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威脅人類健康的最常見疾病——心血管疾病,無疑受到大家的普遍關注。其發病率逐年上升,並且具有突發性特點,使患者隨時面臨生命危險。近年來,我市不少醫院也在著力建設心血管內科,心血管疾病診治水平節節攀升,也為患者帶來了希望。
其中,東華醫院心血管內科作為醫院的「王牌」科室,不僅有精湛的醫療技術,也有先進的科技設備,能成功開展各種複雜的心血管疾病治療,走在了心血管疾病診治的前列。近日,記者就走入了東華醫院松山湖院區心血管內科探訪了一番。
打造「王牌」科室
心血管內科所診療的疾病大家很熟悉,比如高血壓、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心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肌炎、猝死等等,都是這個科室的診療範圍。東華醫院心血管內科一直走在我市心血管疾病診治的前列,學科發展全面,更有「廣東省胸痛中心示範基地」、「東莞市臨床重點專科」等各種榮譽。
陳本發
去年,東華醫院松山湖院區開診,「心血管內科」隨之成了其重點建設的科室之一。在該院區主樓的八樓,整一層都屬於心血管內科。「這裡分設了心血管內科一區,心血管內科二區以及心臟重症監護室(CCU),其中包含胸痛中心和房顫中心。其中一區主要治療冠脈疾病、心衰、結構性心臟病等;二區主要治療心律失常與起搏電生理、高血壓規範診治等。」東華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松山湖院區心血管內科一區主任陳本發介紹。
除了寬敞舒適的醫療環境和硬體的提升,松山湖院區心血管內科(下稱「科室」)還著力提升心血管疾病救治的軟實力,也率先開展了多種新技術。比如,其介入診療能力突出。在今年6月,科室就成功完成了一例微創不開胸換瓣手術,這也是該院首例經皮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
陳本發介紹,心內科救治的危重急症病人每年呈上升趨勢,為了更高效地搶救心梗等心血管疾病患者,醫院正全力打造區域性協同救治中心,強化胸痛中心的建設。
醫院於2018年3月通過了「國家胸痛中心標準版」現場認證並授牌,院內還開設了心血管病急診綠色通道,通過區域協同,實現了對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肺栓塞、主動脈夾層等致命性疾病的快速救治,科室去年一年的救治人數就達到了近920例。
同時,科室還減少了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及併發症的發生率,將反映胸痛中心重要指標的D2W時間(患者入門至血管開通時間)由國家標準的90分鐘縮短到60分鐘內。統計顯示,其今年上半年急性心肌梗死的D2W時間平均為47分鐘,列全省前列,東莞市第一。同時,在今年1-6月份東莞市胸痛中心質量檢查評比得分為第一名。
此外,作為首批開展在人工智慧(AI)指導下房顫射頻消融術、左心耳封堵術、左束支區域起搏等技術的單位,科室在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術、心房顫動的左心耳封堵術、生理性起搏等技術方面領先。
提升高血壓患者診療質量
記者還了解到,科室還在心血管內科二區設置了高血壓專科病房,擁有35張病床,開展專病專治,這也是全市唯一的高血壓專科病房。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壓人群患病率呈現增長態勢。」東華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松山湖院區心血管內科二區主任趙玉介紹,高血壓的發病率高,病程長,對居民生活質量的影響大,而如果實現其中高血壓專病管理,能夠幫助患者系統、規範治療高血壓。「對於多數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需要終生服藥控制血壓,但部分患者有明確的病因,可以通過病因的診療得以根治或改善。」
據介紹,與一般醫院將高血壓患者和其他心血管患者一併治療不同,在這裡,設有高血壓病人單獨病區,針對每位患者進行診斷性評估與治療。
「目前的診療現狀是,一般的高血壓篩查、監測、隨訪及健康教育,可以通過基層衛生中心完成。但高血壓的靶器官損害、難治性高血壓的診療及病因篩查等需要到有經驗的醫療中心完成。」
趙玉主任建議,年輕高血壓或常規服藥控制不佳的患者均需進行系統性評估。他同時提醒,目前最易漏診的疾病為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該病在高血壓人群中約佔5%,在難治性高血壓人群中約佔20%,與原發性高血壓病相比,其致殘率及致死率明顯增加。
記者了解到,在科室已成熟開展了作為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功能定位「金標準」的腎上腺靜脈取血術等診療技術。此外,科室開展的聯合基因晶片檢測等技術,也有助於患者進行個體化治療方案的選擇。
全媒體記者 鍾晨/文、圖
全媒體編輯 鍾彥亮