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常會力促 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

2020-12-26 財富頭條網

國常會定調人身險「擴面提質」措施,包括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設等。

12月9日晚,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促進人身保險擴面提質穩健發展的措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

會議內容涵蓋保險業的資產端和負債端,具體包括三方面:一是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二是按照統一規範要求,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設;三是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加強風險防控。

「此次會議從更高層面肯定並強調了人身險發展的必要性、重要性,將有力推動商業人身保險進入發展快車道。」多名業內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一致表示,希望接下來能有更多力量支持商業健康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更好、更快地發展。

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

會議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推進完善金融服務,促進人身保險發展,有利於更好服務民生保障和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我國人身保險平穩較快發展,目前商業人身保險已在全國達到一定覆蓋面,但也存在保險產品供給不足、保障水平不高等問題。要適應群眾對健康、養老、安全保障等需求,推動保險業深化改革開放、突出重點優化供給,提供豐富優質的人身保險產品。

「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會議首先提到。

舉措包括:支持開發更多針對大病的保險產品,做好與基本醫保等的銜接補充,提高城鄉居民大病保險保障能力。促進開發適應廣大老齡群體需要和支付能力的商業醫療保險產品。鼓勵保險公司將醫保目錄外的合理醫療費用納入保障範圍。通過有序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國際合作,促進提升健康保險發展和服務水平。

「此次會議精神將有力推動商業人身保險尤其是商業健康險進入發展快車道。」眾安保險健康險事業部總經理楊楠對《國際金融報》記者稱,在健康中國戰略和醫改的大潮下,商業健康險正在面臨巨大發展機遇。作為商業保險公司,應肩負這一重要使命,一如既往以保險保障為原點,堅持創新,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質量。

楊楠告訴記者,作為首家網際網路保險公司,眾安保險從創立初期即大力深耕健康險,針對老百姓大病醫療的痛點,行業首創開發人人能夠買得起、補償覆蓋醫保目錄外醫療費用的健康險產品——眾安尊享E生健康險,該明星產品被廣大網友稱之為「國民醫保」,成為各投保家庭基本醫保的有效補充。

記者還了解到,作為全國最大的中老年健康服務平臺善診,近年來已聯合合作夥伴累計推出九款老年醫療險,因投保門檻低、創新兩段式承保模式、保障槓桿高、保障全面等特點受到老年群體及行業好評。

事實上,今年大火的城市普惠型商業補充醫療險——「惠民保」就是商業健康險快速發展的典型。

圓心惠保CEO彭煊此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專訪時提到,「惠民保」的火熱,說明這個是有市場需求的。中國醫保目前覆蓋了13.8億人,是全世界最大的醫療保障體系。2019年中國的整體醫療衛生費用總支出接近6.5萬億元,醫保支出大概2萬億元,這意味著還有4.5萬億元的空間需要個人支付。

另外,雖然商業健康險在近幾年發展很快,但其理賠整體水平仍較低,2019年理賠金額不到2000億元,在全國醫療衛生費用總支出中的佔比僅2%左右。

「更何況,中國當前仍然有6億人口的月均收入僅1000元。對於這部分人群來說,購買幾百塊錢的百萬醫療險有一定壓力,而幾十塊錢的『惠民保』相對而言門檻低了很多。」彭煊表示,也正是因為個人支付部分壓力依然較大,「惠民保」的出現才能讓大家感受到,這個產品是可以解決部分問題的。

加強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建設

國常會同時指出:「按照統一規範要求,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設。」

舉措包括:強化商業養老保險保障功能,支持開發投保簡便、交費靈活、收益穩健的養老保險,積極發展年金化領取的保險產品。針對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和各種靈活就業人員需要,開發合適的補充養老保險產品。鼓勵保險公司提供老齡照護、養老社區等服務。鼓勵保險業參與長期護理保險試點。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員朱俊生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國人口老齡化預計在頂峰時老齡人口將達4.6億至4.8億,老齡人口佔比超過30%(總人口不超過15億),需要商業健康保險和養老保險在多層次醫療和養老保障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根據中國銀保監會等13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保險業要力爭到2025年,為參保人積累不低於6萬億元養老保險責任準備金。但我國商業養老保險規模目前還非常小,離目標差距很大。

朱俊生透露,截至2019年底,在售的退休年金保險保費僅540億元,累計積累的責任準備金僅5000億元。

「養老金是人身保險業務的重要新增長點。」朱俊生說,國際人身保險業發展規律表明,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提高,人們對風險的關注逐步從過去的死亡風險轉向養老與健康風險,壽險業承保生存風險的養老金業務佔比不斷提高。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正在不斷提高,養老金業務將快速成長,成為人身保險業務的新增長點。朱俊生補充稱,養老金業務還是中國人身保險業發展模式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同時也是行業發揮長期儲蓄功能的關鍵領域。

他認為,加強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建設,鼓勵保險機構發展滿足消費者終身、長期領取需求的多樣化養老保險產品,可以促進人身保險業務由外延式擴張轉向內涵式發展,立足風險管理和保障的獨特優勢,遵循壽險發展規律,促進高質量發展:在保費增長模式上由躉交業務轉向期交業務,由短期期交轉向中長期期交,在產品發展形態上由理財型產品轉向保障和長期儲蓄型產品。

相關焦點

  • 國常會: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內蒙古現有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2020,那些讓人淚目的瞬間@人民日報去相信美好的東西相信他人的善意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努力的意義這些美好尊重歷史,重視歷史,傳承歷史新聞速覽國常會: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Thur.Dec.
  • 銀保監會:進一步增強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
    簡化了股權投資計劃和保險私募基金註冊程序,增加產品的供給。推行保險機構投資管理能力的備案改革,壓實機構的投資主體責任。同時,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放寬投資商業銀行資本補充工具條件,支持保險資金投資債轉股投資計劃等。二是加大對實體企業融資支持力度。主要是取消了保險資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的行業限制,加大對企業股權融資的支持,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 國常會點名,大力發展健康保險、老年醫療險和養老險
    來源:慧保天下12月9日,國常會又一次提到了人身保險,這一次的關鍵詞之一是「擴面提質」。中國保險市場的政策導向作用一向明顯,國常會的此次定調,又意味著人身險業怎樣的未來?重點提及商業健康保險、養老保險,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銀保監會官微發布的信息顯示,12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促進人身保險擴面提質穩健發展的措施:會議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推進完善金融服務,促進人身保險發展,有利於更好服務民生保障和經濟社會發展。
  • 國常會定調!商業健康險、養老險或迎發展新機
    會議內容涵蓋保險業的資產端和負債端,具體包括三方面:一是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二是按照統一規範要求,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設;三是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加強風險防控。作為商業保險公司,應肩負這一重要使命,一如既往以保險保障為原點,堅持創新,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質量。
  • 定調三大要點,國常會力促人身險擴面提質
    這三大方向大有可為一是要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二是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設;三是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防止保險資金運用投機化,強化資產負債管理,加強風險防控。01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支持開發更多針對大病的保險產品,做好與基本醫保等的銜接補充,提高城鄉居民大病保險保障能力。
  • 國常會要求加快專項債發行和使用 「兩新一重」或將在下半年投資中...
    但在操作過程中,關鍵是政策落地要及時,這也是國常會要求加快專項債發行與使用的重要原因。這些專家同時還指出,今年穩增長可能仍需靠基建投資,上半年專項債對基建投資發揮了重要的「加速器」作用,下半年隨著專項債與其他各類配套資金加速到位,全年基建投資增長有望實現13%左右,並且下半年「兩新一重」有望在基建投資中唱主角。
  • 郗永春:對保險資金投資以及參與股權投資的幾點思考
    良好投資模式是確保投資收益能夠超過資金成本,通過提升投資收益來提高各方收益。大量的數據足以驗證,波動性和收益率有顯著的正相關性,且兩者的相關趨勢不斷強化,在投資收益率上升的同時波動性也會同步增強,不斷地挑戰投資者的抗壓能力。從根本上講,險資的長期性具有克服波動性的優勢,不像短期資金和槓桿資金那麼脆弱。如果人為地降低波動性,必然會降低收益率,其必要性值得商榷。對波動性的恐懼往往是因為對公司基本面和發展前景缺乏理解,所以容易受到市場交易情緒的影響,本質上是能力危機。
  • 長期資金投資選哪方?求穩還是求變
    自從其進行市場化運作後,投資收益率顯著提高。 第一財經統計的公開數據表明,社保基金會操盤的社保基金的投資收益率在2019年位居首位。企業年金和保險資金雖不敵社保基金會受託管理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收益率水平但也取得了不錯的投資收益率。但從近3年的投資收益率波動來看,保險資金波動率是最小的。
  • ...會郭樹清:促進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發展,集中長期資金探索跨周期投資
    對此,郭樹清提出四點意見,主要包含增強金融普惠性、促進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發展、推進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支持金融科技發展等。其中,第二條意見主要關於第三支柱在養老中的效用,郭樹清認為應發揮金融優勢,大力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障,緩解我國養老保險支出壓力,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養老需求,集中長期穩定資金探索跨周期模式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等。
  • 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顯著增強 截至10月末為實體經濟融資18...
    中國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正顯著增強。中國銀保監會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主任袁序成16日在北京表示,截至今年10月末,保險資金通過債券、股票和非公開市場投資為實體經濟融資1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 保險機構投資管理能力監管迎新變化 "能力圈"未來有多大?
    保險機構投資管理能力監管迎新變化是否會改變保險資金投資布局,剛剛,保險業界頭部機構的大腕兒們紛紛在第一時間進行解讀。泰康資產執行長段國聖認為,這種監管方式的轉變,將保險機構投資能力建設的責任交由市場主體,符合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的趨勢與方向,也進一步提高了保險機構的市場競爭力,有利於保險資金更好支持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發展。
  • 21解讀|國常會定調人身險「擴面提質」措施,哪三大方向大有可為?
    針對人身保險存在保險產品供給不足、保障水平不高等問題。國務院常務會議指明三大發展方向: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按照統一規範要求,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設;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防止保險資金運用投機化,強化資產負債管理,加強風險防控。
  • 12.10丨險資權益投資比例可至45%;穆迪:國內大部分壽險公司投資...
    截至10月末,險資配置國債的餘額增至3.06萬億元,配置佔比較年初(1月1日)提升3.5個百分點,是險資對各類資產配置佔比提升幅度最大的品種。  保險資管人士認為,今年險資加大力度配置國債有兩大原因:一是,為應對疫情衝擊,超長期國債、抗疫特別國債等中長期品種供給上升,為險資增配國債提供了必要條件;二是,在資產荒背景下,高信用等級的國債符合險資長久期資產的配置需求。
  • 力促互利共贏、長期合作 服務「六穩」 「六保」
    力促互利共贏、長期合作 服務「六穩」 「六保」 2021-01-04 18: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平安人身險板塊大換將,安盛暴雷抹黑香港保險丨保Sir說保
    保Sir說保 ◆國常會點題人身險,要求發展健康險、養老險,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 ◆銀保監會下發《保險中介機構信息化監管規定(徵求意見稿)》,明確保險中介信息系統準入門檻
  • ...是天然的價值投資者 呼籲對長期資金應合理放鬆金融監管的資本...
    第二,在金融去槓桿、去通道、大趨勢下,資管行業更加專業、更加專注,「受人之託、代客理財」的業務定位更加準確,未來進一步強化管理能力,提升資產管理服務水平,過去幾年各類型機構在打破剛兌、規範資金池、去通道、去槓桿的大環境下開始逐步轉型,資管行業正在回歸金融本源。
  • 銀保監會:鼓勵保險資管公司為優質上市公司提供更多長期資金
    五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專業能力。此外,銀保監會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主任袁序成在回應近年來保險資金運用改革進展情況的提問時表示,銀保監會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引領,積極推進保險資金運用改革開放,陸續出臺了一些政策措施,推動保險資金運用的高質量發展,主要從五個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一是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
  • 平安信託李宇航:信託公司以保險資金投資高速公路股權案例研究
    由於保險資金對高速公路投資以追求長期穩定的投資收益為主,在項目選擇時,平安信託提出了如下項目選擇標準:①項目已建成運營,且剩餘收費年限大於10年;②位於國家高速網主幹線,具有相對競爭優勢;③項目投資前期有一定的投資收益;④投資不要求控股,但要求一定的管理權限。
  • 調研公司800餘家、舉牌20餘次 哪些股票是保險資金的心頭好?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雲表示,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保險資金應適當提升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應在保持總體規模穩定的基礎上,抓住A股波動向上的結構性機會進行配置,並高度關注高分紅股票的長期價值;繼續挖掘大市值、業績優、高ROE、低估值的藍籌股的長期投資機會,為保險資金帶來較好的投資回報。
  •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會長段國聖:險資股權投資瞄準三大領域
    此外,保險資管機構穩健的投資風格與居民長期養老儲蓄的投資需求相契合,保險資管機構應注重與其他金融同業機構的合作,積極布局養老財富市場。適度提升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 中國證券報:取消險資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限制,會為險資帶來哪些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