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眾仙獨無金仙,金仙者佛也!歸天庭所管轄,但非道教仙真!

2020-12-18 道士的聊齋

故知大羅金仙,但可知其錯誤!大羅者,可天仙可神仙,獨不能加金仙!

大羅是學道者的最高追求,即升至道教三十六天最高的大羅天。大羅,其中大為廣,意指無量。羅為網,意指包羅。大羅無量,即是包容諸有。

大羅即超脫一切時空,永恆逍遙自在的仙人。

而大羅天就是最高最廣之天,是三清天之統稱,無先、無上的意義,為天界最高處。

所以大羅天就是三清所居,所有大羅者都在三清統轄之中,誰叫三清就是道的化身(超越一切認知和概念的存在),而三清他們的本體太上更是道的本身!(已經無法言說的存在)

道教仙聖分為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五個種類。

鬼仙者,仙中下品!陰神超脫,未能煉至純陽,能出幽入冥,不生不滅。凡棄肉身者,當屬此仙,陰陽未合,靈肉分離實在是下下之選!有道是:孤陽不生,獨陰不長。陰陽錯亂,天地也會出現問題,何況人?人即天地。這樣的鬼仙之流缺點太多,也許能力上能強過人仙之流,但他的弱點太多,且強者也只能到達鬼神,陰神境界,弱者還得寄託於一物上苟延殘存!

人仙者,術法已有,卻不得長生逍遙!

他們就相當於網絡小說中的修真者,在凡人中便是仙神,可在真仙中卻是凡人。

故人仙是指修煉到沒有長生不死,逍遙天地,掌握「道理」的修行者。

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苦志,終世不移。五行之氣,誤交誤會,形質且固,八邪之疫不能為害,多安少病。

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於小成之法。不可見功,唯以長生住世,而不死於人間者也。

雖可長生不老,但斬不了日月,掃不了星河,遊不了太虛!

地仙者!只道是:一劍消去十萬裡,搬山填海壓人間。

神仙者,以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關節相連,抽鉛添汞而金精煉頂。玉液還丹,鍊形成氣而五氣朝元,三陽聚頂。功滿忘形,胎仙自化。陰盡陽純,身外有身。脫質升仙,超凡入聖。謝絕塵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神仙亦是脫離了「凡身」,正式開啟「大宇宙」模式,不是說過了嗎?在道家思想中人體本身就是天地宇宙。

到了神仙級別,就等於脫離宇宙!

打個比方,若前三仙還是在開發宇宙,那麼神仙便是以脫離了宇宙且還能製造宇宙。

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而得超脫,乃曰神仙。神仙厭居三島而傳道人間,道上有功,而人間有行,功行滿足,受天書以返洞天,是曰天仙。既為天仙,若以厭居洞天,效職以為仙官:下曰水官,中曰地官,上曰天官。於天地有大功,於今古有大行。官官升遷,歷任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陽天,而返三清虛無自然之界。

天仙者又道大羅天仙,大羅天到了大羅天仙這等級,就等於是多元宇宙緯度乃至超越多元宇宙緯度的存在。

說起「金仙」,大家可能不約而同的想到道教的仙人。甚至一些網絡小說將其化為道教修行的一個階段,並且託《封神演義》中「十二仙首」成為大家熟知的「十二金仙」。

然而事情卻不盡然,這「十二金仙」是事不對人,仙不對位,其實在古代宗教中金仙多是指佛教的佛菩薩們。

而金仙最早的記載大約是來源於魏晉南北朝佛教,當佛教融入中國的時候,與傳統的仙文化產生融合。由於佛教的佛常以金色的金身為主,故又為金仙,那時的佛教也是主動承認了這點,畢竟方便傳道,剛入華時佛教徒連自己的稱號都自稱為貧道,道人等!

《妙法蓮華經》「五百弟子記證金仙,多寶佛塔湧其前。」

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崇信道教的宋朝。終於在宋徽宗時達到鼎盛,在《宋史》中宋徽宗下詔書「詔:佛改號大覺金仙,餘為仙人、大士。僧為德士,易服飾,稱姓氏。寺為宮,院為觀。」

其實大覺金仙不是宋獨創,早在唐就將佛最高境界化為大覺金仙。

《呂祖全書》:「又在羅漢之上特較菩薩乘為稍遜耳!謂之入聖域而未優。至於了悟真空心性之旨,則命在其中,即謂之大覺金仙。」

像《全金元詞》中也道:「尼父名揚至聖,如來證、大覺金仙。」

甚至連佛教最後都不得不低頭,像《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文句》:「又佛名大覺金仙。故稱仙音。佛之音聲。稱性周偏。鐵圍諸山所不能障。但有緣者皆得共聞。今欲覺悟諸菩薩故。所以偏至十方界也。」

這裡講為什麼佛的聲音是仙音,是因為佛又名大覺金仙。後面道教為了自保自身潔淨就與之劃清界限,將金仙道化為佛教。

《玄宗直指萬法同歸》:「道有玉清、上清、太清,佛有法身、報身、化身,釋迦有文殊、普賢,彌陀有觀音,勢至。此太極函三之義也。三者,幹元也。幹屬金,故道曰:金丹、金鼎、金公。佛曰:金剛、金仙、金相。」

如《玉皇經》所述:「梵天一切金仙、大乘菩薩。」此時的金仙指「佛陀」果位。

後隨著唐末以來三教合一的發展,佛道兩家的交融,佛教也越來越中國化,故而出現了漢文化最重的三宗,禪宗,華嚴,淨土!可謂是國產佛教,以至於很多菩薩和佛陀、經文都是中國本土創造,而非國外傳來。

相關焦點

  • 道教:太極開基,結金丹,大覺金仙,究竟怎麼回事?
    作為人來說,從剛懂事開始就會為「老、病、死」所困惑;而道教恰恰就是為了解決人們的這些終極困惑所存在的,這也就是道教之所以能長盛不衰的原因。近些年來,玄幻小說、玄幻影視大行其道,究其根本,都是以道家、道教學說為支撐。這些作品裡面出現了許多令人神往的名詞,比如太極開基、結金丹、大覺金仙等等。今天喜哥就給大家說一說,道教的太極開基、結金丹、大覺金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西遊記》是揚佛禁錮道教還是佛教,宣揚道教?
    《西遊記》揚佛的說法由來已久,如果我們仔細研究原因,我們還可以在《西遊記》中找到很多細節,因為情節太多,我就簡單地說幾句:1、東部地區的大唐部隊是道教下的天庭部隊。大唐想尋找真正的解決方案,但是他沒有從道教中尋找,相反,他從跑去一直到佛教。
  • 道家與道教的關係
    三是黃帝曾經在中年時期帶領群臣前往崆峒山問道與廣成子金仙,但廣成子金仙卻說其「天下還沒治理好,卻來求仙,荒唐」,然後委婉的拒絕了黃帝,讓黃帝先治理好天下再來問道。黃帝下山以後,勤奮的治理天下到一百歲,才孤身一人,三跪九叩又上崆峒山求道,這次才因誠心而感動廣成子金仙,以道授之。
  • 道仙與大羅金仙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說大羅金仙能不入輪迴?
    大羅金仙不落輪迴——道教的仙道並非佛教的天人道。
  • 道教信仰的神和仙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她深深根植於中國古代社會和文化土壤之中,具有鮮明的民族色彩,道教關於神仙的信仰是道教最原始,也是貫徹始終的信仰。《三天內解經》中說:「老子主生化,釋迦主死化」,將神仙信仰視為道教與其他宗教的最大區別。  道教不是一神教,而是信奉以三清為主神的多神教,道教龐大的神仙團體,構成了道教理想的世界。
  • 「道教神仙」西王母
    東漢末年,道教興起,把作為上古先祖神祇的西王母納入道教神話體系,並且逐漸演變為高貴的女神。在後來的許多中國古代著作中,她開始成為天上的一位帝王,人類幸福和長壽之神,還傳說她擁有能使人長生不老的神藥,著名的月中仙女嫦娥就是因為吃了她的神藥而飛到月亮上的。
  • 十二金仙中,他的名氣最低,實力最弱,封神大戰後,卻成道教祖師
    在闡教十二金仙中,有一位人品極佳的金仙,他雖然實力平庸,但在封神之戰中異常勇猛,每次都衝鋒在最前線。他雖然屢戰屢敗,但也屢敗屢戰,從不氣餒,從不畏懼,從不偷奸耍滑。這位德行高尚的金仙正是黃龍真人。首先,正如前文所說,黃龍真人道德高尚。元始天尊收徒,除了看門第,也看品德,黃龍真人的事跡,足以證明他是個品德優秀的人。其次,黃龍真人有大功於天下。當年大禹治水,遇到黑風惡浪作祟,陷入危險之中,黃龍真人挺身而出,打敗了黑風惡浪,並協助大禹治理水患。
  • 道教神仙最高等級大羅天仙
    道教神仙的最高等級大羅天仙,至於大羅金仙這個詞在道教經典中是不存在的。道教三十六天中最高的的大羅天界。
  • 昊天上帝已是天庭之主,為何定要十二金仙稱臣?
    論屬性,昊天上帝是自然神(把自然現象視為神靈加以崇拜);玉皇大帝是道教神(道教信仰中產生的神)。  論地位,在中國歷代王朝祭祀中,昊天上帝都是至高神,並且受到廣泛崇拜;只有當皇帝信奉道教時,才會出面祭祀玉皇大帝,並且,玉皇大帝在道教諸神中的地位,比三清要低,元始天尊才是道教至高神。
  • 道教男女平等觀念對古代皇權社會女性地位影響的幾個方面!
    就像《三國演義》當中劉備勸張飛時所說:「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 事實上以上這些都是正統儒家及遊牧民族對女性地位的規定及敘述。那麼我們再來看道教對女性地位的敘述。首先道教在文化理論上對女性地位的體現。
  • 崇文塔瘞藏明代佛道教
    8尊鎏金銅造像以往均介紹為佛教造像類,但實際這8尊銅造像可分為兩類:一類為佛教造像類,包括銅鎏金釋迦牟尼涅槃臥像、銅鎏金大肚彌勒像、鎏金菩薩造像;另一類,即其他5件造像,筆者認為可歸為道教造像,包括銅鎏金真武大帝坐像(舊定天王像)、銅鎏金雷神坐像(舊定天王像)及道教護法神三種(舊定武士像),現分別介紹如下(文物尺寸及等級均引自《三普叢書·涇陽卷》,名稱及其宗教屬性有所調整)。
  • 道教的五種神仙,到底是什麼,道教兵解又到底是什麼意思
    老陽按:大家都知道道教裡面對神仙的分類,大概有大羅金仙,天仙,地仙,人仙,鬼仙,這裡面到底咋一回事呢,再比如道教的兵解,又是個什麼意思。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今天看見的南懷瑾先生的一段話。還虛還不行,你證到了還是小羅漢,要變成大羅金仙,才是大阿羅漢。大阿羅漢就是佛啦,要粉碎虛空,空都不要,空也要空掉,這是滅盡定。佛家從四禪八定的次序,來說明用功的過程,不管大小乘的佛法離不開這個原則。四禪八定幾千年來有幾個真修到?初禪都做不到!達到了初禪還談不到還丹。朱雲陽真人的批註就有佛學在裡頭啦,中國後來道家佛家也混合了。
  • 道教:三清
    ,化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氣所成;二日禹餘天上清境,元氣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氣所成。《道教義樞》卷二云:「但知洞真法天寶君住玉清境,洞玄法靈寶君住上清境,洞神法神寶君住太清境。故《太上蒼元上錄經》云:三清者,玉清、上清、太清也。」《九天生神章經》稱:「天寶君者則大洞之尊神。注曰:『天寶君玉清元始天尊也。』靈寶君者則洞玄之尊神,注曰:『靈寶君上清天尊也。』神寶君者則洞神之尊神,注曰:『神寶君太清天尊也。』
  • 王家祐的道教研究
    其子孫遷居於蜀者:彭山縣張綱,張天師叔祖張闢疆,葬於樂山市,兩人所居皆在「獠」區,或其母系(妻族)本巴蜀土著?或此張姓本與蜀中李姓同,乃巴蜀民所改之漢姓(且從母姓),而非中原漢族的「李氏」與「張氏」。最能代表李家道的是成漢李氏(302-347),它們的族系是「巴氐」,是「賨人」。四川雅安有漢「賨矦之贐」銅印出土,四川重慶冬筍壩有「中人」戰國小印出土。
  • 道教神話中的大羅金仙,元始天尊的幾位弟子
    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靈「三清」尊神之一。元始天尊生於混沌之前,太無之先,元氣之始,故名「元始」。此氣化為開闢世界之人,即為盤古;化為主持天界之祖,即為元始。」元始天尊是鴻鈞老祖的弟子,並且創立闡教。闡教教主為元始天尊。
  • 道教開壇科儀講義
    高功是人與神的溝通者,通過虔誠誦詠經文,踏罡布鬥,存神謁帝,將齋主的「齋意」上達天聽。所以,道教對高功的修持尤為重視。拈香是道教燒香的一種方法,也稱為燒檀香,嚴格地說叫燒塊香。因為有些特殊的法事,如禮鬥,則燒降香、沉香。皆須有專備香爐,香木塊劈作一分粗細,一寸長短,還要另備一些香面。香面通常以線香碾成粉末即可。
  • 上達天庭,下入地府---道教真正拯救世界的幾位快遞小哥
    能讀到這篇文章的道友或多或少對道教的科儀法事有些了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高功法師在法事科儀中焚書上表,啟奏祖師,這些文疏表文是怎麼到祖師爺手裡的?今天,給大家介紹擔任神仙界「快遞員」的——四值功曹。從某種層面上來說,現在常見的快遞小哥、外賣小哥們最該拜的應該是這四位神仙。
  • 佛道教通吃的三位大神
    在中國五大宗教中,唯有道教在中華大地上土生土長。源於先秦,形成於東漢,至今有1800多年歷史。
  • 道教法術為何以行咒為首?有一類咒語秘藏天庭,具有超常的靈力!
    咒術,是道教法術最重要的組成部份。道教的法術,五花八門,非常龐雜,但尤以符咒為要。咒術與符籙之術相成,是道教重要的主要法術。如同《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卷三六所說:"夫大法旨要有三局,一則行咒,二則行符,三則行法。咒者,上天之密語也,群真萬靈隨咒呼召,隨氣下降。符者,上天之合契也,群真隨符攝召下降。法者,主其司局仙曹,自有群真百靈,各效其職。
  • 道教不燒檀香.
    道教不燒檀香原因:設醮不得用檀香,見之於《女青天律》,所謂「女青天律禁燃檀」是也。明朝道經《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中記載臞仙認為檀香乃外域夷狄之香,故不可奉獻高真。《道藏》,其中關於使用檀香的記載非一:《三洞修道儀》記載用檀香做朝簡;《無上秘要·沐浴》記載以檀香沐浴;《無上秘要·燃燈》記載以檀香燃燈;《無上秘要·燒香品》記載以檀木合香;《靈寶領教濟度金書·入靖候報應訣》記載有檀香氣乃昭示仙真下降。起碼可以明確的一點就是,道教並不是說絕對不能用檀香的。燒香作用:「香自誠心起,煙從信裡來,一誠通天界,諸真下瑤階。」通真達靈,請神召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