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就是打麻藥睡一覺?看看這根腰椎針,僅是孕媽遭罪的開始

2020-12-22 貝貝豆育兒課堂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如果我們問女人:「你覺得人世間最痛的事是什麼?」大多數的女人都會回答「生娃」,那種痛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今生都難以忘記。

如果我們再問女人:「你覺得人世間最幸福的事是什麼?她們的回答仍然是「生娃」,因為當你有了孩子之後才知道,原來孩子叫得一聲「媽媽」是如此幸福。

可生孩子那麼疼怎麼辦?不怕,我們剖腹產就好了!我們只需要打上一針麻醉藥,睡上一覺就可以把寶寶生下來,絲毫感覺不到痛感。於是乎越來越多的孕媽信奉「剖腹產不會痛 輕輕鬆鬆生孩子」。

事實上呢?並沒有人告訴你剖腹產打麻藥的針頭有10cm,而這根又長又粗的針需要一層一層的深入到蛛網膜下腔,麻藥才能發揮作用。你以為這就好了嗎?殊不知這僅僅是孕媽遭罪的第一步。

01「洋蔥媽媽」近距離呈現剖腹產全過程, 看完才懂為母則剛,太遭罪了

接下來,我們通過這顆「洋蔥媽媽」近距離的呈現剖腹產全過程,讓你知道原來「剖腹產」並不是你想的那麼輕鬆自在,當你一層一層撥開它的時候才發現,真的很痛苦。

剖腹產手術第一步:術前準備工作 皮膚消毒打麻藥剖腹產屬於婦科手術,為了避免因為一些組織引發感染,會清理掉肚子以及下體的毛髮,以確保手術面無多餘物質。然後就會用那根10cm長的針往「腰椎」注射麻藥,待麻藥發揮作用後,對需要手術的部位進行消毒,正式開啟剖腹產手術第一刀。

剖腹產手術第二步:切開8層才能找到寶寶的根據地你以為醫生一刀下去就能找到子宮嗎?切開腹壁找到子宮遠遠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簡單。刀子最初切開的是皮膚、然後是皮下脂肪、腹直肌前後鞘膜、腹直肌、腹膜,然後進入到腹腔,找到子宮切開子宮下段,露出羊膜囊,切破羊膜囊,才能看到寶寶的所在位置。

整個過程我們需要切開8層才能到達寶寶的根據地,這時候的你因為麻醉效果並沒有知覺,也許只是感覺有刀子在一層一層的劃著你的肚子,並無痛感。可是當你看到這個洋蔥一層一層被切開的時候,你就可以想像到醫生是如何揮舞著手中的手術刀。

剖腹產手術第三步:找到寶寶的位置所在將其抱出當我們切開了所有的組織之後,就要在子宮內部找到寶寶的頭部,用手把寶寶從肚子裡「掏出來」,當然有些時候也會藉助一些器械來幫助寶寶順利出生,這時候你就會聽到寶寶的第一聲啼哭。

在醫學方面,剖腹產在取出寶寶的這個過程是有時間限制的,一般情況下必須要在15分鐘以內完成整個取出的過程,否則寶寶就會有窒息的危險。這時候我們再看看這顆「洋蔥媽媽」,寶寶在肚子的中心位置,看著整個取出的過程就覺得不寒而慄。

剖腹產手術第四步:剪斷寶寶與媽媽的連接臍帶當寶寶順利的出生後,醫生就會剪斷臍帶,然後為他們的臍帶部位進行消毒處理,之後登記寶寶的身高、體重等嬰兒信息。試想一下,如果媽媽親眼目睹寶寶通過這樣的方式出生,我想早就不知道要暈過去多少次了,整個過程太難了。

剖腹產手術第五步:清理胎盤之後進行縫合工作寶寶出生了,可是胎盤還在媽媽的肚子裡,接下來就需要清理這些東西。可如果遇到孕媽的宮內組織粘連在一起,就需要醫生人工用手去處理這些組織,如果不處理好的話會影響產婦第二次生產,並加大整個手術的風險性。

清理完這些組織,就要開始縫合傷口,既然切開了八層,那麼這八層也要從內到外一層一層的進行縫合。如果媽媽是頭胎的話,切開和縫合的時間相對於短一點,可是如果是二胎,縫合的時間就會比較長。

伴隨著縫合工作的結束,整個剖腹產的手術就算是順利完成了,這個時候我們的寶媽就可以和寶寶回到病房了,可能你想像回病房就可以享受為母子同樂了,卻不知道,這時候的你依舊在麻醉過程。

02經歷完剖腹產分娩並不代表著結局,產後恢復項目才讓媽媽「痛不欲生」

隨著麻醉藥效的消失,剖腹產帶來的疼痛才剛剛開始......

1)產後壓肚子讓你痛到懷疑人生

曾經有位網友媽媽描述產後壓肚子:壓的第一次麻藥勁還沒有完全過去,護士按的時候自己還能接受,並沒有像別人說的那麼痛苦;可當第二次壓肚子的時候,痛到我想死的心都有了,當看到有護士姐姐還沒有進來,我就已經害怕的渾身發抖,哭了起來。

因為在完成剖腹產手術後,我們通過物理的方式破壞了子宮的環境,而這很容易造成宮縮無力,而人為的按壓肚子不僅可以加快子宮的收縮,還能夠幫助產婦儘快的將子宮內的惡露排出,排除積血。

一般產後六個小時就要壓肚子,一天要壓兩次,到第三天根據產婦的情況看是否需要壓肚子。因為壓肚子需要碰觸到手術的傷口,有些時候手勁會大一些,但這都是為了產婦好,就算痛到懷疑人生,你也得面對,這種痛是逃不掉的。

2)產後不得不做的翻身動作

因為剖腹產手術麻醉的作用,在產後6個小時左右產婦是不能自由活動的,可是過了這個時間段麻醉的作用逐漸消退後,產婦就要進行適當的翻身運動了。

為什麼要翻身,因為翻身可以幫助產婦減少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還有助於排氣加快腸胃蠕動,防止減少術後腸粘連、常梗阻的發生,以避免產生術後併發症。

面對隱隱作痛的傷口還要翻身,不翻行不行?當然不行,不翻身就不利於身體的恢復,如果在發生了併發症那更是得不償失,所以如論如何你也得咬著牙翻身

3)24小時之後必須的下床活動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女性剖腹產手術下床活動的視頻,他們整個下床的過程異常艱難,就好像「樹懶」一樣,動作非常的緩慢,因為傷口牽扯的實在太痛了,只能一點一點一點的挪動。

下了床之後,邁開腳步也非常的吃力,臉上的表情更是痛苦不堪。可是沒有辦法,這是剖腹產手術的標配項目,這時候你就會羨慕順產的寶媽們,生完之後悠然自在的上下床。

4)排氣之後才能吃飯,否則只能餓著

上面的三個動作都是為了能夠讓產婦更好的排氣,只有排氣之後才能吃東西。人體只有排氣了才說明腸道功能開始運轉,否則就算你餓到眼冒金星也只能等著。

5)產後第一次排尿異常艱難

沒有經歷過的人會問:「尿尿有什麼難的,開玩笑」,當剖腹產後拔掉導尿管,你就會體會到什麼是「想尿尿尿不出來」,那種痛苦足以讓你淚流滿面。

有很多的孕媽在產後第一次排尿的時候,除了要忍受肚子上的傷口疼痛外,在馬桶上醞釀很長時間才能尿出來,而且尿道刺痛會持續好幾天,嚴重的情況下會發生尿路感染的現象,那種疼痛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

03剖腹產的遭罪期很長,這些後遺症會不間斷顯現,屬於「秋後算帳」

你以為忍過了壓肚子、翻身、下床、排氣和尿尿這些痛苦就大功告成了?事實上,你經歷了「生不疼,生完疼,還會秋後算帳」,剖腹產的遭罪期很長,那些後遺症會源源不斷的出現。

1)肚子不適

剖腹產生完孩子之後,發現自己幹點重活或者站的時間稍微長一點,就會感覺自己肚子會痛,這其實就是當時肚子和子宮的傷口沒有護理好造成的。

2)腰痛、刀口痛

有的寶媽發現陰天下雨的時候自己總會出現腰疼、刀口疼的現象,造成這樣的原因就是疤痕增生;而且腹部傷疤難以修復,不論你用什麼產品在如何遮蓋,傷疤依舊存在,後期很難淡化。

3)二胎剖產機率高

剖腹產手術後需要3年以後才能要二胎,而且二胎剖腹產的概率90%,瘢痕妊娠加大生產風險。

4)各類產後後遺症

有的寶媽產後還會出現子宮粘連、腸粘連、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等情況,對寶媽來說無疑是最痛苦了。

除此之外,剖腹產出生的寶寶因為沒有受到產道的擠壓刺激,他們的免疫力和感官發育也會較差。

其實,自然分娩是經過醫學證實最安全的生產方式,雖然生寶寶時的陣痛痛感高達十級,但是只要挺過這一階段等寶寶順利出生後,媽媽的身體會快速的進入恢復期。相比剖腹產「先享受 後吃苦」的情況來說,順產遭的罪會少很多。

在生孩子的這條路上,我們不能因為害怕疼而走捷徑選擇剖腹產,與其產後這麼遭罪,還不如產前一次疼個夠,讓自己擺脫剖腹產的痛苦。

悄悄的告訴正在待產的孕媽們,其實順產可以選擇「無痛分娩」,不僅有效的減輕陣痛還不用在產後遭受那麼多的罪,如果符合順產的條件還是選擇自然分娩吧,別再輕易剖腹了。

寶媽們,你們分娩時是剖腹產還是順產?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喜歡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的的人!

ps: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剖腹產真的一點也不疼嗎?這些疼剖腹產媽媽也躲不掉,做媽媽不易
    01剖腹產真的只是睡一覺那麼簡單嗎?誠然,現在剖腹產是分手的女性的偏愛,因為在這一情況發展的過程中,並沒有順產那麼痛苦,並且手術進行的時間也明顯比順產時間短。所以很多人都誤以為剖腹產只是睡一覺,孩子就出生了那麼簡單。
  • 不打麻藥「生剖」的剖腹產真實存在嗎?母愛的偉大,並非紙上談兵
    並且額那些猶豫的也陸陸續續的準備生了,現在二胎好像是每個家庭的標配,有很多家庭大寶剛剛快一歲,爸爸就開始求二胎了,但是這樣的行為卻惹怒了而很多寶媽。不打麻藥「生剖」的剖腹產真實存在嗎?就知道那些歌頌遠遠不夠,最近我的知識量又一次增加了,這次增加是因為在某平臺上一個寶媽分享了自己的「生剖」經歷,這讓很多孕媽寶媽甚至未婚的,都瞪大了眼睛,甚至還有專業的醫生也來解答了,有很多人質疑他這是為了吸粉所以才這麼說的吧。
  • 二次剖腹產比一次更疼?醫生:不一定,這3類孕媽二胎剖腹較輕鬆
    帶著疑問,我諮詢相關產科醫生,他們給予的答案是:大多數孕媽可能會覺得第二次剖腹產疼,但也因人而異,有些孕媽二胎剖腹卻覺得較為輕鬆。二次剖腹產比一次更疼?結果很顯然大多數經歷過兩次剖腹產的孕媽都反饋,第二次剖腹產比第一次更疼,這是因為第二次剖腹產是把第一次剖腹產的傷口重新揭開再縫合。
  • 順產有多「考驗」孕媽?遭受的這三種「痛」,讓人心有餘悸
    當然這也不是空穴來風,臨床調查表明:順產出生的寶寶經過產道的擠壓,與剖腹產出生的寶寶相比,身體更健康;而順產的產婦,身體恢復也要比剖腹產的產婦快。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產婦的痛苦上的,特別考驗孕媽的「耐受力」。
  • 剖腹產麻醉師最害怕聽到兩個問題,產婦可別當面問出口,答案在這
    文 | 幸孕姐(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轉發)雖說現在的剖腹產已經十分普及,但是不少產婦對於剖腹產打麻醉還是心存擔憂,手術前籤訂的協議更是讓人心中多了一分不安。為了打破心中疑團,臨近剖腹產時,孕媽忍不住會問麻醉師一堆問題,而有兩個是麻醉師的雷區,產婦可別當面問出口,答案在這——關於剖腹產麻醉分為全身麻醉和半身麻醉兩種。
  • 剖腹產後遺症,到娃上幼兒園都「源源不斷」,順產疼都變相延後了
    「一語點醒夢中人」,少遭罪加上醫生建議,小靜最終選擇剖腹產了,手術很順利寶寶也很健康,但沒想到,剖腹產的「後遺症」卻一直纏著她。腰椎打麻藥的位置一直隱隱作痛,一些靠腰部發力的動作,她很難自如做到,如今寶寶6歲,幼兒園都快畢業了,還是一到下雨天,腹部的刀口處又疼又癢、腰也一直不舒服。小靜不舒服的時候就在想,自己雖然逃避了順產時的痛,可還得忍受著剖腹產長時間的疼,到底值不值得呢?
  • 孕媽快到預產期了,對生孩子感到害怕該怎麼辦?
    也有一部分孕媽則是害怕分娩時過於疼痛,或是擔心分娩不順利,擔憂寶寶能否健康以及寶寶性別和模樣是否是自己想要的等。即便很多人都說懷孕和生寶寶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還是有百分之三十的孕媽對生娃感到害怕,對馬上要到來的分娩感到不安。那麼孕媽具體是在恐懼什麼呢?分娩恐懼排行榜第一——肯定是怕痛了。
  • 剖腹產媽媽有多「遭罪」,產後要過5關,壓肚子的噩夢至今都有
    有數據調查顯示在我國卻大多數的生產都是通過剖腹產,能佔到百分之五十左右。在絕大多數的產婦心中剖腹產,就是比順產輕鬆,生產過程不那麼痛,不用費力就能生產。有一位寶媽表示睡一覺娃就生出來了,撕心裂肺的痛不存在的。生完見了護士就哆嗦,看見護士全身戒備,壓肚子真疼。
  • 二次剖腹產和一次剖腹產一樣嗎?這些危害提前知道!
    自從二胎政策開放了以後,很多家庭還是響應了國家的號召,紛紛進行了二胎,甚至有些家庭實行了3胎.在這中間,就出現了一些孕媽們比較想問的問題了,比如說第一胎剖腹產,第二胎可以選擇順產嗎?通常情況下,第一胎剖腹產的產婦,第二胎肯定還是剖腹產的,也有個例打破,但是不太建議.
  • 進產房前老公說剖腹產一點都不疼,生完真想好好找老公理論一下
    相信有很多經歷過剖腹產的寶媽們一定都理解剖腹產所帶來的痛苦。那真的是一種撕心裂肺的而又持久的一種疼痛感,平時身邊總是有一群人說,這剖腹產比順產少遭罪,而且沒有順產疼。因為剖腹產會打麻藥,一點都不疼。但是真的是這樣嗎?產婦小李進產房前老公說剖腹產一點都不疼,生完孩子小李真想好好找老公理論一下。
  • 為啥剖腹產都不會留「蜈蚣疤」了?和這根線有關,好處挺多的!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對於愛美的孕媽來說,剖腹產最關心的還不是痛不痛的問題,而是傷口縫合的那根線,對自己的身體有什麼影響,以前醫療技術落後,剖腹產後的孕媽肚子上都會留有一條觸目驚心的「蜈蚣疤」,而「美容線」面世後,有愛美之心的孕媽剖腹產就不用再拆線了,肚子上也不會留有疤痕
  • 孕媽懷孕第幾周剖腹產?不是37周也不是38周,這個時間別搞錯了
    孕媽在面對剖腹產時常常會產生兩個疑問:按道理來講,胎兒在懷孕第37周的時候已經足月,孕媽都想早點「卸貨」,為什麼不能提前剖腹產呢?俗話說「孩子在肚中1天,勝過在外面10天。」那既然孩子在孕肚中待著越久越好,孕媽也不忍心結束懷孕的時期,能等到懷滿40周再生嗎?
  • 第二次剖腹產真的要比第一次更痛嗎?醫生說出了實話,孕媽要知道
    當一名女性懷孕之後,就會成為一個孕媽了,當孕媽其實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美好,因為懷孕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小狀況,並且還會有很多生活中的約束需要去遵守。那好不容易熬過了懷孕的階段,在最後生產之前的一段時間裡面,也是最讓孕媽頭大的,因為這時候該要去選擇到底是使用什麼生產方式了,對於目前的孕媽們來講,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傳統的自然生產,畢竟這個已經是一種傳承了。但是也有越發多的人們去選擇剖腹產,這類的孕媽就是不想要承受生產時的痛,所以才會用這個方式的。
  • 剖腹產只是「切一刀」這麼簡單?這張圖讓人「嚇破膽」,母愛偉大
    文章/作者 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一提到生孩子,很多母親都不可避免地要在剖腹產和順產之間做出選擇。大部分二十出頭的年輕媽媽們多數更喜歡選擇剖腹產,一來可以對孩子出生時的生辰八字有選擇,二來避免順產時的痛苦煎熬,看起來省心、省事就是不太省錢。
  • 女性懷孕多少周進行剖腹產最好?原來不是37周和38周,孕媽別忽視
    現在很多女性在有孕之後,對於生小孩的方式都不做不同選擇的。有的孕媽選擇順產,覺得這樣生下來的小孩,以後會更加的聰慧。但是也有很多孕媽因為害怕自己承受不住順產所產生的疼痛,於是就選擇了剖腹產。雖然剖腹產孕媽不需要承受很大的疼痛,但倘若孕媽剖腹產的時間沒有掌握好的話,也是會對小孩造成損傷的。
  • 孕37周胎兒足月,隨時可以剖腹產?醫生解說:最好別早於這個孕周
    也就是說,孕婦具有剖腹產的手術指徵,但是孕婦和胎兒的狀態良好,能夠有計劃、有準備的剖腹產,應該在分娩發動前擇期進行剖腹產手術。由於孕39周前剖腹產,新生兒發生呼吸道感染併發症的風險較高,所以除了雙胎和多胎妊娠,以及前置胎盤等,剖腹產手術都不建議在孕39周前進行。
  • 頭胎選擇剖腹產,二胎可以順產嗎?若孕媽是這三種情況,就別想了
    眾所周知,女性分娩共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自然分娩,也就是順產。只不過順產的過程比較痛苦,在分娩途中也要遭受更大的疼痛。另一種方式就是剖腹產。剖腹產過程快,能為孕婦減少分娩時的痛苦。是以,剖腹產成了很多孕婦的首選。
  • 剖腹產屬於難產嗎?孕媽們了解這些知識,或許就能多15天產假!
    眾所周知,為了讓孕婦職員能更好的受到保護,我國推出了孕婦職工享有孕初98天和產假60天的假期。同時,如果孕婦生產時遇到難產,可以增加15天產假;如果生多胞胎,每多一個胎兒,增加15天產假。
  • 順產寶寶比剖腹產寶寶更聰明?這可不好說,兩者區別要看以下幾點
    原創|小豆芽育兒記很多孕媽在選擇分娩方式的時候,總是猶豫不決,到底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尤其是順產和剖腹產哪種方式對寶寶才是最好呢?順產、剖腹產,孕媽的世紀難題小溪是一位95後準媽媽,如今已經處於孕晚期,眼看寶寶就要出生了,可全家人卻在生產方式上發生了很大分歧。
  • 孕38周還是40周剖腹產?僅差兩周,寶寶出生後的幾個表現很明顯
    由於閨蜜是孕38周時實施手術的,她也想選擇這一周,可是家裡的老人們都建議晚兩周再剖,說是胎兒在媽媽肚子裡多待幾天,發育得更好,這讓有選擇困難症的她一直搖擺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