業健康保險能夠在這一方面有所作為,在某種程度上將減緩醫保基金的支出壓力。

更重要的是,中國人口老齡化依舊在快速深化之中,中國60歲以上人口佔比從1999年的10%增長至2019年的18%,只用20年時間就翻了將近一倍,這對醫保基金形成了巨大的壓力。

三是醫保目錄外醫療費用。設定醫保目錄是醫保基金控費的一種有效方式,儘管目錄本身不斷與時俱進,進行擴充,但基於「廣覆蓋」的定位,很多藥品、服務等依然未能納入醫保目錄,要想享受更高水平的醫藥服務,人們很大程度上需要自費。

其實,解決這些痛點,尤其是醫保基因的痛點,不僅是政策制定者的期望,更是保險公司的必須抓住的機遇所在。商業健康保險一定是建立在基本醫保制度基礎之上的,當基本醫保制度日趨完善,則意味著其留給商業健康險的市場空間日趨縮小;反之,基本醫保留出的空白,正是商業保險的發展空間所在。

所幸近幾年來,保險市場主體在商業健康險領域創新不斷,針對大病,開發出了各種各樣的重疾險、百萬醫療險、惠民保等,針對醫保目錄外醫療費用,也開發出了「特藥險」等,此外,針對老齡群體的健康險產品也正變得日益豐富。

對於商業保險公司而言,當下或許最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這些創新的健康險產品是否真的解決了問題?

關於商業養老保險,強調投保簡便、交費靈活、收益穩健,以及年金化領取

長期以來,『慧保天下』一直疾呼行業高度重視、積極參與「三支柱」建設,因為這才是人身險公司的星辰大海。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市場化投資運營養老金規模約5.7萬億元,佔我國GDP比例僅為5.8%。在很多國家,二、三支柱規模在GDP的50%左右,在美國,這一比例甚至高達100%以上。2019年國內GDP接近100萬億元,即便是按照50%的比例計算,未來二、三支柱的規模至少將在50萬億元以上。而截至2019年底,保險業總資產也不過20.56萬億元。

「三支柱」建設進展緩慢,監管部門對此現狀顯然也是非常不滿的,10月21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上就曾公開表示:

目前第三支柱發展較為緩慢、佔比過低,對養老的支撐明顯不足。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到來,發展第三支柱已經十分迫切。

監管對於「三支柱」建設的高度重視不言而喻,商業保險公司在其中應該怎麼做?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國常會有關商業養老保險的表述中,對產品形態其實都提出了相對明確的要求

支持開發投保簡便、交費靈活、收益穩健的養老保險,積極發展年金化領取的保險產品。

相對於養老目標基金等產品,商業養老保險的複雜程度無需多說;而很多年金險,名為年金險,實際為吸引消費者,設定了靈活的領取方式,異化成為理財產品,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年金保險。

很顯然,產品過於複雜,繁瑣,就會降低消費者投保意願,無法發揮相應的作用;異化成為理財險產品,也難以提供真正的養老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同樣是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上,郭樹清還表示,近年來,銀保監會會同相關部委、金融企業,對養老金融改革發展進行了廣泛調研,並形成下一步的工作思路。總的方針是兩條腿走路:

一方面抓現有業務規範,就是要正本清源,統一養老金的產品標準,清理名不符實的產品。

另一方面是開展業務創新,大力發展真正具備養老功能的專業養老產品,包括養老儲蓄存款,養老理財和基金,專屬養老保險,商業養老金等等。

注意,重點是「真正具備養老功能的專業養老產品」。

關於保險資金,關注點還在於支持「實體經濟」

第三部分關於保險資金的表述中,整體上沒有新的提法,但也在某種程度上顯示了政策制定者對於保險資金的一些認知,例如「防止保險資金運用投機化」、「深入開展關聯交易專項整治」「堅決打擊挪用、套取、侵佔保險公司資金的違法違規行為」。

此外,國常會上也對保險資金提出了希望:

對保險資金投資權益類資產設置差異化監管比例,最高可至公司總資產的45%,鼓勵保險資金參與基礎設施和新型城鎮化等重大工程建設,更好發揮支持實體經濟作用。

不難看出,在政策制定者眼中,保險資金最大的優勢就是「長期」,可以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保險公司的長期資金哪裡來?發展商業養老保險正是途徑之一。

其實監管者對此也早有表述,依然是2020金融街論壇,郭樹清曾開誠布公的表示:

大力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障,可以有效緩解我國養老保險支出壓力,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養老需求。

同時,也可集中長期穩定資金,探索跨周期投資模式,成為資本市場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的重要力量,從根本上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滿足基礎建設和科技創新的資金需要。

當前我國居民金融總資產已達到160萬億元,其中90多萬億元為銀行存款,而且絕大多數低於一年期限。可轉換為終身養老財務資源的金融資產,規模十分龐大,優勢非常明顯。

簡而言之,就是要將數量龐大的短期銀行存款,轉換為長期資金,支持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而發展包括商業養老保險在內的「第三支柱」正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相關焦點

  • 國常會定調!商業健康險、養老險或迎發展新機
    鼓勵保險公司將醫保目錄外的合理醫療費用納入保障範圍。通過有序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國際合作,促進提升健康保險發展和服務水平。「此次會議精神將有力推動商業人身保險尤其是商業健康險進入發展快車道。」眾安保險健康險事業部總經理楊楠對《國際金融報》記者稱,在健康中國戰略和醫改的大潮下,商業健康險正在面臨巨大發展機遇。
  • 國常會力促 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
    國常會定調人身險「擴面提質」措施,包括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設等。12月9日晚,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促進人身保險擴面提質穩健發展的措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
  • 深圳專屬醫療險和商業保險有什麼區別?-招商信諾
    深圳專屬醫療險是否是商業保險的替代品?深圳專屬醫療險和商業保險有什麼區別呢?參保人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自願選擇參加深圳專屬醫療險,是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有力補充。那麼它可以替代商業保險嗎?它和商業保險的區別有哪些呢?和小諾一起來了解吧。一、投保年齡有區別深圳專屬醫療險針對醫保參保人,不設年齡限制。完全商業保險有首保年齡限制,一般是60歲或65歲。
  • 平安養老險榮膺CFV「最佳產品創新保險公司」
    解企業之憂,特色團體保險產品贏口碑 平安養老險全市場首創了專項承擔靶向藥費用報銷的創新型團體保險產品,該產品具有兩大優勢,首先是保障範圍廣,大陸市場已上市的所有靶向藥藥品目錄都納入保障範圍,並且支持未來上市的靶向藥藥品更新覆蓋;其次是突破保險期間限制,只要是在保險期間內確診初次罹患惡性腫瘤並使用靶向藥
  • 人身保險,護航平安健康
    12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適應群眾對健康、養老、安全保障等需求,推動保險業深化改革開放、突出重點優化供給,提供豐富優質的人身保險產品。日前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了促進人身保險擴面提質、穩健發展的有關情況。未來,消費者將迎來保障更全面、種類更多樣、收益更穩健的人身保險產品,從業者也將迎來經營更規範、競爭更有序、政策環境更優越的商業健康保險市場。
  • 平安養老險甘為民:加速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 商業保險迎發展新...
    政府部門正在通過不斷釋放政策紅利,因勢利導推動商業保險擔當起緩解社會養老及醫療壓力的重任。為了大力鼓勵商業養老保險發展,12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表示: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設。對此,業內人士難掩興奮,認為政策的出臺可謂"及時雨"。
  • 存給未來的自己,永達理保險經紀解讀商業養老險
    從國務院發布的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數據顯示,到2030年,60歲或以上人口將佔到中國總人口的四分之一,這將給國家層面的社保養老金體系造成巨大壓力,提前規劃養老生活,非常之重要。作為深耕商業養老保險市場多年的品牌,永達理保險經紀認為,規劃商業養老險,不僅是對自己未來的規劃,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國家的養老壓力。
  • 同方全球人壽彭勃:保險公司在養老產業生態鏈建設的五大角色
    從頂層設計角度看,第三支柱的發展,有賴於稅收激勵政策的支持。稅延養老險政策叫好不叫座,包括很多專業人士都不買,值得深思。彭勃指出,這並不是消費者沒有養老保險的需求,而是現在的產品缺乏吸引力,主要體現在稅延養老險1000元的繳費限額過低,領取階段7.5%的稅率優惠力度不大,投保、抵扣的手續繁瑣的等方面。
  • 平安養老險董事長甘為民:積極推動養老金融市場發展
    在一系列政策紅利的釋放之下,養老金融迎來快速發展的機遇,保險、銀行、基金等各類金融機構紛紛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探索養老金融的發展路徑。  日前,平安養老險黨委書記、董事長兼CEO甘為民在參加由21世紀經濟報導、21世紀資管研究院、21大學主辦的2020年養老金融主題論壇時表示,發力養老金融領域,能夠增進人民福祉,既符合國家發展戰略,也是行業發展的新機遇。保險、銀行、基金等不同市場機構,可以立足自身優勢,攜手合作,共同推動養老金融市場大發展。
  • 新華人壽萬峰:未來五到十年是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大發展的時期
    主辦方供圖12月12日,2020三亞·財經國際論壇在海南三亞舉行,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萬峰就大變局下險企應加強資管能力建設問題發表演講。萬峰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未來五到十年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8到10萬億。因此,他在會上提出:「我相信未來五到十年,我國的保險業,一定是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大發展的時期。」同時他也提到,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都是長期積累性業務,伴隨著我國養老保險、健康保險業務的發展,我國保險業資產總量也將快速發展。
  • 平安人身險板塊大換將,安盛暴雷抹黑香港保險丨保Sir說保
    保Sir說保 ◆國常會點題人身險,要求發展健康險、養老險,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 ◆銀保監會下發《保險中介機構信息化監管規定(徵求意見稿)》,明確保險中介信息系統準入門檻
  • 財聯社保險早會
    保險電銷渠道或將遇阻? 財聯社(上海,記者 丁豔)訊,近日,為推動簡訊息服務和語音呼叫服務高質量發展,維護用戶的合法權益,促進簡訊息服務和語音呼叫服務市場的健康發展,工信部發布《通信簡訊息和語音呼叫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 此次《徵求意見稿》或對保險電銷渠道有所影響。
  • 中德安聯人壽推出老年醫療險「安康孝欣」
    由於採用了國內領先的網際網路大健康平臺善診專為中老年人開發的Alpha精準風控引擎,「安康孝欣老年醫療保險」實現了精準風控+靈活承保,保額高達百萬級,具有該年齡段少見的高槓桿比。同時,財險、壽險公司先後布局老年醫療險賽道,也進一步證明了保險行業對老年醫療險產品開發的熱情與信心,細分時代下的健康險領域,銀髮群體保障或將成為下一主力增長點。據悉, 此次中德安聯人壽選擇與善診合作,除了看中善診的數據風控解決方案能有效打通老年健康保障的痛點、難點,還看中善診在定製化體檢、健康管理上的賦能價值。
  • 平安養老險舉辦2020年金投資客戶論壇
    企業年金是我國養老保險制度體系中的重要支柱之一,在這一業務領域,平安養老險始終遵循「專業、持續、穩健」的投資理念,在不斷加強投資風控體系的基礎上,實現養老金資產配置的最優組合。截至2020年6月末,平安養老險管理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養老保障及其他委託管理資產合計達1.2萬億元,累計為278萬團體客戶提供了企業年金及保險服務。
  • 只買了100萬三者險和交強險,車禍撞死人負全責,保險公司怎麼賠
    只買了100萬三者險和交強險,車禍撞死人負全責,保險公司怎麼賠為了減少養車壓力,車主會從各方面縮減用度,包括保險的費用。很多老司機車技較好,平時很少違規,更別提發生車禍,會選擇100萬三者險+交強險的保險組合。
  • 養老險常用卡式業務匯總及購買、保單查詢的流程
    3-18歲2-18周歲意外、疾病身故5萬5萬5萬意外傷害殘疾最高5萬最高5萬最高5萬意外傷害醫療0.5萬  (100元免賠,80%賠付)0.5萬  (100元免賠,80%賠付)1萬(50元免賠90%,賠付)少兒重疾1萬元1萬元——住院醫療6萬元10萬元——意外住院津貼————30元/天保費398元(限1份)198元(限1份)100元
  • 善診聯合中德安聯發布「安康孝欣」老年醫療險
    由於採用了國內領先的網際網路大健康平臺善診專為中老年人開發的Alpha精準風控引擎,「安康孝欣老年醫療保險」實現了精準風控+靈活承保,保額高達百萬級,具有該年齡段少見的高槓桿比。同時,財險、壽險公司先後布局老年醫療險賽道,也進一步證明了保險行業對老年醫療險產品開發的熱情與信心,細分時代下的健康險領域,銀髮群體保障或將成為下一主力增長點。據悉, 此次中德安聯人壽選擇與善診合作,除了看中善診的數據風控解決方案能有效打通老年健康保障的痛點、難點,還看中善診在定製化體檢、健康管理上的賦能價值。
  • ...防癌險為主的老年保險開發不充分 潛在保費規模可達每年4000億...
    提供差異化保障,往更長期老年保險發展體檢報告為保險公司承保中高風險群體提供有效的依據,科技公司擬利用自身的精算模型及風控模型,實現數據清洗、分析、建模。當下,保險機構正謀求與第三方機構的強強聯合,探索「體檢+健康管理+保險保障服務」新模式。近日,怡安(Aon)、美年大健康及桑果健康科技共同籤署了三方戰略合作協議,探討體檢+保險有機結合,為健康管理及風險保障提供解決方案。
  • | 2020(第六屆)中國健康保險發展論壇
    太保安聯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戰略發展部總經理,周卿則通過從圖文時代到短視頻時代的發展趨勢,後疫情時代短視頻對健康保險的影響,短視頻時代健康保險新機遇三大點的闡述,分享了「後疫情時代短視頻推動健康保險新變革」。茶歇過後,我們邀請到圓和醫療,執行主席兼CEO,白樺做「醫療、AI、保險生態鏈,賦能健康管理」的主題報告,介紹了圓和醫療學科聯盟,醫療場景痛點及AI解決方案以及其業務與保險結合的商業應用。
  • 平安人身險板塊大換將,安盛暴雷抹黑香港保險
    ◆ 國常會點題人身險,要求發展健康險、養老險,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  ◆ 銀保監會下發《保險中介機構信息化監管規定(徵求意見稿)》,明確保險中介信息系統準入門檻  ◆ 保險業協會發布《保險公司客戶服務中心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