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紅柿媽媽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懂事,是一種很深的絕望。
爸媽們在管孩子時,總在勸「你懂點事,要聽話」、「你要早點長大,成熟一點,讓媽媽少操心。」
爸媽盼著娃懂事,可結果卻是,太懂事的孩子,通常都不太幸福。有這樣感慨的人,正是那些在小時候,被爸媽教育的相當懂事的小孩。
其實養出一個「太懂事」的孩子真是家長最大的失敗,也是孩子最大的悲哀!
01
太懂事的孩子,都是什麼樣子?
明明想吃的零食,孩子卻說不喜歡吃。明明想買的玩具,孩子只能咬著嘴唇說不稀罕。
明明想做的事情,孩子卻說算了吧。明明想要爸媽陪,孩子卻說你走吧。
明明還只是個孩子,卻成熟的像個大人。
太懂事的孩子,總是怕麻煩爸媽,總怕惹爸媽不開心,總想讓爸媽快樂,總希望能替爸媽分憂解難。
《少年說》裡有一位女孩,她上臺後,很大聲的念出一封信,送給她剛滿2個月的弟弟。
「姐姐希望,你可以做一個單純快樂的孩子,可以不那麼懂事,不那麼乖。」
這種「古怪」的想法,引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原來,這位女孩就是個名副其實的「乖乖女」,並且她過得並不怎麼快樂!
她太懂事了,上學住校怕爸媽擔心,就報喜不報憂。
她太懂事了,從不跟爸媽撒嬌發火,會認真把自己的事情努力做到最棒。
她太懂事了,別的孩子堅決抵制生二胎,她卻怕自己不在爸媽身邊,爸媽太孤獨,鼓勵爸媽生二胎。
她吃盡了懂事的苦,就想勸自己的骨肉兄弟,「別太懂事了,記住你還只是個孩子。」
02
太懂事的孩子,會快樂嗎?
一個懂事的孩子,想把生活過得很快樂,這種概率相當於中了彩票巨獎。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爸爸喜歡自己。為了讓爸爸笑一笑,他不惜總愛扮鬼臉。
松子很可憐,迎合著爸爸去讀書工作。可惜,一切努力都不如他妹妹,輕輕的一聲咳嗽,更惹爸爸在乎。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懂事的孩子快樂嗎?
在7000個回答中,獲得點讚最高的答案是「不快樂」。尤其是在這些小孩長大後,不快樂的瞬間更多了。
有個男孩說,小時候家裡窮,他是老大,家裡有好吃的,他總會讓著弟弟妹妹。他會主動幫爸媽幹活,會哄著弟弟妹妹玩。就算被外面的小孩欺負了,他也都一個人扛,不想讓爸媽擔心。所以,他總會躲起來偷偷哭,一個人流淚到很晚。
長大了,早已養成了懂事的習慣。
在單位裡,他也是這樣的做派。可結果,連同事請客吃飯,他都先讓別人夾菜,輪到他想吃飽時,卻發現菜都快光碟了。
別人的心很複雜,他很善良,他總被人使絆子,損失利益。每次自己被誤解,他都懶得解釋。而這樣的生活,也讓他很難獲得快樂。
03
父母最大的失敗,就是教育出「提線木偶」般懂事的娃。
懂事的娃,就像是個「提線木偶」,什麼事只要是爸媽安排好的,孩子就很甘心的去服從執行。
馬伊琍在直播中坦言說,自己很後悔把愛馬管的太嚴格了,以致於愛馬過分「懂事」,特別好管理,很乖順。但媽媽心裡清楚,女兒的個性很懦弱,太膽小了。
只要媽媽大聲一吼,女兒就立馬認錯:媽媽,我錯了,我再也不敢了。
女兒連「不」和反抗都不敢,這讓馬伊琍一度自責,不該把孩子管的像個小白兔,跟個提線木偶一樣,只知道懂事,不敢表達意見。
畢竟,教孩子懂事,不等於教孩子「無底線」服從,遇事就認錯,凡事都看爸媽臉色。
如果把孩子教育成這樣,爸媽真的太失敗了。
孩子本該是快樂的天使,爸媽沒必要讓孩子太懂事。
有個網友說,小時候家裡很貧困,幾乎一年都吃不上幾回肉。
有一次,我跟爸媽去參加婚禮,看見了大豬肘子,我饞的口水都快流下來了,很想飽餐一頓。可惜,一份大豬肘子一共只有幾塊,當時飯桌上的孩子又很多,根本不夠分。
結果,飯桌上有阿姨遞給我的時候,媽媽就給我使了個眼色。我瞬間就咽了口唾沫,回答阿姨說:「我不吃肉,謝謝阿姨。」旁邊的很多大人,都不約而同地誇我,但只有我自己才清楚,我流淚了。
從那之後,我真的不吃肉,只要看見豬肘子,就會想起這段心酸往事。
懂事的孩子,真的很難快樂。孩子本該是快樂的天使,爸媽沒必要強求孩子,一定事事都做到完美。
天真,本該是孩子的底色。快樂,就該是孩子的童年色彩。爸媽教育孩子可以,適度即可。如果孩子「太懂事」了,雖然受人歡迎,但他們總是吃虧,也很不快樂,那麼父母覺得這樣對他們真的好嗎?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