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養出一個「太懂事」的孩子是家長最大的失敗?看完你就懂了

2020-12-23 西紅柿媽媽

文|西紅柿媽媽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懂事,是一種很深的絕望。

爸媽們在管孩子時,總在勸「你懂點事,要聽話」、「你要早點長大,成熟一點,讓媽媽少操心。」

爸媽盼著娃懂事,可結果卻是,太懂事的孩子,通常都不太幸福。有這樣感慨的人,正是那些在小時候,被爸媽教育的相當懂事的小孩。

其實養出一個「太懂事」的孩子真是家長最大的失敗,也是孩子最大的悲哀!

01

太懂事的孩子,都是什麼樣子?

明明想吃的零食,孩子卻說不喜歡吃。明明想買的玩具,孩子只能咬著嘴唇說不稀罕。

明明想做的事情,孩子卻說算了吧。明明想要爸媽陪,孩子卻說你走吧。

明明還只是個孩子,卻成熟的像個大人。

太懂事的孩子,總是怕麻煩爸媽,總怕惹爸媽不開心,總想讓爸媽快樂,總希望能替爸媽分憂解難。

《少年說》裡有一位女孩,她上臺後,很大聲的念出一封信,送給她剛滿2個月的弟弟。

姐姐希望,你可以做一個單純快樂的孩子,可以不那麼懂事,不那麼乖。」

這種「古怪」的想法,引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原來,這位女孩就是個名副其實的「乖乖女」,並且她過得並不怎麼快樂!

她太懂事了,上學住校怕爸媽擔心,就報喜不報憂。

她太懂事了,從不跟爸媽撒嬌發火,會認真把自己的事情努力做到最棒。

她太懂事了,別的孩子堅決抵制生二胎,她卻怕自己不在爸媽身邊,爸媽太孤獨,鼓勵爸媽生二胎。

她吃盡了懂事的苦,就想勸自己的骨肉兄弟,「別太懂事了,記住你還只是個孩子。」

02

太懂事的孩子,會快樂嗎?

一個懂事的孩子,想把生活過得很快樂,這種概率相當於中了彩票巨獎。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爸爸喜歡自己。為了讓爸爸笑一笑,他不惜總愛扮鬼臉。

松子很可憐,迎合著爸爸去讀書工作。可惜,一切努力都不如他妹妹,輕輕的一聲咳嗽,更惹爸爸在乎。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懂事的孩子快樂嗎?

在7000個回答中,獲得點讚最高的答案是「不快樂」。尤其是在這些小孩長大後,不快樂的瞬間更多了。

有個男孩說,小時候家裡窮,他是老大,家裡有好吃的,他總會讓著弟弟妹妹。他會主動幫爸媽幹活,會哄著弟弟妹妹玩。就算被外面的小孩欺負了,他也都一個人扛,不想讓爸媽擔心。所以,他總會躲起來偷偷哭,一個人流淚到很晚

長大了,早已養成了懂事的習慣。

在單位裡,他也是這樣的做派。可結果,連同事請客吃飯,他都先讓別人夾菜,輪到他想吃飽時,卻發現菜都快光碟了。

別人的心很複雜,他很善良,他總被人使絆子,損失利益。每次自己被誤解,他都懶得解釋。而這樣的生活,也讓他很難獲得快樂。

03

父母最大的失敗,就是教育出「提線木偶」般懂事的娃。

懂事的娃,就像是個「提線木偶」,什麼事只要是爸媽安排好的,孩子就很甘心的去服從執行。

馬伊琍在直播中坦言說,自己很後悔把愛馬管的太嚴格了,以致於愛馬過分「懂事」,特別好管理,很乖順。但媽媽心裡清楚,女兒的個性很懦弱,太膽小了。

只要媽媽大聲一吼,女兒就立馬認錯:媽媽,我錯了,我再也不敢了。

女兒連「不」和反抗都不敢,這讓馬伊琍一度自責,不該把孩子管的像個小白兔,跟個提線木偶一樣,只知道懂事,不敢表達意見。

畢竟,教孩子懂事,不等於教孩子「無底線」服從,遇事就認錯,凡事都看爸媽臉色。

如果把孩子教育成這樣,爸媽真的太失敗了。

孩子本該是快樂的天使,爸媽沒必要讓孩子太懂事。

有個網友說,小時候家裡很貧困,幾乎一年都吃不上幾回肉。

有一次,我跟爸媽去參加婚禮,看見了大豬肘子,我饞的口水都快流下來了,很想飽餐一頓。可惜,一份大豬肘子一共只有幾塊,當時飯桌上的孩子又很多,根本不夠分。

結果,飯桌上有阿姨遞給我的時候,媽媽就給我使了個眼色。我瞬間就咽了口唾沫,回答阿姨說:「我不吃肉,謝謝阿姨。」旁邊的很多大人,都不約而同地誇我,但只有我自己才清楚,我流淚了。

從那之後,我真的不吃肉,只要看見豬肘子,就會想起這段心酸往事。

懂事的孩子,真的很難快樂。孩子本該是快樂的天使,爸媽沒必要強求孩子,一定事事都做到完美。

天真,本該是孩子的底色。快樂,就該是孩子的童年色彩。爸媽教育孩子可以,適度即可。如果孩子「太懂事」了,雖然受人歡迎,但他們總是吃虧,也很不快樂,那麼父母覺得這樣對他們真的好嗎?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楊絳: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是養出感恩的孩子
    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不是養出來的孩子有出息,而是有出息的孩子懂感恩。果實出了問題,多半是根也有問題,孩子不懂感恩,往往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錢鍾書也從來擺不出父親的威嚴,他比女兒還調皮。每天睡覺,他都會把女兒的玩具、鏡子、文具藏進被窩裡,設置陷阱,讓女兒上鉤。二人樂此不疲。和孩子在一起,不必太過嚴苛。
  • 一個家庭最大的幸福,是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父母最大的幸福,是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父母溺愛,孩子更難懂得感恩表姐從小生活在農村,憑著自己的努力在城裡安了家。她自己平時省吃儉用,但對孩子從不吝嗇,幾百塊錢的鞋子說買就買,上萬塊的補習班說上就上。
  • 孩子太懂事也不好,對成長性格很不利,家長應合理讓孩子宣洩情緒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聽話,這樣可以減輕自己的負擔,但是孩子過分的懂事,是不是一件好事呢?最近,朋友對孩子的教育有很多搞不懂。發現孩子與夥伴相處融洽時,她們也會表現出過於「懂事」的一面。朋友們拿走了孩子們手中的玩具,但是孩子們不知道如何把它們拿回來。當被問及為什麼不把它拿回來時,孩子們會說:「如果他們想玩,就讓他們玩吧。」雖然孩子說得很輕鬆,但他的眼裡顯然混雜著委屈。我最好的朋友看到了孩子的「妥協」,然後她覺得「太理智」可能不是一件好事。
  • 幼兒園的老師喜歡什麼樣的家長?看完你就懂了 一大波圍觀網友來襲
    熱點事件每天有,段子手在民間~下面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幼兒園的老師喜歡什麼樣的家長~看完你就懂了】,新聞一經爆出,就引來各界圍觀,分分鐘上了熱門頭條~一時之間多家媒體紛紛發表、轉載,如網易、新浪、騰訊等均有報導,大家可直接在百度中搜索該話題查看~僅在網易新聞中,24小時內點擊已經超過6297
  • 教育最大的悲哀:付出全部,卻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
    父母的悲劇是付出了所有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這讓我想起幾年前在機場弒母的悲劇。 家長在殫精竭慮地培養一個孩子後,理所當然地想著孩子學成歸來成為棟梁,恩澤家庭,卻沒想到,一個冷漠的孩子,反噬起來反而更可怕。 往近了說,我家隔壁就有個寡居老人,今年70多歲,每天坐在門口曬太陽。逢人就要自豪自己的孩子:「名牌大學生,在高大的寫字樓裡工作哩。」
  • 小時候太過聽話懂事的孩子,長大了反而容易沒出息,家長引以為戒
    文|文兒中國有句古話,叫「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說小時候聰明伶俐的孩子,長大了未必會有出息,這種情況放到現代社會也並不少見。我們在周圍經常可以發現,小時候深受長輩喜歡的孩子,進入社會後不但沒能獲得大成就,有些甚至不如當年調皮搗蛋的孩子,原因到底在哪兒呢?
  • 3個行為說明你的孩子正在自卑,一些家長還以為是「懂事」的表現
    有的孩子相對內向、有的孩子善於思考、有的孩子不太愛說話,但並不能說這些孩子性格有缺陷。 但是家長們要注意一點,不要把孩子的自卑當成懂事。生活中有一些孩子,他們平時表現出了沉穩和內斂,看上去非常懂事。但是倘若你的孩子有這樣3個舉動,那就要引起重視, 這可能說明你的孩子正在悄悄自卑。
  • 小時候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後以下性格缺陷越明顯,家長別盲目高興
    而一個懂事的孩子,會讓家長省心又驕傲。但真的有天生就懂事的孩子嗎?其實都是在後天生活環境和家長的期待中,被迫成長的懂事。與年齡不相符的懂事,其實意味著孩子有一個委屈和不快樂的童年孩子成熟懂事是一件好事,但是家長別忘了,自己是經歷過多少委屈和妥協才變懂事的。那麼真的想讓自己的孩子也過早經歷這些嗎?
  • 窮人家的孩子真的是早當家嗎?真懂事和假懂事,這兩種特點藏不住
    文/爸媽快來看在如今新式的教育裡,有些家長崇捧「富養」教育,也有些比較青睞於「窮養」教育,不管是從最初金錢支配的「窮富」之別,還是性格方面的堅強和獨立包裝,最終都離不開家長教育有方的功勞,而隨著優勝劣汰的環境逐漸明顯化,在孩子們的教育裡可以說精神上「窮養」更讓家長們上心。
  • 孩子這4種「懂事」的表現,背後或許是心酸,家長別再引以為傲
    作為父母,我們常常會將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有時候,在和別的家長交流的時候,我們發現自家孩子相比其他家的孩子真是十分聽話、懂事,不免會覺得驕傲。但是,不是所有「懂事」都是真懂事。有些「懂事」只是假象,實際上是孩子內心缺愛的表現,你注意到了嗎?
  • 10歲男孩猥褻女童,家長惹眾怒:孩子沒教養的樣子,跟你如出一轍
    什麼樣的父母能養出這樣的「小惡魔」?!降低刑事責任年齡,實行惡意補足年齡原則,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強化父母作為監護人的責任。強烈建議所有的父母都持證上崗!6、我教我的女兒保護好自己,你卻從沒有教過你的兒子不要傷害她們。7、家長的教育尤其重要,不要認為生了兒子,怎麼都不吃虧,社會會讓他成長的。
  • 多個孩子離家出走……面對孩子考試「失敗」,你是幾星家長?
    一星家長:宣洩情緒、盲目施壓在孩子考試失利的時候,最害怕聽到家長說:「我早就知道你會考不好。」有的父母看到孩子的分數,有的暴跳如雷,有的冷嘲熱諷,更有的甚至打擊:我早就知道你這個樣子,考不出什麼好成績。
  • 窮養也好,富養也罷,別養出這種孩子就好,否則「連累」三代人
    大家在討論養育孩子時,總糾結於到底是應該「窮養」孩子,還是應該「富養」,在我看來,窮養也好,富養也罷,別養出「白眼狼」就好,否則受連累的是三代人,至於我為什麼這麼說,看完我說的案例應該就懂了。換做是其他孩子,可能都知道心疼父母,留點東西給父母,不向父母提需求,可他家孩子向來不在意這些。每次有朋友提醒他們,他們也總是擺擺手,「沒事,孩子還小,不懂事,長大了也就知道疼父母了。」孩子19歲那年,他們還是在說這些話。
  • 成績年級第一,家長會和媽媽互勉,網友:懂事的都是別人家孩子
    看過這段視頻的網友,都在感慨:懂事的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從這位媽媽和孩子的互動可以發現,他們之間是平等的關係,孩子沒有把媽媽當成不可質疑的權威,媽媽也非常懂自己的孩子,從一段話就能明白兒子的意思。這才是孩子成績好又懂事的原因。
  • 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規矩立得對,孩子更出色!
    其實,富養也好窮養也罷,都不如父母有教養。如今的社會提倡男女平等,再加上生活條件的提高,幾乎不存在絕對窮養的家庭。每個孩子都被父母視作珍寶,打不得,罵不得。孩子就像一張沒有渲染過的白紙,在他們還沒有對是非黑白有一個明確認知的前提下,父母就是他們行為準則的標杆。
  • 窮養男孩更好?被養窮的機率更大,這個小男孩,懂事得讓人心疼
    同事家的兒子源源,是個很「懂事」的孩子。當幾個孩子一起出去玩的時候,其他孩子都在纏著媽媽要冰激凌,源源雖然也想吃冰激凌,但他抬頭看著母親的臉,便默默地退到一邊。源源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媽媽,我不買。」他幾乎沒有玩具。當孩子交換玩具時,他會下意識地說:「不要損壞我的玩具,否則我媽媽不會給我買新的。」
  • 怎樣才能培養出強大自信心的孩子?家長掌握以下內容即可
    如培養出一個具備強大自信心的孩子?這一問題是所有家長都非常關注的一件事情。在日常的生活當中,不少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讓孩子自己去嘗試一件自己從未嘗試過的事情,孩子總是會下意識地否定自己,沒有勇氣去嘗試。
  • 孩子不懂感恩?不懂「貝勃定律」的家長,容易養出「白眼狼」孩子
    文 | 小鴻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小的時候天天把「爸爸我愛你」掛在嘴巴,有吃的東西也會主動塞到父母嘴裡,反而是長大後,開始慢慢疏遠家長,甚至把家長的付出看做理所當然,沒有這份感恩了,這是怎麼了?
  • 李玫瑾直言: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尤其這個時間狠心管,孩子更懂事
    哪個家庭不想養出好孩子呢?性格好、品質好、有教養是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期待,當然最好學習也能好。但生活中「熊孩子」比比皆是,劃傷別人的車、用購物車撞人、欺負同學、不尊重老人、動不動用離家出走要挾父母,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這拋給了很多家長一個問題,如何養出一個好孩子?
  • 最失敗的家庭教育:一個無微不至的媽,養出一個坐享其成的娃
    孩子總是丟三落四,大概就是因為有我這個事事善後的媽。她總是忘東忘西,大概也是因為我時時記著她的一切包括吃喝拉撒。說我是個糊塗媽,我絕不承認。只是沒想到我習慣了為孩子操心,卻不小心養出了一個自己什麼都不操心的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