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從化錢崗古村,建於宋代,至今800多年歷史

2020-12-16 從化民宿

錢崗古村據有800多年歷史

錢崗古村始建於宋代,已有800多年歷史,比從化建縣還早200多年,所以在錢崗村留下一句話——「未有從化,先有錢崗」。錢崗古村從建村至今,歷經宋、元、明、清、民國等多個朝代,800多年來變化不大,保持了古而不拙、穩而不踞的古樸風貌。

古村村貌

村中建築東、南、西、北朝向,布局較為隨意,整個村子坐北向南,北高南低。到明清兩朝開始大規模建房舍、祠堂,築圍牆,修棚廳,鋪延閭巷小道,開挖水池,遂成現在之格局和規模。

東向人民食堂

古村有門樓4座,書院9間,祠堂3座,更樓4座。古村內的巷子多而深,且迂迴曲折,房舍、祠堂、棚廳、水池等一應俱全,是保存得較為完整的廣府民居的典型代表。

政南巷
敬所書院

這是書院,門是關著的,還有其它書院很可惜內部已經全部倒塌,本來前院雜草叢生,除剩餘一個圓門外後部內都是殘磚破瓦。

村落一角

據錢崗陸氏族譜和陸氏大宗祠中碑記記載,錢崗陸氏是南宋左丞相陸秀夫之後裔。從20世紀80年代起,漸漸富裕起來的村民陸續搬進附近的小樓房,古村處處斷瓦殘垣,荒草繁盛,僅有10多戶垂暮之年的老人與之為伴。

部分村民維護打理

有一些房子還貼有春聯,關是關著的,村內現保留的古屋,絕大多數都為清代所建,只是很多都已非常地破舊,也無法再居住。

房屋已經坍塌

古村內的屋子因已經沒人住都已經坍塌,殘亙斷壁碎瓦間長滿了雜草,而藤蔓也爬上了這些牆頭上,而村道長了草只露出一小徑可讓人行走。

一些因為雨水和天氣的影響已經腐朽。

東向叫「啟延門」,南向叫「震明門」,西向叫「鎮華門」,北向叫「迎龍門」。門樓之間用古老的青磚圍牆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古城堡式的村落。

村子周邊建有一些亭子供客人觀賞,休息

出西門後有池塘一個,池塘附近種有大片荔枝樹,現正是荔枝成熟時,荔枝錢崗糯米餈最為有名,所產的鮮果果型大。

#玩轉小眾旅行地#沿圍牆外有一條「護村河」,後來分隔成魚塘,魚塘既可養魚,又可調節村內氣候,一旦發生火災還可取水滅火,真是一舉三得。

震明門

古村的4座門均建有門樓,分為上下兩層,以木梯相連,方便上下。上層如閣樓,在門牆上設有瞭望孔,通過瞭望孔,可以觀察村子四周的情況。西門鎮華門的兩邊門牆下面,還專門開鑿兩處孔眼,內寬外窄。

房簷

抗日戰爭時期,這兩處孔眼作為機槍孔,封鎖進村的道路,以抗擊日軍的進攻。

東江縱隊雕塑

至今,在門樓的橫檻上還有當年日軍進攻錢崗村時留下的兩處彈孔。東南西北4個門樓之間用石頭壘起高不可越的圍牆,把村團團圍起,外有護村河環繞,使整個村子看上去如一座古城。

村子壁畫

古村裡面還有人居住,但房子都已經是建成現在普通的農村建築,這是牆上的古村風情圖,描繪的是一片祥和,美好的市井生活。

瓦房

4個門樓中,南門震明門的設計有著嶺南文化中廣府建築的特色,門由「二重門」構成,第一重是由十幾根粗重結實的枕木組成的「趟櫳門」,第二重才是厚實的硬木雙扇門,如外敵想要強行入村,必須先把「趟櫳門」上的巨大枕門鋸斷,方能再撞擊大門。

石頭小道

每條街巷都是用山崖石、田園石、沙溪河石等不規則的石頭有序砌成,不用水泥,不用石灰,全靠巧手鋪成梅花狀,既簡樸又美觀。

廣裕祠是陸氏家族宗祠,與北京故宮同年興建

廣裕祠,是陸氏家族宗祠,大門橫額上書「陸氏廣裕祠」6個大字。「廣裕」是陸秀夫六世孫陸廣裕的名字。

廣裕祠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1406年),與北京故宮同年興建。大門的兩邊鐫著一副對聯:詩書開越忠孝傳家。這8個字記載著兩位陸氏祖先——陸賈和陸秀夫的豐功偉績。上聯指的是西漢陸賈說服南越王趙佗歸漢,下聯意為南宋陸秀夫精忠報國之事。據村中的老人說,陸賈是陸氏第五代後人,陸秀夫則是陸氏第五十五代後人。

在簷板的兩側,分別雕刻兩幅畫,右面的畫中,南越王趙佗倨傲地臥在大堂之上,陸賈正冠站立,不卑不亢,內容正是採自「說越當漢」一節。左面的畫中,戰船林立,硝煙瀰漫,陸秀夫背負宋帝,飽含悲憤與絕望,視死如歸,欲投海自盡,說的是「負帝投海」的壯烈情景。

文物保護單位

廣裕祠的門聯「詩書開越忠孝傳家」,高度概括了一段與民族生死存亡、山河破碎有關的辛酸歷史與陸姓家庭有關的豐功偉績。

廣裕祠大門前的牆
廣裕祠旁邊的一處平臺

迷宮般的道路縱橫交錯

古村由於受地形限制,加上布局隨意,全村有名的巷12條,無名的小巷無法計算,但沒有一條是筆直的,狀如蓮藕,多數是丁字巷,縱橫交錯。據說錢崗村屬藕形,街巷不能直,外地人進村,好像進入迷宮一樣,入時容易出時難。

燈籠

順石路隨意而行,每行數十米後,七拐八彎的道路就可能一剎間在眼前消失,不過也經常會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

村落一角
泥土房保存完

村裡人說,「錢崗村有多少家房子,就有多少條路。外人進村後,如果沒有村民帶路,是難以出村的。抗日戰爭時期,一支日本小分隊,貿然強攻入村,結果一進祠就被迷宮般的路弄糊塗了,被熟悉地形的村民一舉殲滅。

民舍

自此,日軍再不敢輕易涉險。數次的掃蕩,也只把散落在村外的民舍燒毀。這也是錢崗吉村能在戰火中得以保存的原因。

錢崗古村落被政府公布為歷史文化保護區

2019年1月10日被廣州市人民政府確定為歷史建築的錢崗村蘭集堂。

靈秀坊,錢崗村出第一位舉人時建立

靈秀坊位於錢崗古村東面啟延門前

牌坊是一座青磚結構4柱3門樓建築,面寬5.5米,磚柱寬0.6米,整體高6米多。歇山屋頂鋪素瓦,頂層四角挑起燕尾,寶珠頂,牆頭灰塑三重紅底白色蓮花託。柱腳抱鼓石高2.5米,外表粉紅色石灰。明間拱門寬1.4米,高3米,兩次間有拱,不設門,寬0. 95米,高2.5米。

「衣錦還鄉「雕塑

錢崗秀才陸向晨考取第一名舉人,衣錦還鄉。

古村正門

古村正門的廣場,每到周末,節假日都有很多對歷史感興趣的愛好者前往。

古村正門廣場亭子

公元2003年11月29日,廣裕祠成了中國第一個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傑出項目獎第一名的文物保護單位。

錢崗古村牌坊

錢崗古村擁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深厚的文化積澱,村子面積還挺大,景區建設也比較完善,沿途有相關介紹,遊覽錢崗古村由靈秀牌坊開始,進去後順著鵝卵石鋪設村道向內深入便可找到廣裕祠。

我花了兩個小時還沒有走完,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看看,地鐵到錢崗還需要10多分鐘左右,這裡不需要收費,停車也方便。

相關焦點

  • 贛州八境臺,建於宋代古城牆之上至今900多年歷史,位於贛江源頭
    建於北宋嘉佑年間,因郡守孔宗瀚築臺後繪製《虔州八境圖》,並以圖求詩於蘇軾而得名。八境臺建於北宋嘉佑年間(1065~1063),八境臺是贛州古城的象徵之一。今臺高三層,仿古建築,全臺高28.5米,總面積574平方米。臺依城牆而築,原為木結構,幾次毀於火。1983年仿宋式重建。飛簷鬥拱,畫梁朱柱,雄偉壯麗。
  • 探村溫州瑞安|上澤古村,浙南山水人家,靜美宋代風韻
    浙江溫州,瑞安,上澤古村。地處寨寮溪風景區腹地,山青水秀,景色優美,是浙江省現存為數不多的宋代古民居群村落。至今,村落中還保留著120座270多間木石結構老房子,依山而建,錯落有致,配以青山秀水,宛若一幅精緻的水墨畫。古村裡街巷以丁字街道為主,街面用青石鋪成,民宅幾乎是清一色的青石黛瓦,並以石頭圍成獨立的小院。借著院外翠竹掩映,小院落顯得異常寧靜和諧。
  • 尋覓石排塘尾古村風採
    12月19日,由東莞展覽館組織的「行走東莞」之「古村覓綜」活動再次走進石排塘尾古村,數十位市民一起踩著麻石小巷,走讀古村,了解東莞民俗和傳說。
  • 講真,我嫉妒從化人!
    一方水土,孕育著一方文化 從化的古村落 訴說著嶺南文化的悠遠歷史 北有溪頭、中有鳳凰、南有錢崗 ......
  • 陽江谷竂古村——宋代「四雅」古風表演
    陽江市海陵島谷竂村是一條與南宋深有淵緣的古村,有800多年歷史。7月18日,在這裡舉行宋代「四雅」古風表演,展現了宋代文人雅致生活——點茶、焚香、插花、掛畫,現場還伴以悠揚的古琴演奏,將日常生活通過嗅覺、味覺、觸覺、視覺、聽覺提升至藝術境界,現場觀眾得到美的享受。
  • 廣州附近這些人少景美的古村等著你!
    塱頭村作為廣州兩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是廣州現保存規模最大的、極具嶺南特色的廣府古村落,距今已有600餘年歷史。在塱頭古村一字排開的祠堂建築前,藝術風格濃鬱的雕塑作品非常引人注目。遊客陳小姐表示,沒想到許鴻飛藝術大師趣味十足的雕塑可以和廣州鄉村結合得如此和諧,白色、金色的雕塑以塱頭古村裡特色的灰牆和綠色荷塘為背景,兩者相映成趣。
  • 廣東「最有文化」的古村,世代人才輩出,村民普遍知書識禮
    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巨大發展,出去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國內的旅遊資源還是很豐富的,有很多可以欣賞的景點,我現在喜歡去古鎮或古村旅行,國內類似的景點也很多,在國內外也很有名。這個古村就是松塘村,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村落,南宋末年建造的,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曾經也被中央電視臺叫名字表彰過。這個村子和國內其他有名的村子不同,這個村子是當地被稱為「最有文化」的古村,這裡的村民大多是書香門衛,一般都知道書法,從宋代開始,人才輩出,先後從國家提出了4名進士和7名舉人。
  • 從化荔枝採摘推薦介紹:從化荔枝品種眾多,有桂味、米枝、井崗紅糯,槐枝,有妃子笑、黑葉、大早等品種,分早熟,中熟,遲熟之分!
    從化荔枝是廣東省廣州市下轄從化區的荔枝品種。從化是著名荔鄉。轄區內地處北回歸線,氣候溫和,黃土壤居多,特別適合荔枝生長。
  • 這是謝霆鋒《十二道鋒味》尋味的地方,有著800年歷史的古村!
    #吃喝玩樂在佛山#這裡的古村落有800年歷史常年保持著田園風光和自然生態有「廣東周莊」也有小姐姐們最愛的拍照打卡地這裡,是佛山▼01丨長岐古村# 石雕、灰雕、壁畫,廣府特色古村落 #長岐古村位於佛山蘆苞鎮,是一條始建於明朝,三面流水一面靠山的古村
  • 花海、農耕、田園採摘……廣州10個人少景美的古村古鎮,周末避暑走...
    地址——廣州市白雲區鍾落潭鎮 花都塱頭古村 塱頭古村坐落在花都區炭步鎮 立村於元朝 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 是迄今為止 廣東保存規模最大的古村落之一
  • 廣州從化最新荔枝採摘地大盤點
    可以到以下的從化荔枝園尋味!廣州是我國著名的荔枝傳統產區,種植歷史可追溯到 2000 多年前。其中,廣州市從化區更是著名主產區。近年來,從化區加強荔枝產業規劃發展,形成了中南部以錢崗糯米餈、水廳桂味、溫泉槐枝、流溪桂味、井崗紅糯等優質荔枝品種為主、西部以槐枝、黑葉、妃子笑等普通荔枝品種為主,逐步形成了優質荔枝與普通荔枝互為補充的特色生產格局,並通過引種、培育、示範和推廣,積極推廣荔枝優質品種。
  • 人文深呼吸之新莊古村
    其實,這樣的一塊心靈淨地,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新莊古村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四明談助》謂:「宋知衡州薛公朋龜歸休林泉,有四明五老會,置別業於此,名『新莊』。」由此可知,新莊始於宋,至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已經一點也不新了,但名字一直沿用至今。這是離寧波市區最近的歷史文化古村,近得已經無法劃清明確的界限了,就像心連著肺,腸連著胃。
  • 宋代以前在扶溝留下的千年古村和姓氏
    崔橋周崗村原名城東崗,漢初扶溝縣城建在今崔橋古城村,該村在古縣城的東北角,故名城東崗。該村原住姓氏已無從查找,明初周姓從洪洞縣遷來後才改名周崗。 崔橋東店、西店村在漢代原是一個大集市,村東、村西有兩個大客店,故名。村中有陶姓,曾經有轆轤井裡救劉秀的傳說。
  • 三水這擁有300多年歷史的古村,美麗傳說一籮筐
    三水這擁有300多年歷史的古村,美麗傳說一籮筐 2020-05-31 0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撫州這個「千煙之廈」的古村,綴滿99口池塘,被讚譽「文武世家」
    在江西省撫州市有一個開村於五代十國的千年古村,歷史上被稱為「文武世家」,因為在悠久的發展歷程中,該村可謂英才輩出,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這個文武全能的古村就是蒲塘村。據《蒲塘徐氏族譜》記載,後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徐慕貞辭去安徽壽州長史之職後,路過蒲塘,認定此地是塊福地,在此定居一定會人丁興旺、福德無窮,於是從臨川遷居此地,結廬而居,徐氏從此在蒲塘繁衍一千多年至今。一千多年悠悠歷史中,蒲塘村子孫蕃衍,代有聞人。
  • 國內第一座跨海大橋,修建難度巨大,至今為止已有900多年歷史
    我國堪稱「基建狂魔」,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我國發展迅速,雖然歐美國家在建設之初就超過了我們,但我國可以說是後來者,尤其是在橋梁方面,已經成為世界一流,兩年前建成的港珠澳大橋震驚了全世界,創造了橋梁建設的奇蹟,然後是貴州六盤水大橋,這是世界上最高的橋,震驚了世界,今天說的是國內第一座跨海大橋,修建難度巨大,至今為止已有
  • 閩西重鎮新泉,建於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已歷經800多年...
    閩西重鎮新泉,建於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已歷經800多年,歷史文化積澱厚重。
  • 廣州兩個800年陳氏古村,舞獅換《拜帖》結為好兄弟!
    番禺石樓村醒獅隊與蘿崗蓮塘村醒獅隊慶祝兩個已有800年歷史的「善世堂」結緣。廣州日報記者莫偉濃 通訊員陳秋明 攝 兩個800年陳氏古村結為好兄弟 文/廣州日報記者譚秋明 通訊員陳秋明 7月5日上午(陳氏在線註:2015年7月5日),番禺石樓村陳氏宗祠(善世堂)醒獅隊在鼓樂喧天中來到蘿崗九龍鎮蓮塘村,兩個800年古村,締結友好鄉村,兩座古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