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睡覺生娃?麻醉後可能還有意識,這些真實體驗和想像不同

2020-12-15 貝貝豆育兒課堂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剖腹產,是個熟悉而陌生的名詞。我們可以想像醫生用刀在產婦的肚子上劃開一道口子,「拿出」嬰兒,但我們想像不出來手術室的溫度,麻藥的後勁,縫針的感覺,還有麻藥過後傷口的疼痛。

剖腹產=睡覺生娃?麻醉後可能還有意識,這些真實體驗和想像不同

看過一則關於剖腹產分娩的紀錄片,看完不忍感嘆母親的偉大,手術臺上孕媽的肚子被橫切了一條長長的口子,醫生用器械將一個「圓球」拖出來半邊。

能明顯看到,胎膜內的寶寶自己向外拱出,衝破了胎膜,衝出了羊水,醫生輕輕抱著他的頭將他拉出來。

幾個熟練的動作後寶寶的身子全部暴露在外,只留下了一條臍帶和媽媽連接,網友們看完都說隔著屏幕也能感受到痛,也幸虧媽媽被麻醉了,沒有直接痛感,不然可比順產遭罪不少,可事實真的如此嗎?剖腹產媽媽躺在手術臺上真的毫無感覺?答案是否定的。

表姐的孩子剛剛一歲,回憶起剖腹產的經歷,她說,恍如隔世,刻骨銘心。

原本表姐是準備順產的,陣痛了一天一夜,開四指,人工破水。她感覺羊水湧出來,肚子空了點。醫生卻說:羊水渾濁了,要馬上手術。沒有任何心理準備,她被推進了手術室。

不記得脊椎的麻藥打了幾針,她整個人已經神志不清了,隱約能聽到醫生說話。很快表姐說自己胸以下已經毫無知覺,她戴著氧氣罩,覺得手術室好冷好冷,她開始發抖,身體無法控制的抖動,氧氣罩掉下來好幾次。

表姐回憶整個剖腹產的過程挺神奇的,自己沒有完全睡著,她能感覺到醫生劃開肚子,拿出寶寶,不疼,有點麻麻的。

也清晰地聽到了寶寶出生後的紅臉哭聲,雖然閉著眼,依舊知道醫生把寶寶抱到了臉頰前,還記得自己似乎親吻了小寶寶。

網友也有很多關於剖腹產的真實體驗,和我們想像中也不大一樣:

@會遊泳的豬:我只記得第一次剖腹產針打進去的那一下,整個人都輕鬆了,雖然很困但一直處於半眯半醒的狀態中,醫生的一些操作都能感覺得到,心理很緊張。@小妮子:麻醉後的感覺很神奇,感覺自己一直在飛,飛得好難受,被推出手術室挪床的時候是刺骨的痛。不論孕媽是順是剖,即將臨盆的媽媽們也要調整心態,做到以下幾點:

1. 隨時做好剖腹產的準備

產房裡聽到最恐怖的一個詞應該是「順轉剖」,很多媽媽抱著一定要順產的決心,疼足三天三夜,也抵不過醫生一句「胎兒危險,馬上手術」。危急時刻一定不要慌,大人小孩的安全最重要。

孕媽要相信醫生的判斷,帶著家人最溫暖的鼓勵,平靜地進入手術室。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親吻新生寶寶的瞬間,一切都是值得的。

2. 產後恢復慢,切勿驕躁

順產生娃疼,剖腹產生完娃才疼。一般情況下,剖腹產恢復較慢,產後3天才能下地。這3天,媽媽們插著導尿管,掛著鎮痛棒和鹽水,通氣了才能進食。

更要命的是,護士隔一段時間就來按壓肚子,幫助媽媽們排出惡露。新手媽媽們,產後恢復慢,切勿驕躁。

3. 忍痛活動,忍痛餵奶

剖腹產媽媽的母乳分泌時間會比順產媽媽晚一些,但一定要儘早母乳,儘早開奶,這樣才能保證正常的乳汁分泌。同樣剖腹產媽媽要忍痛活動,及時下地運動,儘早排氣是產後恢復的前提。

生孩子就像升級打怪,沒有想像中的歲月靜好,但絕對不會讓人後悔,每一個「熬過來」的媽媽都值得被尊重。

寶媽們,你們剖腹產的過程有哪些不一樣的體驗?對哪些事情記憶猶新?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吧,更多母嬰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第一次剖腹產和第二次剖腹產有啥區別,痛?緊張?尷尬?真相戳心
    眾多年輕孕媽前赴後繼體驗剖腹產分娩時,各種新問題也蜂擁而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頭胎剖宮產的媽媽,80%生二胎時也難逃再挨一刀。雖說兩次都是剖腹產,可對產婦本身來講,感受似乎截然不同……「寧願肚皮挨刀也不順產」的90後媽媽怎麼樣了,二次剖讓其悔不迭90年的小麗在2年前生頭胎時,不顧家人勸阻質疑選擇「剖腹產」生娃,在她看來順產不僅產程長會很疼,還會影響產後身體的回覆,甚至還可能遭遇可怕側切
  • 剖腹產後痛幾天?5個階段痛法不同,2次剖腹產媽媽的真實體驗
    剖腹產生產後會痛幾天?是不是像胃痛一樣?瑩瑩馬上要面臨剖腹產,她聽說會很痛,不知道能痛幾天,也不知道是怎麼個痛法,會像胃痛一樣痛嗎?作為剖腹產兩次的我來說,對剖腹產的痛是深有體會的。剖腹產生產後不是痛幾天的問題,也不是像胃痛一樣,胃不痛。
  • 剖腹產沒麻藥「生剖」,是真實存在的嗎?母親的偉大不是隨口說說
    她的這份不同尋常的經歷讓不少人都驚訝地張大了嘴巴:這位寶媽在生產的時候進行的是「生剖」。什麼是生剖呢?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生剖就是不進行麻醉的剖腹產。剖腹產的時候需要醫生用手術刀來劃開孕婦的腹部表皮以及脂肪組織,在有麻藥的時候,孕婦只知道醫生正在開刀,但是不會感覺到任何疼痛;如果沒有麻醉,那麼每一刀都可以清楚地被感覺到,疼痛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 第二次剖腹產和第一次剖腹產有啥不同?過來人表示:區別很扎心
    頭胎剖腹產,二胎也多半逃不過「再挨一刀」,全是命很多女人在生完頭胎後,都會因為生產時的劇痛,而發誓不再生二胎,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好了傷疤忘了疼。對於頭胎是剖腹產的孕媽來說,第二胎依舊剖腹產的機率很大,多半逃不過「再挨一刀」,全是命頭胎是剖腹產的產婦,因為孩子沒有通過產道生出來,所以產婦在二胎時,很有可能會遇到骨盆狹窄、軟產道畸形的問題,導致無法順利自然生產。
  • 剖腹產後遺症,到娃上幼兒園都「源源不斷」,順產疼都變相延後了
    「原創/貝貝豆,歡迎個人轉載分享」越來越多的女性,出於對順產的恐懼,而選擇剖腹產,以為只是改變下生產方式,娃從肚子裡取出來就完事了。殊不知,與順產相比,剖腹產後有一些隱形的傷痛在等著你,多年後依然隱隱作痛。
  • 「我剖腹產生娃,不敢讓我媽知道」女兒的話說出無數產婦的心聲
    我一個朋友,就是剖腹產生娃,她可不這麼認為。她說:「我剖腹產生娃,不敢讓我媽知道,我媽太疼我了,平時我哪裡受傷,她看著比我都疼。如果知道我肚子上開了一刀,還要早早下床走路,她要心疼死。」果不其然,她生完孩子三天後,她媽知道了消息,一進病房,看見她那副模樣,眼淚立馬出來了,最後哭得止不住。
  • 不打麻藥「生剖」的剖腹產真實存在嗎?母愛的偉大,並非紙上談兵
    並且額那些猶豫的也陸陸續續的準備生了,現在二胎好像是每個家庭的標配,有很多家庭大寶剛剛快一歲,爸爸就開始求二胎了,但是這樣的行為卻惹怒了而很多寶媽。不打麻藥「生剖」的剖腹產真實存在嗎?就知道那些歌頌遠遠不夠,最近我的知識量又一次增加了,這次增加是因為在某平臺上一個寶媽分享了自己的「生剖」經歷,這讓很多孕媽寶媽甚至未婚的,都瞪大了眼睛,甚至還有專業的醫生也來解答了,有很多人質疑他這是為了吸粉所以才這麼說的吧。
  • 剖腹產真的一點也不疼嗎?這些疼剖腹產媽媽也躲不掉,做媽媽不易
    整個「切開」的過程需要整整切開八層才能到達胎兒所在地,期間雖然產婦處於麻醉的狀態,但是之後等麻醉藥退卻後,寶媽還是會感受到切膚的痛。雖然剖腹產減免了寶媽的生產之痛,但是還是需要經歷一番其他的疼痛的,並且這些疼痛相對於生產之痛時間更長。
  • 剖腹產真的一點也不痛?手術中麻藥失效你聽說嗎……
    最近真真在媽媽網上看到有一個寶媽講述自己生娃時的經歷,說自己因為平時愛喝酒,所以剖腹產時麻醉效果不好,刀切下去的時候還是痛的。聽起來真是有點嚇人呢。喝酒真的會導致麻醉藥失效嗎?酒量大的人是不是需要更多的麻藥呢?
  • 剖腹產疼痛度小,但剖腹產的後遺症,不生二胎,你永遠發現不了
    有的孕婦則是在醫生的建議下選擇剖腹產發生的,因為年齡較大或者是體質較弱等原因,順產的話需要承受較大的風險,這種情況下選擇剖腹產實屬無奈之舉。因為大多數人都知道,順產相對於剖腹產而言,有不少的好處,對寶媽來說產後恢復會更快一些,對寶寶來說則更有利於其身體發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決定之前需要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
  • 剖腹產就是打麻藥睡一覺?看看這根腰椎針,僅是孕媽遭罪的開始
    大多數的女人都會回答「生娃」,那種痛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今生都難以忘記。如果我們再問女人:「你覺得人世間最幸福的事是什麼?她們的回答仍然是「生娃」,因為當你有了孩子之後才知道,原來孩子叫得一聲「媽媽」是如此幸福。
  • 「全麻」和「半麻」有啥區別?為何流產用全麻,剖腹產卻是半麻?
    在面對流產手術的全麻和剖腹產的半麻時,就會更加疑惑,照理說危險係數越大的手術麻醉劑應該打的更多,所以出現這兩種完全不同的麻醉方式是為什麼呢?剖腹產的「半麻」有利於提高安全性半麻顧名思義就是半身麻醉,剖腹產的「半麻」就是麻醉下半身,醫生會在腰部硬膜這個位置使用一根很長的針,將麻醉劑推入產婦的脊椎中。所以等到麻醉劑生效後,產婦的下半身就完全失去知覺了,但是上半身及大腦的精神意識還是非常清醒的。
  • 為什麼剖腹產在日本被看作是「邪道」?
    她開始後悔自己沒有回國生了,在國內,塞點錢,自己恐怕早就上到「帝王切開」的手術臺了。這是一位在日本結婚生子的中國女性的回憶,「我疼的都想打人,可她們就是不答應給我做『帝王切開』,只會在那兒一個勁兒的道歉。」「帝王切開」,這個聽上去還有點高大上的詞語,很難讓人從字面上猜到它在漢語裡的真實意思。其實它指的是「剖腹產」,又叫「剖宮產」。
  • 破解「意識障礙」:理解「自我」可能是當今最大的科學挑戰
    2014年,中國一名24歲的女士因持續一個月的頭暈和嘔吐而入院。她對這些症狀並不陌生,因為她一直都無法穩步行走,而且幾乎生來就飽受頭暈之苦。這些都是十分嚴重、令人虛弱的症狀。
  • 剖腹產寶寶會變笨?無腦謠言不可信!
    不知從何時起,順產「擠一擠」寶寶會更聰明,還有剖腹產的麻醉會讓寶寶變笨的這兩種說法開始興起,並且很多人對此深信不疑。但其實這都是無腦謠言,根本不可信,但很多家庭為了讓寶寶更聰明,不惜讓產婦做出一些極端的事,結果很可能會危及到準媽媽和胎寶寶的生命。
  • 第一次剖腹產和第二次剖腹產的刀口不在同一個位置,為什麼?
    其實,對於眾多的需要進行剖腹產分娩方式來迎接寶寶的女性朋友,有一點也是需要了解的,可能在自己的第一次生寶寶的時候就選擇了剖腹產分娩方式,在後來的第二次生寶寶的時候依然需要再進行剖腹產分娩方式。這也是女性朋友們在選擇剖腹產分娩方式生寶寶的最為普遍的原因,會有90%的剖腹產婦女會在下次分娩時依舊要採取剖腹產。
  • 產後卸貨還是大肚婆,告別多餘肉肉,生娃後瘦的速度和這些有關
    不少媽媽們在生完寶寶後都會感嘆道:終於卸貨了,肚裡一直沉甸甸的,這下身材終於輕盈了。可是寶寶生下來後,體重並沒有減輕多少,懷孕時多的那些分量,產後多久才能瘦掉呢?產後卸貨還是大肚婆,生娃多久後才能減肥?案例:茵茵在沒懷孕之前可是眾人羨慕的s型身材,這跟茵茵平時一直自律健身有著很大關係。
  • 剖腹產要花多少錢剖腹產費用大概多少
    很多的準媽媽在寶寶即將要出世的時候都會選好醫院順產或者是剖腹產,一般剖腹產是適合難以順產的媽媽,因為在分娩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孕婦或者是胎兒的一些原因才去採取剖腹產的一種手術,那麼剖腹產要花多少錢呢?剖腹產費用大概多少?
  • 女人最多可以剖腹產多少次,醫生:超過這個次數,危險係數會很高
    隨著二胎時代來臨,很多媽媽躍躍欲試想要再生一個,俗話說得好,"三年抱倆",也許在很多人眼裡,這並不是什麼稀奇的,能生就能養。其實針對於哺乳期懷孕,不管是生與不生,這種行為對女性的身體傷害是巨大的,因為產後元氣尚未恢復,子宮也需要自我修復。
  • 劉璇產後被嘲:肚子裡還有一個?網友:這才是產後最真實的樣子!
    如鄧超孫儷,已經育有一兒一女,再比如黃曉明和楊穎也生了可愛的兒子小海綿。其實對於明星們結婚生娃還有一個大看點,就是明星們的產後狀態,網友們都喜歡拿明星們的產後狀態來評論。還記得Angelababy產後亮相的狀態,小腹平坦,身材幾乎沒有變化,並且出院那天記者拍到露腿穿皮靴,當時甚至有網友懷疑:楊穎是不是找了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