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崗古村據有800多年歷史
錢崗古村始建於宋代,已有800多年歷史,比從化建縣還早200多年,所以在錢崗村留下一句話——「未有從化,先有錢崗」。錢崗古村從建村至今,歷經宋、元、明、清、民國等多個朝代,800多年來變化不大,保持了古而不拙、穩而不踞的古樸風貌。
村中建築東、南、西、北朝向,布局較為隨意,整個村子坐北向南,北高南低。到明清兩朝開始大規模建房舍、祠堂,築圍牆,修棚廳,鋪延閭巷小道,開挖水池,遂成現在之格局和規模。
古村有門樓4座,書院9間,祠堂3座,更樓4座。古村內的巷子多而深,且迂迴曲折,房舍、祠堂、棚廳、水池等一應俱全,是保存得較為完整的廣府民居的典型代表。
這是書院,門是關著的,還有其它書院很可惜內部已經全部倒塌,本來前院雜草叢生,除剩餘一個圓門外後部內都是殘磚破瓦。
據錢崗陸氏族譜和陸氏大宗祠中碑記記載,錢崗陸氏是南宋左丞相陸秀夫之後裔。從20世紀80年代起,漸漸富裕起來的村民陸續搬進附近的小樓房,古村處處斷瓦殘垣,荒草繁盛,僅有10多戶垂暮之年的老人與之為伴。
有一些房子還貼有春聯,關是關著的,村內現保留的古屋,絕大多數都為清代所建,只是很多都已非常地破舊,也無法再居住。
古村內的屋子因已經沒人住都已經坍塌,殘亙斷壁碎瓦間長滿了雜草,而藤蔓也爬上了這些牆頭上,而村道長了草只露出一小徑可讓人行走。
東向叫「啟延門」,南向叫「震明門」,西向叫「鎮華門」,北向叫「迎龍門」。門樓之間用古老的青磚圍牆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古城堡式的村落。
出西門後有池塘一個,池塘附近種有大片荔枝樹,現正是荔枝成熟時,荔枝錢崗糯米餈最為有名,所產的鮮果果型大。
#玩轉小眾旅行地#沿圍牆外有一條「護村河」,後來分隔成魚塘,魚塘既可養魚,又可調節村內氣候,一旦發生火災還可取水滅火,真是一舉三得。
古村的4座門均建有門樓,分為上下兩層,以木梯相連,方便上下。上層如閣樓,在門牆上設有瞭望孔,通過瞭望孔,可以觀察村子四周的情況。西門鎮華門的兩邊門牆下面,還專門開鑿兩處孔眼,內寬外窄。
抗日戰爭時期,這兩處孔眼作為機槍孔,封鎖進村的道路,以抗擊日軍的進攻。
至今,在門樓的橫檻上還有當年日軍進攻錢崗村時留下的兩處彈孔。東南西北4個門樓之間用石頭壘起高不可越的圍牆,把村團團圍起,外有護村河環繞,使整個村子看上去如一座古城。
古村裡面還有人居住,但房子都已經是建成現在普通的農村建築,這是牆上的古村風情圖,描繪的是一片祥和,美好的市井生活。
4個門樓中,南門震明門的設計有著嶺南文化中廣府建築的特色,門由「二重門」構成,第一重是由十幾根粗重結實的枕木組成的「趟櫳門」,第二重才是厚實的硬木雙扇門,如外敵想要強行入村,必須先把「趟櫳門」上的巨大枕門鋸斷,方能再撞擊大門。
每條街巷都是用山崖石、田園石、沙溪河石等不規則的石頭有序砌成,不用水泥,不用石灰,全靠巧手鋪成梅花狀,既簡樸又美觀。
廣裕祠是陸氏家族宗祠,與北京故宮同年興建
廣裕祠,是陸氏家族宗祠,大門橫額上書「陸氏廣裕祠」6個大字。「廣裕」是陸秀夫六世孫陸廣裕的名字。
廣裕祠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1406年),與北京故宮同年興建。大門的兩邊鐫著一副對聯:詩書開越忠孝傳家。這8個字記載著兩位陸氏祖先——陸賈和陸秀夫的豐功偉績。上聯指的是西漢陸賈說服南越王趙佗歸漢,下聯意為南宋陸秀夫精忠報國之事。據村中的老人說,陸賈是陸氏第五代後人,陸秀夫則是陸氏第五十五代後人。
在簷板的兩側,分別雕刻兩幅畫,右面的畫中,南越王趙佗倨傲地臥在大堂之上,陸賈正冠站立,不卑不亢,內容正是採自「說越當漢」一節。左面的畫中,戰船林立,硝煙瀰漫,陸秀夫背負宋帝,飽含悲憤與絕望,視死如歸,欲投海自盡,說的是「負帝投海」的壯烈情景。
廣裕祠的門聯「詩書開越忠孝傳家」,高度概括了一段與民族生死存亡、山河破碎有關的辛酸歷史與陸姓家庭有關的豐功偉績。
迷宮般的道路縱橫交錯
古村由於受地形限制,加上布局隨意,全村有名的巷12條,無名的小巷無法計算,但沒有一條是筆直的,狀如蓮藕,多數是丁字巷,縱橫交錯。據說錢崗村屬藕形,街巷不能直,外地人進村,好像進入迷宮一樣,入時容易出時難。
順石路隨意而行,每行數十米後,七拐八彎的道路就可能一剎間在眼前消失,不過也經常會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
村裡人說,「錢崗村有多少家房子,就有多少條路。外人進村後,如果沒有村民帶路,是難以出村的。抗日戰爭時期,一支日本小分隊,貿然強攻入村,結果一進祠就被迷宮般的路弄糊塗了,被熟悉地形的村民一舉殲滅。
自此,日軍再不敢輕易涉險。數次的掃蕩,也只把散落在村外的民舍燒毀。這也是錢崗吉村能在戰火中得以保存的原因。
2019年1月10日被廣州市人民政府確定為歷史建築的錢崗村蘭集堂。
靈秀坊,錢崗村出第一位舉人時建立
牌坊是一座青磚結構4柱3門樓建築,面寬5.5米,磚柱寬0.6米,整體高6米多。歇山屋頂鋪素瓦,頂層四角挑起燕尾,寶珠頂,牆頭灰塑三重紅底白色蓮花託。柱腳抱鼓石高2.5米,外表粉紅色石灰。明間拱門寬1.4米,高3米,兩次間有拱,不設門,寬0. 95米,高2.5米。
錢崗秀才陸向晨考取第一名舉人,衣錦還鄉。
古村正門的廣場,每到周末,節假日都有很多對歷史感興趣的愛好者前往。
公元2003年11月29日,廣裕祠成了中國第一個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傑出項目獎第一名的文物保護單位。
錢崗古村擁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深厚的文化積澱,村子面積還挺大,景區建設也比較完善,沿途有相關介紹,遊覽錢崗古村由靈秀牌坊開始,進去後順著鵝卵石鋪設村道向內深入便可找到廣裕祠。
我花了兩個小時還沒有走完,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看看,地鐵到錢崗還需要10多分鐘左右,這裡不需要收費,停車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