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蘭現在已經到了孕晚期,越是到了臨分娩前,她也越發的感到緊張和激動,緊張的是馬上就要經歷她人生當中第1層大的手術——分娩手術,激動的事,馬上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寶寶出生。
但是最近這幾天,她卻有些焦急,因為她不知道選擇什麼樣的分娩方式?前一段時間進行參見的時候,醫生根據她的檢查結果,告訴她身體狀態良好,可以進行自然分娩,但是重要的決定還是交由她和家人進行決定。
而小蘭和家人進行商討之後,家人認為這是小蘭經歷的一次重大事件,他們都尊重小蘭進行的決定,所以無論是小蘭選擇順產還是進行剖腹產,他們都會尊重小蘭。
雖然小蘭知道,順產能夠更有利於產後的恢復,並且也有可能促使寶寶更加的聰明。
但是一定程度上她卻十分的怕疼,而她之前也一直聽別人說順產特別疼痛。
反而剖腹產,只要進入到手術室,被醫生打上麻藥睡一覺就可以了。
01剖腹產真的只是睡一覺那麼簡單嗎?
誠然,現在剖腹產是分手的女性的偏愛,因為在這一情況發展的過程中,並沒有順產那麼痛苦,並且手術進行的時間也明顯比順產時間短。
所以很多人都誤以為剖腹產只是睡一覺,孩子就出生了那麼簡單。
但其實,這些都是人們的誤解。
事實上,剖腹產的過程並不比順產簡單。從剖腹產的工具就可以看出來。
02看這根腰椎針,就知道產婦要經歷的痛苦並不輕
在進行剖腹產過程中,首先第1步就需要對產婦進行皮膚消毒打麻藥。
剖腹產屬於婦科手術,為了避免產婦手術過程中受到感染,所以需要實現進行剔除肚子上的毛髮和下體的毛髮,以確保手術無汙染的進行。
之後醫生就會用一根長達10釐米針頭的腰椎針為產婦進行注射麻藥。
很多產婦在看到腰椎針之後就會產生後怕,當腰椎針向產婦脊椎進行注射麻藥時,很多產婦也會感到猛一下的疼痛。
但事實上,在打麻藥的過程中只會產生輕微的疼痛,而產婦感到劇烈的疼痛多是由於產婦神經過於緊張導致醫生多次扎針找不到準確位置,需要重複扎針將原本微小的疼痛放大的緣故。
這種疼痛和麻醉本身並沒有特別大的關係。
當麻藥發揮作用之後,就開始為產婦需要進行手術的部位進行消毒,正式開始手術的第一步:切開媽媽的肚皮。
雖然這個「切」的過程說起來很簡單,但其實確實一個很繁複的過程。
首先刀子最先切開的是媽媽的表層皮膚,之後在進行切開皮下脂肪,然後找到子宮的位置,切開子宮下段,慢慢再找到羊膜囊,找到胎兒的位置,再將胎兒進行抱出。
整個「切開」的過程需要整整切開八層才能到達胎兒所在地,期間雖然產婦處於麻醉的狀態,但是之後等麻醉藥退卻後,寶媽還是會感受到切膚的痛。
雖然剖腹產減免了寶媽的生產之痛,但是還是需要經歷一番其他的疼痛的,並且這些疼痛相對於生產之痛時間更長。
03剖腹產的痛
1、按壓之痛
在經歷剖腹產之後,醫生會儘快的對寶媽進行按壓腹部幫助寶媽將體內多餘的惡露進行排出,以免產後出現大出血的情況。
2、傷口之痛
在寶媽經歷過剖腹產之後,慢慢的等麻藥勁過去之後,寶媽的傷口就會出現非常痛,有些寶媽在生完寶寶之後,根本疼的不敢動。但是為了身體的儘快恢復,還是需要男的儘早的下床走動。
這些疼痛都是不亞於順產之痛的,所以剖腹產並不是簡單的睡一覺就過去了,後續寶媽還需要忍受更多的疼痛。
04在進行剖腹產中,選擇全麻與半麻也有講究
關於剖腹產麻醉的問題,很多寶媽對半麻比較熟悉,而對全麻一知半解。
但其實半麻就是指椎管內麻醉,在產婦躺在手術床上後,麻醉師會在產婦背後的腰椎處將麻而全麻是指通過產婦吸入或靜脈注射,壓制產婦的神經系統,導致產婦喪失意識,當生產完之後才會醒來。
關於全麻,一般不會對產婦進行使用,但是也存在一些例外:
全麻一般回對特殊的產婦群體進行使用,例如產婦身體過於虛弱,或者是脊柱發育異常,或者是精神存在一定的障礙在生產時無法進行有效的配合時需要產婦進行全麻以確保生產手術的順利進行。
半麻只會在產婦的痛感神經起作用,並不會給胎兒和產婦本身造成影響。
而全麻卻會因為使用麻藥劑量過多,進入產婦體內血液循環中多少會對胎兒和產婦造成不利影響。
05剖腹產可能不僅是身體上的疼痛,還有生命危險
之前有一位英國媽媽叫做Sophie Mc Cartney在社交網絡上發表一段長文,她表示自己一開始進行生產時選擇的是順產,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她進行了十六個小時還是沒有將寶寶生出來。
無奈之下只能順轉剖,而在進行剖腹產的過程中,她因為原本順產流失大量體力,險些在麻藥的作用下昏死過去。
她在社交平臺上表明:「順產的媽媽絕對不會知道,經歷剖腹產的媽媽在麻藥的作用下很有可能喪失生命。」以表示剖腹產的兇險。
很多媽媽在面臨生產時,都會在順產還是剖腹產面前搖擺不定,不知道如何選更好一些。但是一定程度上,每一種生產手術都有其存在的優點,也有其存在的缺點。
剖腹產並不僅僅是「睡一覺」就完事兒了,它更多的是需要寶媽在生完寶寶之後經歷更多一個人的疼痛,而這些疼痛其實並不比順產時的疼痛輕鬆。
所以寶媽再決定生產選擇時一定要慎之又慎,最好能夠結合自身的身體條件和醫生的建議妥善的進行選擇,不要簡單的執著於片面的「睡一覺」,為寶寶和自己更好的負責。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