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荷蘭微生活」可快速關注我們
點擊上方「荷蘭微生活」可快速關注我們---生活網原創活動:洞穴聖誕市場,點擊報名--
似乎中國人有這樣的文化情結,一種「趕」的文化。
趕著上車上飛機,趕著進門出門,趕著去某地的路上...像是一刻都不能等。
而這個觀念也深深的藏在我的骨子裡。所以有意識無意識的我也都在趕著,趕著回家,趕著去學校,趕著去超市買東西,趕著去複習,趕著去車站,趕著去做很多的事情,趕著去很多地方....
總想快點的把事情做完,以至於,沒有靜下心去經歷體會眼前的事;以至於,常常疏忽大意出錯;以至於,應付了事的降低質量;以至於,讓自己背負很多很重又沒有必要的心理壓力;以至於,忽視了過程的美麗和珍貴。並且,當自己習慣性趕著的時候,是連自己都是沒有意識到的,總覺得那是理所當然,自然而然的。
然而,這個潛藏在我裡面許久的「趕」念頭,在來荷蘭的這些年間,著實受到了『挑戰』和『刺激』!
荷蘭式的慢節奏,可謂是徹底顛覆了我原本的想像。
學習雖然繁重,沒關係,還是得出去與夥伴們曬曬太陽、喝喝咖啡;
工作雖然忙碌,沒關係,還是要享受輕鬆的休息時間;哪怕時間再趕,他們也可以不慌不忙的等車上車。
這樣一來,習慣了快節奏的「急性子」們,就發出了無盡的怨言:
家裡想申請開通Wi-Fi,等;
申請個補助,等;
提交個材料,等;
辦理個籤證,等;
修一條路,等……
沒有一處不需要等待,而且,這一等,基本是都是一兩個月起算的。
這與國人原本根深蒂固的快節奏生活有很大的出路,我也是在一次次受到了各樣的「挑戰」和「刺激」之後,才漸漸體會出來:慢節奏的生活,才能證明,你正生活在荷蘭。
我在荷蘭認識一個來自蘇利南的朋友。蘇利南原本是被荷蘭殖民過的國家,所以這個國家多多少少有點荷蘭的特性和習慣;而且他們在慢的功課上,還比荷蘭人更勝一籌。
我這個朋友也深深的帶著這個慢的特性。最開始跟她相處的時候,覺得時間都是被放慢10倍在走的。她總是不慌不忙的,無論何時何地,無論手頭上有什麼事情;慢慢的吃東西,慢慢的準備晚餐,慢慢的走路去車站,慢慢的逛街,慢慢的逛著超市,悠閒的上網,悠閒的聊天,悠閒的享受...
哪怕在我看起來,已經迫在眉睫了,她依然能慢悠悠的,平靜的面對此刻手頭上的事情。然後不急也不趕的說著,「沒關係,沒有關係的,慢慢來,慢慢來」,我總是記得她說這句話時的口氣和表情。
後來,事實也證明,我這個朋友也從未因為她的慢節奏,而惹出什麼麻煩事;相反的,在她手中的每一件事,無論是在做的過程,還是最後的結果,都顯得美麗美好至極。
確實,放慢腳步,著眼此刻;慢慢的看,慢慢的走,慢慢的做,其實真的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活在這一刻,就應該完全的為這一刻的事情盡心負責,同時,盡情的享受在其中。慢慢來,不慌不忙的,該做的事情總可以做好;不能做好的事情,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慢一點,就慢一點,只要方向是正確的就可以了。既然來了荷蘭,那就也入鄉隨俗的,慢一點吧;生活的美麗,也會在你慢下來的時候綻放開來。
(荷蘭生活網原創;圖片:By Rachel)
更多精彩 請用食指長按以下圖片選擇識別二維碼
提醒:如需轉載我們文章可回復「轉載」查看最新規則
【點讚的都是套路,轉發才夠真誠,求多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